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图解邓延春全身保健按摩法
15610600000006

第6章 全程操作方法

在炎热的夏天,可用冷水浴足,受术者身体顿时凉爽,可使皮肤保持紧固状态,从而增加皮肤张力,能提高皮肤的抗病机能;在寒冷的冬天,冷水浴足可使受术者身体皮下血管顿时收缩,会感觉一阵寒意,部分血液就能回流到内脏各器官,促进各器官的新陈代谢,能增加肠胃的蠕动能力,促进皮下组织养分的吸收,令皮肤健康而富有弹性,增加对大脑的血液供应,能消除大脑疲劳,使人的精神振奋。一年四季长期用冷水浴足,可以提高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身体抗寒力和免疫力。若不用冷水浴足,通常也可使用药物泡足。

泡足的容器

(1)杉木盆

杉木盆具有质轻保温的特点,是比较理想的浴盆。杉木盆,美容美发用品市场有售,小型足浴馆可选用。

(2)流水浴盆

流水浴盆设有冷热自来水源,既可以减轻按摩师的体力劳动,又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大型足疗中心,可以选择设计合理的方案施工制作。另外,还兼有卵石顶足的功能。

(3)太极池

太极池是太极松骨足浴具有的特色浴池,适合设有50张床位以上的大型足疗中心使用。太极池应在房屋装修前设计施工。设计要求参考:太极池直径不少于3米;分黑白两路,一为用白色鹅卵石铺垫成“鱼”形,一为用黑色鹅卵石铺垫成“鱼”形;池下装有上下水管,池旁备有阀门,可以控制池中成为流动之活水;池可高出地面10~15厘米。它除了可供浴足外,还兼有卵石顶足的功能。

(4)药浴器

药浴器是一种新的泡脚方式,用药浴器进行药浴与传统的泡脚方式的最大不同,在于引入了电磁技术而且选择了小腿作为主要浸泡部位。由于电磁具有增强药物的透皮吸收率的特殊功能,并且小腿皮肤角质层薄、面积大、穴位多、血管丰富,使药浴器变成了一个良好的药物载体,成功地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高效、无痛、无毒副作用的绿色体外给药新通道,被现代医学称为“吃药用腿不用嘴”的新概念。只要变换不同的药剂就可以满足各种需要。它集药疗、磁疗、热疗、理疗于一体,适用于各种人群及场所,该药浴器还可定时定温,使用非常方便。

热药浴足方法

使用药物浴足时,应该根据受术者的保健需要,选择不同的中药配方进行热药浴足。

以上10种中药方剂,可供选用。经常有针对性地使用某种中药方剂泡足,可以取得明显的医疗效果。

(2)中药方剂的煎制

中药的煎制有两种方法可供采用:一是现场煎制,可将已准备好的药物倒入药罐中,用明火煎煮15分钟,过滤后备用;二是可先煎制好,待冷却后,装入瓶中备用。

浴足液的温度

冷水浴足,水温设在15℃以下;热药浴足液的温度,一般以42℃~45℃为宜。但应因人而异,以个体能接受又不会灼伤皮肤为度。

泡足时的按摩程序和方法

(1)按揉内外膝眼

按摩师双手拇指指端分别置于被按摩者内外膝眼处,施按揉法数次。

(2)按揉足三里

按摩师一手扶膝,另一手拇指指端置于足三里穴上,施按揉法数次。

(3)拨按胫前肌

按摩师一手扶踝,另一手拇指指端深按于胫前肌肉处,由上而下施与肌纤维垂直方向的拨法,每处拨2~3次。

(4)按揉解溪

按摩师一手扶膝,另一手拇指指端置于解溪穴处,按揉30秒。

(5)搂小腿腓肠肌

按摩师一手扶膝,另一手置于小腿后侧腓肠肌处施搂法,自上而下,然后换手搂另外一侧。

(6)叩击髌韧带

按摩师一手扶小腿,另一手握空拳,以小指尺侧叩击髌韧带数次。

(7)合掌夹小腿腓肠肌

按摩师双手五指交叉,双手掌置于小腿后腓肠肌处施合掌夹法,自上而下,反复数次。然后,以指掌快速贴肤施震法使腓肠肌放松。

(8)点按踝尖

按摩师双手浸入水池盆中同时点按两踝尖数次。

(9)点按太溪昆仑

按摩师点按太溪、昆仑穴数次。

(10)按涌泉

按摩师,一手扶踝,另一手以中指指端在涌泉穴上施点法,力求深透,反复多次。

以上按足操作时间,均控制在10分钟。然后将受术者双足用干毛巾擦干净,准备实施“太极松骨足道”第二道程序——下肢松骨、指压手法。

1 掌压足背

“部位”双足足背。

“操作”受术者仰卧,双足分开,略宽于肩(后同)。术者面向受术者,双手握住足背,左右手交替做下压动作,反复3~6次。

“要领”术者手掌心及掌根垂直向下缓慢施力,用力要均匀;两手不可同时操作。

“作用”滑利关节,顺理肌筋。

2 掌压足弓

“部位”双足足弓。

“操作”术者面向受术者,双手掌根压住其足弓,左右手交替做下压动作,反复3~6次。

“要领”术者手掌心及掌根垂直向下、向外分别缓慢施力,用力要均匀;利用身体重心移动,调整力量大小,两手不可同时操作。

“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 点按小腿内侧

“部位”小腿内侧。

“操作”术者面向受术者,跪于受术者两小腿之间(后同),以双手拇指指腹自内踝下沿胫骨缘分别按压至膝关节下凹陷处,再自该处向下分别按至内踝下,往返3次。

“要领”左右手交替做下按压动作,用力大小适中,以产生酸胀感为宜;缓慢向上然后向下再向上移动,不可过快。

“作用”提高局部肌肉兴奋性。

4 揉膝抓髌

“部位”膝部。

“操作”术者以双手掌心紧贴于受术者双膝上,同时施按揉法,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分别各按揉6~9次;然后双手五指抓髌骨(膝盖)向上牵提3~6次。

“要领”操作时,术者身体略前倾,使其重心移至受术部位,用力不可过大,揉抓的幅度也不宜过大。

“作用”滑利关节,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膝关节运动功能。

5 掌压大腿前侧

“部位”大腿前侧。

“操作”术者以双手掌紧贴于受术者双膝前,然后左右手分别在大腿正侧交替做向下按压动作,至大腿根部;再自该处向下分别按压至双膝前,往返3次。

“要领”随着按压部位上移,术者身体重心也随之上移,左右手交替做向下按压动作,用力大小适中,切不可用掌根施力;缓慢向上然后向下再向上移动,不可过快。

“作用”提高局部肌肉兴奋性。

6 掌压股动脉

“部位”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

“操作”术者两上肢垂直,以双手掌按压受术者大腿两侧根部约1分钟。然后,突然松手,再在下肢前侧施掌揉和长距离刷抹动作2次。

“要领”术者身体略前倾,使其重心移至受术部位,双手掌紧贴于受术者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借身体之力按压。

“作用”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7 点按大腿内侧

“部位”大腿内侧。

“操作”术者跪于受术者大腿内侧(下同),以双手拇指指腹并拢对点于大腿内侧肌肉,从膝部至大腿根部缓慢向上依次按压,再重复操作1次。

“要领”术者两手指腹要同时均匀施力,力度适中,以产生酸胀为宜。

“作用”放松大腿内侧肌肉,通经活络。

8 拿揉大腿内侧

“部位”

大腿内侧。

“操作”

术者以双手拇指指腹与其余四指对夹于大腿内侧肌肉,从膝部至大腿根部缓慢向上依次提拿,再重复操作1次。

“要领”

两手五指指腹要同时均匀施力,力度适中,沿肌肉走向垂直方向提拿,不可抠抓皮肤。

“作用”

放松大腿内侧肌肉,通经活络,消除疲劳。

9 臂大腿内外侧

“部位”

大腿内外侧。

“要领”

以上臂施力,力度适中,动作连贯。

“操作”

术者跪于受术者两腿之间,以一手握住膝部,另一手以前臂置于大腿外侧,从膝部至大腿根部缓慢向上依次做前臂法,反复3~6次。

“作用”

放松大腿内、外侧肌肉。

10 掌揉大腿内侧

“部位”

大腿内侧。

“操作”

术者以一手握住受术者足踝,另一手掌心置于大腿内侧,从膝部至大腿根部缓慢向上依次做掌揉法,反复3~6次。

“要领”

手腕放松,以前臂施力,力度适中,动作连贯。

“作用”

放松大腿内侧肌肉。

11 肘点小腿外侧

“部位”

小腿外侧。

“操作”

术者双腿夹于受术者小腿两侧,以一手扶住足踝部,另一手以肘尖点按小腿外侧,缓慢从膝下依次至小腿外踝上做点按法,一次完成。

“要领”

以上臂施力,逐渐加大力度,以受术者能忍受为度。

“作用”

放松小腿外侧肌肉。

12 足蹬大腿内侧

“部位”大腿内侧。

“操作”受术者仰卧位,一侧下肢靠床垂直屈曲90°,另一下肢伸直(后同)。术者坐于受术者两腿之间,双手分别握其足踝,双足掌蹬其大腿内侧,靠近腘窝处的足固定不动,另一足由大腿根部依次蹬按至近腘窝处;然后,以两足掌交替拍打大腿内侧,反复数次。

“要领”操作时,术者用力不可过大,要柔和缓慢;拍打时要有节律并发出清脆响声。

“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

13 足蹬大腿后侧

“部位”大腿后侧。

“操作”术者双手握住受术者一只足足踝,以远离受术者一侧足前掌蹬住被握腿的大腿根处,另一足前掌由腘窝处到大腿根部进行逐步踩压,一次完成;然后,以内侧之足拇趾尖换位至承扶穴处,进行点压3次结束。

