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能力很重要努力更重要
15598300000029

第29章 有时候,只需每试一次

不要被暂时的挫折击倒,许多时候,我们只需要试一次,就会走进成功的大门。

我们在前面曾经讲过,一个人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就是说,人要具有大胆尝试的勇气。因为不去尝试,你就永远不明白自己到底行不行。但是,仅仅尝试一下是不行的。很多事情我们往往在尝试了一两次失败后,就放弃了。这样,有时已经快要成功的事,也会不翼而飞了。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或许再试几次,我们就能成功。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被困于山崖上,背包里只剩下一点点的食物和一条带钢的绳子。他想:"现在必须用绳子钩在石缝中,然后再爬上去,这样才能解脱,他把绳子往上丢,但是没有被钩住,于是他又试了一次,但还是失败。他又继续试了许多次,但仍然没有钩住石头。天色已渐渐地暗下来,他想:"再试一次,或许能成功。"但始终没有成功。这时,他已经很饿了,他拿起所剩不多的食物,一会儿工夫,就吃完了。第二天,他继续扔,也如昨天的情况,都失败了。他有好几次想放弃,但他又想:"再试一次,再试一次。"已经疲惫不堪的他,仍不停地试,终于绳子钩住了石头,他用力拉了拉,确保够紧后。他顺着绳子爬上去,这时,他已逃脱了死亡的命运。

我们不妨想一想,如果这个人没有再试一次,那么,他的结果会是怎么样。恐怕已不是逃脱了噩运,而是死在那个凄冷之地。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族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玻璃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多次进攻无效后,鳄鱼不再进攻。甚至到后来,拿开玻璃挡板,鳄鱼依旧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眼皮底下快活地游来游去。鳄鱼放弃了所有的努力,直到活活饿死。

多么可悲的现实!也许我们嘲笑鳄鱼的愚蠢,然而,遗憾的是,当挫折接踵而至,失败如影随形的时候,不少人也时时扮演着鳄鱼的角色,放弃所有的努力,听天由命了。

人生也是如此,很多事是不能做一两次就成功的,也许我们这时所做的并不是对的,但我们可以改变一下,再试一次,就能成功。而如果我们不能坚持,不想再试一下,那么,我们永远只能做失败者。

曾经有一旅人,在茫茫沙漠中失去了方向,又饥又渴的,他开始挖身下的黄沙找水。可是过很长时间仍未找到。于是他心灰意冷,倒在一边等死。后一旅人经过,在前位旅人挖过的地方,挖了不久后便找到了水。人们慨叹:"与其躺着等死,毋宁再试一次,他已经来到了胜利的大门前,为什么不敲一下呢?

信心是人们永远不止息的追求,蕴藏着无穷的美丽与光明,如同雨后的彩虹。怀揣着希望上路,能激发生命的潜力和创造力,在那生命无数的坎坷里,不应该被眼前的困难所吞噬,不能让暂时的挫折束缚了自己前进的脚步。即使失败了,只要你重新扬起生命之帆,再次远航,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是的,保持"信心的人生才是有力的。"再试一次,或许便是阳光明媚。

当你面对又一次的失败而伤心,甚至打算放弃时,你是不是想过再试一次?

你也许会摇摇头说"不"。是因为曾经付出了太多而一无所获?还是无力承受过多的失落?

有时候,失败者与成功者的区别就在于:失败者走了九十九步,而成功者则坚持走完了第一百步。失败者跌倒的次数比成功者少一次;而成功者跌倒了爬起来的次数比失败者也就多那么一次。但是,这"一步"与"一次"却异常可贵!或许,当你走到第一千步时面对的还是失败,但成功也许就躲在拐角处。不妨稍稍拐个弯儿,也许就不是"山穷水尽",而是"柳暗花明"了。

日本理研光学公司董事长市村清是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年轻时曾是一名保险外销员。

有一次,市村清劝说一位小学校长投人寿保险,跑了十趟却依然毫无收获。他疲惫不堪地对妻子说:"我实在不愿干下去了,我马不停蹄地奔跑了三个月仍是一无所获。"

妻子爱怜地看着她,"你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或许这一次就能成功呢?"

妻子的话深深触动了他,第二天他抱着"再试一次"的决心,又来到小学校长家。这次,未等市村清开口,小学校长竟十分痛快地答应下来。

这次成功以后,他的信心更足了,三个月后,他就成了九州地区最优秀的外销员。

每当谈及自己的成功经验,市村清总是意味深长地说:"我永远忘不了妻子的那句话——你为什么不再试一次?"

是的,为什么不再试一次?!

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许,我们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放的净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5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再试一次,你就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年轻人的求职经历验证了这样一条真理。是的,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这是一种人生态度。

没有平坦无阻的人生路,也没有毫无坎坷的成功路,这是众所周知的真理。但是,为什么当我们受到挫折时,当我们跌倒时,总是很无奈地犹豫不决,止步不前呢?因为我们缺少能推动去追求、激励我们去奋斗不息的执著精神——"再试一次!"

