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15603000000041

第41章 教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有一次,珍珍放学回家,满脸沮丧地告诉爸爸:学校里组织1000米长跑测试,她跑到一半坚持不下去了,老师说她得了个不及格。爸爸知道珍珍一向好胜心挺强,不及格对她来说似乎怎么也接受不了。面对孩子泪水汪汪的眼睛,爸爸就鼓励说:“1000米长跑是很累,那你们班多少同学没跑到终点呢?”她轻声回答:“三个。”爸爸又问:“那你愿意成为三个中的一个吗?你想做一个勇敢的人吗?相信自己,拼一拼,一定能行。”爸爸充满鼓励的目光给她燃起战胜自我的勇气。第二天放学回家,珍珍兴奋地告诉爸爸:她终于跑过了1000米,成功了。

成功学专家保罗·史托兹提出了“Adversity Quotient”概念,就是逆境商的意思,简称AQ。AQ理论,即把AQ值的高低作为衡量某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忍受逆境、战胜逆境的素质标准。它的水平高低,能直接关系到谁会战胜逆境,谁会超常发挥潜能,谁会在人生旅途中取得成功的可能程度。

具有高水平AQ值的人,在未来的竞争与挑战中,能够表现出一种强有力的渴望事业与人生成功的动机,会去丰富自己的创造力,并能在生活中作出积极的反应,这种人能主动地承担起某项责任与风险,即使遇到一时的失败,依然奋发努力,直至取得事业的成功。

对挫折采取的不同态度,可能会对孩子个性的形成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人总是跨过了无数道沟沟坎坎,越上一级级人生“台阶”,才能体验“一览众山小”的人生境界。作为父母,不能错过培养孩子“AQ”的这一阶段。

生活中或大或小的挫折,都可能成为磨炼孩子毅力和意志的场所。走路时少不了摔跤,学穿衣服时难免把前面穿到后面、扣子上面扣到下面……从小到大,孩子不可避免地要碰到数不清的麻烦。经过逆境的打磨,孩子慢慢学会逆事顺办,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坦然面对失败并很自然地把挫折看成挑战。所有这些经验,都会对他以后的生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承受失望的能力有巨大的帮助。使他能始终保持积极心态,形成坚持、执著的品性,为人生中的种种困境罩上希望的光环。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一座培养孩子耐力和韧性的好学校;接受它,就是接受成长。

一、家庭教育孩子的误区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时,需走出以下误区:

1.包办代替

许多成人希望给孩子铺一条平坦的路,这是不现实的。这既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不利于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还会造成孩子长大后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产生自卑、抑郁、厌世等不良心理。

2.嘲笑孩子

孩子缺乏社交经验,交往中遭遇挫折是难免的。成人不应嘲笑孩子笨,或责怪孩子这错那错。成人平时应注意培养孩子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并在克服困难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

3.做法过度

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整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所以。家庭为孩子设置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孩子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

二、挫折是一所好学校

一些家长有意无意替孩子去承担某些本应由孩子自己面对的困难和挫折,他们这样做,不仅使孩子失去了在挫折中成长的机会,失去了早期人生中一种珍贵的体验,而且对孩子个性、心理起着不利的影响。

1.挫折有助于自信心的养成

一个自信的人往往表现出勇敢、坚韧、乐观、果断等行为特点,它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备素质之一。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父母应用“你能行”、“试一试”等话语鼓励他去战胜挫折,并帮助他分析受挫的原因,使之在一次次的较量中形成“我能行”的思维定式,充满信心地迎接挫折,战胜挫折,慢慢养成自信的个性特点。

2.挫折有助于意志力的培养

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为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可以利用自然挫折或人为设置的挫折来磨炼孩子,培养其勇于竞争、勇于拼搏的顽强性格。

3.挫折有利于独立性的建立

在现实生活中,当问及孩子遭遇困难怎么办时,孩子们的答案是惊人的相似——找家长、找老师。究其原因,一是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过少,二是家长在孩子遭遇挫折时不注意积极引导,孩子自然就没有独立面对挫折的勇气,也没有自己独立战胜挫折的意识。

4.挫折有利于增强心理承受力

遭遇挫折,有的人沮丧、焦虑、退缩,有的人积极、勇敢地面对。家长应教育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它、战胜它。对于一些无法短时间或通过个人努力克服的挫折,应让孩子学会运用自我安慰法、角色互换法等方法缓解心理压力与不快,以此培养孩子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能力,培养其自信与乐观的品质。

5.挫折有利于认识和发现错误

要想学会与问题周旋,就涉及一种能力——认识和发现错误,并且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是到了“无力回天”的时候了。毕竟,谁都不希望教育出“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

三、家长如何进行挫折教育

为了使挫折教育达到良好效果,家长不妨从以下方面着手:

1.教孩子正确认识挫折

作为父母要告诉孩子,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只有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并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接受新事物,树立敢于面对和承受挫折的自信心。

2.增强孩子承受挫折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在对事物和现状具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完成任务,追求既定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我们在给孩子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增强孩子对抵抗挫折的自信心,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不妨说“你一定能做好”、“你一定会成功的”、“你很能干”“继续努力”等等。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好。

3.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

要有经受得住挫折的心态,首先得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力量,接下来得有朝新目标奋进的勇敢精神。所以,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也很重要。从小就要鼓励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并且爬起来要走得更好。跌倒了并不能有一蹶不振、永远起不来的思想,要勇敢、快速地在原地起来,因为前面灿烂的阳光正等着勇敢的人。

4.让孩子学会客观地看待造成挫折和失败的原因

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教会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从中总结战胜挫折和失败的方法,“吃一堑,长一智”。

5.注重孩子的心理引导

孩子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表现出畏缩、退却、逃避等行为,因此作为家长就应该在平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做些努力就能够完成的任务,让孩子去完成。在孩子遇到困难退却、逃避的时候可以有一些批评,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是因为不忍心、舍不得孩子受委屈,就不愿意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当然,在孩子承受挫折的时候,家长还是需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给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

6.发挥榜样的力量

家长要常给孩子讲中外名人战胜挫折的典型事迹,通过启发诱导让孩子懂得:人要有理想,要实现理想,就得付出艰辛的劳动代价;人生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挫折和困难,要有战胜它们的勇气和毅力。在具体的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孩子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提高把挫折转化为使自己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