“要领”踩压时,用力不可过大,要柔和缓慢;双手牵拉的力度要适中,以固定被按之腿不左右晃动为度。

“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痉挛。

14 合掌按大腿内外侧

“部位”大腿前侧。

“操作”术者跪于受术者一侧下肢两侧,并夹住其足踝部,双手十指交叉夹住大腿前侧肌肉,自下而上依次由松到紧夹按,一次完成;然后,再由上而下施拨法,一次完成。

“要领”夹起肌肉时,不可用强力,要由松到紧,柔和用力,以受术者能耐受为度。

“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

15 合掌按小腿内外侧

“部位”小腿后侧。

“操作”术者跪于受术者一侧下肢两侧,并夹住其足踝部,双手十指交叉夹住小腿后侧肌肉,自下而上,依次由松到紧夹按,反复3次。

“要领”夹起肌肉时,不可用强力,要由松到紧柔和用力,以受术者能耐受为度。

“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

16 搓大小腿内外侧

“部位”大小腿。

“操作”术者跪于受术者一侧下肢两侧,并夹住其足踝部,以两手夹住腿部内外侧肌肉做相对运动,从大腿根部依次搓到足踝部,反复3次。

“要领”搓时,手腕要放松,不要太用力,要自然而有节律快速地施术。

“作用”增强腿部肌肉、血管、神经功能。

17 牵拉膝关节

“部位”膝关节。

“操作”术者一侧小腿跪在床上,另一下肢屈曲,让受术者同侧膝关节屈曲于术者大腿上。一手压膝,另一手握足踝牵拉小腿,反复3次。

“要领”术者上肢伸直,以前臂施力,缓慢牵拉,一次牵拉后,停3秒,用力不可过大。

“作用”滑利关节,松解粘连。

18 点按大腿外侧

“部位”下肢外侧。

“操作”术者一侧小腿跪在床上,另一侧以膝顶住受术者的腘窝(膝后窝),使之屈髋,双手拇指相对并拢,其余四指自然分开,置于受术者大腿外侧、环跳及小腿,从大腿根部至足踝下方施点按法,往返2次即可。

“要领”术者上肢伸直,手腕放松,以前臂施力,缓慢移动按压,用力不可过大,以产生酸胀感为度。

“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

19 点按环跳穴

“部位”臀部。

“操作”术者一侧小腿跪在床上,另一侧以膝顶住受术者的腘窝(膝后窝),使之屈髋,一手扶膝,另一手拇指置于环跳穴施点按法,一次即可。

“要领”术者上肢伸直,手腕放松,以前臂施力按压,用力适中,以产生酸胀感为度。

“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

20 点按小腿外侧

“部位”小腿。

“操作”术者将受术者一侧小腿置于其大腿上,双手拇指相对并拢,其余四指自然分开,在小腿外侧至足踝下方施点按法,往返2次即可。

“要领”上肢伸直,手腕放松,以前臂施力按压,用力适中,以产生酸胀感为度。

“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

21 掌拍大小腿外侧

“部位”下肢外侧。

“操作”术者体位同上,双手握虚掌,从大腿根部至足踝下方施掌拍法,往返2次即可。

“要领”手腕放松,以前臂施力,有节律地、有序地、由慢到快地进行拍打,可发出清脆的响声。

“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

22 屈膝摇髋

“部位”下肢。

“操作”术者跪于受术者一旁,一手握踝,另一手扶膝,向膝关节施压,使之屈髋;再正反方向摇髋,各反复3次即可;然后,施拨伸法。

“要领”手腕放松,以前臂施力,有节律地、有序地、由慢到快地进行拍打,可发出清脆的响声。

“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

23 压腿牵拉足跟

“部位”下肢。

“操作”术者一腿跪于受术者一旁,另一腿呈马功位,将受术者小腿置于其大腿之上,然后,一手握住足跟,另一手紧贴膝前,由上而下边抬腿边施掌压大腿前侧,反复3次即可。

“要领”上肢伸直,以前臂施力,有序地进行掌压。

“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

24 搓大小腿内外侧

“部位”大小腿内、外侧。

“操作”术者一侧小腿跪在床上,另一侧呈马功位,将受术者小腿置于其大腿上,以两手夹住腿部内、外侧肌肉做相对运动,从大腿根部依次搓到膝部,反复3次。

“要领”搓时,手腕要放松,不要太用力,要自然而有节律、快速地施术。

“作用”放松大腿,增强腿部肌肉、血管、神经功能。

25 “4”字压髋

“部位”下肢。

“操作”术者跪于受术者两腿之间,将受术者一侧腿的足踝部贴在另一侧腿的膝上,双手掌分别按压在膝关节、髋关节处,上肢伸直,以上身之力按压约3秒钟即可。

“要领”上肢伸直,以前臂施力,有序地进行掌压。

“作用”活动关节,消除疲劳。

26 “4”字摆腿牵腰

“部位”下肢、腰部。

“操作”术者立于床上,一侧腿立于受术者小腿之前,双手握住受术者足踝,将一侧腿往头部方向压,使腰部被牵拉,反复3次完成。然后,术者一手抓住足踝,另一手抓住膝部,双手协同施力,使受术者腰部摆动3次后结束。

“要领”牵腰时,动作要徐缓,用力要适度,不可施暴力。

“作用”活动关节,消除疲劳。

27 垂直摆腿牵腰

“部位”下肢、腰部。

“操作”术者跪于床上,双手分别握住受术者两足踝,上肢伸直,以前臂施力往头部方向推压,使腰部被牵拉,反复3次;完成后,术者一手抓住受术者足踝,另一手握空拳拍打大腿后侧,反复3次结束。

“要领”牵腰时,请受术者双手在膝部支撑,便于操作;操作时,动作要徐缓,用力要适中,以腰部离开床面为度,不可施暴力。

“作用”活动关节,行气活血,松弛肌筋,消除疲劳。

28 顶足牵腰

“部位”

下肢、腰部。

“操作”

术者蹲于床上,让受术者两足心分别紧贴于术者膝部,双手分别握住受术者膝部,上肢伸直,以上身之力向后拉动,反复3次完成。

“要领”

动作要徐缓,以腰部离开床面为度。

“作用”

活动关节,增强下肢力量。

29 压膝摇髋

“部位”

髋关节。

“操作”

术者跪于床上,弯腰将受术者双足掌合拢,然后双手抓住受术者双膝先往下压,使其髋关节受到牵拉,再左右上下摇晃,反复多次。

“要领”

靠自身重心前倾加力,不可施暴力。

“作用”

伸展肌筋,改善髋关节活动度。

30 压膝屈髋牵拉

“部位”

膝、髋关节。

“操作”

术者立于床上,弯腰将受术者双腿相盘,屈膝,双手分别扶于受术者双膝之上,再往下压,使受术者屈髋。

“要领”

靠自身重心前倾加力,不可施暴力。

“作用”

伸展肌筋,改善髋关节活动度。

31 摇晃放松下肢

“部位”

下肢。

“操作”

术者立于床后,弯腰握住受术者双足相握,左右摇晃,反复数次。

“要领”

均匀用力,使下肢肌群

因充分摇晃而放松。

“作用”

放松下肢,消除疲劳。

热身式13招式

足部距心脏最远,血液循环不好,皮温低,足很凉,特别在冬季明显。因此,对双足要施术“热身”,就像做某一项体育活动,先活动活动双足,热热身。热身式分13招式,双足同时操作,不涂按摩乳。

1 双擦足背

“部位”双足背及小腿前部。

“操作”术者双手掌分别置于受术者足背,施擦法数次,然后双手掌再抹至小腿前部,称一运。反复3~6运。

“要领”1.施擦法,动作要快;施抹法,移动时稍慢。

2.双手操作力度要均匀一致,以皮肤发热为度。

“作用”温足散寒,行气活血。

2 双擦足心

“部位”双足足心。

“操作”术者一手握受术者足趾固定,另一手在足心施掌擦法,三快一慢,为一运。反复3~6运。

“要领”1.一手握足趾,要使足心旋向内侧,便于操作。

2.做完一侧,再以同法在另一侧施术。

3.用力要均匀,要发出三快一慢的“嚓嚓”声响。

“作用”温足散寒,行气活血。

3 分离五趾

“部位”双足足心。

“操作”术者双手指屈曲,分别轻握受术者足趾,以足跟为轴心,用大鱼际施力使双足向外展,同时使五趾分离,然后双足自然回归原位为一运。反复3~6运。

“要领”1.自拇趾向小趾方向施术,使双足边外展,五趾边分离,同步完成。2.用力要均匀一致,对称旋转。

“作用”滑利关节,顺理肌筋。

4 提捏五经

“部位”

双足足趾。

“操作”

术者双手拇、示指分别捏住受术者趾跟向上提捏,由拇趾到小趾,再由小趾到拇趾为一运,一次完成。

“要领”

1.捏趾上提时,以大腿离开床面为度。2.上提足趾时,趾关节受牵拉可发出轻微“咔咔”响声。

“作用”

5 屈伸足踝

滑利关节,牵拉肌筋。

“部位”

足背、足前掌。

“操作”

术者双手掌根同时抵按受术者足前掌,使踝部屈曲;再同时按压足背,使其踝部伸展,此为一运。反复3~6运。

“要领”

1.双手掌根抵按时,用力不宜过猛,力求与足前掌自然滑脱。2.双手掌按压足背时,要缓慢施术,使踝部尽量伸直。

“作用”

滑利关节,牵拉跟腱。

6 鲲鹏展翅

“部位”双足足踝部。

“操作”术者双手分别握住受术者足趾,以踝关节为轴心,由内侧向外侧施力做划圆动作,再由外侧向内侧施力做同样操作,反复1次为一运,反复3次为二运。结束。

“要领”1.受术者足踝部要放松。2.要对称施力,均匀一致。3.手法要柔和,切忌暴力。

“作用”滑利关节,理筋通络。

7 顺水推舟

“部位”双足足侧、小腿。

“操作”术者双虎口同时抵按受术者足弓,使其外展,再以小鱼际按压足背,使其内收,为一运。反复3~6运。

“要领”1.受术者下肢呈“人”字形适度分开便于操作。

2.操作完成后,使足心压住足背,与下一步动作连结。

“作用”牵拉肌筋,滑利关节。

18 拳击小腿

“部位”小腿外侧。

“操作”术者一手压受术者足背以固定,另一手呈空拳以小指尺侧捶小腿外侧足三里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解溪穴四穴为一运。反复3~6运。

