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全世界有钱人都在读的赚钱故事
15601900000018

第18章 作风严谨创世界一流:日本人的赚钱故事

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战后在废墟中重建繁荣,如今日货遍及全球,独占中国大半个市场,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经营绝招是什么呢?

做风的生意

1956年,松下电器与大孤制造厂合资,设立了大孤电器精品公司,制造电风扇。当时,松下幸之助委任西田千秋为总经理,自己任顾问。

这家公司的前身,是专做电风扇的,后来开发了民用排风扇。即使如此,产品还是显得很单一。西田千秋准备开发新的产品,试着探询松下的意见,松下对他说:“只做风的生意就可以了。”

当时松下的想法,是想让松下电器的附属公司尽可能专业化,以图有所突破。可是松下电器的电风扇制造已经做得相当出色,颇有余力开发新的领域。尽管如此,西田得到的仍是松下否定的回答。

然而,西田并未因松下这样的回答而灰心丧气。他的思维极其灵活与机敏,他紧盯住松下问道:“只要是与风有关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吗?”

松下并未细想此话的真正意思,但西田所问的与自己的指示很吻合,所以回答说:“当然可以了。”

四五年之后,松下又到这家工厂视察,看到厂里正在生产暖风机,便问西田:“这是电风扇吗?”

西田说:“不是。但它和风有关。电风扇是冷风,这个是暖风,你说过要我们做风的生意,这难道不是吗?”

后来,松下精工的风家族,已经非常丰富了。除了电风扇、排风扇、暖风机、鼓风机之外,还有果园和茶圃的防霜换气扇、培养香菇用的调温换气扇、家禽养殖业的棚舍调温系统……

西田千秋只做风的生意,就为松下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财富精点

路的旁边还是路,不要在一条路上停滞不前。利用优势,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你的经营就会更上一层楼,最终成为行业先锋。

在不平衡中找到商机

1952年,日本四国岛渔民很穷,渴望能打更多的鱼,需要更换更好的渔船。

坪内寿夫看准了这一形势,购下了已经荒废三年,一片破败的来岛造船厂。他要从三井、三菱这些大企业无暇顾及的夹缝中打出去——生产小型渔船。为了避开日本政府对500吨级以上船只的种种苛求,坪内寿夫把渔船的吨位定在499吨。仅一吨之差,即免去了渔民们诸多的繁杂手续,又使渔船具备了足够的吨位,这正是渔民们想要的那种船。坪内寿夫大胆地采取分期收款的方式卖船,为了扩大宣传,坪内动员全体员工,乘新年渔民在家过年的时机,大力宣传来岛渔船的优越性。这几招使不少渔民欣然买船,仅仅8年,来岛造船厂就一跃成为日本第五大造船厂,跻身于世界造船业的第二十二位。

20世纪60年代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年代。一股油船热席卷日本九州的造船厂,令人垂涎的利润使竞争愈演愈烈。

来岛大多数人的眼光也虎视眈眈地盯在油船上。只有坪内寿夫保持了冷静的头脑,他清醒地看到了产油业和油船制造业势必出现的供求矛盾。他不顾公司董事会多数人的反对,断然决定以日本贸易的主力——汽车出口业为目标,全力生产汽车专用运输船。省油便宜的日本汽车在能源紧俏的70年代备受青睐,汽车的大量出口使来岛的生意扶摇直上,几年就占据了日本汽车专用运输船生产的3/4,并大赢其利。油船制造业却在1977年的石油危机中一蹶不振,损失惨重。坪内寿夫此时的名望已震惊日本,令人刮目相看。

财富精点

当一种商品出现供需不平衡的时候,其中必然蕴藏着非常难得的商机。当然,要把握商机,你必须有敏锐的目光和非凡的魄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行业的领航者比追随者要冒更大的风险,也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松下幸之助创业之初

松下幸之助的电器公司是由生产电插头起家的,由于插头的性能不好,产品的销路大受影响,没多久,他就陷入三餐难继的困境。

一天,他身心俱疲地独自走在路上。一对姐弟的谈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原因是姐姐正在熨衣服,弟弟想读书,无法开灯(那时候的插头只有一个,用它熨衣服就不能开灯,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弟弟吵着说:“姐姐,您不快一点开灯,叫我怎么看书呀?”

