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能力很重要努力更重要
15598300000023

第23章 艰难困苦,玉汝以成

§§第六章 努力就是不轻言放弃

"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没有吃苦精神的人,不可能是一个努力工作的人,也终究成不了大器。

有一句话曾激励了数代中国人不辞辛苦,努力奋斗。这句话就是:"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红军长征到底有多苦,我们从红军穿越茫茫大草地可窥见一斑。

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困苦,表现为缺吃、少穿、行走难、宿营难。

过草地之前,红军曾在藏民区筹过粮,但是由于受到国民党当局和当地反动民团的挑拨离间,红军战士只得收割青稞脱壳,然后自己推碾成面粉炒熟,这就是干粮炒面。即使这样的炒面也带得很少。

准备的青稞炒面,需要用水煮着吃,但草地的水大多有毒,并且天不时地下雨,烧开水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战士们只能干着吃,吃完了口渴难受。一下雨,青稞炒面被淋湿了,就成了黏疙瘩,更难以下咽;如果用水一和,又成了稀糊糊,不经饿。还有不少战士在进草地前来不及将青稞磨成面,带的就是青稞麦粒。这样的青稞麦只能一颗颗地咬着吃,带得少就一粒粒地数着吃。咬青稞麦既吃不饱,还难于消化。

由于粮源不足,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而茫茫的草地路只过了一半,有的甚至还不到一半,后面的路程只能靠吃野菜、草根、树皮来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上吐下泻,重则亡命身死。

前面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面的部队连野菜、树皮都没得吃,其苦更甚。怎么办?战士们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

红93师有个班7位战士,在吃完了钉在鞋底上的皮子后,又吃身上的皮带,7根皮带吃掉了6根。当吃到第7根皮带的第一个扣眼时,他们得知将走出草地,为了纪念过草地这一难忘的岁月,大家一致同意忍饥挨饿将这半根皮带保存下来。现在这根残缺的皮带珍藏在国家博物馆里。

有的战士实在饿得挺不住了,就将别人拉的屎里面没有消化的青稞麦,或者自己拉出来的,一粒一粒地挑出来,用水洗干净再用茶缸煮着吃……

草地气候,本来温差很大,红军过草地那几天更是时常雷雨交加。过草地前,战士们大多数衣单体弱,为了御寒,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各种兽皮;有的穿着单薄的草鞋,有的则赤着脚。

在雨水的冲刷中,有戴各种式样草帽、斗笠的,有打伞的,有顶油布的,更多的则光着头任凭雨水浇灌。

实在太冷了,就喝点酒或发点辣椒驱寒,但酒和辣椒都带得很少,根本不够用,两三天后就没有了。在这样一阵风一阵雨,一阵湿一阵干的草地里行军,红军战士们真是"饥寒交迫、冻馁交加",吃尽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楚……

一望无际如浩渺大海的草地,沼泽遍布,荒无人烟,是一个雁过不落脚的地方,人走在上面就更艰难了。茂密的杂草,远看如一层绿毯平铺,但走近,却是东一蓬、西一撮的蒲团大小的草墩子。真是草墩闪闪动,一步一惊心。

这里从来没有坚实的土地。草墩子之间,则是积满酱黄色污水的烂泥潭,烂草、污泥、臭水搅混一潭,软得像一缸缸豆腐脑,颤颤悠悠,晃晃荡荡。有的还"咕嘟咕嘟"冒着水泡,散发出令人窒息的腐臭味。

可以说,草地是一片"死亡之地",这里根本没有路,也找不到路,很难分辨踏上去的是深泥潭,还是可趟过去的"路"。向导指明一条路,前面的队伍走过后,这条路就变成了一条泥浆翻滚的深水沟。后面的部队不从这里走吧,有被深水泥潭吞没的危险;从这里走吧,一个个走出这"大酱缸"后都泥成了"兵马俑"一样的"出土文物"。

有些战士会因掉队或迷失方向而一不小心掉入泥潭中,这时即使身旁有人也很难将其拉起来,转眼之间就会没顶,只在泥潭表面漂起一顶军帽。有时连救援的战士一并都陷入泥潭,瞬间消失。

战士们在艰难地行进时,老天常来作梗。西北高原草地的天气,说变就变,时而骄阳似火,时而寒风骤起,时而暴雨倾盆。当狂风夹杂着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时,没有任何遮挡的红军指战员们被打得鼻青脸肿,帽落枪斜……