“要领”1.自上而下有序捶击。2.手腕要灵活,捶击要富有弹性和节奏感,并发出“啪啪”响声。3.做完一侧,再以同法在另一侧施术。

“作用”通筋活络,解疼止痛。

29 拳击小腿

“部位”

小腿外侧。

“操作”

术者两手握空拳,以小指尺侧分别捶击受术者解溪穴,反复多次。

“要领”

手腕要灵活,捶击要富有弹性和节奏感,并发出“啪啪”响声。

“作用”

通筋活络,解疼止痛。

10 双刮足心

“部位”

双足足心。

“操作”

术者双手握拳用多指扣拳法压刮足心一次,再以并指指背拍击足心一次辅之,此乃一运。反复3~6运。

“要领”

1.刮压时,由远至近端方向施术,双手同时操作。2.拍击足心时要发出“啪啪”的响声。

“作用”

疏经活络,舒展肌筋。

11 点按足心

“部位”双足足心。

“操作”术者双手分别从内侧握住受术者足弓,再以拇指指腹分别点按足心涌泉穴至“失眠点”,再以双手拇指同时自“失眠点”向涌泉方向抹动为一运。反复3~6运。

“要领”1.双手点按足心时,术者上身可以左右微微晃动助力。

2.用力要均匀一致,一左一右点按对称施术。

“作用”疏通经络,止穴开筋。

12 拔伸足跟

“部位”

双足足跟。

“操作”

术者双手托起受术者足跟向后施力,拉动双踝,一前一后为一运。反复3~6运。

“要领”

1.受术者踝部要放松。2.术者以手腕施力,前臂助力施术,使下肢同时微微内收外展。

“作用”

滑利关节,牵拉跟腱。

13 双摇足踝

“部位”

双足足踝。

“操作”

术者双手分别托起足跟,由内向外施力,使双踝摇摆,一内一外为一运。反复3~6运。

“要领”

1.受术者踝部要放松。2.术者以手腕施力,前臂助力施术,使受术者下肢微微内收外展。

“作用”

滑利关节。

起式8招式

为了保护受术者及术者皮肤在按摩时不受损伤,必须在受术部位均匀地涂抹按摩乳。在“正式”操作前,要对被按之足进行全面放松。因此,起式中安排了8招式的放松动作。起式先从右足开始,操作完毕后,用干毛巾包裹以使其皮肤保持滋润滑爽,血液循环得到改善,然后再对左足施术,使足部得到充分地放松。

1 双掌擦足

“部位”双足足心、足背。

“操作”术者以双手掌在受术者足心、足背同时施搓擦法,反复3~6次。

“要领”1.术者一手由足趾到足跟,另一手由足跟到足趾,方向相反,来回施术。2.搓擦速度宜快,以皮肤温热为度。

“作用”舒展肌筋,温煦皮肤。

2 双抹足跟

“部位”

双足足跟。

“操作”

术者一手抬起受术者足跟,另一手由前向后在其足跟上进行抹动,双手互换施术,反复3~6次。

“要领”

1.抹动时,速度由慢到快。2.用力要均匀一致,节奏感要强。

“作用”

顺理肌筋,牵拉足跟。

3 双搓足侧

“部位”

双足内外侧。

“操作”

术者双手掌相对置于受术者一足两侧,分别向足部内外侧施压,自足跟向足趾方向前后搓动,然后再向相反方向前后搓动反复3次。

“要领”

1.双手向足侧同时挤压,再前后移动,才能取得流畅自如的效果。2.前后移动施术时,可听到手指拍击足背的响声。

“作用”

滑利关节,顺理肌筋。

4 双分五趾

“部位”

双足足趾。

“操作”

术者双手自然贴于受术者足背,以手掌外侧贴于足侧,用双手鱼际分别由内向外施力抹动,使五趾分离,反复3~6次。

“要领”

1.抹动时速度要快,节奏感要强。2.分离次数,适度而止。

“作用”

滑利关节,顺理肌筋。

5 双推足背

“部位”

双足足背。

“操作”

术者双掌放在受术者足背上施推抹法,反复3~6次。

“要领”

1.自前向后施推法时,用力要重;自后向前施抹法时,用力要轻。2.用力要均匀一致,要有节奏感。

“作用”

温足散寒,舒展肌筋。

6 双搓足心

“部位”

双足足心。

“操作”

术者双手四指置于受术者足背固定,双手拇指并列,由上到下施搓法。

“要领”

1.双拇指并列,相对移动至足跟部上缘后,再行双指抹法,反复3~6次。2.用力要均匀一致,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作用”

理气活血,通筋活络。

7 双捋足背

“部位”

双足足背。

“操作”

术者双手四指交叉置于受术者足背,由下向上施捋理手法,反复3~6次。

“要领”

1.动作要敏捷灵活,向上重推,向下轻捋。2.用力要均匀一致,有节奏感。

“作用”

顺理肌筋,温煦皮肤。

8 双摇足踝

“部位”双足足踝。

“操作”术者双手小鱼际夹持受术者双踝,向中心施力,使足部左右摇摆,反复3~6次。

“要领”1.双手同时向双踝施力,前后搓动,足部才能左右摇摆。2.用力要均匀一致,速度稍快。

“作用”滑利关节,行气活血。

正式104招式

正式,是太极足心道的核心,分104招式。多数招式,都是一至数个反射区手法的组合。为了便于记忆,对每一招式都冠有相应的名称。此外,为了增加舒适感,在每一招式中或在施术结束后,都安排了放松动作,体现出太极足心道保健手法“刚柔相济”的特色。

1 点金问路

“部位”双足足心,肾上腺反射区。

“定位”双足底第二、三跖骨之间,足前掌“人”字纹交叉点凹陷中。

“操作”术者用单示指指节点按法定点吸定后,停3秒,一次完成。

“放松”操作完毕后,原处点状揉动,由重到轻,取得放松效果。

“要领”1.定点吸定后,施力由轻到重,逐步深透,“得气”后才算到位。

2.到位后不减力,停3秒。

3.此过程中,要问受术者有酸胀感否。

“作用”调节代谢,强身健体。

2 双龙戏珠

“部位”双足足心,腹腔神经丛反射区。

“定位”足底中心,肾反射区周围。

“操作”术者用双拇指指节压刮法,两拇指关节并齐,在受术者腹腔神经丛区内,施压刮法3次后,第4次双拇指由远程至近端呈“八”字形分别施压刮1次,再重复以上操作5~7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在区内施指揉法放松。

“要领”1.用力要均匀一致,力求深透。

2.三快一慢地施术,节奏感要强。

“作用”调活气血,疏松肌筋。

13 苍龙出海

“部位”双足足心,肾反射区。

“定位”在肾上腺区下方一横指处。

“操作”术者用示指指节压刮法压刮,反复3~6次。

“要领”以指背在肾反射区吸定后,用指背由上而下压刮,再以指节压刮并逐次加力。

“作用”利尿排毒,清热泻火。

24 苍龙出海

“部位”双足足心,输尿管反射区。

“定位”在肾区和膀胱区之间向足内侧呈一线状弧形区域。

“操作”术者用单示指指节压刮法,由肾区至膀胱区,呈弧形压刮,反复3~6次。

“要领”弧形压刮,由肾区至膀胱区,用力要均匀,不应减力。

“作用”利尿排毒,清热泻火。

35 苍龙出海

“部位”双足内侧足弓缘,膀胱反射区。

“定位”在足跟内侧厚角质层和足弓细腻皮肤之间过渡区域。

“操作”术者用单示指(中节)指背定点按压法,反复3~6次。

“要领”在膀胱行定点按压时,可适度旋转点按,但旋转时不能超过60°。

“作用”利尿排毒,清热泻火。

46 苍龙出海

“部位”双足足踝,尿道反射区。

“定位”在膀胱区延伸至内踝与足跟之凹陷处。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腹压推法,在尿道区平推,反复6~9次。

“放松”本招式操作完毕后,换手,拇指向上,用手掌紧贴泌尿区反复来回抹动放松。然后,“双搓足侧”、“分离五趾”,与下一招式“点刮气端”连结。

“要领”在内踝下方用指腹平推,在内踝后下方,由指腹平推改为侧峰旋力挤压,才能产生“得气”的效果。

“作用”利尿排毒,清热泻火。

7 点刮气端

“部位”双足足趾,额窦反射区。

“定位”足拇趾趾端1厘米弧形区域以及其余四趾趾端。

“操作”术者用单示指指节压刮法,一手在趾甲根两侧以拇指、示指指腹夹住固定,另一手用示指指节顶端在反射区中心定点按压后,再由内向外压刮,反复3~6次。或在二、三、四、五趾由远程向近端压刮,反复3~6次。

“要领”1.从拇趾到小趾分别施术:“夹、点、刮”。

2.“夹”要紧,“点”的时间不少于2秒,“刮”的力度要均匀,稍慢,不要滑脱。

“作用”提神醒脑,通鼻开窍。

18 点运髓海

“部位”双足拇趾,脑垂体反射区。

“定位”在足拇趾趾腹正中央,大脑区深部。

“操作”术者用单示指指节九宫点按法,先在脑垂体区定点顶压3次,再以顺时针(左足)或逆时针(右足)方向,围绕脑垂体反射区,分别在八处施定点按压手法,即由太极八卦图中的乾宫起,经坎宫至兑宫,或相反方向施术。

