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中国罪犯改造机理研究
15609600000037

第37章 环境陶冶理论的内容、体系

环境陶冶作为罪犯改造的一项应用理论,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与结构。这种体系、结构具体包括下述四个方面。

(一)监管改造环境的陶冶

监狱机关的监管改造环境,是指监狱机关的监管改造工作形成的环境效应对罪犯的影响。这种环境效应影响,主要的有三种。

1.行刑惩罚出现的震慑环境

监狱的人民民主专政机关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行刑惩罚的震慑效应来体现的。行刑惩罚对罪犯就意味着铁窗生活、剥夺自由、剥夺或暂停政治权利,就意味着造成一定痛苦和遭受一定的损失,就意味着对其犯罪行为的严厉谴责和否定评价。这些行刑惩罚的内容和特征,对罪犯具有极大的震慑作用。监狱机关的这种震慑作用的大小,对罪犯具有特别重大的影响。

2.改造气氛形成的思想转化环境

监狱机关的中心任务是把罪犯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但是,这项任务的完成,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监狱机关具有改造气氛。这种气氛,包括罪犯改造自己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的积极性,监狱干警抓改造工作的态度和措施,监狱机关改造设施的配置与运用等三个方面。这些改造气氛的浓度如何,对罪犯正确思想、行为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生活条件创造的感化环境

监狱机关既要对罪犯实施刑罚惩罚,更要对罪犯实施改造。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给罪犯以吃、穿、住。但吃、穿、住是否从改造出发,能否形成改造需要的感化效应环境,对罪犯影响极大。没有这个条件,惩罚和改造都是不可能的。罪犯虽然是存在于监狱这块特殊空间之中,吃、穿、住都要受到限制。但是。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也不仅仅是服务与执行刑罚惩罚,维持罪犯的生命。它与整个监狱管理一样,更重要的职责,是为罪犯的改造创造条件,是直接参与对罪犯的教育感化。因此“吃”要尽量调剂,保证吃饱、吃热、吃熟、吃卫生;“穿”要穿的整齐、保暖、卫生遮体;“住”要防寒、保暖、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此外。整个监狱,特别是监舍要宁静、整洁、舒适,这才有利于罪犯改造。如果到处闹哄哄、乱糟糟的,到处见到的只有监管刑罚设施,感化作用就无从充分发挥。

(二)监狱文化环境陶冶

监狱文化环境在这里是特指我国监狱机关的改造罪犯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内容为核心的,以具有监狱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文化设施为特征的物质文化环境与精神文化环境。

监狱文化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物质文化环境

研究监狱的文化环境,首先必须考察监狱机关的物质设备环境。因为物质与精神是不可分的,物质可以转化为精神。

首先,物质文化环境,是指监狱机关执行刑罚惩罚和实施罪犯改造需要的建筑物和有关设施。例如监舍建筑、警戒设施、高墙电网、岗楼、禁闭室、警备车辆及电子监控设施等。这些物质设施,对罪犯是一个重要的影响源。

其次,物质文化环境,还包括适应罪犯改造需要的各种文化设施。如劳动设施、教学设施、体育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和图书馆等。这些物质设施,是构成物质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罪犯的陶冶、影响作用是巨大的。

2.制度文化环境

监狱机关与罪犯有关的一切制度,是监狱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制度是专门为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而制定的,它既体现了监狱这个传统的专政工具的特殊职能,又表明了我国监狱机关要把罪犯改造成为新人、好人、有用的人的意志和愿望。制度文化所体现的意志和愿望,是监狱文化的核心和实质。

制度文化在内容上,可以分为惩罚和改造共同需要的制度和只为惩罚或改造单项服务的制度两种。前者如生活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后者如收押、释放等行刑制度。这些不同的制度,对罪犯具有不同的陶冶作用。

3.精神文化环境

监狱精神文化环境是指我国监狱干警与罪犯的思想意识、品格、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与方法、道德水准与评价,以及艺术修养等有关的活动。

首先,精神文化环境是指价值取向环境。在监狱机关,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求什么,禁止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这一切都对罪犯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进行着有效的陶冶、矫正和引导。如果是非不明,正误不分,那就必然给罪犯的思想和行为带来混乱。

