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15603000000042

第42章 培养孩子的忍耐力

晓晓刚学钢琴时,家里并没有给她买钢琴,而是由妈妈每天带着她奔波在琴行和家之间的路上。天气暖和的时候还好,下雨或寒风刺骨的冬天就苦不堪言了。然而,令妈妈感到气愤的是,晓晓有时并不用心弹或手型不正确,有时弹着弹着竟睡着了。这时,妈妈就忍不住斥责女儿。受到斥责的晓晓嘟着嘴不敢哭,却是一脸的委屈。但妈妈也有委屈:花那么多的钱和精力,抛弃自己的兴趣、爱好、业余时间去陪她练琴,她竟敢这样不用心!

后来,妈妈经过认真分析,认为晓晓练琴总的来说还算好的,只是没有耐力,坚持不住。为此,妈妈想办法投其所好,每次练琴都带一些女儿喜欢的零食去,她坚持不下去时,就奖她吃点东西,她就又来劲了,效果很好。还有,女儿有一点进步时,妈妈就给她一些掌声,然后对她说:“果然有进步,不过,还要继续努力啊。”此外,妈妈还抽时间和女儿聊天,告诉她为什么要练琴,不练会怎样,为什么坚持练下去……

生活中,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我这孩子并不比别人家的孩子笨,就是没耐性,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知道,做事是否有头有尾,是否有始有终,属于心理活动中的意志品质问题。意志是否坚强,对长大后学习、工作的成败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忍耐力也是刻不容缓的。

一、从小培养孩子的耐性

据儿童教育专家提示,孩子的忍耐力其实与其年龄成反比,然而“耐性”这种特质,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专家建议家长应在幼儿至小学阶段,开始逐步培养孩子的忍耐力、耐性及坚毅能力。如果孩子得到不正确的引导教育,长大后就可能要承受“恶果”。最明显的就是变得霸道,不能遵守社会的规范。刚出生的小孩子,爸爸妈妈可以训练他感官的专注力,像是让他看些有趣的图片、听些好听的音乐,都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2~3岁的小孩因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较强,可进行与生活有关的耐性游戏或活动,像是穿鞋子、吃饭、穿衣服等。至于3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和他玩基础游戏,像是走迷宫、连连看、画画等。

二、家长要做出榜样

孩子没有耐心,有的原因在于家长对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头蛇尾。例如,对孩子的某项要求,刚开始还大张旗鼓,但不久就松懈不管了。所以,家长首先要注意不造成孩子半途而废的行为习惯。在开始一种新的活动之前,必须让孩子把正在进行的活动有个了结。如让孩子去洗澡,应在开始烧水时就告诉孩子画好这张画后,就去洗澡。然后在孩子洗澡之前别忘了认真检查画到底画完了没有,这本身就是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三、增加难度挑战自我

家长可选择一些孩子当下做不到,但本身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引导他们完成,不要随便让孩子轻言放弃。父母应该与孩子一同订立一个具体的目标,帮助孩子不断尝试挑战自我,树立进取心,例如每星期从事游泳等体育活动。此外,还可以安排孩子多参加一些“自我挑战”的活动,如“徒步行军”、“历奇练习”、野外定向等。但要注重安全,组织得当。这些都可以磨炼个人意志及耐性。

四、实现目标得到奖赏

孩子拥有自己的目标,做事自然有毅力。当孩子渴望得到某样东西时,妈妈可以要求他们先达到某一个目标,达到后作为奖赐给他。孩子越大,要求也要相应的高一些,最重要的是所订下的目标,必须清楚、明确、合理。此外,不妨采用“奖励卡”或“奖励贴纸”这些小道具,让孩子轻松把握自己的努力成果。

五、多项历练接受考验

孩子的爱好愈广泛,就愈能轻易磨炼出个人耐力。其实,要培养个人耐性,要害就在于建立延迟满足欲望的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假如时间和精力轻易消磨,情绪也不轻易波动,耐性自然而然地就建立起来了。因此,家长不妨安排孩子多参与不同类型的爱好活动。

六、通过游戏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它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心情舒畅。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都较强。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多参加游戏活动,并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以下几项可作为参考。

1.美术合作

父母用深色粗笔画一些单线条的有趣的脸蛋图。某些简单的线条,比如眉毛、头发等,改用浅色粗笔画,让孩子用深色的粗笔直接在浅色线条上描摹。当孩子能顺利完成后,可以将描摹改为临摹,图画则改为横线条、竖线条等简单的线条图。如果孩子觉得线条图乏味,家长不妨和孩子比赛谁画得好,不过,家长注意不能轻易获胜。临摹比描摹更需要全神贯注地观察样本。孩子如果把线条画得歪歪扭扭没有关系,基本走向正确就可以。

2.戴笔帽

找笔帽与笔杆相同材质的毛笔、钢笔、圆珠笔等,将笔杆和笔帽分别摆放,让孩子自己找笔帽,给这些笔“戴帽子”。如果是几支相同的笔,比如毛笔,粗细区分要明显。这是一个配对游戏,也可用盖瓶盖等来代替,当然,瓶盖的大小也要区分明显。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加强观察的注意度。

3.玩拼图

让孩子玩拼图,从最初的两三块起,逐渐增加拼图的块数。拼图要选孩子熟悉的、喜欢的形象,比如小动物、卡通形象等,让他完成后有惊喜、亲切的情感收获。如果孩子入门困难,可以让他对照着完整图形进行拼搭,指点他注意图块拼接处的特点。拼图游戏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喜欢拼图的孩子,有时能达到十分入迷的程度,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持续研究、拼搭。注意,拼图的难度要逐渐加大,要让孩子有成功感,才能保持他对拼图的热情。

4.找物品

孩子对妈妈的日常用品很关注,利用这个特点可设计一些游戏。比如,出门前,让他帮忙找你的手袋。手袋要一直放在规定的地方,待孩子熟悉后,悄悄挪动位置,但不要藏匿,让他稍加寻找就可以看见。孩子找到后,要感谢他,并引导他说出手袋应该放在何处。同样的游戏,可转换成找拖鞋、找衣服等。寻找物件的游戏目标明确,容易集中起注意力,同时的收获是:孩子耳濡目染养成井井有条的习惯,有益于孩子形成理性思维和良好的注意力。

5.找不同

一幅图片上,有长耳朵动物,比如兔子等,有短耳朵动物,比如熊猫等,长耳朵和短耳朵动物各两三种。让孩子找出长耳朵动物,再找出短耳朵动物。这个游戏也可以改成找长尾巴动物和短尾巴动物、找有烟囱的屋子和没有烟囱的屋子……分类需要注意事物不同的特性。给孩子做的分类游戏须特征分明、要求单一,使他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到需要观察的地方。

6.找相同

一堆三种颜色的三角形积木,你拿出一块,让孩子找出同这个一样颜色的积木;或者一堆三种形状的同色积木,你拿出一块,让孩子找出同这个一样形状的积木。当孩子能够掌握颜色和形状概念时,可以提高难度,让他找出同你手里同样颜色和形状的积木。从观察物件单一特性到两重特性,需要一个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让孩子对单一特性充分注意和掌握后,再提进一步的要求,以免孩子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