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的上岗执照
15610500000005

第5章 成长是一个双轨道

成长是一个双轨道,这是什么意思啊?单轨道是不稳的,双轨道才是平稳的。对孩子的成长不能只有解放、自由、玩,这是一个方面;还必须有另外一个方面,这就是良好习惯的培养、责任心、道德等等。孩子只有在这个双轨道中成长才会得到一种平稳的、健康的发展。

说到这个,我有太深的感触。前阵子报纸上宣传的一件事让大家感慨万千,那就是新疆出了一个“坏孩子妈妈联盟”。中央电视台曾请我去跟“坏孩子妈妈联盟”的盟主——程秋杰女士,还有她的儿子毕成龙一块儿做节目,我还请她到我们单位来过。

程秋杰女士有段非常痛苦的经历来自于她的儿子。他们对儿子的期望多高啊,名字都叫毕成龙,望子成龙那个成龙啊!毕成龙高高壮壮的,但是从上学开始,他们家的灾难就开始了,老师三天两头打电话,让他父母到学校去,最后程秋杰一听到电话响浑身都打哆嗦。这样的父母到学校去能有好脸嘛,站在那儿老赔不是。

她的孩子有路不走,翻墙、打人、和老师顶撞、不写作业、旷课,这些事情做来做去,哪一个学校喜欢这样的孩子,哪个老师能容忍呢?所以她的孩子还没小学毕业就在学校呆不下去了,学校呆不下去就在家里。

程女士开了个公司,自己当老板,后来也当不下去了,天天往学校跑能当的下去吗?小龙的爸爸是个开车的,都快恨死了。有一天,爸爸就说:“我不想要这个儿子了,今天非打死这个儿子不可,你们都不许管我,我今天要打死这儿子。”刑罚器具都准备好了,等他儿子回来今天就要打死他儿子。

他儿子经常不回来,离家出走、上网吧、跟一些社会上的坏孩子在一起。这时大概是2006年1月初,爸爸做好准备了,儿子不知道,一回来就被他爸爸按在沙发上打,打得狠极了。让爸爸惊讶的是,儿子一句求饶的话没有,不吭声。打了一会儿挣扎起来说:“爸爸,今天要么你把我打死,打不死我我就走,我要和你们断绝关系,我是男人。”他妈妈一听,我的天哪,儿子说出这话来了。他妈妈本来不忍心看,后来听这话就出来了,说:“你个臭儿子,教育你你还不领情,你走,走吧你,走了再也甭回来,签个协议你走了就和我们脱离父子关系,跟我们家脱离关系。”

他妈妈原来想:我吓唬你一下,你才六年级,你不会写了。没想到儿子过来,刷刷就签了名字。他妈妈一看,这儿子真是倔,就更生气了,说:“把衣服脱下来,衣服是我们的。”儿子把外衣脱掉。他妈说:“再脱。”上衣、裤子、毛衣都脱了,最后就剩下秋衣秋裤。他妈说:“脱。”他儿子就说:“妈,你给我留点吧。”说完把门砰一摔就走了。这是新疆寒冬腊月天啊,零下二十多度,孩子就穿着秋衣秋裤走了。当然也没走远,她妈妈一看吓坏了,赶快让她妹妹把孩子弄回来。

这个妈妈后来明白了,她要是真不管这孩子,她就真的会失去这孩子。她不能没有这个孩子,就把孩子又给追回来。孩子毕竟还是个小学生,昂着头出去,也没走多远。太冷了,冰天雪地往哪儿走啊,又没有钱又没有衣服。他站在不远的地方发抖,所以说他的小姨过来一劝他,他还是回家了。

他妈妈后来就改变对儿子的教育,不打孩子,也不说孩子,你爱干吗就干吗。你爱上网,行,家里装好宽带、买上电脑,就在家里上网。你愿意跟谁交往,让他们来,来好多个孩子,我给你们做饭吃。后来她跟孩子关系好了。

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儿子又有两天没回家。他妈妈又急了,给儿子打手机,儿子说:“妈,我一会儿就回家。”一会儿他儿子主动打来电话,他妈妈说:“你干嘛了?”他说:“我有事,我们在外面碰到一个小流浪儿,特别可怜,我们怕他受到坏人伤害,陪他两个晚上。”他妈妈一边打电话,一边想:编吧,我看你还怎么编。但还是控制着自己说:“是吗,怎么回事?”“我回来跟你说吧。”“你快回来吧!”其实他儿子就在门口打的电话,他怕家里不理解。

放下电话,他两分钟就回来了。回来之后,妈妈就压着自己不去戳穿他。他妈妈说:“是吗,那个孩子那么可怜呢,在哪呢?在哪个管道里?那你带我去吧。”妈妈实际上是想揭穿他:我看你的谎言都撒到什么地方去,你带我去。儿子真带她去了,在下水道拐来拐去,还真是管道,往里头爬进去很远,果真看见个小男孩缩在里边,边上放点吃的。还真有这个人,原来他儿子和一些被认为是坏孩子的男孩一块儿来帮助这个流浪儿。妈妈感动了,她觉得:我儿子还能有这个心哪,帮助一个比他困难的人,还守了两天两夜。

