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人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华人首富李嘉诚、房地产大亨霍英东、中影娱乐界大亨邵逸夫、香港街市大亨周起鸿等,这些人人皆知的香港商人,在各自的商业领域演绎着财富梦想的神话,并将他们的上进、坚强和现代意识传递四方,用他们自己的经营观念和方式影响着各地商人。
十年磨一剑
李嘉诚是怎样聚积财富的?在他的心中,按部就班、大冒险两者都可以让自己获得收益,使自己的财富不断地增加。
1945年香港光复,他结束了打零工的生涯,在一家塑料厂当推销员,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3年之后,20岁的他被提拔为总经理。两年后他把所有的积蓄7000元的港币拿出来创业,建立了一家小型的塑胶厂,名为“长江实业公司”他在这里有了一点小小的积蓄。1958年,厂房的房东提高租金,于是他在北角买了一块地,自盖厂房。20世纪60年代,塑胶业不景气,而香港的房价暴跌。李嘉诚看准这一机会,大肆低价收购土地,从此,他进入房地产行业,自己的积累渐渐地增多。于是,他在房地产行业崭露头角。
两大屋村预算耗资110亿港元,又一次轰动港九。《信报》称:“唯超人才有如此大手笔。”
茶果岭屋村定名为丽港城,占地8.7公顷,为高级住宅区,有专为住户设立的私人俱乐部。屋村计38幢25~28层住宅楼宇,单位面积640~920平方英尺,共8072个单位,总楼面积620万平方英尺,附设16.1万平方英尺商厦,总投资45亿港元。
鸭月利洲屋村定名为海怡半岛,占地15公顷,兴建38幢28~40层住宅楼宇,单位面积600~1100平方英尺,共10450个单位,总楼面积787万平方英尺,超过黄埔花园,附设312万平方英尺商厦、网球场、俱乐部、游泳池等,总投资65亿港元。
据估计,以1988年同类楼宇的时价每平方英尺1000港元计,两大屋村可获纯利50亿港元。1990年5月,丽港城首期发售,每平方英尺售价1700港元,用户及商家争相抢购,异常激烈。
到1993年,每平方英尺售价,丽港城已达4300港元,海怡半岛为3300~3500港元,均大大超出预计售价。若加上建筑成本及售房成本上涨等因素,两大屋村全部竣工赢利,远远突破100亿港币。
人们在称道“超人”过人的胆识与气魄之时,无不惊叹他锲而不舍的忍耐心。
李嘉诚是名副其实的“十年磨一剑”
财富精点
成大事者,很多时候不可操之过急,而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机会和创造机会,这就是李嘉诚给我们的启迪。
“假发之父”刘文汉
香港“假发之父”刘文汉,从20世纪60年代起经营假发制造业,到1970年假发销售额已达4亿港币,产品仍是供不应求。但刘文汉并没有被一时的辉煌冲昏头脑,他发现假发制造业竞争者日益增多,繁荣的假发市场背后已显露出衰退的迹象。
于是,他当机立断,急流勇退,回到他的出生地澳大利亚,去开拓葡萄酒酿造业市场。他先把离悉尼只有10千米远的一处葡萄园买下,接着又用上千万港元,买下了芝加哥一家酿酒厂。
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的假发业如潮水般消退。香港的假发制造厂商纷纷关门倒闭。号称“假发之父”的刘文汉,却在海外安然无恙,而且还拥有一家位列全澳大利亚前10名的大酿酒厂。
财富精点
急流勇退,方显英雄本色。这是因为在辉煌的时候,退比进难得多。急流勇退,开创另一个事业,靠的是卓越的判断力和坚定的决心。
炒卖大亨徐展堂
在香港,投资成功的不乏其人,徐展堂可算得上其中的一个佼佼者。他投资的特点是:看得准、分析透、时间短、收效快。
徐展堂30年前还只是香港银行的一名小信差,如今却已成为跨国企业的大亨,他的发达经历颇具机遇性。1967年,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当时太子道东方花园开盘发售,每单位只卖数万港币,发展商还随楼附送时值8000港币一辆的福士汽车,但仍然无人问津。徐展堂深信:这只是一时的信心危机造成的影响,他便趁机购便宜货,一口气买了6个单位,只付出很少的订金,然后把赠送得来的6辆福士汽车出售套现,再购入2个单位。徐展堂的判断果然没错,没过几日,楼价紧急反弹,他第一次炒楼盘就稳赚了一大笔。徐展堂利用炒楼赚得的第一桶金买楼盘,做物业代理及开办大厦公司,财富像滚雪球般愈滚愈大,到1972年,前后不足5年,徐展堂已拥有1000万港币家财了。