姐姐哄着他说:“好了,好了,我就快熨好了。”

“老是说快熨好了,已经过了30分钟了。”

姐姐和弟弟为了用电,一直吵个不停。

松下幸之助想:只有一根电线,有人熨衣服,就无法开灯看书,反过来说,有人看书就无法熨衣服,这不是太不方便了吗?何不想出同时可以两用的插头呢?

他认真研究这个问题,不久,就想出了两用插头的构造。

产品问世之后,很快就卖光了,订货的人越来越多,供不应求。他只好增加工人,也扩建了工厂。松下幸之助的事业,就此走上轨道,逐年发展,利润大增。

财富精点

厚积薄发的引线可能是一个创意,而创意多来自于不经意的点拨。激发自己的创新热情和想像力,会给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索尼进军美国

20世纪70年代,日本索尼彩电在美国人眼里,是不受欢迎的杂牌货。索尼公司国外部部长卯木肇终日苦思,绞尽脑汁想将彩电打入美国市场。

一日,卯木肇偶然路过一处牧场。当时夕阳西下,飞鸟归林,一个稚气的牧童牵着一头雄壮的公牛走进牛栏,一大群牛便紧随其后,温驯地鱼贯而入。眼前这种景象,使卯木肇茅塞顿开。他暗自思忖:何不在美国找一家“带头牛”商店率先销售索尼彩电呢?

次日,卯木肇选择了当地一家最大的电器推销公司——马希利尔公司作为主攻对象。开始的进攻极不顺利,连续3次都碰壁。但卯木肇毫不气馁,第四次上门时,马希利尔公司又以“索尼的售后服务太差”为由拒绝。卯木肇没有争辩,而是马上设立特约服务部,并在报上公布特约服务部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保证随叫随到。

第五次会面,马希利尔公司经理挑剔说:“索尼在当地形象不佳,知名度不够,不受消费者欢迎。”卯木肇仍然不动声色,吩咐30多名工作人员,每人每天拨5次电话,向马希利尔公司购买索尼彩电。接连不断的订购电话,把该公司的职员搞得晕头转向,以至于忙乱之中,误将索尼彩电列入“待交货”名单,这使得经理大为恼火。当卯木肇第6次镇静自若地走进马希利尔公司时,经理终于被说动了心,不得不同意代销索尼彩电。

至此,日本索尼彩电终于挤进了芝加哥市的“带头牛”商场。由于有“带头牛”开路,“群牛”便争相跟随。芝加哥地区的100多家商店都纷纷要求经销索尼彩电。如此不到3年,索尼彩电在美国其他城市的销路也随之打开。

财富精点

好的经营战略,往往是受到生活细节的启发而提出来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时时用心思考了。

原价销售术

岛村芳雄是日本东京岛村产业公司的董事长,他原先在一家包装材料厂当店员,后来改行做麻绳生意。他做麻绳生意时,创出商界著名的“原价销售术”。

岛村的原价销售术很简单,首先他以5角钱的价格到麻绳厂大量购进麻绳,然后按原价卖给东京一带的工厂。完全无利的生意做了一年后,“岛村的绳索确实便宜”的名声远播,订货单从各地雪片般飞来。此时,岛村开始按部就班地采取行动,他拿购货收据前去订货客户处投诉说:“到现在为止,我是一毛钱也没有赚你们的。但是,这样让我继续为你们服务的话,我便只有破产一条路可走了。”这样与客户交涉的结果,是客户为他的诚实所感动,愿把交货价格提高为5角5分。同时,岛村又到麻绳厂商洽:“你们卖给我一条5角钱,我一直是原价卖给别人,因此才得到现在这么多的订货。如果这赔本生意让我继续做下去,我只有关门倒闭了。”厂方一看他开给客户的收据存根,大吃一惊。这样甘愿不赚钱的生意人,麻绳厂还是第一次遇到,于是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他一条麻绳算4角5分。

