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15603000000043

第43章 不要溺爱孩子

娜娜虽然出生在农村,家里却是村中首富,父亲开的是奥迪轿车,母亲开的是捷达王。家庭的富有,使娜娜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好逸恶劳、任性不羁的品性。她学会了抽烟、喝酒,大把大把花钱。在农村,她每月的开销是2000元,让别的孩子望尘莫及。没有钱,她就向父母要,少则2000,多则上万。有一次,她撒谎要买东西,向父亲要1万元,父亲一甩手给了他一叠百元钞票,数了数是2万多,不到两个月就花光了。母亲训斥她,娜娜怀恨在心。后来要不到钱了,竟然伙同男友残忍地用铁锤把母亲砸死。

卢梭在其《爱弥儿》一书中指出:“如果孩子想得到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的话,他就会自以为是天下的主人,而你在最后不得不拒绝给他某种东西的时候,他就会把你的拒绝看做是一种反叛……这样,到他踏入社会时,就会觉得所有的人都在反抗他们……这无疑是家庭教育的极大失败。”娜娜的例子,不正是最好的注脚吗?

然而,在很多家庭里,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特别是独生子女,父母更是疼爱,家里好吃的、好玩的都尽量让着孩子,唯恐孩子不高兴。有时孩子把好吃的给父母,父母总是推脱说:“我们不吃,你吃吧。”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家里的好东西理所当然是归他们,从而很自然地忽略父母的需要,而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家里重要的人物,人人都应关注他,优先考虑他,稍不周到,便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埋怨父母,乱发脾气。

一、溺爱孩子的表现

1.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和睦。

2.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3.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不吃饭等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会播下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4.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轻易就被满足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5.放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6.包办代替

若问一些家长,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会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孩子做更麻烦,不如我帮他算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

7.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二、溺爱孩子的危害

1.产生依赖

依据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孩子1岁可以用杯喝水,1岁半会用勺吃饭,2岁便可以独立吃饱。但是,有的3岁孩子在幼儿园可独立做事,在家里却连饭也不肯自己吃,该会的事不会,该做的事不想做,遇事总要依赖大人,这就是心理上的“依赖病”。患了“依赖病”的孩子,表现为懒惰、没有精神、不喜欢参加活动、总爱依在成人的怀抱里、胆小怕事、缺乏主动热情、缺少求知欲望和创造精神、不敢尝试。

2.软弱无能

父母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去做的话,就会使孩子软弱无能。同时,通过帮孩子做事情,父母也向孩子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因为我对你不放心。如果孩子一直接受这样的生活观念,对他的心灵成长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反而会使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越来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坚强。而且,这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弱,因为父母为他解决了一切阻碍他成功的障碍。

3.行为幼稚

有的孩子已经6岁了,行为表现却像四五岁,特别在爷爷、奶奶面前总是装小孩,以求得过分的溺爱换取心理安慰。这样的孩子心理发展速度缓慢,想象内容幼稚,语言表达能力和行为规范、智力和性格等方面,都比正常发育指标低。

4.难以交往

因为父母的溺爱,常常会让孩子的自我期望值过高,并在与其他孩子交往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因为他在家里被当成了王子或公主,到了幼儿园里,就希望能够得到同样的待遇,但老师和其他孩子并不把他这样看待,这就会让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影响他与别人的交往。

5.抗挫力差

在溺爱的家庭里,孩子习惯于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前面的路是家长提前铺设好的,一旦摔倒,家长会立即跑上去把他扶起,还要替他拍掉身上的土。这样的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很难爆发出克服困难的自主能力。

6.抑制进取

家长过多的干预,过分的保护,会扼杀孩子这种获取成功的积极性。实践出真知,孩子们要不断地通过对事物的实践,才能真正认识世界。单靠语言来传递知识,孩子即使都能记住,也不能深刻理解。如果孩子总是得不到实践和机会,他们的进取心和创造性将会被扼杀。

7.厌恶学习

由于溺爱,孩子诸多的能力都被掩盖了,这样他就发展不起来了。一旦这种能力低下的孩子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他就会遇到很多问题、遇到诸多的障碍,也就说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他都受挫,于是孩子就不喜欢学习,最后厌学,甚至辍学。

三、怎么走出溺爱的误区

对孩子过度的爱,结果反而害了孩子。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但在爱孩子的同时,家长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不能溺爱孩子。

1.不搞特殊待遇

如果时时处处给孩子特殊照顾,有好东西给孩子留着,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在家地位高人一等,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高在上,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关心他人。

2.不过分注意

很多家庭都习惯以孩子为中心,家里的事务安排都围绕着孩子。亲朋好友来访,也常常是围着孩子逗他玩。对孩子过于注意,孩子更容易骄傲,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中心,而且人人都喜欢自己。如果在客人面前过于注意孩子,孩子为了表现自己会忽略应有的礼貌。

3.不轻易满足

对孩子的要求要慎重考虑,不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总是害怕孩子哭闹,因此对孩子百依百顺。轻易不要满足孩子的要求,要正确引导,要让孩子懂得“来之不易”的道理。

4.不包办代替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做不好,于是任何事情都代替孩子做,结果导致孩子三四岁了还要父母喂饭、穿衣,五六岁了还不会做简单的家务。这样的孩子就不会变得勤劳、善良,也缺少同情心和上进心。

5.不担惊受怕

孩子天生是什么都不怕的,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往往是父母对孩子过分担忧而千叮咛万嘱咐,导致孩子越来越胆小。如果父母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少一点担忧,多一些鼓励,在摔跤后不大惊小怪,而是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孩子就不会变得懦弱胆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