其次,精神粮食环境。罪犯在监狱机关,既需要物质的粮食,又需要精神的粮食。不论是积极改造的罪犯,还是顽固落后的罪犯,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有对精神粮食的需求。适应罪犯的亚文化层次需要的,当然主要是黄色和灰色的精神产品;而要适应积极进取要求的则应该是健康的精神粮食。监狱机关的任务就是充分发挥健康的精神粮食的陶冶作用,清除、防止黄色、灰色乃至反动的作品、手抄本等东西的传播和犯罪方法、恶习的交流等。

再次,文化活动环境。监狱机关的文化活动是占领罪犯业余文化生活阵地的重要途径。罪犯在劳动、学习之余,是静躺休息还是参加活动;是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体育等活动,还是进行其他不利于改恶从善、重新做人的勾当;是使自己在活动中有所收获,还是为了消磨时光?这种文化娱乐的不同意图,在项目选择和陶冶效果上是不同的。从总体上看,监狱机关的文化活动,是作为改造罪犯的一种辅助措施开展的。因此应该说正面陶冶是主要的。但由于各人追求不同,每个罪犯参加文化活动的动机不同,同样的活动,对不同人的陶冶效果是不一样的,更不用说那些不利于罪犯改造、矫正的赌博活动和以娱乐为名进行的犯罪方法的交流活动等。就是统一组织的正面文化娱乐活动,有的罪犯接受和欣赏的也往往不是正面的东西,而是那些满足其不良心理需要的镜头,反面人物的谈吐及阴暗面的描写。

(三)群体生活坏境

我国监狱机关的罪犯,都是处在群体生活之中的。它与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对犯人实行单独囚禁不同,它是让罪犯以组为单位居住。而且大部分日常活动,都是以中队或分监区为单位进行。罪犯在这个范围内基本上是可以自由活动的。

既然罪犯的活动、休息都是群体的,那么这个群体环境的好坏,对罪犯的陶冶、影响就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1.群体组织环境

群体组织环境,是指罪犯直接生活、学习、劳动、休息的那个基层组织的环境。

首先,好的群体组织环境会给罪犯带来好的、积极的影响;而差的、不好的群体组织环境则会给罪犯带来孬的、消极的作用。罪犯小组、分队、中队,是罪犯生活所在的组织,一天接触的,见到的,听到的基本上都是本组、本分队、本中队的人和事。他们中好的人和事会影响罪犯,坏的人和事也会影响罪犯,这就要看谁占优势。就一般情况而言,好的人和事占优势的小组、分队和中队就会使本组、本分队、本中队的正气上升,邪气下降,积极接受改造的人数增加。反之,就必然是正气下降、邪气抬头,积极接受改造的人数减少。

其次,群体组织环境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监狱干警而不是罪犯。罪犯小组虽然是由罪犯组成的,小组群体的好坏也主要就是这个小组罪犯表现的好坏。但是,罪犯是被改造者,罪犯小组的调整权和小组长的变更权在干部,至于分队和中队环境的好和坏那就更是取决于干部的工作了。因此,只有监狱干警的政策、理论水平较高,责任心强,才能把罪犯小组、分队、中队建设成为改造、陶冶罪犯的坚强基层堡垒。

2.人际关系环境

这里讲的人际关系环境,主要是指罪犯与罪犯、罪犯与干警的关系环境。至于干警之间的关系,虽然也会给罪犯带来影响,但这只是第二位的。

(1)罪犯之间的关系。在罪犯之间,主要有三种关系。一是促进关系。罪犯之间为了自己的进步、前途而互相鼓励、帮助、竞赛,这种关系无疑是监狱机关所要求的。二是矛盾关系。罪犯之间,因为种种因素,相互排斥、相互斗争。这种矛盾关系,既有积极与消极,改造与反改造的矛盾,也有私人利害关系的矛盾,或者其他因素引起的矛盾。这种矛盾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利于罪犯间的相互监督,另一方面又影响安定,影响共同完成改造、生产任务。三是同伙关系。罪犯中,任何时候都有这种关系。这种同伙关系,主要是起反改造作用的。它们有的是有形的,即有组织的;有的则是无形的,即只是臭味相投,还没有形成组织。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一般都只会对罪犯改造带来消极影响。