1973年,香港掀起股市狂潮,恒生指数一日数涨,很多人争相投资股市,而徐展堂却表现得格外冷静,他分析当时炽热高涨的股市,只是外表美丽的蛋糕,但里面却藏有刀片,盲目吃下去,一定会满口鲜血。于是他不去投资股市,而是去承包港府楼宇的保养及油漆等工程,用赚到的钱,不断购进美国及澳大利亚的地产业。后来香港股市狂泻,致使很多人破产,徐展堂却避过了这场灾难。
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地产业再次陷入低潮,政局处于中英谈判僵持期间,富人纷纷抛售地产业,把资金大量转移至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这样一来,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的地产业价格不断上涨。徐展堂以其敏锐观察力,看出这又是一个发大财的好机会。他趁美国和澳大利亚地产业的价格趋高不下之机,把他在上述国家拥有的大量地产业高价抛出,抽调资金回香港,趁机大量吸纳廉价地皮。仅1985年,他投资近亿港元,一鼓作气收购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漆厂,又投资6000万港元在西贡增添厂房设备,又在深圳、湛江开设油漆厂,之后又与中资合股收购了跑马地雅阁酒店,并把它易名为亚洲酒店,其后又在湾仔及尖沙咀兴建两幢各有200多间房屋的酒店,并在皇后大道西及庄士敦道兴建高兴大厦。
由于徐展堂判断准确,分析透彻,所以他每次投资获利都数以倍计。
财富精点
有人说香港是冒险家的天堂,也有人说香港是培养巨富的温床,因为香港是机会最多的地方。香港每出现一次重大的转变,就是财富大转移的时刻,也是冒险家大显身手的机会。
用别人的市场赚钱
香港鸿运电子公司老板李树强巧妙地使用“借腹生子”战术,积累了大笔资金。
他首先瞄准了20世纪70年代刚兴起的微型电子市场。当时,微电子技术的开发,使得电子产品不断推出多种设计新颖的微型化和复合化成果。香港在晶体管收音机等方面,也挤占了日本在世界出口国行列的领先地位。李树强正是根据香港这一基础,以电子产品市场的行情为指导,大施“借腹生子”战略。
李树强最初是抢占微型计算器阵地。他“开发”出袋式及台式微型电子计算器。所谓“开发”是自己设计出各种新颖实用的款式,即包装外壳,而真正属于电子科技成果的计算器机芯,则从日本进口。
李树强的战略目的就是抢占市场。所以市场上别人推出新的款式,他见销路好,也不放过。不出一个月,他就模仿别人生产出同样的产品。这样完全借别人的“创意”来生产产品,成本低,价格自然就可以降低,结果赢的总是他。
1975年,电子计算器市场饱和了,液晶手表又在市场上看好。李树强故伎重演,凭着自己经营电子产品的经验,拉来一批精通微型集成电路的技术人才,毅然结束了正处于顶峰的电子计算器生意,开发出各种款式的液晶体电子表,立即全方位投入到正在兴起的液晶手表生产行列。同样是款式新颖,价格便宜,他又占领了美国市场。
从1972年~1977年,李树强就是靠“借腹生子”的战术,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本。随后,他便开创自己的事业,推出自己的产品。
财富精点
港商在创业初期,资金和技术都无优势可言,他们巧妙地实施“借腹生子”战略,用别人现成的东西来生产自己的产品,用别人的产品来滚肥自己,用别人的市场为自己赚钱。
用勤奋换来机遇
在创建长江塑料厂的初期,李嘉诚每天工作16小时,每一个星期就有一天是通宵工作。创业维艰,凭借超人的努力,李嘉诚奠定了日后的伟大成就。
在经营塑料厂时,有一次一位外国商人来港参观李嘉诚的厂房,并要求李嘉诚可以于第二天给他3个塑料花的样本。这位外国商人对当时还是一个小商人的李嘉诚说,他的厂房实在太少,外商看出李嘉诚当时的资金不足,实在很难接下大单的生意。李嘉诚为了打动对方,就于当晚动员厂中所有员工,包括他本人在内,彻夜不眠不休地赶制了对方要求的样本。不单如此,他还揣摩到对方的心意,特地造出了3个款式,每个款式3个样本,共9个样本,以供对方于圣诞节时销售所用。这种诚意打动了对方。这在李嘉诚的人生中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却表现出李嘉诚从来不怕艰辛的精神。
财富精点
勤奋并不代表一定成功。世间有很多人勤勤恳恳,但仍然一事无成。事业成功与否可能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勤奋只是催生成功的条件之一,并未涵盖所有成功的条件。但我们如果欠缺勤奋,害怕艰辛,成功的路一定会遥遥无期。