“放松”点完八宫后,以示指近侧指间关节顶点,从拇趾趾腹中央开始施力做划圆动作,由小圈到大圈,即施圆形摩法放松脑垂体区。

“要领”1.在脑垂体区定点顶压时,每次顶压时间不少于3秒,并逐次加力,使其“得气”。2.点按八宫时,点与点间隔时间不少于2秒,着力深透。

“作用”健脑提神,平衡阴阳。

29 点运髓海

“定位”在足拇趾整个趾腹。

“放松”操作完毕后,施指揉法放松。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节压刮法,自远侧至近侧压刮。从内向外,或从外向内将拇指指腹分为内、中、外三条纵线各压刮,反复3~6次。

“要领”压刮力度大小以受术者能耐受为度,用力要均匀一致。

“作用”健脑提神,平衡阴阳。

110 攻破围城

“部位”双足足趾,三叉神经反射区。

“定位”在足拇趾外侧缘中段。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端压推法压推,反复3~6次。

“要领”先向趾腹方向挤压,再向下压推。

“作用”平衡阴阳,通络止痛。

211 攻破围城

“部位”双足足趾,小脑和脑干反射区。

“定位”小脑和脑干反射区,在足拇趾外侧缘下段。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端点按法,在小脑和脑干区定点按压,反复3~6次。

“要领”在小脑和脑干区施术,应以一手拇、示指指腹置于受术者内侧拇趾跟支撑,便于另一手拇指指端施力;施力时,由轻到重,逐力深透。

“作用”疏风清热,平衡阴阳。

312 攻破围城

“部位”双足足趾,颈项反射区。

“定位”在足拇趾跟横纹处。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腹压推法,先压痛点,再由外向内压推,反复3~6次。

“放松”术者一手四指与小指并齐插入受术者拇趾、第二趾趾缝,另一手指与其相对同时向相反方向揉动拇趾两侧,使拇趾内外侧放松。

“要领”先在拇趾跟外侧找到痛点后,再行压推,不要飘浮。

“作用”疏通经络,活血止痛。

413 攻破围城

“部位”双足足趾,鼻反射区。

“定位”在足拇趾内侧缘。

“操作”术者用双指钳法,由颈椎区压刮至鼻区反复3~6次,本招式操作完毕后,以示、中指钳住拇趾跟部来回旋力3次,再捋趾1次。

“放松”术者一手四指与小指并齐插入受术者拇趾、二趾趾缝,另一手指与其相对同时向相反方向揉动拇趾两侧,使拇趾内外侧放松。

“要领”在颈椎和鼻区施术,双指钳夹,用力不宜过猛。

“作用”平衡阴阳,通利鼻窍。

14 按揉五经

“部位”双足,足趾。

“定位”足拇趾趾腹及其余四趾整个肉球。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腹与示指指腹,分别对夹各趾趾腹,先按后揉,每趾3~6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术者以操作之手的大鱼际由内向外摩动五趾,使其分离放松。

“要领”1.按揉时,由拇趾向小趾方向分别施术。

2.拇指按揉,示指支撑。

“作用”开刮五脏之气。

115 聪耳明目

“部位”双足足趾,眼反射区。

“定位”在二、三趾跟部横纹区域,足背二、三趾分叉处为其敏感点。

“操作”术者用双指捏法,以一手拇、示指指腹对夹于跖骨基底缝隙之间,由近端至远端,自内而外,分别捏挤直至趾缝,反复3~6次。

“要领”1.术者拇、示指指腹相对挤压至趾缝后,再用两指端对夹趾缝,使受术部位微微摆动,使足背之敏感点的挤按得到加强。

2.操作时,要滑而不滞,缓慢运行。

“作用”清肝、养肝、明目。

216 聪耳明目

“部位”双足足趾,耳反射区。

“定位”耳区,在四、五趾跟部横纹区域,足背四、五趾分叉处为其敏感点。

“操作”术者用双指捏法,以一手拇、示指指腹对夹于跖骨基底缝隙之间,由近端至远端,自内而外,分别捏挤直至趾缝,反复3~6次。

“放松”做“分离五趾”放松动作。

“要领”1.拇、示指指腹相对挤压至趾缝后,再用两指端对夹趾缝,使受术部位微微摆动,使足背之敏感点的挤按得到加强。

2.要滑而不滞,缓慢运行。

“作用”补肾、开窍、聪耳。

17 四面出击

“部位”双足足趾,牙齿反射区在各趾趾背。

“定位”各足趾前、后、左、右四面。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腹搓擦法在各趾四面,向心施术,每趾面反复3~6次。

“放松”术者以双手小指相对地夹于受术者各趾之间搓揉放松。

“要领”1.由拇趾至小趾的顺序施术。

2.动作要敏捷,速度稍快。

“作用”活血固齿,舒展肌筋。

18 按弦通络

“部位”双足趾及足前掌,头和颈淋巴结反射区。

“定位”足五趾缝下,趾蹼缘后赤白肉际处,每足各4点。

“操作”术者屈曲示指,用示指指关节同时抵按趾颈,使其伸展,本操作反复3次。

“放松”术者一手握足固定,另一手握住足前掌抵按,使五趾外展,操作手与足前掌自然滑脱。

“要领”抵按趾颈施力不宜过猛,缓慢操作。

“作用”滑利关节,舒展肌筋。

119 双龙摆尾

“部位”双足二、三、四趾。

“操作”术者用双手拇指从受术者足背分别插入大、二趾及四、五趾趾缝,用指腹同时抵按二、三、四趾趾跟,使其屈曲。

“要领”1.施力不宜过猛,缓慢操作。2.抵按趾背时,因趾关节受力可发出清脆的响声。

“作用”滑利关节,舒展肌筋。

220 双龙摆尾

“部位”双足二、三、四趾。

“放松”一手握足固定,另一手握住足前掌抵按,使5趾外展,操作手与足前掌自然滑脱。

“操作”术者再以同法,从足前掌插入,用指腹同时抵按趾颈,使其伸展,本操作反复3次。

“要领”抵按趾颈施力不宜过猛,缓慢操作。

“作用”滑利关节,舒展肌筋。

21 五郎上山

“部位”双足五趾。

“定位”从足小趾到足拇趾。

“操作”术者一手握足固定,另一手在足外侧,由足背至五趾施握抹法。反复3~6次。

“要领”1.用力要均匀,从小趾到拇趾方向施术。

2.动作要服帖、连贯,有节奏感。

“作用”清头通窍,舒筋活络。

122 天女散花

“部位”

双足足趾。

“操作”

术者双手自然贴于受术者足背,以手掌外侧贴于足侧,用双手大鱼际分别由内向外施力抹动足趾两侧,使五趾分离,反复3~6次。

“要领”

1.抹动时速度要快,节奏感要强。2.分离次数,适度而止。

“作用”

滑利关节,顺理肌筋。

223 天女散花

“部位”

双足足趾。

“操作”

术者双手自然贴于受术者足背,以手掌外侧贴于足侧,用双手大鱼际分别由内向外施力抹动足趾底面,使五趾分离,反复3~6次。

“要领”

1.抹动时,一左一右,速度要快,节奏感要强。2.分离次数,适度而止。

“作用”

滑利关节,顺理肌筋。

124 通宣理肺

“部位”双足足前掌,斜方肌反射区。

“定位”在眼耳反射区下方,一横指带状区域。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节压刮法,在斜方肌区自外向内压刮,反复多次。

“放松”术者一手握足,另一手以大鱼际在前足掌施抹法放松。

“要领”1.以拇指指节压刮,用力要均匀一致。

2.一手固定足部,并使之向外,便于刮压,同时其拇指在拇趾内侧抵按助力。

“作用”祛风除湿,通宣理肺。

225 通宣理肺

“部位”双足足前掌,肺反射区。

“定位”肺区,在斜方肌区下方,自甲状腺区向外侧肩反射区过渡的一横指带状区域。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节压刮法,在肺区压刮,反复多次。

“放松”一手握足,另一手以大鱼际在前足掌施摩法放松。

“要领”同上法要领。

“作用”祛风除湿,通宣理肺。

126 力拨气脘

“部位”双足大、小趾和第二、四趾。

“定位”自肺反射区中部向大、小趾和第二、四趾延伸的条状区域。

“操作”1.术者用双拇指指腹压推法,自肺区同时向大小趾施推法推至趾端。2.同法再自肺区同时推至二、四趾趾端。各反复3次。

“要领”1.指与趾腹要服帖,不要飘浮。

2.双手示指在足趾背部支撑助力。

“作用”开胸顺气,疏风行痰。

227 力拨气脘

“部位”双足第三趾,支气管反射区。

“定位”自肺反射区中部向第三趾延伸的条状区域。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腹压推法,自肺区向上施压推法推至趾端,反复3次。

“放松”以大鱼际“分离五趾”。

“要领”1.指与趾腹要服帖,不要飘浮。

2.示指在足趾背部支撑助力。

“作用”开胸顺气,疏风行痰。

128 培土生金

“部位”双足足前掌,甲状腺反射区。

“定位”在足前掌内侧后缘凹陷处至第一、二趾骨间,再延伸至足前掌前缘的弧形带状区域。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节压刮法,一手握足,另一手以拇指指关节端在甲状腺区内压刮5~7次。

“要领”由上而下呈“丿”形压刮,用力要均匀一致,不要飘浮。

“作用”宽胸理气,平衡阴阳。

229 培土生金

“部位”双足足前掌,血压点反射区。

“定位”血压点区,在足拇趾趾关节下方,足前掌前缘的中间一点上。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腹压推法,自肺区向上施推压法推至趾端,反复3次。

“要领”定点按压到位后,每按压一次停3秒,用力要均匀一致,不要飘浮。

“作用”活血通络,调节血压。

330 培土生金

“部位”双足足前掌,食道反射区。

“定位”在血压点区下方呈一直线区域。

“操作”术者点按血压点后,再用拇指指节压刮法向近端压刮食道区,反复3~6次。

“要领”用力要均匀一致,不要飘浮。

“作用”宽胸理气,消肿止痛。

431 培土生金

“部位”双足足前掌内缘,甲状旁腺反射区(1)。

“定位”在第一跖趾关节内侧。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节点按法,一手握足,另一手以拇指指关节端,在甲状旁腺内侧区内压刮,反复3~6次。最后,改用拇指指端至拇趾、二趾缝间,再施点按法。

