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情况是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总结起来常见的概括为几个“不能吃”。
(1)未熟的豆浆不能吃
生豆浆中含有毒素,可能是胰蛋白酶抑制素、皂甙等。如果生豆浆加热不彻底,毒素没有被破坏,饮用后可造成中毒。豆浆中毒的潜伏期很短,一般为半小时到一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会伴有腹痛、头晕、乏力等症状,一般不发热,轻者无须治疗,重者应及时到医院治疗。所以豆浆在加热时要搅拌均匀,并煮沸后维持5~10分钟,可以防止中毒。
(2)生菜豆不能吃
常见的菜豆有芸豆角、扁豆、四季豆和黄豆,它们均含有皂素、植物红细胞凝集素的抗胰蛋白酶因子,如生吃或炒不透吃,可引起中毒。抗胰蛋白酶因子可影响人体对蛋白的消化吸收;皂素对肠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和失血性炎症,并破坏红细胞,引起出血反应等。吃菜豆引起中毒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等,所以加工菜豆一定要炒透、煮熟,高热可破坏这种毒素。
(3)未腌透的咸菜不能吃
新鲜的咸菜颜色碧绿,是吸引人们购买的原因之一。殊不知,吃这种没腌透的新鲜咸菜是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的。这是因为新鲜的蔬菜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无毒的硝酸盐,这种硝酸盐在盐腌的过程中,若腌制不透,硝酸盐便可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还原为有毒的亚硝酸盐。一般情况下盐腌后4小时亚硝酸盐开始明显增加,青菜最快,14~20天达高峰,此后又逐渐下降。因此要么吃4小时内的暴腌咸菜,否则宜吃腌30天以上的老咸菜。亚硝酸盐能把血液中携带氧气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不携带氧气的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携带氧气的功能使人体缺氧,因此,咸菜未腌透不能吃。
(4)火锅不能生吃
吃火锅要将所有的主料入锅煮熟,生菜、生肉必须熟透后才能食用,这样才有利于杀死生食肉菜中的细菌或寄生虫。在临床上因吃涮羊肉火锅而患传染病的并不少见,其原因就是羊肉未熟而引起细菌进入肠道引起肠道传染病。因此火锅不能生吃。
(5)果仁不能都吃
果仁是我们常吃的一种食品,但不是所有的果仁都可以吃,有些果仁中含有一种氰甙的毒素,吃后可引起中毒。如苦杏仁、桃仁、李子仁、樱桃仁、酸枣仁等都含有氰甙类毒素。其中以苦杏仁引起中毒最为常见,后果最为严重。一般食用3颗苦杏仁即可中毒。其潜伏期一般为1~2小时,主要症状为口内苦涩、流口水、头晕、头痛、恶心、心慌、四肢无力,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胸闷,严重者全身抽搐、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其他含氰甙类植物中毒的表现与苦杏仁相似,但中毒症状不严重。所以不要吃苦杏仁,即使炒熟的也不能吃。但杏仁茶、杏仁豆腐可以吃,因为杏仁茶、杏仁豆腐中的氢氰成分在加工过程中已经处理掉,故不会中毒。
其他如霉变甘蔗不能吃、生白果不能吃、青皮红肉鱼不能吃等均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
(6)野蘑菇不能随便吃
许多野蘑菇是非常鲜美的,但也有许多颜色鲜艳的野蘑菇是致命的。每种野蘑菇都含有一种或多种毒素,中毒症状因所含的毒素不同而各不相同。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①胃肠炎型中毒
特点是发病快,潜伏期短,一般10分钟至3小时发病。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②神经型中毒
除了出现胃肠道症状外,还有瞳孔扩大、心跳快、谵语、幻觉、狂躁、抽风、神经错乱等表现。潜伏期一般半小时至6小时。
③溶血性中毒
食后6~12小时除出现急性胃肠道症状外,1~2天内出现溶血性中毒症状,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血尿、肝肿大等,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④肝损害型中毒
这是最严重的一种。开始时出现呕吐、腹泻,是胃肠炎期。有少数类似霍乱症状,迅速死亡。胃肠炎症状消失后,好像病好了,其实毒素已进一步损害肝脏等实质性器官,称假愈期。如中毒轻微,可进入恢复期,严重的出现内脏损害,肝脏肿大,甚至发生急性肝坏死。此外还可累及肾、脑、心等,出现尿闭、蛋白尿、血尿、胃肠道大出血、谵妄、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7)发芽的马铃薯不能吃
马铃薯又名土豆、洋山芋。它营养丰富,既可做主食,也可当菜吃。马铃薯里含有龙葵素。龙葵素有毒,在新鲜及没有发芽、变质的马铃薯中含量极少,所以食后不会使人中毒。但是,当马铃薯发芽,变绿或溃烂后,龙葵素的含量就大量增加,大量食用后就会中毒。中毒症状有头晕、腹泻、上吐下泻、嗓子发痒。严重病人有烦躁不安、瞳孔散大、昏迷和全身抽搐等症状。因龙葵素比较集中在发芽变质部位,如果把芽眼挖掉,变质部分除掉,再去皮切片放在水里浸泡30~40分钟,可使马铃薯中龙葵素的含量大大减少。另外,在煮马铃薯时放些醋,并煮透,均可以加速龙葵素的破坏,这样食后就不会发生中毒了。
(8)青皮红肉鱼少吃
油洞鱼、金枪鱼、沙丁鱼、鲭鱼等一类青皮红肉的鱼,这类鱼活力强、肌肉发达、皮下肌肉内血管系统也较发达,体内酶的活性较强,捕获时剧烈挣扎而死,如在常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卫生条件不好,就会受细菌污染,或者形成有毒化合物,食后会引起中毒。中毒潜伏期为数分钟至数小时。颜面部、胸部以及全身皮肤潮红,伴有头痛、头晕、心悸、胸闷、呼吸频数和血压下降,有时还有荨麻疹、口渴、喉咙烧灼感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9)含毒素的河豚不能吃
河豚是人们喜爱的美食,但每年都有人为之失去了可贵的生命。河豚鱼的毒素主要有河豚毒及河豚酸两种,集中在卵巢、睾丸及肝脏等内脏和血液中。肌肉不含毒素。宰割河豚时,内脏的毒素如果污染鱼肉,吃后就会引起中毒。毒素除作用于胃肠黏膜引起胃肠炎症状外,主要是麻痹中枢神经及末梢神经。一般食后半小时至3小时出现症状。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剧烈的恶心、呕吐和腹痛,然后出现腹泻。神经损害是毒素被吸收入血液后产生的,表现为感觉丧失、痛觉消失、上眼睑下垂、口唇及四肢麻木,然后肌肉瘫痪、行走困难、呼吸浅而不规则、血压下降、昏迷不醒、瞳孔散大,最后呼吸麻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