如此一来,以当时一天1000万条的交货量计算,他一天的利润就是100万日元。创业两年后,他就成为誉满日本的生意人。岛村的成功,不能不说是他巧用了敢于自己吃亏的“原价销售术”。

财富精点

在销售上要找到最能有效地实现企业利润的方法。日本商人有个特点就是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承担一时的损失。

打折的妙招

开商店赚钱的方法有千万种,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营业方法就是薄利多销,不断推出折扣新招数。

日本东京的绅士西服店创造的打折妙法,真是让人叫绝。

他们首先定出打折的期限:

第一天打九折,第二天打八折,第三天、第四天打七折,第五天、第六天打六折,第七天、第八天打五折,第九天、第十天打四折,这样以此类推,直到第十六天打一折。

顾客只要在打折销售期间选定自己喜欢的任何一天去购物,都可享受到相应的折扣优惠。结果,第一天、第二天前来的顾客不是很多,第三天客人就开始一群群地来到商店,第五天打六折的时候客人就像潮水般地涌来抢购,以后就连日客人爆满,把全部商品都买光了。这种打折方法的妙处就在于能有效地扣住顾客的购买心理。任何人都希望在打两折、打一折的时候买他所要的东西,然而他所要的东西并不能保证都会留到最后那一天。

因此,等到打七折的时候,顾客就开始焦急起来,怕自己所要买的东西被别人先买去,于是便坐不住了,赶快把它买下来。而从商店来说,这种折扣销售比“清仓存货大甩卖”的做法要成功得多。

虽然消费者的喜好和品位是经常变化的,从未有一定的路线和准则。但可以确定的是,价钱便宜,又打折扣,为顾客多节省一点,这些近乎游戏的方法,却是屡试不爽的策略。实际上,那些能付出几百上千元购买一套名牌服装,或者以数千元买下一只手表或首饰的顾客,必定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对他们而言,折扣下来的虽只是区区小数,但有折扣总比没有好,便宜一点总比昂贵一点好,这是任何掏腰包的消费者都会有的想法。所以,折扣、平价这些销售手段,即使对消费能力强的顾客来说,也仍然有吸引力。

财富精点

每个理性的顾客都想用最便宜的价格买到自己偏好的东西。在“便宜的价格”和“偏好的东西”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你所要做的就是发现并利用这种关系。

冷门即是热点

从来没有人想到,小小的纸盒也能赚大钱。赚惯大钱的东京人对做纸盒这样的小生意向来是不屑一顾的,特别是书套纸盒这类玩意儿,价格低廉,又没多少利润,一般人不会涉足这个行业。所以,纸盒行的老板们把它推给书籍装订商,而书籍装订商却又把它踢回了纸盒行。

书套纸盒太难做了,外观要求高雅漂亮,特别是尺寸要求不像水果包装盒那么宽松,也不像糕点盒那样留有较大的余地。必须要求书籍跟书盒十分吻合,稍有差异,那就是废纸一堆。

面对如此难题,日本东京有一个“傻瓜”却看到了创业的曙光。这“傻瓜”的憨傻之处,正是那些精明人疏忽之处。也就是说,这正是市场饱和期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既然大伙儿对做书套纸盒避之唯恐不及,那么就说明这一市场空间没有任何人前来挤占。只要自己能好好把握,就能大赚一笔。于是,这个叫长泽三次的年轻人出手了。

众人对做书套纸盒兴趣缺乏,主要是因为它的制作要求太高,耗时费工。即使自己掌握了诀窍,可是投入的成本太高,那还不是等于拿了个烫手的山芋?