“要领”用力要由轻到重,不要飘浮。

“作用”激素调节,补肾养肾。

532 培土生金

“部位”双足足前掌,甲状旁腺反射区(2)。

“定位”在第一跖趾关节外侧的远程。

“操作”术者一手握足,另一手用拇指指腹压推法,在甲状旁腺外侧区内压推,反复3~6次。最后,改用拇指指端至拇趾、二趾缝间,再施点按法。

“放松”以大鱼际在反射区施揉法放松。

“要领”用力要由轻到重,不要飘浮。

“作用”激素调节,补肾养肾。

133 力掰足胸

“部位”双足足前掌。

“操作”术者用双手分别握于受术者足两侧,以拇指指端在足前掌中心,分别由内向外施点按法,反复3次。

“要领”1.对称施术,两手同时点按,先在足前掌斜方肌区点按,再在肺区点按。

2.两手用力应均匀一致。

“作用”疏松肌筋,调和气血。

234 力掰足胸

“部位”双足足前掌。

“放松”两手掌分别对夹于足前掌和足背,施揉法放松,然后快速搓擦足心与下一招式连结。

“操作”术者分别由内向外施点按法反复3次后,再以大鱼际向足背方向进行掰足3~6次。

“要领”1.两手用力应均匀一致。

2.掰足1次,滑脱1次,要有节奏感。

“作用”疏松肌筋,调和气血。

35 点运涌泉

“部位”双足足心,肾上腺反射区。

“定位”双足底第二、三跖骨之间,足前掌“人”字纹交叉点凹陷中,涌泉穴处。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腹九宫点按法,以拇指指腹施定点按压一次后,再以肾上腺反射区为中心,在其周围点“八宫”,同脑垂体施术方法。

“放松”操作完毕后,以双拇指指腹,在腹腔神经丛区内施圆形按摩法放松。

“要领”1.术者缓慢施术,由轻到重,力求“得气”。

2.点“八宫”要稳持,左足顺时针方向施按,右足逆时针方向施按。

“作用”利尿排毒,清热泻火。

36 水中捞月

“部位”双足足心,肾上腺反射区。

“定位”双足底第二、三跖骨之间,足前掌“人”字纹交叉点凹陷中,涌泉穴处。

“操作”术者一手握足,另一手中指贴于足背支撑助力,拇指屈曲在涌泉穴上以近节指关节顶入,分别向前向后施顶压法。

“放松”操作完毕后,以拇指指腹在涌泉穴上施揉法。

“要领”1.一前一后施顶压法,可靠前臂助力。

2.要均匀用力,可使受术者全身“随动而动”。

“作用”滋阴益肾,强身健体。

37 养心宁神

“部位”左足足心,心脏反射区。

“定位”左足底,第四、五趾趾缝向近端划一直线,与足前掌后缘交叉的点上。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腹压推法,以双手四指分别置于受术者足背,以双拇指指腹分别置于心脏区及胃区下之心系区,定点向远程方向施压推法,反复3~6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在原处施揉法放松。

“要领”1.缓慢施术,用力由轻到重,逐力深透。

2.用力要均匀一致,不要移动。

“作用”养心宁神,行气活血。

38 健脾益土

“部位”左足足心,脾脏反射区。

“定位”心脏反射区下缘一横指宽的区域。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节压刮法,吸定顶压或由足远端向近端压刮,反复3~6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在原处施揉法放松。

“要领”1.顶压时,不要移动旋转。

2.用力要均匀,并由轻逐次加重。

“作用”健脾益土,消炎泻火。

39 疏肝泻火

“部位”右足足心,肝反射区。

“定位”右足前掌外侧后缘一横指宽区域,上界被肺反射区覆盖。

“操作”术者用单示指指节压刮法,由外向内上方压刮,反复3~6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原处施抹法放松。

“要领”1.压刮的范围宜大些。

2.用力要均匀,并由轻逐次加重。

“作用”行肝利胆,清热解毒。

40 调胆安神

“部位”右足足心,胆反射区。

“定位”右足底第三、四趾趾缝间划一直线与肩反射区划一直线,两线相交处。

“操作”术者用单示指指节点按法,定点顶压,反复3~6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原处施揉法放松。

“要领”1.顶压时,要用示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出部顶入,另一手在足背支撑助力。

2.用力要均匀,并由轻到重逐次加力,不要移动或旋扭。

“作用”调胆安神,清热化湿。

141 消食纳金

“部位”双足足心,胃反射区。

“定位”在甲状腺区之后,约一横指宽的区域。

“操作”术者用单示指指节压刮法,以示指背节在胃反射区内施压刮法,反复3~6次。

“要领”用力要均匀,并由轻逐次加重。与下一个反射区相连,可连贯操作。

“作用”消食纳金,理气止痛。

242 消食纳金

“部位”双足足心,胰腺反射区。

“定位”在胃区之后,约一横指宽的区域。

“操作”术者用单示指指节压刮法,以示指背节在胰反射区内施压刮法,反复3~6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原处施揉法放松。

“要领”用力要均匀,并由轻逐次加重。与下一个反射区相连,可连贯操作。

“作用”消食止痛,调节血糖。

343 消食纳金

“部位”双足足心,十二指肠反射区。

“定位”在胰腺区之后,约一横指宽的区域。

“操作”术者用单示指指节压刮法,压刮3~6次。

“放松”以上三招式连贯操作1次,用示指中节尺侧缘轻刮放松1次。

“要领”用力要均匀,并由轻逐次加重。与上一个反射区相连,可连贯操作。

“作用”消食纳金,理气止痛。

44 通利小肠

“部位”双足足心,小肠反射区。

“定位”足心,即被大肠反射区所包围的区域。

“操作”术者用多指指节压刮法,压刮10~15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操作手指并齐,在小肠区施拍法放松。

“要领”1.压刮时,要有三快一慢的节奏;施力时,要三轻一重。

2.用力要均匀,压刮次数以足心发热为度。

“作用”消食导滞,健脾行气。

145 厚运大肠

“部位”右足足心,盲肠、阑尾反射区。

“定位”盲肠和阑尾区,在右足跟部前缘外侧呈点状分布。

“操作”术者用单示指指节点按法,定点顶压,反复3~6次。

“要领”定点按压,不要移位;由轻到重,逐次加力。

“作用”消食纳金,理气止痛。

246 厚运大肠

“部位”

双足足心,回盲瓣反射区。

“定位”

在盲肠和阑尾区前外侧。

“操作”

术者用单示指指节点按法,定点顶压,反复3~6次。

“要领”

定点按压,不要移位;由轻到重,逐次加力。

“作用”

行气导滞,通便止泻。

347 厚运大肠

“部位”

双足足心,升结肠反射区。

“定位”

在回盲瓣区至足心1/2处的竖带状区域。

“操作”

术者用单示指指节压刮法,由近端至远端压刮反复3~6次,与下一招式相连接。

“要领”

1.连续操作,不可有停滞或跳跃。2.用力要均匀一致,移动要缓慢。

“作用”

行气导滞,通便止泻。

48 厚运大肠4(1)

“部位”右足足心,横结肠反射区。

“定位”在相当于胰、十二指肠区水平线上横越足底的带状区域。

“操作”术者在受术者右足心,用单示指指节压刮法,以示指背节压刮横结肠区,由外向内连续施术,反复3~6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一手扶踝,一手握拳以拳面置于足心,由远端至近端并左右旋转5~10次放松。

“要领”1.连续操作,不可有停滞或跳跃。

2.用力要均匀一致,移动要缓慢。

“作用”导滞,通便,止泻。

49 厚运大肠4(2)

“部位”左足足心,横结肠反射区。

“定位”横结肠区,在相当于胰、十二指肠区水平线上横越足底的带状区域。

“操作”术者在左足心,用单示指指节压刮法,以示指背节压刮横结肠区,由内向外连续施术,反复3~6次。

“要领”1.连续操作,不可有停滞或跳跃。

2.用力要均匀一致,移动要缓慢。

“作用”导滞,通便,止泻。

550 厚运大肠

“部位”左足足心,降结肠反射区。

“定位”在左足心外侧,相当于足心1/2处至跟骨前缘外侧的竖带状区域。

“操作”术者用单示指指节压刮法,以示指背节压刮,连续施术,反复3~6次。

“要领”1.连续操作,不可有停滞或跳跃。

2.用力要均匀一致,移动要缓慢。

“作用”行气导滞,通便,止泻。

651 厚运大肠

“部位”左足足心,乙状结肠·直肠反射区。

“定位”在左足跟前外侧,呈反“S”形,移行至足跟前内方膀胱区的后方。

“操作”术者用单示指指节压刮法,以示指背节压刮,连续施术,反复3~6次。

“要领”1.连续操作,不可有停滞或跳跃。

2.用力要均匀一致,移动要缓慢。

“作用”行气导滞,通便止泻。

752 厚运大肠

“部位”左足足心,肛门反射区。

“定位”在足跟前内方、膀胱区后方的足底与足内侧交界处。

“操作”术者用单示指指节点按法,以示指指节端顶点按该区,连续施术,反复3~6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一手扶踝,一手握拳以拳面置于受术者足心,由远端至近端并左右旋转5~10次放松。

“要领”1.连续操作,点按3秒停1秒。

2.用力大小要均匀一致,施力要缓慢。

“作用”行气导滞,通便止泻。

53 健脑安神

“部位”双足足跟部,失眠点。

“定位”足跟与足心交界处后缘正中偏内侧。

“操作”术者用握足扣指点按法,定点顶压1~3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以拇指指腹在原处施揉法放松。

