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佛骨舍利
15610400000013

第13章 无上的福祉(上)

据《大悲经》记载,释迦牟尼曾对他的幼弟、亦是他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难说过:“我灭度后,若有人乃至供养我之舍利,如芥子等,恭敬尊重,谦下供养,我说是人,以此善根,一切皆得涅槃界尽。”据传,释迦牟尼佛圆寂后,他身后的历史完全证实了他在世时的预言。他的舍利,从八国建塔奉养,到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送往世界各地,给无数信众带来无上的福祉。

有一首中国古代的颂辞,便是以优美的语言,赞颂了佛陀舍利的无量功德:

金躯遗散骨,宝塔遍天龙。

创开于十塔,终成八万兴。

珠盖灵光变,刹柱吐芙蓉。

屡开朝雾露,数示晓灵征。

红霓相映发,风摇响和钟。

仙驾往往见,神僧数数从。

独超群圣上,含识普生恭。

砧椎击不碎,方知圣颇穷。

有关佛舍利的传奇先要从东汉献帝(公元190年~220年在位)末年说起。有个来自印度的犹婆塞(佛教居士),名支谦,字恭明,博览经籍,遍学异书,精世间伎艺,通六国语言,因才艺出众,在汉地名气颇大。支谦身材细,皮肤黑,眼珠黄,时有民谣谓之:“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为避三国战乱,支谦来到吴地,孙权早已听说这位“黄眼支郎”的大名,对他十分恭敬,把他请来拜为朝廷博士。支谦在吴地待了20多年,辅政之余,将《维摩经》、《大般泥垣经》、《瑞应本起》等几十部佛经由梵文译成了汉语。孙权因支谦所译经书而对佛教有了些了解,但不尽全信。

公元247年,东吴都城建业的街头出现了一个身材高大、相貌奇特的西竺僧人。此人自称名叫康僧会,只见他口必说佛陀,言必称佛教,甚至有人看见他经常利用一些奇怪的方法替一些大人孩子治疗疑难杂症。知道康僧会的人越来越多,找他治病或是聆听佛法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康僧会在建业的郊外建造了一间茅屋,茅屋里供设了一尊佛像,康僧会也就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佛经翻译活动,佛教开始在东吴的一些普通百姓中间悄悄流传开来。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来自西竺的佛教已在北方的大地上广为流传,地处江南的吴国虽然在当时也已有了道教俗神的祭祀活动,但真正知道佛教的人并不是很多。吴主孙权是一个道教的信奉者,对神仙道俗之类的民间祭祀更是情有独钟。尤其到了晚年,他的这一行为更是愈演愈烈。一些热衷于神仙方术的人便乘机利用孙权的这种迷信心理,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被认为最成功的是一个叫王表的异人,此人神出鬼没,言语无定。孙权很崇拜他,竟然封他为“辅国将军”,并在宫门外为王表建立豪华的“第舍”,经常派人前去陈说境内的自然灾害,祈求神灵的帮助。那个西竺人的到来,无疑会在吴国掀起一阵不大不小的风浪。

支谦把康僧会荐举给了大帝孙权。

孙权问康僧会:“你从天竺跑到这儿来干什么?”

康僧会说:“江左(中国古以东为左,江左,指长江以为今江苏一带)佛法不振,我想到这儿来盖一座大的寺以兴佛法。”

孙权问:“盖寺塔有什么灵验之处?”

康僧会说:“如来去世已近千年了,可他留下的舍利,依然神耀四方,像几百年前阿育王造塔,靠着药师佛的神力,一夜之间就起佛陀舍利塔八万四千!寺塔兴盛,正是佛法兴盛的象征啊!”

