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佛骨舍利
15610400000014

第14章 无上的福祉(下)

一年后,河阳(在今江西省九江一带)三宝弟子张须元家,举办八关斋(又名八斋戒,为佛教戒律中的持戒之法,八戒内容为:一、不杀;二、不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身不涂香;七、不观听歌舞;八、不眠高广之床。一斋为:过午不食。此八戒一斋合称八斋戒)。不少人发现供在佛像前的鲜花上,似沾有冰霜,光亮闪闪,仔细检视,原来是小小的舍利子,多达几十颗。数日后张妻开衣橱时,从牙奁中又发现十颗舍利子,光焰瞩目。很多人听说后都来索取,张须元夫妇自留几颗供养,大部分都送给了别人。

公元438年,曾任季南郡守的刘凝之迷恋上了五斗米道的修炼之术,连皇上召他当官的诏书也不接,隐居到衡山里去专心修练。一天夜里,刘凝之忽得一梦,见一人升在空中对他讲说佛法,并言之:“汝疑方解,觉忽反悟。”醒来历历在目,对佛法一下子似有所悟,遂由道入佛,勤勉修习。半年后,忽觉额部有紫光闪烁,以手揣之,竟然摸到两粒坚硬无比的舍利子!后来,吃饭时牙齿嚼到硬物,吐出一看,硬物圆润光洁,隐隐发光,居然也是舍利子!刘凝之就这样先后得到五颗舍利。后来不知何故,一下子全没了。他四面八方找寻,了无踪影,忽有一天,那五颗舍利子又全回到他的身边。

几年后,高平(在今山东省邹城一带)名士徐椿,诵读佛经时,从嘴中嚼出两粒舍利,便找了只罂(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盛于其中,后偶尔打开盖子看看,见舍利渐渐增多,一直增至20颗!徐椿外出,将罂寄放于他的友人广陵令刘醒处。刘醒等徐椿走后,出于好奇,想看看罂里放着什么宝贝,私自打开,只见里面空无一物!那些舍利后来又回到徐椿身边。再往后,又退转皆失,不知所去。

唐朝,潞州(今山西长治市)法住寺有个昙荣禅师,每年春夏为道俗僧众讲解经论,到了秋冬则自己静坐参禅。他曾去韩州的延圣寺,为当地作忏悔法,卓有效应,得到刺史风同仁赠送的三颗舍利子。昙荣法师告诉众人:“舍利之叫,变化莫测,只要虔诚消业祈求,你们都有可能得到。”于是人人面前置一只水钵,加以香炉通夜苦求,至天明,众人一共求得舍利四百余粒。

北宋后期,遂宁(在今四川遂宁)人冯揖,号不动居士,由太学生而登上科第,后来官至给事中。靖康(公元1126年)兵厄之年,寺院的不少藏经被烧毁,冯揖就把自己多年的积蓄,用来造了四十八藏大藏经以及四十八藏小藏经。还造了旃檀弥陀九品化生像,随身携带供奉。他回家乡举办净土法会,香炉发出白光,炉中有舍利子出现。

其实,自古以来,舍利应现的事迹多得很,因事相重涅,屡现非奇,历代史籍所记,略陈一二而已。舍利现世也好,消弭也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皆是敬而得之,慢而失之。今日仍是这样。

西魏大统年间(公元535年~550年),有西域高僧来汉地弘法,献给太祖一颗佛陀舍利。太祖信仰佛法,深知此为佛界无价瑰宝,不该秘藏宫中为个人独占,就把他最尊敬的僧妙和尚请来,将这颗佛陀舍利送给这位出家人拿去供养。