“要领”1.一手将足跟托住并抬高固定,便于操作。

2.垂直顶压,不要移动或旋扭。

3.用力要均匀,缓慢深透。

“作用”镇静安眠,滋阴养元。

54 点运命门

“部位”双足足跟部,生殖腺(睾丸或卵巢)反射区。

“定位”足跟部中央。

“操作”术者用握足扣指九宫点按法,定点顶压3次,然后再点“八宫”,同脑垂体、肾上腺区。

“放松”同脑垂体区。

“要领”同脑垂体、肾上腺区。

“作用”补肾益精,滋阴养元。

55 拳旋足底

“部位”双足足心。

“定位”从足前掌下缘至足跟上缘大片状区域。

“操作”术者在受术者足心,用拳顶使揉法,顺时针方向连续施术,反复3~6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以拇指指腹在原处施揉法放松。

“要领”1.连续操作,不要停滞。

2.用力要均匀一致,移动要缓慢。

“作用”导滞通便,舒筋活血。

56 压刮足跟

“部位”

双足足跟内外缘。

“操作”

术者在受术者足心,用拇指指节压刮法,以拇指背节压刮足跟内外缘,由上往下、由内向外连续施术,反复3~6次。

“要领”

1.连续操作,不要停滞。2.用力要均匀一致,移动要缓慢。

“作用”

镇静止痛,舒筋活血。

57 挤夹足跟

“部位”

双足足跟内外缘。

“操作”

术者在受术者足跟内外缘,用双手掌大鱼际先夹后挤,由上向下连续施术,反复3~6次。

“要领”

1.连续操作,不要停滞。2.用力要均匀一致,移动要缓慢。

“作用”

镇静止痛,舒筋活血。

58 合擦跟腱

“部位”

双足跟腱前缘与内外踝之间的条状间隙。

“操作”

术者在受术者跟腱前缘与内外踝之间的条状间隙,用双手掌小鱼际合擦,由前向后连续施术,反复3~6次。

“要领”

1.连续操作,不要停滞。2.用力要均匀一致,移动要快。

“作用”

疏松肌筋,调和气血。

59 捶击足跟

“部位”

双足足跟。

“操作”

术者用拳头捶击足跟区,反复3~6次。

“要领”

1.连续操作,不要停滞。2.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3.动作要灵活,要发出悦耳的声音。

“作用”

活血止痛,消除疲劳。

160 通调髓道

“部位”双足外侧,肩、臂反射区。

“定位”以第五跖趾关节为中心的区域,臂区在第五跖骨的外侧面和上面。

“操作”术者用单示指指节压刮法,由远而近压刮,反复3~6次。

“要领”应逐次加力,用力要均匀,缓慢施术。

“作用”滑利关节,通经活络。

261 通调髓道

“部位”双足内侧,胸椎反射区。

“定位”在第一趾骨内侧面。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腹压推法,由远而近压推,反复3~6次,与下一招式连续施术。

“要领”应逐次加力,用力要均匀,缓慢施术。

“作用”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362 通调髓道

“部位”双足内侧,腰椎反射区。

“定位”在第一跖骨基底以下,跟骨以前的足弓内侧缘。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腹压推法,由远而近压反复3~6次,与下一招式连续施术。

“要领”应逐次加力,用力要均匀,缓慢施术。

“作用”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463 通调髓道

“部位”双足内侧,骶骨反射区。

“定位”在第一趾骨内侧面。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腹压推法,由远而近压推反复3~6次,与下一招式连续施术。

“要领”应逐次加力,用力要均匀,缓慢施术。

“作用”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564 通调髓道

“部位”双足内侧,内尾骨反射区。

“定位”在跟骨的后内侧,沿跟骨结节向后方内侧的一带状区域。

“操作”术者用单示指指节压刮法,由远而近压刮,反复3~6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以操作内尾骨区之手,用单示指指节压刮法,以示指桡侧峰在足弓施推摩法放松。

“要领”应逐次加力,用力要均匀,缓慢施术。

“作用”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65 推运精宫

“部位”双足内侧,前列腺或子宫反射区。

“定位”在足跟内侧,内踝后下方为一上小下大的梨形区域。

“操作”术者用单拇指指腹压刮法,由远而近压刮,反复3~6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以拇指指腹在原处施揉法放松。

“要领”应逐次加力,用力要均匀,缓慢施术。

“作用”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166 沿踝利髋

“部位”双足内侧踝部,髋关节反射区。

“定位”在内踝前下后和后下方的关节缝隙内,呈一弧形的区域。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腹压推法,由远而近压推,反复3~6次。

“要领”应逐次加力,用力要均匀,缓慢施术。

“作用”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267 沿踝利髋

“部位”双足内侧踝部,腹股沟反射区。

“定位”在内踝尖正前方的凹陷中。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腹压推法,由远而近压推反复3~6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以拇指指腹在内踝外围施圆形摩法放松。

“要领”应逐次加力,用力要均匀,缓慢施术。

“作用”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68 通利便道

“部位”双足内侧,直肠和肛门反射区。

“定位”在胫骨内侧下方,内踝上6厘米带状区域。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腹压推法,由远而近压推,反复3~6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换手,用拇指指向受术者足趾在直肠和肛门区内施推摩法放松。然后,使足外侧面朝上,一手握足趾,另一手以屈曲的二、三、四、小趾中节趾背,在足背外侧施轮摩法数次,与下一招式相连接。

“要领”应逐次加力,用力要均匀,缓慢施术。

“作用”通便清痔,宽肠解表。

169 通利关节

“部位”双足外侧,肩、臂反射区。

“定位”以第五跖趾关节为中心的区域,臂区在第五跖骨的外侧面和上面。

“操作”术者用单示指指节压刮法,由远而近压刮,反复3~6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以拇指指腹在内踝外围施圆形摩法放松。

“要领”应逐次加力,用力要均匀,缓慢施术。

“作用”滑利关节,通经活络。

270 通利关节

“部位”

双足外侧,肘反射区。

“定位”

在第五跖骨粗隆前后两个凹陷处。

“操作”

术者用双指指节点按法,由远而近点按,反复3~6次。

“要领”

应逐次加力,用力要均匀,缓慢施术。

“作用”

滑利关节,通经活络。

371 通利关节

“部位”

双足外侧,膝反射区。

“定位”

在足外侧,肘反射区下方的凹陷中。

“操作”

术者用单示指指节压刮法,由远而近压刮,反复3~6次。

“要领”

应逐次加力,用力要均匀,缓慢施术。

“作用”

滑利关节,通经活络。

472 通利关节

“部位”双足外侧,外尾骨反射区。

“定位”在跟骨外下方和外后方的带状区域。

“操作”外尾骨区,与内尾骨区操作方法相同。

“放松”操作完毕后,以示指中节桡侧面,在足外侧由远而近施推摩法放松。

“要领”应逐次加力,用力要均匀,缓慢施术。

“作用”滑利关节,通经活络。

73 刮运命门

“部位”双足外侧,睾丸或卵巢反射区。

“定位”足跟外侧,外踝后下方,呈上小下大的梨形区域。

“操作”术者用单示指指节压刮法,自上后向下前钩刮,反复3~6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换手用拇指指腹在区内施按揉法。

“要领”1.钩刮的方向是从上后到下前。

2.用力均匀并逐次稍微加力,用力不可过大,以免引起疼痛过甚。

“作用”通络活血,温肾壮阳。

274 沿踝利髋

“部位”双足外侧,髋关节反射区。

“定位”同内侧髋关节区。

“操作”同内侧髋关节区。

“放松”同内侧髋关节区。

“要领”同内侧髋关节区。

“作用”同内侧髋关节区。

75 放松腹部

“部位”双足外侧,下腹部反射区。

“定位”外踝后方的凹陷长约6厘米带状区域。

“操作”方法同足内侧直肠和肛门区。

“放松”操作完毕后,换手,拇指指向足趾在下腹部反射区内施推摩法放松,与下一招式相连接。

“要领”在侧施术时,要将足跟抬高,便于操作。

“作用”活血通经,补肾益精。

76 对刮足踝

“部位”

双足内、外足踝生殖区。

“定位”

在内、外足踝下方生殖区的凹陷中。

“操作”

术者用双示指指节压刮法,在内、外侧生殖区对称施术,反复数次。

“要领”

用力要均匀,缓慢施术。

“作用”

强肾健体,通经活络。

77 推摩跟腱

“部位”

双足跟腱前缘条状区域。

“操作”

术者用双手拇指、示指指腹在跟腱前缘与内、外踝之间的条状间隙内,对跟腱施抹法,由前向后交替施术,反复数次。

“要领”

1.连续操作,不要停滞。2.用力要均匀一致,动作要敏捷要快。

“作用”

疏松肌筋,调和气血。

78 双擦跟腱

“部位”双足跟。

“操作”

术者在跟腱前缘与内、外踝之间的条状间隙,用双手掌小鱼际合擦,由前向后连续施术,反复3~6次。

“要领”

1.连续操作,不要停滞。2.用力要均匀一致,移动要快。

“作用”

疏松肌筋,调和气血。

79 双抹足跟

“部位”

双足足跟。

“操作”

术者一手抬起受术者足跟,另一手由前向后在足跟上进行抹动,双手互换施术,反复3~6次。

“要领”

1.抹动时,速度由慢到快。2.用力要均匀一致,节奏感要强。

“作用”

顺理肌筋,牵拉足跟。

80 双搓足侧

“部位”双足内外侧。

“操作”术者双手掌相对置于受术者足两侧,分别向足部内外侧施压,自足跟向足趾方向前后搓动,然后再向相反方向前后搓动反复3次。

“要领”1.双手向足侧同时挤压,再前后移动,才能取得流畅自如的效果。2.前后移动施术时,可听到手指拍击足背的响声。

“作用”滑利关节,顺理肌筋。

81 双分五趾

“部位”

双足足趾。

“操作”

术者双手自然贴于受术者足背,以手掌外侧贴于足侧,用双手鱼际分别由内向外施力抹动,使五趾分离,反复3~6次。

“要领”

1.抹动时速度要快,节奏感要强。2.分离次数,适度而止。

“作用”

