书城成功励志决定一生的8种素质
15595200000016

第16章 亲自动手注重实践

1.文凭不是成长的目标

我们的家长望子成龙的首要目标,就是让青少年朋友上重点中学,然后考上一所好大学。这个目标被社会、学校、家庭树立得很高、很神圣,所以能够达到或不能达到就显得区别很大,似乎有天壤之别。对于青少年朋友、父母、老师等相关的人来说,由此造成的压力、紧张、担心、困惑,便无时不有。因为大家都把学历看得很重。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体制的改革外,人的观念的转变也必不可少。很多时候,在人才的评价上面有一种“惟学历”的现象:有的单位规定,有博士学位的才能评正教授;有的地方靠大学文凭可以工人转干部;提拔领导也要挂靠到某一级的学历上,致使许多人想出各种办法忙于搞学历。于是出了许多的“博士”、“硕士”,可是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却很可怜。无形中“博士”、“硕士”被贬值了,感觉人人都有的学位里面掺着“水分”。

因为社会上视学历的高低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就会出现像《围城》里的方鸿渐买假文凭为了“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虚、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文凭不过是一张纸,别为一张纸不择手段。其实自己的能耐就是最好的“文凭”。能耐,包括学校学的知识,这是能;还有在实践中磨炼出的才能,这是耐。从能到耐,从知识到才能,中间还有一段距离。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的:“学而不行,可无忧与?”学习而无实践,能没有忧患吗?中国的传统是非常注重“身体力行”的,即亲身体验,努力去做。也就是强调,一个人在实践中的经历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社会既看你的学历,也看你的经历,两者同样重要。

成功者未必都有很高的学历,但成功者必然都有深刻的经历。正如孔子所说:“凡智者,或未能行;而行者,则无不知。”

有些人与人初次见面时,总爱问对方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这种人是凭着学历和学校来判断别人的能力与水平的。还有一些人由于没能跟随有名的导师学习,因而抱有强烈的自卑感。无论哪一种人都有由于他们对学校抱有一种错误的理解而导致了他们错误的结论。

评价一个人不应当看他是从哪个学校毕业的,而应当看他学了些什么,能否把学到的东西用于为人类和社会谋福利的事业上。

所以,青少年朋友们,你们一定要注意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遇到问题,自己亲自动手解决,你将受益匪浅。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知识的积累不仅指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还包括亲身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一个人的才气、创造,往往与他的见识、阅历成正比。生于西北、长于西北的作家贾平凹,作龙腾一跃,接受了江南的水光山色的陶冶、才子灵性的启迪,使他胸怀阔大,笔底潮生。他在《我往东去,得大自在》一文中说:“不到江南,我向往江南,走了江南,我更热爱我们的西北,西北历史的辉煌和现今的艰苦,给了我生命和气质,我从事文学,这么从黄河到长江,明白了我们的不足,也坚定了我们的信心。草食动物或许是胆小的兔子,但也可能是恐龙、大象,吃血的或许是老虎,也许是虱子。我再不为远离京都而自叹,也不再为西安历来‘生人不养人’的环境而悲苦,放眼天下,心存高志,阔大胸怀,善于汲取,才是我发展天才的急需!”

可见,生活环境的多变、视野的开阔,最能引发联想,唤起灵思,最有利于杂交创优。

真正的社会生活,远比书本上的原则、定理丰富得多,复杂得多。书本把具体的、活生生的东西抽象掉了,给你一个理想的模式,而实际生活中,你必须认真对待和处理各种问题,包括一些搅得你不得安宁的、令人头痛的难题。因此,想要求得真知必须将书本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知识结合起来。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根据实际的体验而熟悉世故的人和单从书本上获得知识,却不谙人情世故者,不但有根本上的差异,而且比后者更优秀。

我们必须把到目前为止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本身的见闻归纳起来,再加上自己的判断,坚定地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行为模式、礼仪礼节等生活处事方式。接下来要做的只剩下了解人情世故,且多加磨炼了。闲暇时不妨多看看有关社会学方面的书,把书上所写的和现实生活加以比较,这对你必然有所帮助。

关于人类心情的转变与感情的摇摆,书上都有极详细的描写。事先看看这类书并无害。不过,你还不能只满足于此。如果不实际踏入社会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则无法活用那些辛苦得来的知识,甚至还会误入歧途。犹如只是呆在室内,摊开世界地图,然后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结果对世界还是一无所知一样。

要重视实践,积极投身实践。靠想当然或凭猜想处理问题,倒不如亲身去试一试、闯一闯。有一年,美国一家报纸上登了一则广告:“一美元购买一辆豪华轿车。”人们都不相信。哈利见到这则广告半信半疑:“今天不是愚人节啊!”但他还是揣着一美元,按报纸提供的地址找到了刊登广告的主人——一位高贵的少妇。少妇将哈利带到车库,向他介绍了要卖的一辆崭新的豪华轿车。哈利脑中闪现的第一个念头是:“肯定是坏车。”主人让他试着开了一圈,车子完好正常。他又怀疑是赃物,少妇给他看了车的驾照。于是,哈利付了一美元,购得了轿车。当他开车要离开时,终于探得了事情的原委。少妇告诉他:“这是我丈夫的遗物。他把所有的遗产都留给了我,只有这辆轿车,是属于他那个情妇的。但他在遗嘱里把这辆车的拍卖权交给了我,所卖款项交给他的情妇——于是,我决定卖掉它,一美元即可。”

哈利高兴地开着车子回家了。路上,遇到了好友汤姆。汤姆好奇地问这辆车子的来历。哈利如实相告,汤姆一下了瘫倒在了地上。“啊,上帝,一周前我就看到这则广告了。”

这一传奇故事确实耐人寻味,它告诉我们,有些事你若不去经历,也许一辈子都不能了解个中奥妙。有些看来十分离奇的事,只要你敢于实践,就有可能创造别人难以想像的奇迹。可见,任何知识的获得,万不能忽视亲身实践这个环节。

学习知识,积聚能力,伴随着人的终生。学习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不仅需要学专业技艺,还要学生活常识、处世方法。不仅在课堂上、书本上学理论;还要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学习知识、练习实际操作能力。所以,我们时时处处要做学习的有心人。惟有全方位、“全天候”地积累,才能成为羽毛丰满、翱翔于长空的苍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