僧妙和尚,翼州(在今山西省)人,常住河东埔圾常念寺(又名仁寿寺),修行刻苦精进,博览群籍而犹通讲论,为人亦极谦恭,每逢为人讲经说法、阐释疑义,讲完后总要合掌作忏悔状说:“佛法意义深远,非吾辈凡夫俗子所能穷究其意,今天所说,只是师父教授给我的一点体会罢了,讲得对也好,不对也好,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通过修行真正掌握佛法的本义和真谛。”他愈是这样谦恭,聚集在他周围的信众就愈是多,在国内的名望越来越大。

僧妙和尚得到太祖赠予的佛陀舍利后,把它装入金瓶,供奉在寺院大殿里,每天早晚都极虔诚地礼拜。过了一年,有天夜里,舍利忽然大放光芒,整个金瓶光闪焰馏,照得殿堂满室通亮,有一股光线呈螺旋状,穿出窗口,射向漆黑夜空,漫于四面八方,使整个常念寺都笼罩在明亮的光焰中。当地不少人见到寺院上空的光焰,以为失火,竞相赶来救援,及至赶到寺前,看到乃是生平见所未见的舍利神光,无不惊叹佛法神威不可思议,纷纷下跪,虔诚礼拜,有的人更是激动得涕泪交横、不能自已。过了许久,光焰范围渐渐缩小,以螺旋状穿窗回室,卷入瓶内,最后一切复归于平寂。

这天夜里,有个僧人睡在屋内,舍利大放光亮时,众人唤他起来看,可他鼾声连连,怎么唤也唤不醒。第二天起床,方知昨夜舍利放光,懊恼不已。没过多久,他还患上一场很厉害的怪病。有人不解,问僧妙是怎么回事,僧妙解释说,此乃该僧宿业所致。

大约也在这同一时候,仰古城中的白马寺,有一木塔,因年代久远,木料多有坏损,皇帝敕令修葺,整理地基时,民工从地下掘出三颗舍利,一红、一白、一青,寺中的僧人就将这三颗舍利贮在宝瓶里。消息传出,轰动京城,很多人争先恐后涌到寺院里来观看宝物。可是,舍利放在开口瓶里,有的人可看见,有的人就是看不到,有人将瓶子抓在手里,倾倒过来,拼命摇晃,也不掉出。其时,皇帝的舅舅广武王胡成邑听说了,也赶来寺庙观看。他请人置一水钵,将三颗舍利放进水里,然后合掌祷告:“菩萨有灵,菩萨保佑,此舍利若真是释迦牟尼佛舍利,乞示现神迹。”他刚说完,就见红白青3颗舍利在水中升腾旋转,上下追逐,七遍之后,复沉于水底。

有人去问僧妙和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僧妙回答说,这并不奇怪,在《菩萨处胎经》、《观佛三味经》、《阿育王经》等经文中,佛菩萨早已预言,佛陀圆寂后将留下舍利以福被天人、功流海陆。广武王曾染佛宗,虽奉敕还俗,仍不舍具戒,所以佛陀舍利会向他显示神迹。有的人不信佛法乃至轻慢三宝,这样的人,哪怕佛陀舍利放在他的眼前,他也当然看不见了!

中国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公元103l年~1095年),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仁宗皇佑三年(公元1051年),沈括荫袭为沭阳(在今江苏)主簿,大力疏浚沭水,使一万亩良田得到灌溉;过几年被任命为宁国(在今安徽)县令,力主兴修万春圩,改善了宣城、宁国一带水利。后来,中进士,任昭文阁校勘,参与删定三司条例。公元1072年,他被提举为司天监,改制了浑仪、五壶浮漏、景表等仪器,推荐卫朴造《奉元历》。沈括参与了王安石领导的新政运动,曾察访淮南、两浙等地,推行青苗、农田水利法。3年后,他奉命出使辽国,驳斥了对方要求黄嵬(今山西原平西面)土地的无理要求,归朝后撰成《使契丹图抄》进呈皇上。次年,沈括升任翰林院学士,权三司使。因主张整顿陕西盐政、减少下户役钱,遭御史弹劾,降为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府。后因徐禧失陷永乐(今陕西米脂西)而连累坐贬。晚年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