孙权说:“哪有一夜之间造起八万四千塔的事!我不信,这绝不可能,肯定只是域外的一种传说罢了。别说八万四千佛陀舍利塔了,你拿一粒释迦牟尼佛的舍利给我看,若真有,我就许你造塔,若拿不出,我可要依刑法治你虚妄之罪的。”

康僧会要求给他七天时间祈请佛陀舍利。孙权一口答应,并将一只他亲手封了瓶口的铜瓶给康僧会以盛放宝物。

康僧会对他的随从说:“法之兴废,在此一举。如果这一次不能以至诚求得舍利,今后还有谁会相信呢?”于是师徒沐浴更衣之后,在静室里将铜瓶置茶几上,点上香,虔心礼佛,祈请舍利。

七天过去了,一点动静也没有。

康僧会请求再给他七天时间,孙权答应了。

七天过去了,仍然没什么动静。

孙权不高兴了,认为康僧会这和尚不老实,哪有磕头能磕出个舍利子来?这岂不是在耍弄我堂堂东吴大帝么。他想要教训教训这个和尚。

康僧会请求再给他七天时间。支谦也在一旁帮康僧会求情,希望大帝再给他一次机会。孙权看在支谦的面上,勉强答应了,但对凭空祈请舍利这事已不再有什么兴趣。

康僧会的心情也很沉重,他对随从说:“中原的孔圣人说过:‘周文王死了以后,周文王创立的文化不是由我而继承下来的吗?’今天,在吴国这个地方,释迦佛的佛法本应通过我来体现的,可我这个笨和尚却不能感应,这一次若再不能求得舍利,也不必让他国的刑律来惩治我,我自己誓以一死了之吧。”遂以必死之心,再度焚香礼请。

到了第七天傍晚,天色渐渐黑了,犹无什么动静,孙权派去看视的吴人不相信到这时还真会出现奇迹,只是为这个和尚的身体和命运担心。再看康僧会,因数日不吃不喝不睡,脸色煞白,面容憔悴,似乎随时都会倒下,只是强振着精神,口中仍轻声诵经不止。

到下半夜,万籁寂寂,烛光幽幽,静室里面,忽听铜瓶发出铿然声响,康僧会近前,将瓶轻轻摇动,里面有硬物撞击瓶壁声,显然已有东西在内!师徒俩这才松了口气,感谢佛菩萨在最后关头显了灵。

天明,康僧会把铜瓶带上朝,呈给大帝孙权,群臣都围上来观看。孙权打开密封的瓶封,果见瓶底有几颗小圆珠,五彩光炎,晶莹夺目。他命人拿来一只铜盘,手执铜瓶,将瓶里的五彩圆珠倒入铜盘,想不到圆珠一落盘底,清脆玉响,竟将厚实的铜盘击出碎纹!

孙权肃然起敬,连声高呼:“稀奇,稀奇,真是稀有之瑞啊!”满朝文武也无不啧啧有声。

康僧会对孙权说:“这就是阿育王塔里的佛陀舍利!此舍利之神威,又岂止是凡夫眼中所见的形相光彩而已,哪怕用猛火烧它,用金刚杵砸它,也不能损它分毫!”

孙权说:“好,那就试一试!”他令人当场抬来锻造兵器的铁砧,将舍利置铁砧上,叫铁匠用铁锤用力锤击。

康僧会站在一旁,心里默默发誓:“佛法无边,苍生仰泽,愿佛菩萨更显神迹,以广示佛法的威灵。”

砰砰!铁匠奋力举锤,使劲砸在铁砧上,房梁都被震动。随后检视,铁砧和铁锤都陷下了小坑,而舍利果然丝毫无损。

至此,孙权大为叹服,对佛法之不可思议始深信不疑,即从国库拨出银两,并调拨工匠,交康僧会建造寺塔。寺塔建成,康僧会祈得之舍利即藏于塔中。因这是该地的第一座寺塔,故名建初寺。这个地方,后来也因之被称为佛陀里。

以上孙权获舍利的传说,在《开元录》、《出三藏记但》、《北山录》、《金藏》、《南朝佛寺志》、《弘明懊》、《法苑珠林》、《历代三宝记》、《林间录》等史籍中皆有或详或略的记载。