做节目的时候,中央电视台请我发表评论,我说:“你儿子哪是什么坏孩子啊,你儿子这是少年英雄,这是见义勇为的高尚行为啊!一般的孩子都做不到的。他不忍心这个流浪儿一个人在那儿,怕被坏人欺负,所以就在那儿陪了两天两夜。所以我说你儿子身上有非常好的品质,根本就不是坏孩子。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坏孩子,只有某些方面有缺点的孩子,这不是坏孩子。”

这个妈妈后来辞职了,组织了一个“坏孩子妈妈联盟”,还注册一个企业,叫一个什么教育的公司。因为这样的孩子太多了,妈妈们联合起来,利用寒暑假组织孩子开展各种各样活动。他们访问少管所,到夏令营锻炼孩子们。现在这个联盟全国很知名,我还把程秋杰女士请到我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参加我们的活动。她说她是看了我的书,觉得应该改变对孩子教育的观念。我们聊了很多。

这个问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角度,这个被公认的坏孩子到了幼儿园不适应,到了小学不适应,现在就不想上学。让我特别震惊的是,这个妈妈刚有这个孩子之后,她的想法是非常浪漫的。她不是不管孩子的妈妈,她说:“我要让我的孩子自由地成长,要有个快乐的童年,不要那么约束他,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他愿意不洗手就吃饭,可以,男孩子嘛!愿意爬墙,可以。”对孩子非常的自由放纵。听上去这个妈妈还挺现代,还是现代儿童教育观呢。她是解放孩子,让男子汉自由成长。

我后来发现这个妈妈的失误恰恰就在这里,她把教育变成一个单行道,就是让儿子自由、解放、玩、个性绽放、展示自己。由于他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她使这个孩子社会化程度太低了,不适应集体生活。因此这个孩子到了幼儿园马上就成为问题孩子:有路不走爬墙、手不洗就吃东西,幼儿园的老师肯定是不允许的。所以她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就被认为是坏孩子、没礼貌的孩子、粗野的孩子,结果她的孩子在幼儿园充满了挫折感。上小学以后,小学的规矩更多了、要求更严格了,她儿子都不适应,她儿子处在一个严重的不适应状态。这就是一个单行道发展的结果。

今天,我们教育孩子不能走极端,既要解放孩子又要培养孩子,既要自由又得守规则,特别重要的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比方说,孩子淘气是可以的、玩是可以的,但是玩一定要守规矩,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淘气的孩子不等于不礼貌。要有礼貌,要讲卫生,要饭前便后洗手,要善于和大家合作,要尊重每一个人,玩玩具排着队来,别人在那儿玩不能抢,要说:“我能玩吗?”对方给你才可以玩,要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你发现没有,什么样的孩子受欢迎呢?就是有礼貌的孩子。

我有个好朋友,他的女儿真是可爱,人见人爱。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没有一个老师、同学不喜欢他女儿的。因为他女儿很有礼貌,见了谁都微笑,有什么事就跟人商量,说话都是“你好!”从来不麻烦别人,很有礼貌。最绝的是,往她家打电话,凡是这个女孩接电话的,大家都觉得很舒服,这个女孩真可爱,好像从电话里能够听到这个女孩的微笑。微笑怎么能听得见呢,其实好像就是能看到的感觉,能看到他女儿的微笑。为什么呢?她女儿接电话都这样的,一拿电话就说:你好,这里是谁谁家,请问你找谁?如果她妈妈不在,她会说:“我妈妈现在不在,你有什么事需要我转告她吗?要不要我让她回来给你打电话?”对方不挂电话她不会把电话挂上。而且她接电话的时候的确是微笑的,因为她妈妈从小就对她说:“给我们来电话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因此要微笑待人,抱着愉快的心情接电话。”她的确是这么做的。有时候小孩嘛,就忘了,妈妈就在边上看着她,微笑着看着她,小孩一下就想起来了,就很热情,久而久之成了习惯。

养成了有礼貌的习惯,到任何环境下都是受欢迎的,所以说最重要的是养成习惯。为什么我讲习惯的重要呢?我出过一本很畅销的书,叫《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我们真是做了很多研究,我做了五年国家教育部的课题,叫“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还有中国少先队工作协会的课题,叫“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专门研究习惯。

我们觉得,儿童时期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是一个黄金时期,养成了习惯,孩子会受益终身。儿童教育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好的儿童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教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日本一个教育家说得很深刻: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只有行为习惯才是一个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

在小学阶段,我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四个字,那就是“兴趣习惯”。没有兴趣,就没有成长的动力;没有习惯,就没有成长的保障。我们要在习惯的培养上下工夫。我们的父母特别希望幼儿园、学校喜欢自己的孩子,我特别理解父母的心情。有人开玩笑说:“孩子上学父母什么心情啊?就好像把自己最珍爱的宝贝交给了一个你并不熟悉的人保管。”怀着这种心情把孩子送到学校,跳着脚看孩子进去了吗,老师喜欢不喜欢哪,老师摸摸头了没有?其实最重要的是你让你的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有礼貌讲卫生,做事情有顺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你不用担心。