连锁店先驱卢先华
香港连锁店先驱卢先华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他最早在淘金热中做一些赎卖生意,以满足那些淘金者的生活需要,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但是,经过八年的经商实践,并深入市场调查研究,他发现:商店不标价,靠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交易方法既不利于自己业务的发展,也消除不了顾客对商店的诸多不信任和猜忌;而且,由于价格不一且变化莫测,没有一个参照的标准。针对这些情况,卢先华反复思考终于研究出一种经营方式,叫“单一价格店”即对每一种商品明码标价并按此价格销售。这样,顾客一目了然,也一扫当时的商业欺诈行为,既增加了交易的效率,也赢得了顾客的信任。于是,卢先华的单一价格生意非常火暴。随着顾客的增多,他又发现:大多数的顾客光顾造成了购物空间的拥挤,使得交易速度难以提高,而且也浪费了顾客宝贵的时间;另一方面,一个商店总有一个辐射范围,让太远的顾客前来显然不太可能。于是,他又发展了“连锁经营”的方式,也就是多个店同货同价,且店面设计、布局、装潢也相同。这样,就等于将一家店开在了更多、更广的地方,当然生意就越做越大。
财富精点
卢先华的创新是对已有的销售方式、营销模式的一种拓展,一种突破;同时也是深谙销售和顾客消费心理的一种表现。
霍英东的售楼创意
朝鲜战争结束后,香港的经济也开始恢复并逐渐升温。霍英东敏锐地看到,香港的房地产业在不久的将来必将繁荣。1954年12月,霍英东果断地拿出自己多年经商赚得的120万港币,加上向银行贷款的160万港币,买下了香港铜锣湾的一幢大厦,开始向房地产业进军。他将自己的公司取名为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
霍英东主要是将买下的旧楼拆除,重新建设新楼出售。这也是当时所有房地产商的做法。但是这样的经营方法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资金回笼慢,因此平均利润率不高。一天,霍英东的一位老邻居找到他,说打算买一层他们公司建的楼。可是前一期盖好的楼已经全部售出了,霍英东只得以实相告。这时,这位邻居指着工地上正在盖的楼说:“就这一幢,你卖一层给我好不好?”霍英东灵机一动,说:“你能不能先付定金?”邻居笑着说:“行,我先付定金,到盖好后你把我指定的楼层给我,我就把钱交齐。”
从这个偶然的事件中,霍英东大受启发,想到了一个解决传统房地产业弊病的方法。他在建筑动工之前就开始宣传预售楼层,购房者只需先交付10%的定金,就可以预定下自己想要的楼层。等房屋完全建成以后,再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剩下的房款,这样,大大刺激了人们的购房欲望。因为不需要一次支付一笔庞大的现金,很多阶层的人都有能力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且楼房建好后,如果所在地段的地价、房价上涨,那么已付定金的屋主可以把房屋转手卖掉,从中获得一笔可观的利润。而同时,这种新式售楼方式也对房地产商们十分有利。他们实际上相当于借鸡下蛋,自己只需投入少量的资金,加上预购屋主们预付的现金就可以盖一幢楼了。也就是说他们原来仅有盖一幢楼的钱,现在则可以分散投资到几幢楼上,同时修建,必然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从另一方面看,这样的经营方式还有利于公司长期的发展和业务的扩大。
霍英东把他的这一首创称为“房地产业的工业化”他的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很快地发展壮大起来,一举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生意的最高纪录。霍英东的资产犹如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大,没过多久便成为香港鼎鼎大名的千万富翁,房地产界都奉霍英东为第一把手。他终于实现了幼年时的梦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百姓俱欢颜!”
