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15603000000006

第6章 培养孩子快乐的习惯

瑶瑶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一天,妈妈在整理她的房间时,看到桌上搁着一张被揉成一团的纸,上面凌乱地写着:“生活真痛苦!学习真烦恼!”妈妈很吃惊,对瑶瑶说:“你不仅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女儿,还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宝贝孙女。你有什么要求,我们大家都尽量满足你。这样的生活怎么会痛苦呢?而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学习。只有好好学习,你将来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能做你想做的事,这是你成长必须经历的阶段。再说,农村里的失学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上学。这样想想,学习怎么会痛苦呢?”然而,瑶瑶却不以为然地说:“妈妈,我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写作业,再不然,就是去学钢琴和画画,一个礼拜也没有一个完整的休息日。这样的生活怎么会幸福快乐呢?”瑶瑶的话,让妈妈陷入了深思之中。

快乐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心情愉快的孩子通常身体健康、充满活力,而快乐本身也是做任何事的一大动力。总的来说,在对待挫折和阻碍时,快乐的孩子显得更冷静,他们总是寻找办法战胜它们。快乐能够促进孩子进行交际活动——人们通常愿与快乐的人打交道,快乐的小孩会给人友好的印象,这是一切人际关系的良好开端。

相反,闷闷不乐的孩子体力和精力都会受到影响,健康状况大打折扣。这反过来影响到他们将精力用在有意义的活动上,只能每日胡思乱想、自哀自怜。这样的孩子通常性格孤僻、自尊心强。他们前进的动力、决心和成功的欲望都被闷闷不乐的心情所窒息。不快乐的孩子通常更易怒,常做出有害的行为,这阻碍了他们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快乐可以成为一个习惯,你要做的就是使孩子养成这一习惯。相应地,孩子也有可能养成愁眉苦脸的习惯,这时你就应当尽力不使孩子向这方面发展。当然,快乐的童年并不能保证他成年后的成功,可是至少奠定了成功的基础。相反,闷闷不乐则是失败的开始。

一、快乐的益处

许多家长已认识到培养孩子爱清洁、有礼貌、守秩序等好习惯的重要性,而对培养孩子自寻快乐的习惯的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教孩子养成自寻快乐的习惯有何益处呢?

1.养成开朗活泼的个性

快乐可以培养孩子开朗大方的个性,能使孩子成为热情洋溢的人。这样的孩子容易学会与人交往的本领,能获得更多的友谊。通过交往孩子还能学到别人的优秀品质和经验,对提高孩子自身的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2.增加孩子的兴趣

快乐的孩子会对更多的事物产生兴趣,其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也会增强,并有强烈的求知欲。这样的孩子还会把枯燥乏味的学习(乃至将来的工作)当做有趣的游戏来对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知识。

3.对自己充满信心

有自寻快乐习惯的孩子总能以微笑对待任何困难,能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更有信心和勇气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4.自我恢复力强

养成快乐习惯的孩子,如遇到不愉快、不顺心的事,甚至心理受到伤害,也能较快地得以恢复。如果您的孩子养成了自寻快乐的习惯,您会发现孩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更坚强、更有活力。

二、怎么培养快乐的习惯

为了培养孩子的快乐习惯,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营建欢乐的家庭气氛

在家庭中,父母要营造和睦愉快的生活气氛。如果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恋、互相赞赏,在困难面前互相激励、互相支持,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家庭所面临的压力和危机,家长在孩子面前坦白自己明确的观点和过失,这样就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使他们积极乐观、性格开朗。

父母有时会火气冲天和伤心烦恼,但应尽量避开孩子去发泄。如果让孩子卷入到压抑沉闷的氛围中,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夫妻间遇到有关孩子的事可以商量,但不要轻易将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在平等交流的气氛中,让孩子逐渐懂得个人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家长还应当多给孩子一些笑脸,这样有利于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心境。

2.通过游戏寓教于乐

每个孩子都爱玩,玩耍和游戏就是孩子的生活。游戏可以促进孩子的手眼配合能力,增强体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丰富想象力。游戏还能够教会孩子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自我表现。通过游戏还能增强孩子的容忍性、耐心和韧性。对孩子来讲,游戏有其他教育方法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例如,经常做游戏的孩子比不常做游戏的孩子有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如能长时间摆弄玩具,长大后一般会兴趣持久且责任感强。另外,性别角色在游戏中也很重要,女孩子天性喜欢娃娃,男孩子喜欢在游戏中扮演强者,喜欢舞枪弄棒,家长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发展对其一生都有益处。

既然游戏有如此重要的功能,家长就应让孩子玩得尽兴,并经常和孩子共同游戏,在游戏中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让孩子兴趣多多

当一个喜欢看动画片的孩子错过了他喜欢的动画片时,可能整个晚上都会闷闷不乐;而换了那些兴趣广泛的孩子,则会改做其他感兴趣的事情。尽管家长不清楚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但可以提供多种活动让孩子试试,帮助他们去完成一些事情,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要让他们只停留在满足吃、穿、用的要求后的愉快之中,适当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家务,让他们知道生活的充实和丰富。

4.教育孩子关怀别人

在帮助别人时,自己也会体验到一种快乐。也就是说,快乐的孩子需要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联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鼓励孩子多帮助他人。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旧玩具,然后捐给慈善团体,帮助家境贫困的孩子;也可以和孩子多烤一个香蕉面包送给隔壁年迈的邻居;写一张感谢卡给公车司机,感谢他的服务;或者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等等。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孩子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

5.有创意地赞美孩子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保安叔叔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

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因为,如果孩子总要在父母的肯定下寻找到快乐,那么他以后很可能会陷入固步自封的境地。

因此,家长不能仅仅要对孩子一堂课的收益、一个计划的实施成果、一场赛跑的名次之类的结果不吝褒奖之辞,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足够的信任,鼓励他去冒险,去尝试新事物。父母爱子女,不是因为孩子的成就,而是因为他的独一无二。这样的爱,才能催开孩子内心快乐而自信的花朵。

6.创造更多笑的瞬间

现代人忙碌的生活,使得全家人在一起玩乐、畅谈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时,可以在家里的任何一个角落,放一本能令人开怀大笑的幽默书;或者在孩子装午餐盒的袋里塞进一本让人忍俊不禁的漫画,这些都是让快乐瞬间点燃的妙方,将孩子普通的一天变成一个欢快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