(2)干警与罪犯的关系。干警与罪犯的关系,从总的方面看是惩罚、改造与被惩罚、被改造的关系。但在具体形态上也有正常关系与非正常关系之分。一是正常关系。即在干警方面能正常的实施对罪犯的惩罚与改造,罪犯也能接受干警的管教。二是非正常的关系,它主要表现为:干部对某些罪犯能正常实施管教,而对某些罪犯则不能正常实施管教;干部说一套,做一套,在罪犯中没有威信,身教与言教相抵触;干警违反政策,打骂罪犯,形成罪犯明服暗不服或公开顶撞的情况;干部责任心不强,对罪犯中的不利于改造的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干警与罪犯打得火热,烟酒不分家,甚至称兄道弟或接受罪犯馈赠、贿赂,与罪犯串通一气。所有这种关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给罪犯改造带来影响。

3.集体荣誉环境

集体荣誉环境是群体环境的一部分。它对罪犯具有重要影响。

第一,集体荣誉环境对罪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监狱机关的罪犯,除极个别以外,绝大多数都还没丧失自尊心和上进心。集体荣誉对于他们来说,绝大多数都会支持、赞成和参与的。就是平时表现落后的罪犯,有的为了小组、分队、中队荣誉,他也会积极参与有关活动。

第二,集体荣誉环境的创建,是增强环境陶冶效应的一项重要工作。监狱机关的表扬、鼓励,除了要针对罪犯个人实施外,还应结合小组、分队的情况进行。集体荣誉往往是个人鼓励所不能取代的,特别是对那些中间、后进层中的某些人,陶冶作用更明显。

(四)社会地理环境

对罪犯的陶冶,社会地理环境从不同角度对罪犯产生着不同的影响作用。

1.社会环境

这里讲的社会环境即监狱机关以外的大环境。在我国监狱机关的罪犯,虽然他们的自由受到限制,不能自由的走出监狱大门,但我们的监狱机关并不是完全与社会隔绝的封闭单位,它所关押改造的罪犯,仍然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环境对罪犯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传递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在监狱机关的罪犯中,除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特别关心形势,特别是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外,普通刑事犯中的不少人也是关心形势的,不过他们更多的是关心经济形势。这是因为经济形势与他们的前途、出路、家庭、生活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对形势的关心,也就充分说明了社会大环境对他们有着重要影响。

第二,通过当地党政机关对监狱机关罪犯的看望、关心和公检法机关对有关案犯的宣判、处理等渠道对罪犯的影响。这种影响,能使一部分罪犯认清形势,看清前途,加速改造。

第三,通过社会各界人士到监狱机关作报告、宣传等活动,使之对社会各方面发生的变化有所了解。这种影响与前两种渠道的影响一样,正面陶冶是主要的,但也难免有的人从接见等活动中吸收消极东西。

2.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监狱所处的地理位置对罪犯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促进改造的一面,又有不利改造的一面。监狱机关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其促进改造方面的影响,又要抑制、转化不利于改造的影响。我国监狱机关所在的地理位置对罪犯的影响,是与罪犯犯罪前的住所有着密切关系的。正如居住在城市的罪犯,对将其安排在边远山区改造就特别敏感,内地罪犯对将其调往边远省份改造也同样十分敏感。将罪犯安排在什么地方改造对其是会产生重要影响的。

第一,心理上的影响。罪犯离家近,相对心理平稳;离家远,一会产生充军、惩罚在异国他乡的压抑心理,二会产生无人探望的孤独心理;三会产生这一辈子可能难以和家人团聚或回到大、中城市的抵触心理,四是当有病时会产生“这一百把斤是交给监狱了”的悲观心理等。

第二,生理上的影响。罪犯判刑改造,分在离家不远的监狱机关,在生活习惯上变化不大。除了要适应监狱机关的生活外,不会有大的影响。但对远离家乡的罪犯,则既要适应异地自然条件,又要适应异地的生活习俗和主、副食品供应条件。

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是从对罪犯的角度分析的。从国家和改造工作的角度,则远离罪犯的住家远一些,却并不都是坏事,也有促进改造的好的影响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