据传,大帝孙权的帝位经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再传到卡帝孙皓手里,吴国的国政已很不景气,孙皓又是个性情昏疡之人,法令苛虐,生活奢乱。有一次管理花木的员工在后宫花园里掘得一尊数尺高的金佛像,呈献给孙皓,这位末帝居然将佛像放到厕所里,召诸臣以尿淋之,嘻笑为乐。过后,孙皓的阳具肿胀起来,疼痛难忍,呼叫连天,宫廷御医对此一筹莫展。后经人点拨,将佛像以净水洗数十遍,供于殿上,又把康僧会请来,为其解说佛法,并在康僧会跟前受了五戒,他的怪疾才得痊愈。

康僧会于公元280年逝世。晋成帝咸和丰间(公元326年~335年),苏峻作乱,焚毁了建初寺,后司空何充将塔寺修复。当时有个平西将军赵诱,向来不信佛法,到佛陀里参观时说:“人家都说这个塔屡屡放光,我就不信,哪有这回事,还不是以讹传讹,一派虚诞之言罢了。”话刚说完,寺塔忽然放射出五色光芒,将殿堂照得色彩缤纷。赵诱惊愕得浑身毛发直竖,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位将军从此敬信三宝,还在建初寺塔的东面立了座小塔,在石碑上记载下他的这段经历。

东晋元帝大兴年间(公元318年~321年),在于潜(在今浙江省)这个地方,有个姓董的绅士,经常烧香礼佛、颂经、吃斋,对三宝十分崇信。他从寺院里迎请了一尊檀香木雕小佛像,恭恭敬敬抬进自家经堂供奉。一天夜里,佛像忽放光明,全家人都看到了,欢喜异常,深感佛法不可思议。后来,佛像一侧有声音发出,董氏仔细检查,发现从佛像里掉下一颗舍利。他曾听说有关佛陀舍利的种种故事,便取了杯水,将舍利投入水中,只见舍利真的在水中浮沉起落,呈五色光,右旋三圈,然后沉入杯底。由此征相,他确信这是一颗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

过后不久,有个法号法恒的出家人,来董府乞食。董氏向来敬重、善待沙门,给法恒满钵饭食后,他将自己从佛像所得舍利捧出,请僧人观看。奇怪的是,那舍利似乎认得法恒,一下子蹦起几尺高,跃入沙门怀中!法恒十分高兴,双手合掌,对舍利说:“我想在这儿建一所寺塔,不知机缘是否成熟?若成,祈请佛陀舍利再显神威。”话刚说完,那舍利果真又高高地跃起在空中!

法恒于是就在于潜驻下,募化四乡,筹建寺塔。因远近听说了佛像舍利大显神灵的事迹,上至官宦乡绅,下至平民百姓,竞相出钱出力,寺塔很快就建成了,那颗舍利从此就供奉在寺塔里。

过了七八年,时在晋成帝咸和年间(公元326年~334年),距于潜不远处的余杭,来了个法号法开的僧人,想在当地建寺塔。经他募化数年,积钱三万,已将建寺塔的地皮购下,但还没有求得舍利,觉得机缘不够充分,故寺塔一直没有开工。法开听说罗幼居士有一颗先人传下来的佛陀舍利,特前往拜见,罗幼从一只宝覆中取出舍利,让他观看,果见舍利晶莹剔透、神光闪烁,令他喜不释手。他想请罗幼将此舍利捐给新建的寺塔,罗幼十分不舍,法开也不好强求。

一天,法开进余杭的一所寺院拜佛,忽见罗幼盛放舍利的宝覆正落在自己座前。他赶紧把罗幼请来。罗幼一见,大笑起来说:“舍利自己要来,看来我不给也不行啊!”说毕,高高兴兴地将舍利送给了法开。

法开得此舍利,寺塔很快就建了起来。没过几年,到晋成帝咸康五年(公元339年),建安太守孟景崇信三宝,听说佛陀舍利种种神奇瑞兆,很想在建安也建一舍利塔,但不知去哪里求请佛陀舍利。他这么想着,一天傍晚,忽听床头铿然有声,循声一看,居然是3颗舍利!孟景大喜,很快将舍利宝刹立了起来。到了南北朝宋少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建安塔中的3颗舍利忽然日夜大放光芒,通照上下,远近民众都赶来观看。舍利放光七日才止。有人掐指算来,从孟太守于咸康五年建塔,到宋元嘉十六年舍利放光,刚好100年!