财富精点
霍英东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成就,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赫赫有名的千万富翁,这都源于他锐利的眼光、独到的思维,在做大事之前都几乎有100%的把握,从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每天一款特价菜
香港实业家徐峰在广州花园酒店附近投资200万港币兴建了一家南海鲜酒家,酒家装扮得豪华气派,雄心勃勃的徐峰先生决心在大陆大干一场。然而,事与愿违,酒家开张后,却生意平平,头3个月竟亏损20多万元港币。
踌躇满志的徐峰实在想不通,这个酒店地处闹市区,为什么生意竟如此惨淡!是酒店的门面装修得不够档次?是店中的服务员素质太差?还是店里做的饭菜味道不好,分量不够?思来想去,他都否定了这些可能性,那么究竟是为什么?
一天,他来到街上散心,走着走着偶然间看到西壕二马路有两家时装店,其中一家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另一家却门可罗雀,生意平淡。反差如此之大,一种职业的敏感促使他走到两家店铺看个究竟。经过观察,他发现生意兴隆的一家店里面除了卖高档服装外,还另辟了几款特价服装,或八折或五折优惠出售。
看到这些,徐先生眼前一亮,决定效仿服装店的做法来解决酒店经营的不理想问题。经过紧张筹备,徐峰的南海鲜酒家每天推出一款特价的海鲜菜,其价格远远低于同行的价格,并通过新闻媒介大肆宣传。这一招果然灵验,顾客竟神奇般地多了起来,很多食客觉得特价菜新鲜,慕名前来。
也许有人认为降低菜价酒店要吃大亏,因为酒店决定降低的幅度令人吃惊,比如基围虾市价是每市斤76元,而南海鲜酒家降价后只卖36元,不只是没有利可图,还要买一斤赔一斤多。然而,事实说明,食客们来此一趟绝不会单单要一道特价菜吃了完事的,谁会不再要上几个别的菜?特价菜上亏的,在别的菜上却暗暗补了回来,而且还要让食客们觉得价钱便宜、公道。一时间,南海鲜酒家成了羊城人一吃为快的好去处,南海鲜酒家也因此一炮走红广州城。徐峰先生在“美食周”一个月内单基围虾就销出4吨,至于他赚了多少钱,那就可想而知了。
财富精点
价格低对消费者永远具有吸引力,以此作为赚钱的诱饵,则是一种常见的经营手法,关键是要做得巧妙。
概念营销
20世纪80年代末,一种叫“派”的系列服装,在国内迅速走俏,这个“派”的命名是老板从数学概念上的“π”得到的启示。
当“派”系列服装席卷内地市场时,人们问杨敏德,为什么将溢达集团在内地生产销售的服装系列取名为“派”杨敏德回答:“派”来源于数学中代表圆周率的符号‘π’,‘π’是希腊文,‘派’则代表中西文化的结合,而中国人讲一种服装穿得好看,又常说成有气‘派’,当然更深层的寓意是,圆周率在小数点之后的数字是无穷无尽的。而溢达集团的追求同‘π’的无穷尽、不循环的数字那样,也是永无穷尽的。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内地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民众对高档棉制成衣的需求量很高。香港溢达集团总裁杨敏德看准了这个市场空当,决定开拓内地服装市场,向内地市场全面推出设计新颖、品质优良、裁剪合体的“派”系列服装。
不久之后,在全国各主要城市,随处都可见到标志明显的“派”系列服装专卖店,“派”系列服装专卖店在内地建立了100多个销售点,年销售成衣达60万件。内地市场成为杨敏德发展的重要基地。