滑利关节,顺理肌筋。

82 双推足背

“部位”

双足足背。

“操作”

术者双掌放在足背上施推抹法,反复3~6次。

“要领”

1.自前向后施推法时,用力要重;自后向前施抹法时,用力要轻。2.用力要均匀一致,要有节奏感。

“作用”

温足散寒,舒展肌筋。

183 通利口周

“部位”双足足背,上下颌反射区。

“定位”上颌区,拇趾趾间关节的远侧;下颌区,拇趾趾间关节的近侧。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腹压推法,双手方向相反同时在上下颌区施压推法,反复3~6次。

“要领”1.双手相托于足底前半部固定支撑。

2.使拇趾趾间关节微曲便于在趾背上操作。

3.上颌区由外向内推摩,下颌区由内向外推摩,动作要协调一致,不能来回推摩。

“作用”固齿消炎,面部美容。

284 通利口周

“部位”双足足背,扁桃体反射区。

“定位”拇趾近节趾骨背侧中线两侧。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端点按法,在扁桃体区施定点按压法,反复3~6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以双拇指指腹在原处施揉法放松。

“要领”用力要一致,并由轻到重,逐次加力。

“作用”固齿消炎,面部美容。

85 开咽利喉

“部位”双足足背,喉和声带、气管、胸部淋巴结反射区。

“定位”双足背第一跖趾关节处上方;胸部淋巴结,在喉和声带区第一跖骨与第二跖内的间隙处;气管区,在第一跖骨基底外侧。

“操作”术者用并指指端压推法,二、三、四指并齐,先施点按揉法,再行压推法,反复3~6次。

“要领”1.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逐次加力。

2.该区操作,与下一招式同时施术。

“作用”开咽利喉,清音消炎。

86 迷路不迷

“部位”双足足背,内耳迷路反射区。

“定位”双足背第四、五跖趾关节之间。

“操作”术者用并指指端压推法,二、三、四指并齐,先施点按揉法,再行压推法,反复3~6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以拇指桡侧峰在足底支撑,用示指指腹由近而远施推摩法放松。

“要领”1.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逐次加力。

2.该区操作,与上一招式同时施术。

“作用”平肝益聪,调理阴阳。

87 开胸益乳

“部位”双足足背,胸大肌和乳房反射区。

“定位”在足背第二、三、四跖骨形成的大片区域。

“操作”术者用双拇指指腹压推法压推,反复6~9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双拇指同时施推摩法放松。

“要领”1.用拇指指腹施术,由远至近分推,接触面要大些。

2.用力要均匀一致,由轻到重,逐次加力。

“作用”开胸益乳,清热解毒。

88 通利肩胛

“部位”双足足背,肩胛骨反射区。

“定位”双足足背第四、五跖骨间隙延伸到髋关节的一带状区域。

“操作”术者用双拇指分推法压推,反复3~6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同法从轻推摩放松。

“要领”1.用拇指指腹沿足趾向足踝方向推按至骨高处,再向左右分开推按。

2.用力要均匀一致,逐次加力,缓慢施术。

“作用”通利肩胛,活血止痛。

89 利膈阻浊

“部位”双足足背,横膈膜反射区。

“定位”双足足背由第五跖骨粗隆至第一跖跗关节的一条弧形区域。

“操作”术者用双示指指节压刮法压刮,反复3~6次。

“放松”与下一招式连接后实施。

“要领”1.用双示指指节相对靠近置于骨高处,沿足背左右分开压刮。

2.用力要均匀一致,逐次加力,缓慢施术。

“作用”利膈阻浊,顺气止呃。

90 分搓胁肋

“部位”双足足背,肋骨反射区。

“定位”双足足背,与胸部反射区重叠。

“操作”术者用双拇指指腹搓法,以双手四指相托于受术者足底,双拇指指腹一前一后方向相反,一指由内向外,另一指由外向内,前后移动施搓法,反复数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逐次减力推摩放松。

“要领”1.搓动时不快不慢,要服帖连贯。

2.用力要均匀,无须逐次加力。

“作用”开胸顺气,平肝止痛。

91 肝胆相照

“部位”双足足背,上下身淋巴结反射区。

“定位”上身淋巴结区,在内踝前下方的凹陷中;下身淋巴结,在外踝前下方的凹陷中。

“操作”术者用双示指指节点按法定点按压,反复3~6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用双拇指指腹在区内施揉法放松。

“要领”1.用双手示指中节指背,先揉动找到位置后,再由轻至重施按,达到有酸胀感而无刺痛感为佳。

2.两侧用力要均衡,缓慢施术。

“作用”抗炎止痛,疏肝利胆。

92 通调精道

“部位”双足足背,输精管或输卵管反射区。

“定位”内侧连于前列腺或子宫反射区,外侧连于睾丸或卵巢反射区,中间经过解溪穴的横向弧形区域。

“操作”术者用双手示指指节压刮法压刮,反复3~6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一手握足,另一手施掌抹法放松,再以同法,换手操作。

“要领”1.双手示指中节指背,置于解溪穴两侧,由内向外同时压刮至两外侧生殖区。

2.用力要均匀一致,切勿用指关节突出部压刮,以免引起刺痛。

“作用”通调精道,滋阴补肾。

93 合推少腹

“部位”双足足背。

“定位”解溪穴周围大片区域。

“操作”术者用双手掌合擦解溪穴周围大片区域,反复数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一手握足,另一手在足踝部施鱼际滚法放松。

“要领”1.用力要均匀一致。

2.可逐次加力,以皮肤微红为度,不要擦伤皮肤。

“作用”通调精道,滋阴补肾。

94 消渴清痰

“部位”双足足踝部,解溪穴。

“定位”踝关节背侧横纹的中点。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腹点按法定点按压,反复3~5次。

“放松”操作完毕后,在解溪穴施空拳捶法和掌揉法放松。

“要领”1.按摩手的拇指端扣入解溪穴,辅助手握足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踝关节,以出现酸胀感为度。

2.踝关节的旋转动作要柔和缓慢,旋转幅度由小到大。

“作用”消咳止痰,镇惊宁神。

195 分推三经

“部位”小腿内侧,坐骨神经反射区。

“定位”从内踝上方起,沿胫骨内侧后缘上行至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阴陵泉穴止。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腹压推法,由远端至近端方向压推,反复做3次。

“放松”由远端压推至阴陵泉穴之后,沿脾经由近端至远端,边移动边施指揉法放松。施压3次推法之后,还可对反射区施捶击法,可发出“啪啪”响声。

“要领”1.压推至阴陵泉穴时,施点按揉法,点按时间不少于3秒。

2.压推时力度不宜过大,要稳而持续,缓慢施术。

“作用”疏经通络,调节糖代谢。

296 分推三经

“部位”小腿外侧,坐骨神经反射区。

“定位”小腿胫前肌部位,一横指的区域。

“操作”术者用拇指指腹压推法,从近端足三里穴开始点按3~6秒,然后,拇指指腹行于胫腓骨之间施压推手法推至远端解溪穴为止,反复做3次。

“要领”1.操作时,术者一手握受术者足部,另一手施术,握足之手切忌紧握,以免引起不适。

2.缓慢稳持施术,不要滑脱。

3.注意坐姿,要平稳,双手要协调配合。

“作用”疏通经络,活血止痛。

397 分推三经

“部位”委中穴、承山穴、昆仑穴。

“定位”从内踝上方起,沿胫骨内侧后缘上行至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阴陵泉穴止。

“操作”术者先点按受术者委中穴,再分别点按承山穴再压推昆仑穴,每穴点按3~6秒。

“放松”操作完毕后,对腓肠肌用手掌快速轻拍放松。

“要领”1.点按用力,由轻到重,“得气”而止。

2.在承山穴进行点按时,施力不宜过大,因该穴比较敏感。

3.注意坐姿要平稳,双手要协调配合。

“作用”解经止痛,通经活络。

98 放松6招式

1.用双手拇指指端对点内、外膝眼,由轻到重,反复多次。

2.一手扶足踝,另一手用掌心按揉膝关节,反复多次。

3.用两手握空拳,捶击膝关节,反复多次。

4.用两手握空拳,捶击小腿内、外侧,反复多次。

5.用两手掌揉小腿内、外侧,反复多次。

6.用一手并指对腓肠肌,施拍打法,反复多次。

收式(6招式)

正式104招式全部操作完毕后,对基本反射区(肾上腺、腹腔神经丛、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6个反射区)加强按摩1次以后,再施以下6招式收式,完成全套按摩动作。

1 赤凤摇头

“部位”足踝部。

“操作”术者一手握足踝,另一手握足趾,在牵引下施踝部环转动作数次。

“要领”1.受术者踝部要放松。2.环转时可顺、逆时针方向操作,动作由小到大,在生理范围内进行。

“作用”滑利关节,理筋通络。

2 左右开弓

“部位”

足底前掌部。

“操作”

术者一手托住受术者足跟,另一手以手掌对足前掌内侧施力抵按,然后迅速滑脱,做完内侧,再做外侧,反复3次。

“要领”

1.左右施力要均等,速度稍慢,切勿暴力。2.手掌与足前掌相触后,自然滑脱,使踝部屈曲,以使跟腱受到牵拉。

“作用”

活动关节,牵拉跟腱。

3 回旋拧足

“部位”足踝部。

“操作”

术者两手握受术者足,一手在足内侧,另一手在足外侧,十指交叉,同时握紧足部施拧法,使足外展;同法,方向相反,使足内旋,来回反复3次。

“要领”

用力不宜过猛,操作宜缓慢进行。

“作用”

滑利关节,舒筋活络。

4 苍龙甩尾

“部位”足部。

“操作”术者一手握足踝将足跟抬起,另一手向足侧施力按压,使足外展。与下一步操作相连,反复3次。

“要领”1.一手向足内侧旋力按压,使其外展后,松手以后,足部会自然内旋,此时换手握踝,以另一手向足外侧施力按压。2.用力不宜过猛,操作宜缓慢进行,但换手握踝时,动作要灵敏,要快。