到了元朝后期,约在元朝最后一个皇帝惠宗至正年间(公元1335年~1368年),浙江报恩光孝寺,也有佛陀舍利大显神迹。当时,有个严于戒律勤于修行的崇裕和尚,被行政院任命为报恩光孝寺住持。崇裕和尚上任后,动员众僧将环境打扫干净,并着人将寺院的墙壁粉刷一遍,一处墙壁里忽然发出隆响,接着有一尊释迦牟尼出家前的骨质太子像掉了出来。崇裕命工匠在释迦太子像上敷一层黄金,金粉刚刚敷上,就迸裂开,有许多舍利子从小像里涌出。崇裕将释迦太子像和舍利子供在小香殿里,风声传出,前来瞻仰佛陀舍利者络绎不绝,不出数年,该寺院百废俱举,面目一新。元朝帝师大宝法王闻知后,赐崇裕“扶宗宏辩禅师”之号,并请他去主持振兴九江圆通崇胜寺。宋时,该寺有一神僧济德和尚将圆寂前,以青石垒了一座塔,对弟子说,等这座青塔变红时,我会再来。若干年后,有个号称古佛的公前来主镇寺务,石塔果然变红,人多异之。公临终前,也留下悬记说,300年后,大兴佛事。崇裕去圆通寺这一天,许多僧人夜里梦见了公,并见石塔烟然放光。未几,瑞相频显,狮子岩大枯树重绽新枝,早已断水的涧泉又涌出水来。有人想起公留下的诫语,从公走后至今,正好300年啊。

在此说明一下,晋时的于潜、余杭两地,后来地名迭经更改,今皆撤除,已一并划入浙江省临安县的领地。建安地名后来亦废,辖境在今福建建瓯一带。于潜、余杭和建安当时都属会稽范围,元代的浙江报恩光孝寺,以及前章所述鄮县塔,也都在会稽方圆之内,由此可证,历来所传会稽为阿育王在阎浮提造八万四千塔中的一块地方,跟佛陀舍利特别有缘,一点也不假。

宋元嘉八年(公元431年),会稽有户姓安的人家,全部笃信佛法。一天夜里,忽然听见叩门声,主人起床开门,只见门外有十来个搬木材的人,都穿着红衣服,看见门开,就将木材搬进院内,并对他说:“官人,这是作浮屠(塔)用的。”说完,人都不见了。

第二天,阖家吃斋时,斋桌上忽出现一颗舍利,颜色紫金,椎击不碎,放进水里,会漂浮旋转,放射光芒。安家知道这是佛陀舍利,非常珍贵,再想到夜里红衣人搬来的那么多木头,就找了批工匠,请他们在院子里建一座木塔,供养舍利。造塔期间,舍利暂供在佛堂上,家人时常能闻到舍利发出的异香。有一次,主人想把舍利带出去给别人看看,结果舍利忽然失踪了,四处寻找不得,过了半日,舍利又自己回来了。

当时,镇守江陵的临川王听说有人从空中得舍利,半信半疑,便叫人找到安家,把舍利借至江陵府给他亲眼看看。舍利带到,光芒闪烁,许多人都来看热闹,各人所见到的舍利颜色,各各并不相同。取来水杯,将舍利放进水里,果然旋转浮沉不已。临川王捧起水杯,对着舍利学僧人那样呶呶念诵咒语,舍利居然会发出光闪来回应。夜里,影影绰绰,见有百余僧人一遍又一遍绕着放舍利的屋子烧香诵经,好像在迎佛的样子。到天亮,人和舍利都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