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15603000000005

第5章 爱动脑是一种好习惯

有一天,爱迪生在路上碰见一个多日不见的好朋友,并发现这位朋友手指的一个关节肿起来了。

“哎呀,你的手指怎么肿成这样呢?”爱迪生关切地问。

“连我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朋友苦笑说。

“连你都不知道?那你没有去看医生吗?”

“我看了好多医生,都没有说出一个准确的原因。不过,有超过半数的医生说这是痛风症。”

“痛风症?那么什么是痛风症?”爱迪生进一步问。

“他们告诉我说这是尿酸淤积在骨节里造成的。”

“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不从你的骨节里取出尿酸来呢?”

“他们不知道怎么取。”他的朋友回答说。

“为什么他们会不知道怎么取出来呢?”爱迪生很生气地问。

“因为尿酸是不能溶解的。”

“我不相信。”爱迪生回答道。

与朋友分别后,爱迪生急忙回到实验室,立刻开始试验尿酸到底能不能溶解。他排好一列试管,每只管里都放入不同的化学试剂和几颗尿酸结晶颗粒。几天之后,他看见有两种液体中的尿酸已经溶化了。于是,这位大发明家就有了新的发明问世。这个发明也很快得到实际应用。现在这两种液体中的一种普遍应用于医治痛风症。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经把三种不同的学者,形象地比喻为蜘蛛、蚂蚁和蜜蜂。他把盲目地堆积材料的求知方式称作蚂蚁方式;把主观随意地创造体系的方式叫做蜘蛛方式;而最好的方式则像蜜蜂一样,从花园和田野里的花朵中采集材料,并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些材料,通过蜜蜂的消化、酿造,“蜜成花不见”,而蜂蜜要比一般鲜花的汁甘甜和精粹得多。

拉开历史的帷幕就会发现,古今中外凡是有重大成就的人,在其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都给思考留有一定的时间。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时,在澡池里思考;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时,在苹果树下思考……没有哪一个卓有成就的人,是让读书占据了他的所有时间,让书籍占据了他脑子里的所有空间的。

如果说勤奋学习旨在奠定基础的话,那么思考的目的则在于融会贯通,在于创新。如果仅仅停留在学习的阶段而不去思索,那这个人就可能永远只是个学习者,而不能成为一个创新者、发明者,成为一个成功者。因此,勤学必须辅以苦思,如此才能有所成就。

在孩子的学习阶段,勤奋无疑是应该得到赞赏的,但同时也应该指出,与勤奋学习相伴的,还应该有勤于思考。如果把孩子的所有时间都用于接受各种知识与观点,却不留下一定的时间用来思考的话,他势必会让自己的思想陷入矛盾而迷惘的沼泽中。

一、充分利用孩子爱提问的天性

孩子提出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关于字词、语句理解方面的问题。例如,“‘富饶’、‘蠕动’、‘布满’、‘海防前哨’、‘瑰丽无比’是什么意思?”“‘一块块’、‘一条条’是什么意思?”“‘大龙虾全身披甲’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一簇红缨?”“为什么说像插着好多的扇子?”“为什么说鼓起来像皮球?”“为什么说肥料是宝贵的?”等。对这类问题,有些可以让孩子自己查字典来理解,有些可以给他作些解释。

第二类问题是猜测性思考后提出的问题。例如,“‘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就是说,海里的鱼很多,有一半都是鱼,对吧?”“‘相互交错’就是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相互交叉在一起,对吧?”“‘分叉的鹿角’就是像动物园中梅花鹿头上长的角一样,对吧?”对这类问题,家长首先应该认真听孩子把答案说完,然后充分肯定孩子爱动脑子的好习惯,最后对于正确的答案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于不太完整的地方或理解有误的地方要适当做出解释,及时给予纠正,从而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和加深理解。

第三类问题是联想性思考后提出的问题。例如,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孩子会问:“他们是要捉住它们去卖吗?有人买吗?海龟的肉能吃吗?我还没有吃过海龟的肉呢!”对此,应该和孩子充分讨论,充分交流,先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完,然后再耐心地解答孩子的问题,有必要时可以结合天文、地理、历史、自然或地球仪等知识和教具帮助孩子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会说出自己的理解,家长应该给予肯定,有时理解不到位,家长需要及时给予补充和解释;对于后续相关的系列问题,家长尽可能耐心地解答或者引导他去阅读相关的图书,自己去寻找答案。

二、让孩子自己去思考问题

对于孩子的提问,有些家长为了省事,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这样的确能马上“打发”他们,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的智力没有好处。因为家长经常这样做,孩子必然依赖家长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不可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应该启发孩子,提醒他们运用学过的知识、看过的书、查找到的资料等去寻找答案。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们会充满成就感,也会更加愿意自己动脑。

三、培养孩子求知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若对某件事有浓厚的兴趣,就会集中思想和注意力,就会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怎样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呢?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因此父母要以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去感染孩子,要用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情趣去影响孩子。同时,父母还要常常给孩子提一些问题,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引导孩子动脑筋解决。

四、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境之中

如果孩子不爱提问题,家长应该主动“创造”一些问题去考他,或者放下架子向孩子“请教”一些问题,还可以在家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时去和孩子商量。这些做法,可以促使孩子主动思考。

五、跟孩子一起收集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

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很多,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整理好放在家里。空闲时间,大家可以翻阅这些资料,互相讨论感兴趣的问题。

六、搞家庭智力竞赛

利用节假日进行家庭智力竞赛,家长和孩子轮流做主持人,设立小奖品或其他奖励措施。为了增强气氛,可以请亲友或其他小伙伴参加,这样既可以令家庭充满温馨,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勤于动脑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