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15603000000039

第39章 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强

从幼儿园开始,湛湛的妈妈就教育他要自己完成作业,自己完成学习计划。因为能力突出,湛湛还当上了班长。当班长使他的工作能力提高很快,使他能够成为同学的模范。上了初中后,可能由于学习压力大了,湛湛在家里的表现不是很好:周末做作业不主动。这时,妈妈又给他及时的提醒。有时他考得不好,妈妈就找时间和他谈话。他经常把那些警示语写下来贴在墙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种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湛湛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

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凡是有志气、有道德、有本领的人,必定是自强不息的人。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即使对老年人也倡导“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和“不须扬鞭自奋蹄”的自强精神。自强不息一直是鼓励有志之士奋发有为的座右铭。

然而,现代的父母普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什么事情都想替他们做,甚至跑到学校,帮孩子打扫卫生……长此以往,使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温室花朵”。一旦暴风雨来了,他们就会惊慌失措、无所适从。这时候,有的家长抱怨世事无常,有的却抱怨孩子依赖性太强,经不起困难和挫折,没有自强精神,成不了大器……殊不知,孩子的不自强正是家长自己造成的。

一、理想是自强的前提

许多孩子一回家就看电视,家长劝也无济于事;在学校里,孩子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形成了“推推动动,拨拨转转”的被动局面。究其原因,这些都源于孩子们缺乏理想教育,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就没有奔头。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知道航行旅程的终点,那么任何方向的风对你来说都是逆风。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对未来生活的追求,是对未来社会的向往。孩子最富于理想,最有雄心壮志。作为父母,要爱护孩子那天真、纯洁的向往未来的美好理想,并促使他们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一天,李云经带着儿子李嘉诚到了汕头的海边。年幼的李嘉诚对停靠在码头的巨轮产生了兴趣。他觉得这么大的轮船可以稳稳当当地在海上航行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于是,他指着大船对父亲说:“爸爸,我将来也要做大船的船长!”

父亲高兴地对儿子说:“好样的,真有志气!但是,做一个船长非常不容易,他必须考虑很多问题,思考必须很全面。”父亲把手放在李嘉诚的肩膀上,说:“你看,现在天气很好,船只在海中航行就比较安全。但是,如果出海后,风暴来了怎么办?做船长的人,就得提前想到这种情况,提早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像做船长一样,预先考虑周全,随时准备应付一切问题。”李嘉诚望着父亲,很懂事地笑了。

李嘉诚从小树立了做船长的理想,并向着这个目标而不断努力。虽然,他最终没有做成船长,但他一直以船长的意识去经营他的公司和人生。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也就没有生活。”世界科学史上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因为她的理想是用毕生的精力,献身科学,让全人类获益,因而她能大公无私,醉心于事业,有了“三克镭”的感人事迹。

可见,理想是前进的不竭动力。家长和教师应步步为营,从小就要善于帮孩子树立理想。但是,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只有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以顽强的毅力去冲破艰难和险阻,才会取得成功。

二、自信是自强的必然

孩子都想取得成功,渴望品尝成功的甜蜜。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他们的失败,这时候其实他们也很懊恼,家长和老师大多数会对他们横加指责、无端埋怨,这样往往会让孩子们失去自信,认为自己不行,严重的会自暴自弃,久而久之就会缺乏自强精神。这就要求家长转换思维方式,改责备为激励,帮他们树立自信,找回自强。

日本的教育专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将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班级学生当作学习优秀班级的学生来对待,而将一个优秀班级的学生,当作问题班级来教。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原来成绩距离相差很远的两班学生,在试验结束后的总结测验中平均成绩相差无几。原因就是差班的学生受到不明真相的老师对他们所持信心的鼓励(老师以为他所教的是一个优秀班),学习积极性大增,而原来的优秀班级学生受到老师对他们怀疑态度的影响,自信心被挫伤,致使其转变学习态度,影响了学习成绩。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开拓进取、向上奋进的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在许多伟人身上,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他们不是从未被击倒的人,而是在被击倒后,还能够高举自信之剑,继续为成功打拼。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敢于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从而获得最终的成功。

自信对孩子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如果孩子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处世乐观进取,做事主动积极,勇于尝试,乐于接受挑战;如果孩子缺乏自信,那么他就会在任何事面前表现出柔弱、害羞、恐惧的心理,不敢面对新的事物,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从而失去了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而且,长期缺乏自信会让孩子产生“无能”的感觉,产生自卑等不良心理,甚至可能自暴自弃、破罐破摔,那将是很可怕的。

三、放手是教子自强的正途

孩子还小时,为了不让孩子出现失误,家长都会对孩子予以帮助。例如,帮助整理书包或者检查是否遗漏物品,帮助完成作业或督促完成作业,帮助复习功课或反复叮咛,帮助戴校徽、戴红领巾,帮助安排时间、安排任务,甚至安排一切……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安排往往形成惯性,使孩子也习惯了接受命令、接受帮助,而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则往往被忽略了。

中国的孩子向来都是被家长宠着,甚至溺爱着。表现为:什么事情都是家长包办代替。过度的保护必然会造成孩子懒惰。本来应该自己做的事情,自己不去动手动脑,而是想让别人代劳,可有些事情别人是无法代劳的。家长要明白,过多的包办,只会滋长孩子的不自信,造成对自己的怀疑和对父母的依赖的心理。家长应当明白:有些事情,孩子已完全有能力驾驭了。即使放手让孩子去做的某些事情失败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孩子在遭受挫折中,锻炼了胆量,总结了经验教训,孩子会因此变得更加坚强,面对未知世界的各种不测不会手足无措。因此,父母应放手大胆地让孩子去尝试,不要害怕失败,在挫折中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