可是长泽三次却想了个主意,把这套烦琐的工序简化,把难事变简单了。他首先将书套纸盒的制作程序分解。他发现,看似烦琐的程序中,只有1/10的部分需要熟练的技术,而对于其余部分,任何一个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家庭妇女都会做。把握了这一关键,这生意也就属于他了。

独具慧眼的观察力,一次技术分解的秘密,使得人人退避三舍的行业变成了一个通过简单技术就能发财的热门行业。

没几年,一无所有的长泽三次便坐上了全日本书套纸盒制业的第一把交椅。随着审美要求近乎苛刻的日本人对书籍包装要求更高,长泽三次的公司行情也更加看涨。

财富精点

这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带给有志者这样的启迪:只有眼光独到,看得深远,才能发现赚钱的目标。

只需模仿就能发财

古川久好是日本一家公司中地位不高的小职员,平时的工作是为上司干一些文书工作,跑跑腿,整理报刊材料等。工作很辛苦,薪水却不高,他总琢磨着要想个办法赚大钱。有一天他在收音机里听到一条介绍美国商店情况的专题报道,其中提到了自动售货机:“现在美国各地都大量采用自动售货机来销售货品,这种售货机不需要雇人看守,一天24小时可随时供应商品,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营业。它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可以预料,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新的售货方法会越来越普及,必将被广大的商业企业采用,消费者也会很快接受这种方式。前途一片光明。”

古川久好想:“日本现在还没有一家公司经营这个项目,但将来必然会迈入一个自动售货的时代。这项生意对于没有什么本钱的人最合适。我何不趁此机遇钻一个冷门,经营此新行业。至于售货机里的商品,应该搜集一些新奇的东西。”于是他开始向朋友和亲戚借钱购买自动售货机。他筹到了30万日元,这笔钱对于一个小职员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以每台1.5万日元的价格买下20台售货机,设置在酒吧、剧院、车站等一些公共场所,把一些日用百货、饮料、酒类、报纸杂志等放入售货机,开始了他的新事业。

古川久好的这一举措果然给自己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人们头一次见到公共场所的自动售货机就感到很新鲜,只需往里投入硬币,售货机就会自动打开,送出所需物品。一般一台售货机中只放入一种商品,顾客可按照需要从不同的售货机里买到不同的商品,非常方便。古川久好的自动售货机第一个月就为他赚到100多万日元,他再把赚的钱继续进行投资,扩大经营的规模。5个月后,古川不仅还清了借款和利息,还净赚了近2000万日元。

财富精点

日本人是善于学习,也是喜欢学习的,简简单单的一个模仿就造就了一个日本富翁。有时候只需要一点点勇气,依葫芦画瓢,财富离你也不是太远。

“引狼入室”的奥秘

利润与风险是共存的。如果一个经营者不敢冒风险,那他的经营只能故步自封、原地踏步。当然,这种冒险也不是盲目的。盲目的冒险,会把你带到万劫不复的深渊。我们这里所说的冒险,是一种睿智的表现,是眼光长远的一种表现,所谓放长线钓大鱼,就是这个道理。

日本著名的阪急店、东电公司、东宝公司的董事长小林一三,曾出任过明治朝廷的商工大臣。此人做生意气魄不凡,有许多经商的绝招。

小林一三年轻时,在大阪市创办手下另一份产业——阪急百货店。照常规,一般生意人都喜欢垄断经营,生怕旁家的店抢了自己的生意。小林一三却一反常态,别出心裁地将市内一家声名远扬的咖喱饭店请进自己新建的“阪急百货店”里来经营,并且请他们把咖喱饭的售价降低四成,这四成的差价由小林一三补偿。

这不是“引狼入室”的赔本买卖吗?百货店的董事和员工们大为着急,认为小林老板一定是受了蛊惑,因此纷纷起来反对,请求老板撤销决定。小林一三手一挥,笑眯眯地说:“你们不必着急,且等着看好戏吧。”

果然,物美价廉的咖喱饭店一开张,很快就引来了大阪市民的热情光顾,消息传得沸沸扬扬:“阪急百货店里有好吃的咖喱饭,不仅味道美,价钱还差不多便宜了一半呢!快去尝尝吧!”于是,顾客冲着这份既好吃又便宜的咖喱饭,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百货店每天挤得人山人海,热闹之极。

而小林一三的百货店生意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营业额一下子翻了六倍多。相比之下,他补给咖喱饭店的那一点差价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财富精点

初看是“引狼入室”,实则是“狐假虎威”!小林一三的这种“借”,是借人气,借他人的口碑来为其宣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口碑效应,有了好的口碑,就不愁你的产品卖不出去。

一个苹果救活了水果店

一个苹果竟能救活一个店?不可思议。但这样的事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送人一个苹果,竟留住了客户,手段真是高明!