“派”系列服装成功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当时内地多年来由于产品机构调整缓慢,纺织品生产一向量多而质不高,导致销量下降,产品积压。另一方面,内地消费品市场发展迅猛,越来越多消费者追求高档次的服装,内地厂家又无力供应,消费者唯有购买质量有保证而价格昂贵的进口服装。
财富精点
杨敏德的成功就在于能迅速适应市场变化,顺势而变地推出了“派”系列服装产品,树立了名牌服装的形象。
胆大心细的黄仕灵
1980年底黄仕灵孑然一身来到香港,凭着他的胆大心细,很快便成了腰缠万贯的巨富。
黄仕灵来到香港后,一位港商借给他30万港币,他拿着30万港币资金,在香港大展身手。那时,香港炒卖棉纱的风气很盛,黄仕灵从江门大胆地搞了一批棉纱入港,第一宗生意便赚了数万港元。紧锣密鼓,他马上瞅准一个市价百万多港币、面积3000多平方英尺的写字楼,拿了20多万港币做订金,把写字楼买下,请了8名雇员,开始了电子零件的贸易生意。3个月后,黄仕灵还清了30万港币债务,1987年下半年,又赚了100万港币。
“随着中国经济开放,我相信未来数年中国仍然是一个可以赚大钱的宝藏,等待脑筋灵活的香港人发掘。”这是黄仕灵到港不久就预言的。
1988年,他看准了中国的消费者大量需要录像机,当时国内售价数千元一台,但韩国的放像机价格比同时拥有录像功能的便宜一半。进行市场调查后,他发觉放像机在中国颇具销售潜力,于是先后购入14万套零件在内地组装,1988年这一年,黄仕灵就赚了400万港币。
财富精点
黄仕灵自己的总结是:“作为创业者,必须胆大心细,拼搏不忘稳重。”
珠宝大王陈圣泽
陈圣泽是香港恒和珠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13岁来到香港,身上只带着1.7港币,如今他的集团营业额每年高达5亿港币。
20世纪50年代末,陈圣泽只身从大陆来到香港。开始了他40年的事业。当时他全家人都在大陆,以种地为生,生活相当清苦,他的父亲便嘱咐他出去闯一闯。经在港的亲戚介绍,他便当上了珠宝学徒,每月领10港币的工钱。初当学徒,陈圣泽负责的只是清洁和倒茶工作,一直到有新学徒加入,才开始真正接触珠宝工作,并成为手工最好的一个学徒。陈圣泽做了一年首饰技工,积了点钱,便急急自立门户,却两次失败。
陈圣泽归因于自己初踏足社会,识人不多,商场上的信用亦未建立。但他并不后悔。他说:“挫折绝不是一件坏事,学习不必很顺利,但条条路畅通。遇到的每一个挫折,都不会完全一样,每次都是新鲜的,它可以造就一个人的应变、分析、抉择能力。”
尝试两次失败后,陈圣泽毅然赴美。当时,他仅能说一些极不流利的英语,对美国的认识,仅仅是美国的珠宝市场很大,是个珠宝行业很繁荣的国家。他在美国4年,到不少大珠宝公司工作过。
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之后,陈圣泽于1975年卷土重来,回香港创立恒和商店,借他在美国对现代化珠宝厂的生产过程的认识,在香港开设了流水作业式生产的工厂,跳出了以往由技工一件一件做的框框,由此一步步成为香港的珠宝大王。
财富精点
陈圣泽认为,成功之道只有六个字:刻苦、耐劳、诚恳。
富有时代感的“活力28”
在中国洗衣粉行业的历史进程中,“活力28”作为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但有谁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与1983年息息相关的?