但是你的孩子要是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就像刚才说的毕成龙,小的时候他妈妈忽略了这一点,他就无法无天,幼儿园就开始翻墙而入,幼儿园老师阿姨对翻墙而入的孩子绝对没有好印象,不洗手就吃东西的孩子,那绝对被认为是野孩子坏孩子。所以说习惯培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父母朋友对孩子的习惯培养,或者对单行道还是双行道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看法,或者是怎么理解的。习惯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功课,我甚至认为习惯培养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技术,掌握了这一点,你教育孩子就成功,掌握不了这一点,你就瞎忙活。孩子一定会有很多让你没法接受的行为,你们是怎么对待的,如何解释这个问题呢?

有一位家长对我讲了他教育女儿的问题。因为我就很喜欢画,闺女从小我就经常领她到美术馆去看,每年去十几次。到现在,她就有一个特别强烈的想法:我这一辈子就当画家。去一趟美术馆回来,她就画画,不吃饭。她现在上小学,数学不好,数学老师老找我。我也是老师,就跟她说这不行,慢慢引导她,还跟数学老师经常沟通。在数学方面,她现在开始喜欢了,现在她又喜欢英语,又喜欢数学,还喜欢画画。听您刚才那个讲法,我认为我个人也在朝这儿努力,就是说不能是单轨制,要多轨制往前走。

这位父亲说得非常好。你看我们任何一个父亲母亲只要一发言,我们大家就会产生共鸣。这位父亲刚才的话,我听了什么感觉呢?就是说,人是环境的产物,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方法就是给他营造一种环境。比方说家里边都爱读书,家里书很多,老谈论书、朗诵,那孩子很容易喜欢上书。你带她去看画,看多了以后熏陶出来了。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行为。北方人为什么爱吃饺子,爱吃面条,爱吃面食,南方人为什么爱吃大米,这是习惯,是多年形成的一种习惯。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就是,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好习惯,就给他创造什么样的环境。你老带她去欣赏画,培养了她的一种审美情趣,用美国人的话来说:“21天养成一个习惯。”我们的研究发现,习惯的不同需要的时间不同,一般来说需要一两个月。你老带她去,可能超过了一两个月,她就养成了习惯,养成习惯和她吃什么东西一样,这是很好的一种方法。

但是她喜欢了以后并不等于她这方面的潜能排第一,她后来学了英语,学了别的,都不错,这说明人是可以养成很多种习惯的。比方说,我不会画画,但我可以喜欢画、欣赏画,这就是我一生的健康的兴趣、良好的嗜好,我受益终身。喜欢听京剧的人不一定都会唱京剧,喜欢看舞蹈的人不一定都跳得好。我特喜欢看舞蹈,但是我跳舞肯定不精彩。

把培养习惯和了解孩子的潜能特点结合起来,你就会开发出很多道路来。如果有的孩子特别喜欢舞蹈,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他也发展不起来。他很少看舞蹈,根本没有机会跳舞,他这个特长、他这个潜能就慢慢被荒芜了。虽然他在家里练也可以练得不错,但是错过了最好的培养时期,缺少专业的训练,他可能也不能发展成为舞蹈家,或者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

习惯的培养要和对儿童的发现结合起来,有些可以扬其长,可能将来可以用这方面的能力去服务社会,成就自己的人生。另外一些可能不成为其长,但是成为一种爱好、成为一种良好的审美习惯也是很好的。

我们做父母的改变不了中国的教育制度,但是我们能改变家庭的环境。在家庭里就不能老打麻将,哗啦哗啦地打麻将,一边打麻将一边说:“儿子啊,好好学习,考北大和清华啊!”那是不可能的。家里有一个学生,家庭就需要营造一个书香氛围,这是很简单的。而且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父母也需要养成好习惯。孩子有礼貌,你脱口就骂人;孩子要诚实,你转眼就撒谎,这怎么可以呢!父母要用自己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用自己的好情趣熏陶孩子的好情趣,这才是教育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要记住这样一句话: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从小既要解放孩子又要培养孩子好习惯。培养好习惯是解放大脑,是人的解放。因为你养成了好的习惯之后,你会发现,你不需要为一些低级的、简单的动作烦恼了。小学生大量的痛苦烦恼都是他的不良习惯带来的,比方作业不认真、马马虎虎坐不住、讲话不诚实等等,这些坏习惯在他成长中折磨他。他要养成好习惯之后,他就不需要去想这问题。我肯定是诚实的,我肯定是认真的,我肯定是对别人有礼貌的,他就减少了很多成长的障碍,这就是大脑的解放。把大脑解放出来,去想一些创造创新,可以想一些更重要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就会越来越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