沈括博学多闻,于天文学上的日月食原理、地球黄赤道之论述,数学上的隙积术、会园术之创立,物理上的磁偏角现象、声音共振现象,矿业上石油的开采,冶炼业上炼钢、炼铜的方法,毕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以及医药学、生物学、地况学等诸方面,都有相当研究或著述。他的不少研究成果在当时大大领先整个人类世界,例如创制的“十二气历”,按节气定月,比欧洲早了800多年。他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400多年。他一生著作十分丰富,据《宋史·艺文志》载,其著述有22种155卷,据《梦溪笔谈》和宋代诸家书目,另外尚有18种。可惜的是,今人可见的仅有《梦溪笔谈》、《苏沈良方》和《长兴集》残卷本等数种。

《梦溪笔谈》是以笔记体裁写成的综合性文籍,全书总30卷,十几万字,分成17类,即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滤、杂志、药议17个方面。其中涉及天文、历法、气象、数学、地质、地理、物理、化学、医药、生物、建筑、冶金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尤受到近现代科学家和教育界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珍贵遗产。英国的中国科学史大师李约瑟,称沈括的《梦溪笔谈》是整部中国科学史的标竿,并在其名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屡屡引用、对照。

这么一位很有作为且受后人推崇的科学家、政治家,跟舍利也有一段故事发生。据《梦溪笔谈》第二十卷记载,熙宁中,他一路察访,来到咸平县(今河南通许县),当时知县是刘子先。当知县陪他经过一座寺院时,告诉他说,寺里有一颗佛牙,十分神异。于是他们进去看看。沈括整衣洁手之后,十分恭敬地将佛牙拿在手里观看。这时,佛牙忽然生出许多舍利子来,就像大热天人出汗一样,疯然涌出,不知有多多少少,有的飞到空中,有的掉在地上。沈括以手去承接,舍利子会穿透而过,掉在床榻上,铿然有声,然后再穿透下去。那么多舍利子,看上去莹彻闪亮,满目都灿烂光明。沈括回到京都后,将这件奇事告诉了几位同僚,结果在公卿之间盛传开了。后来,有人将这颗佛牙迎至京都,先是被当官的取去供奉在东府中,然后又被其他的达官贵人轮流请去供奉。出现了许许多多神奇事迹,简直不可胜数。连皇帝也知道了,认为是国家之宝,下诏留在大相国寺,还特地建造了一座木塔来珍藏,这就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相国寺西塔。

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了有关佛牙舍利的这段见闻后,接着又叙述了有关他家中至今供奉着的一颗舍利子的奇事。他认识一个名叫文捷的僧人,修行刻苦,持戒严谨,奇迹甚多,能知过去未来之事,但很少跟别人谈,多年前偶尔告诉沈括的一个亲戚,谓其三年后将当上翰林院学士,但寿命只有40岁云云,后来这些话果然都应验了。沈括说,该僧有一颗舍利子,置于一只琉璃瓶中,昼夜常转。文捷僧有时一面持咒一面绕着琉璃瓶走,他若走得快,舍利就转得快,他若走得慢,舍利也转得慢。沈括的一个小辈郎忠厚对文捷僧非常崇敬,服侍也很勤谨,极想要这颗舍利子,乞于文捷僧,结果僧人还真的送给他了,忠厚将舍利子严严实实地封护起来。有一天,舍利子忽然不见了,只剩一个空瓶。

忠厚沐浴斋戒之后,请文捷僧诵咒加持,看能不能把舍利子召回来,过一会儿,只见观音像的衣服上似有一物在蠢蠢而动,以为是个小虫,捉起来一看,正是丢失的那颗舍利子。这样的事发生过不止一次。后来忠厚见沈括也很喜爱这颗舍利子,就送给了沈括,沈括家中把这颗舍利子作为神物十分庄重地供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