人人都梦想成功,但一切的美好都建筑在锲而不舍的追求之中。如果我们不能坚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丧失掉"再试一次"的信心的话,那么伟大的理想只能如肥皂水吹出的五光十色的泡泡,不多久便消失在自己勾画的梦中。

哲人说过:"你怕狼,就别到树林里去。"害怕挫折,不敢再试一次的人是永远不会体会到成功的乐趣的。面对挫折,许多人退却了,再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是不明智的。试想:如果没有再试一次的信心,福楼拜能否在退稿十九次后发表自己的成名作?如果没有再试一次的勇气,爱迪生能否在失败五千多次后发明出钨丝电灯泡?如果没有再试一次的胆量,居里夫人又能否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提炼出那一克镭?这些不都是他们在挫折之后"再试一次"的成果吗?此类事例,不胜枚举。敢于对挫折说"不",这是他们成功的共同点。阿·托尔斯泰说过:"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至于犯错误,而这恰好是他最基本的错误。"止步不前的人,永远不会发现地球是圆的。

再试一次代表的是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这是一个向真理渐进的过程。永不言败,继续尝试,是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探索就像走过两座山头间悬空的铁索桥,一不小心就会跌入失败的深渊。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经历了若干次的失败后,成功便会展现在眼前。诺贝尔是这样的,他成功了。不过这个反复的过程却达数百次之多。须知,发现一个真理绝不会像发现树上的小鸟那样简单,这个过程往往会失败几百次,甚至上千次。但是,只要我们找准方向,抓牢铁索,那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顶峰的。

虽然俗话说"事不过三",但是成功往往在第四步,第五步,甚至更多。因此当接连经受挫折后,千万不要放弃。成功也许就在下一次。为了成功,为了曾经付出的努力,请再试一次!

再试一次,或许你也会与成功意外地邂逅。

即使再次失败,你会更深刻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从此不再为自己而悲哀。

那么,为什么不对自己说——我要再试一次!

§§第七章 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你的工作可以做得更好,把工作做得"够好的了"是不够的,你应该尽一切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无限接近完美,才能取得大多数人所无法取得的成就。

"我的工作'已经做得够好的了'!为什么老板还不满意?他的要求实在太高了!"

这样的话在职场并不少见。每当听到这句话,我总会问:"是老板的要求高吗?你真的尽到最大努力了吗?你为什么不做得更好呢?"

其实,许多时候并不是老板故意挑剔或要求太高,而是你确实没有做到"足够好",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和提升空间。所以,身处职场,你永远也不要说"已经做得够好的了",更不能以此作为逃避努力的借口。

许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发生了分歧,因为降落伞的安全性能不够。事实上,通过努力,降落伞的合格率已经提高到99.9%了,但军方要求达到100%,因为如果只达到99.9%,就意味着每1000个跳伞士兵中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的质量问题而送命。但是,降落伞商则认为提高到99.9%就够好的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根本不可能达到100%的合格率。军方在交涉不成功后,改变了质量检查办法。他们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机上往下跳。这时,厂商才意识到100%合格率的重要性。奇迹很快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一下子达到了100%。

在通常情况下,99.9%的合格率已经够好的了。但如此"够好",却意味着每1000个士兵中,就可能有一个人不是死于敌人的枪炮而是死于降落伞的质量问题。

事物永远没有"够好"的时候。

一个人成功与否在于他是否做什么都力求最好。成功者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会轻率疏忽,满足现状。相反,他会在工作中以最高的规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必须做到最好。对于老板来说,这样的员工才是最有价值的员工。

满足现状的员工在接受任务时,习惯说:"要求太高了!"即使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也可能这么叫嚷,他们希望要求越低越好。

当任务完成得不理想时,他们又习惯说"已经做得够好的了"。

工作上的追求应该是永无止境的,习惯于说"已经做得够好的了"的人,他的职业前景不会很乐观,主要的原因是:

第一,老板会认为你不求上进。

第二,老板会认为你是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

第三,老板一旦发现你工作中有问题,他就会觉得你在敷衍他,甚至欺骗他。

即使你真的觉得做得不错了,也不要宣称做得够好的了。与其说"我已经做得够好的了",还不如说"我做得还不够完美"。完美只是一种境界,而不够完美就是接近完美。

无论客户、上司还是老板,真正存心挑剔的时候并不多,他们提出的要求都是迫于某种需要。客户担心产品出问题;上司怕工作质量影响业绩;老板则更是迫于市场的巨大压力才严格要求,因为他从来都无法对市场说:"我已经做得够好的了,你降低要求吧!"

市场是无情的,有时可能只比竞争对手稍逊一点点,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工作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那种认为小事就可以被忽略或置之不理的想法,正是你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源。它直接导致工作中漏洞百出。要不断思考如何改进你必须要做的事。当然,在你对既有工作流程寻求改变以前,必须先努力了解既有工作流程,以及这样做的原因。然后质疑既有的工作方法,想一想能不能进一步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