在二战经济大萧条时期,日本的许多中小型企业纷纷破产,大多数企业只好关门大吉。其中一家水果店也受到很大冲击,老板惨淡经营,举步维艰。

然而老板很有经济头脑,他不甘心就此失败。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他想出了一个绝好的办法。老板派人去苹果产地预先订购一些苹果,在成熟以前用标签贴在苹果上,当苹果完全变红之后,揭下标签纸,苹果上就留下了一片空白。

水果店老板从客户名录中挑选大约200名订货数量较多的客户,把他们的名字用油性水笔写在透明的标签纸上,请人一一贴在苹果的空白处,然后送给客户。结果几乎所有的客户都对这种苹果感到惊讶,并且十分感动,因为客户们认为商店真正把他们奉为上帝、放在心上了。

送给每个客户一两个本地产的苹果,实际上花不了多少钱。但顾客接到这一礼物都十分感激,其效果不亚于送了一箱苹果。因为这一两个颇富人情味儿的苹果,客户们记住了这家水果店。

很快,这家水果店的水果销售量大增,顾客盈门,而且还扩大了门面。

财富精点

一定不要忽视每一个小小的富有人情味儿的细节和举动,或许那正是我们建立人际关系和事业成功的关键。

本田在美国的命运

1970年,美国国会修订“净化空气法案”,决定1975年实行严格的汽车排废标准。形势变化给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运。

当时美国派了一位用户监察员访问日本。日本汽车制造商大都对他不以为然,而本田公司却对这件事极为重视。本田总裁本田宗一郎热情地接待他。他和用户监察员进行了促膝长谈。这一次长谈,决定了本田汽车在美国的命运。

送走用户监察员,本田同汽车设计人员一起决定对现有的汽车设计进行一次大的改进。他们认为在其他公司没有设计出新型汽车之前,本田公司应该努力研究开发减少汽车排出污染以及节省汽油的新型汽车。这样,才能战胜其他汽车制造公司。他们仔细分析了现有汽车的特点,汽油在燃烧中的充分燃烧情况。为解决燃烧不充分而导致的汽油污染,他们在每个气缸旁边又加装了一个辅助气缸,通过附加阀门使气缸保持有较浓的油气比,先在小气缸里点燃,然后再使主气缸内油气燃烧。

1975年,装有这种装置的本田汽车面世后,在世界引起了轰动,一个月后,阿拉伯国家开始限制石油生产,“石油危机”爆发了,本田汽车的新式引擎由于能保证油气的充分燃烧,最省汽油,成为世界汽车产品中的佼佼者。

财富精点

在1970年美国国会修订的这项议案中,“能看到将来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作为这样一个重要的法案,汽车制造商本来应该引起重视的。遗憾的是,日本许多汽车商对此采取的态度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无动于衷。本田宗一郎取得的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前进意识导致的竞争胜利。

吃掉吃市场的人

日本松下公司准备从新招的三名员工中选出一位做市场策划,于是,对他们例行上岗前的“魔鬼训练”予以考核。

公司将他们从东京送往广岛,让他们在那里生活一天,按最低标准给他们每人一天的生活费用2000日元,最后看他们谁剩回的钱多。剩是不可能的,这点谁都明白,想要“剩”回的钱多,就必须利用自己的智慧让2000日元的生活费在短短的一天里生出更多的钱来。