白天走路难,晚上宿营更难。草地遍布泥泞渍水,一般无法夜营。行军到了傍晚,往往要找一个山丘、河岸、高地等比较干一点的地方宿营。有时根本找不到比较干一点的地方,就只好在草地上露宿。饥寒交迫的红军战士有的就地而卧,有的坐着打盹,有的背靠着背睡。

如果能用树枝架起一块油布来遮风挡雨,这样的宿营条件就非常好了。但往往到了半夜,风雨交加,树枝架起的油布棚顷刻间倾倒,战士们就在冰冷的风雨中坐以待旦。

在草地露宿还担心睡着后,不小心一翻身滚到深水泥潭里去,那就没命了。因此有时几个人轮流着值班,以免发生意外的不幸。

由于夜里又风又雨,冷彻肌骨,加上战士们吃不饱、没衣穿,所以第二天一早起来,常常会看到长眠于草地上的战士,甚至就是跟自己背靠着背休息的战友。特别是快走出草地的最后两天,像这样一夜之间长眠于草地的战士成片成堆,有的多达几十人。

可以说,红军长征数万里,每前进一步都在吃苦,前有大江大河,后有追兵逼进;前有雪山草地,后无退路可走……英勇的红军战士,吃尽了多少苦中苦,历尽了多少难中难,最后胜利地到达了位于长城脚下的陕北根据地!也可以这样说,没有长征的艰难困苦对红军的磨炼,就不会有后来威震敌胆的八路军,也不会有再后来所向披靡的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最终完成了抗击日寇和解放全中国的彪炳青史的伟大事业,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其能够吃其他政党、其他军队吃不了的大苦。

红军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成为长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红军的吃苦精神在当时就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敬仰。长征胜利时,中国人民在国难当头便将抗日救国的希望寄托在红军的身上。就连日本侵略者的特务机关对红军的吃苦精神也十分惊恐,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的秘密报告中称:"红军实力雄厚,战斗力伟大,苦干精神尤为近代军队所难能。"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说,长征是一次体现出坚忍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更有一些国外研究者将长征看做是历尽千难万险最终获得胜利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缩影。

一支吃尽苦中之苦的军队,会成长为一支所向无敌的"铁军";一个能吃得了平庸者吃不了的大苦的人,最终一定会成就一番大业。

日本的"推销之神"原一平先生,在69岁时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有人向他请教推销成功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讲台,说:"请你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摸了摸,惊讶不已,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呀!"

原一平平静地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

脚底老茧的厚度见证了原一平所吃过的苦。任何成功的得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能吃苦、不肯吃苦的人,是不会干出什么事业来的。中国有句老话: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我们不一定要做人上人,但是,如果缺乏吃苦的精神,难成大业是一定的。

但是,作为龙的传人,作为红军的后代,今天的企业中的许多员工缺少的就是吃苦精神。

当今,有一个让许多企业和组织普遍头痛的问题:新招来的员工,特别是年轻的员工吃不了苦,没有一点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人在企业里只干了几天,甚至是几个小时就辞职不干了,原因是太辛苦。

国内有位知名企业家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优秀员工首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有些青年员工,刚到企业里来工作时决心很大,可最后总有一部分人被淘汰。为什么?关键是被淘汰的这些人缺乏一种吃苦精神。工作确实是一件辛苦的事,但美好的生活是靠我们用劳动去争取的。"

浪潮通软总裁王兴山在回答什么样的员工是好员工时,说:"好员工应该有一种吃苦精神,因为我们的客户很多都是全国性的客户,像中石油、中石化、中国航空集团、中国航天科技。而这些企业并不一定都在北京、上海,或者沿海发达地区,好多客户可能工作条件并不是很好,这个时候我们的员工要去服务,必须要到现场。所以有的地方可能没有飞机,也没有星级宾馆,也喝不上咖啡。这时候就要和客户打成一片。不仅肯干,而且能吃苦,让客户信赖你,用你的知识把我们的客户服务好,赢得客户的信赖。"

所以,长征精神永不过时。今天的员工必须学习和继承红军长征时的吃苦精神。没有这种精神,不要说成大业,就是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也很困难;或者说即使侥幸找到了,也不会干多长久,被人家解雇是迟早之事。

深受企业老总和领导器重的是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精神的人,这样的员工是企业中真正的英雄,他们的艰苦奋斗必将创造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