1983年,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的回归问题展开了密切的磋商,为了扼制香港社会局势的波动,香港人掀起了一场“活力运动”以图新的活力、新的出路。所以,1983年也就成为香港的“活力年”。
这一年,港商林捷文先生带着世界名牌洗衣粉——英国皇家协会的“威洁33”来到了广州,想在国内找一个厂家研制生产可与“威洁33”相媲美的第三代洗涤剂。
在一无技术二无资金的情况下,湖北沙市日化总厂仅凭一袋“威洁33”的样品,便大胆地接下了这个任务。短短的28天后,新一代洗衣粉的样品就送到了林先生的手上。经过专家鉴定,它不仅与英国皇家协会的“威洁33”有同等的洗洁力,其色泽和荧光增白的效果还优于“威洁33”洗涤效果是普通洗衣粉的3~5倍。用户一年可节省10多元钱。
这样优质的新产品叫什么名字呢?几经磋商,终于选定了“活力28”。
这个名字起得好!一是,1983年是香港的活力年,又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年。“活力”既标明了产品诞生的年代,又充满了时代的气息。二是,产品从开发到上市只用了28天,所以“28”既有时间上的写实意义,又反映了中国人高效率的工作作风。三是,“2”代表着买与卖两方面,“8”在广东方言中与“发”字谐音。寓含着称心如意、发财的意思,代表着大吉大利。“28”即买、卖双方都发财。四是,“活力28”中的“8”与“沙市日化”的“化”都是“ā”韵,发声响亮,做广告时“活力28,沙市日化”短短的八个字,朗朗上口。
财富精点
“活力28”这个名字不俗也不洋,国内外都能听得懂,既有时代特色,又有民族特色,称心如意,大家发财。
推销起家的商界新贵
推销商品也是一门艺术,善于推销的人,日后自己创业就很容易成功。香港的“新贵”黄金富就是靠推销起家的。
黄金富早年在一家贸易公司当过文员,后来又做推销员,就是做了推销员才使他逐渐发达起来的。那是在1970年,传呼机兴起,由于黄金富对电子产品的偏爱,所以,他在广告上看到有人聘请推销员推销传呼机,就毅然辞职,去做推销传呼机这份差事,想不到,这一来竟使他大获成功。
一开始,推销工作并不顺利,再加上传呼机是新兴起的东西,人们对它的注意力不够,况且价格昂贵,因此,对于上门推销的黄金富来说,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面对这种困境,黄金富总是这样自我激励:“干推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就这样,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推销出了第一部传呼机。万事开头难,第一个成功,给了黄金富无限信心,而且,他对推销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他改进了推销方法,就是当他的传呼机售出后,还大搞维修服务,这一点在现在虽然较为平常,但在当时却是一个突破。有时顾客的传呼机在半夜出现问题,只要一通知黄金富,他也马上就到,为的是让顾客满意,以自己的诚意来打动顾客,从而赢华信任。
他的售后服务,以其随传随到的独特风格迅速在顾客中传播出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以至于他的传呼机的销量与日俱增,曾经一个月就售出300多部,单单每月佣金的收入就高达五六万港币,这确实是一个奇迹。后来,他建立星光传呼集团,打开了传呼机在香港的新局面,提供了顺应潮流的新服务,一跃而成为巨富。
财富精点
吃得苦、不怕失败、禁得起折磨……这些是商人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有时挫折绝不是一件坏事,遇到的每一次挫折,都不会完全一样,每次都是新鲜的,它可以造就一个人的应变、分析、抉择能力。
香港淘沙头号大亨
在人类社会中,风险与效益常常并存,香港经济界的巨人霍英东先生在他的经营之路中,就曾奏响过不少风险决策的雄壮乐章。
20世纪60年代初,“淘沙”这个行业是香港工商界许多有识之士都不敢干的事。原因是这行当用工多,获利少,赚钱难。而霍英东却认为,当时,香港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建筑业的发展方兴未艾,淘沙业虽获利微小,但却大有潜力。
1961年年底,他去英国考察教育、建筑、商务,途经曼谷时,遂向泰国政府港口部以120万港币购买了一艘长288英尺,载重2890吨,名叫“哈克顿”号的大挖泥船,投入淘沙业。不仅如此,他还派专人到世界有名厂家订购了一批专用淘沙机械船。
在经营上霍英东也很有特点,他不图一时暴利,而是与香港政府签订长年合同,以图稳妥获利。同时,他还与各建筑公司签订了长期供沙合同,谋求长远利益。不久,香港的填海工程、挖海工程和建筑业大兴,海沙大有供不应求之势,而霍英东因为获得了香港海沙供应专利权,所以其生意越发兴隆。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仅大小船只就添置了八九十艘,挖泥船20多只,霍英东也由此成为香港淘沙业的头号大亨。
财富精点
风险与财富同在,不冒险不赚钱;冒险越大,赚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