做生意是不可能的,一罐乌龙茶的价格就是300日元,一听可乐的价格是200日元,住一夜最便宜的旅馆就需要2000日元……也就是说,他们手里的钱仅仅够在旅馆里消费一夜,要不然就别睡觉,要不然就别吃饭,除非他们在天黑之前让这些钱生发出更多的利润。而且他们必须单独生存,不能联手合作,更不能给人打工。

第一个先生非常聪明,他用500日元买了一个黑墨镜,用剩下的钱买了一把二手吉他,来到广岛最繁华的地段——新干线售票大厅外的广场上,演起了“瞎子卖艺”,半天下来,他的大琴盒里已经是装满钞票了。

第二个先生也非常聪明,他用500日元做了一个大箱子,上写“将核武器赶出地球——纪念广岛灾难40周年暨为加快广岛建设大募捐”,也放在这最繁华的广场上,然后用剩下的钱雇了两个中学生做现场宣传讲演。还不到中午,他的大募捐箱就满了。

第三个先生真是个没头脑的家伙,或许他太累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中午找个小餐馆,一杯清酒一份生鱼一碗米饭,好好地吃了一顿,一下子就消费了1500日元。然后,他钻进一辆被当作垃圾抛掉的旧丰田汽车里美美地睡了一觉……

广岛人真不错,两个先生的“生意”异常红火,一天下来,他们都窃喜自己的聪明和不菲收入。谁知,傍晚时分,厄运降临到他们头上。一位佩戴胸卡和袖标,腰挎手枪的城市稽查人员出现在广场上,他扔掉了“瞎子”的墨镜,摔碎了“瞎子”的吉他,撕破了“募捐人”的箱子并赶走了他雇的学生,没收了他们的财产,收缴了他们的身份证,还扬言要以欺诈罪起诉他们——然后扬长而去。

这下完了,别说赚钱了,连老本都亏进去了。他们都气愤地骂那个稽查人员:“太黑了,简直是个魔鬼!”

当他们想方设法借了点路费,狼狈不堪地在比规定时间晚一天返回松下公司时——天哪,那个“稽查人员”正在公司恭候。“稽查人员”掏出两个身份证递给他们,深鞠一躬:“不好意思,请多关照!”

是的,他就是那个在饭馆里吃饭,在汽车里睡觉的第三个先生。他的投资是用150日元做了一个袖标、一枚胸卡,花350日元从一个拾垃圾老人那儿买了一把旧玩具手枪和脸上化装用的络腮胡子,当然,还有就是花1500日元吃了顿饭。

这时,松下公司国际市场营销部总课长宫地孝满走出来,一本正经地对站在那里怔怔发呆的“瞎子”和“募捐人”说:“企业要生存发展,要获得丰厚利润,不仅仅要会吃市场,最重要的是懂得怎样吃掉吃市场的人。”

财富精点

不是吗?真正聪明的投资者便是那些用最巧的方法赢得最大利益的人。他们深谙竞争的法则,懂得将市场和竞争对手一起“歼灭”,这就是人们惯常所说的“赢家通吃”规则。

财富源于一次摩擦

日本大阪的豪富鸿池善右是全国十大财阀之一。然而当初他不过是个东走西窜的小商贩。

有一天,鸿池与他的佣人发生摩擦。佣人一气之下将火炉中的灰抛入浊酒桶里(德川末期日本酒都是混浊的,还没有今天市面上所卖的清酒),然后慌张地逃跑。

第二天,鸿池查看酒时,惊讶不已地发现,桶底有一层沉淀物,上面的酒竟异常清澈。尝一口,味道相当不错,真是不可思议!后来他经过不懈的研究,认识到木炭灰有过滤浊酒的作用。

经过十几年的钻研,鸿池制成了清酒,这是他成为大富翁的开端,而鸿池的佣人永远不知道:是他给了鸿池致富的机会。

财富精点

偶然的机会常常会有,但是看你会不会“追究”下去。如果鸿池没有那种致富的“警觉”,与佣人的那次摩擦也只会是一次普通的不愉快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