“作用”滑利关节,舒筋活络。

5 并指击背

“部位”

足背。

“操作”

术者双手四指并齐,以四指掌面交替在受术者足背进行拍打,反复数次。

“要领”

1.自下而上有序拍打,使皮肤潮红为度。2.拍打时手腕要灵活,用力要均匀,富于弹性和节奏感,声音清脆而无疼痛感。

“作用”

通宣气血,营养经络。

6 抖动下肢

“部位”

下肢。

“操作”

术者双手握住受术者足前掌,向上施力提足,并抖动下肢,反复3~6次。

“要领”

1.抖动时,可在足部包一毛巾,以防抖动时手部滑脱。2.抖动时,要用巧力,用力要均匀,动作要灵活。

“作用”

滑利关节,顺理肌筋。

目的

用热毛巾温足有两个目的:一是进一步温暖双足,促进足部及小腿的血液循环,让受术者再一次体验足部的舒适感觉;二是能同时去除小腿及足部皮肤的油腻,起到清洁皮肤的作用。

操作方法

(1)湿热毛巾的准备

湿热毛巾的温度应在70℃以上。用蒸汽用具可使毛巾湿热。操作时,取两条湿热毛巾即可。

(2)操作方法

◇闪烫涌泉

将湿热毛巾叠成四方形,可以保温,同时对右足涌泉穴进行快速闪烫3~5次。

◇热敷膝盖

然后,再将其置于右侧膝盖上温膝。同法,取另一条湿热毛巾在左足上施术。

◇温足

分别将左右膝盖上的湿热毛巾展开,从膝盖到足趾铺实;再从膝盖到足踝,以双手掌施按法拍法,再对足趾施捏法。反复数次。

◇清洁皮肤

从右足开始,用右侧铺实的毛巾擦拭右足及小腿,去除其油腻,使皮肤清洁,同法再擦拭左足及小腿。

1 掌压足跟

“部位”双侧足跟。

“操作”术者立于床后,面向受术者头后,双手掌跟分别垂直施力按压足跟数次。

“要领”两上肢伸直,利用身体重心移动调整力量,用力要均匀。

“作用”疏松肌筋,活血止痛。

2 掌推足心

“部位”

双侧足跟。

“操作”

术者立于床后,面向受术者头后,双手掌跟分别垂直施力按压足心数次。

“要领”

两上肢伸直,利用身体重心移动调整力量,用力要均匀。

“作用”

疏松肌筋,活血止痛。

3 臂压足底

“部位”

双侧足底跟腱。

“操作”

体位同上,术者双手掌握住受术者足跟,其前臂同时向下按压受术者足底数次。

“要领”

用力要均匀,动作要缓慢,使受术者两足跟腱受到牵拉。

“作用”

疏松肌筋,解除痉挛。

4 肘点足心

“部位”足心。

“操作”受术者俯卧位,两足分开,略宽于肩,膝关节弯曲90°,足底向上(后同);术者坐在受术者臀部上或半跪于受术者大腿旁。一手托住足背,用另一肘尖点按足心,反复3~6次。

“要领”用力由轻到重,以产生酸胀感为度。

“作用”缓解足疲劳。

5 力扳足趾

“部位”足趾。

“操作”体位同上,术者一手托住足背,用另手一拇指、示指呈“虎口”状,置于受术者足背跖趾关节处,依次按压跖趾关节各1次。

“要领”从小趾到拇趾方向按压,可发出清脆的响声;未发出响声,勿强求,以免造成损伤;用力要适当,要在足趾的生理范围内按压,切忌暴力。

“作用”疏松肌筋,滑利关节。

6 捶击足跟

“部位”

足跟。

“操作”

体位同上,术者一手托住足背,用另一实拳重捶足跟,反复6~9次。

“要领”

用力由轻到重,沿胫骨纵轴方向捶击。

“作用”

通经活络,健骨壮腰。

7 交叉压踝

“部位”

双侧足踝。

“操作”

体位同上,术者双手掌握住交叉屈曲受术者的足背,再利用自身重量同时向下压按足背数次。

“要领”

用力要均匀,动作要缓慢,使受术者两足踝部肌腱受到牵拉。

“作用”

疏松肌筋,滑利关节。

8 掌压下肢后侧

“部位”双下肢后侧。

“操作”体位同上,术者双手掌按压受术者下肢后侧各肌群,从足踝至臀纹,左右手交替来回操作3次结束。

“要领”利用自身重量作用于全掌,向下按压,用力要均匀,动作要缓慢,按压至臀纹后,与下一招式相连接。

“作用”缓解肌肉疲劳。

9 指点下肢膀胱经

“部位”双下肢后侧。

“操作”术者跪于受术者两小腿之间,双手拇指指腹分别交替沿下肢后侧中线进行点按,重点点按承扶穴、殷门穴、委中穴、承山穴、昆仑诸穴,一次完成。然后,掌揉放松下肢。

“要领”从上到下,沿下肢后侧中线逐点进行点按,间隔1秒。在重点诸穴进行点按时,停留3秒,用力均匀,力求深透,有酸胀感。

“作用”通经活络,活血止痛,散风清热,壮腰健身。

10 提拿下肢后侧

“部位”双下肢后侧。

“操作”体位同上,术者双手置于受术者下肢后侧,从臀纹至跟腱提拿下肢各肌群,反复3次。然后,再掌揉放松下肢后侧部。

“要领”要用力做五指提拿,但不要大把提拿,也不要过少提拿,要适中。先从左侧开始提拿,再提拿右下肢后侧。

“作用”通经活络,活血止痛。

11 拿揉臀肌

“部位”臀部。

“操作”体位同上,术者双手掌置于受术者臀部拿揉臀大肌,反复多次。然后,再掌揉放松臀部。

“要领”要沿臀大肌纤维走向,用力做五指提拿,但不要大把提拿,也不要过少提,要适中。先从双臀开始拿揉,再左右臀分别拿揉。

“作用”促进血液循环,防治肌肉萎缩、腰腿痛、性功能低下。

12 足跟点长强

“部位”长强穴。(长强位于尾骨尖下0.5寸。)

“操作”术者坐于受术者两足之间,双手掌分别握住其足背,一侧下肢屈曲,另一侧下肢伸直并以足跟施颤法点按长强穴,反复3次,然后,双足掌拍击臀部放松。

“要领”在长强穴上先点按后震颤,动作要协调一致,不可施暴力。

“作用”通经活络,壮腰健肾。

13 跪压承扶

“部位”大腿后侧承扶穴。承扶位于臀纹的中点。

“操作”受术者俯卧位,从颈部到足踝部铺上长毛巾(后同);术者用两手在床面支撑,两腿并拢跪压在受术者两大腿后面,以膝部同时跪压大腿承扶穴,跪停3秒,反复3次。然后,再用足背对下肢后面进行拍击,3~6次结束。

“要领”在承扶穴处用力可重些。

“作用”疏通经络,解痉止痛。

14 跪压环跳

“部位”臀部环跳穴。

“操作”受术者体位,同上;术者用两手在床面支撑,两腿并拢跪压在受术者腰部,以膝部同时跪压环跳穴3秒,再分腰1次,反复3次。然后,再用足背对下肢后面进行拍击,3次结束。

“要领”在环跳穴处用力可重些,先压后揉,放松受压部位。

“作用”疏通经络,解痉止痛。

15 跪压腰眼

“部位”腰部,腰眼穴。腰眼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

“操作”受术者体位,同上;术者用两手在床面支撑,两腿并拢跪压在受术者腰部,以膝部同时跪压腰眼穴3秒,再分腰1次,反复3次。然后,再用足背对下肢后面进行拍击,3次结束。

“要领”在环跳穴处用力可重些,先压后揉,放松局部受压部位。

“作用”疏通经络,解痉止痛。

16 跪式分推腰背部

“部位”腰背部。

“操作”受术者体位,同上;术者用两手在床面支撑,两腿并拢跪压在受术者腰部,以膝部同时从腰部至背部进行分推,反复3次。然后,再由背部分推至腰部结束。

“要领”以双膝分推,用力要适中,不可过重,以受术者能耐受为度;缓慢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应迎随受术者呼吸向两侧分推。

“作用”疏通经络,解痉止痛。

17 跪压膀胱经

“部位”腰背部。

“操作”受术者体位,同上;术者用两手在床面支撑,分别以两腿膝部在受术者腰背部,跪压膀胱经诸穴。做完一侧,再做另外一侧。

“要领”以膝部跪压,用力要适中,不可过重,以受术者能耐受为度;缓慢由下而上,两侧分别施术。

“作用”疏通经络,解痉止痛,调节脏腑功能。

18 足掌直推腰背部膀胱经

“部位”腰背部。

“操作”

受术者体位,同上;术者用两手在床面支撑,分别以单侧足掌在受术者腰背部,直推膀胱经。做完一侧,再做另外一侧。

“要领”

由下而上,两侧分别缓慢施术,用力适中,动作要连贯协调。

“作用”

疏通经络,解痉止痛,调节脏腑功能。

19 足掌拍打背部

“部位”

背部。

“操作”

受术者体位,同上;术者用两手在床面支撑,分别以足掌在受术者背部拍打,反复数次。

“要领”

由下而上,两侧分别缓慢施术,用力适中,动作要连贯协调有节奏。

“作用”

疏通经络,解痉止痛,调节脏腑。

20 坐腿压膝

“部位”膝关节。

“操作”术者反跪于受术者两小腿之间,其足背分别夹于受术者腘窝处,两手掌扶住受术者足背,使下肢屈曲,并以背部后仰之力下压小腿3次。

“要领”用力不可过大,要缓慢做背部下压动作;下压力度以受术者能耐受为度,要柔中带刚,不可施暴力。

“作用”滑利关节,松解粘连。

21 坐腰膝顶小腿承山穴

“部位”小腿。

“操作”术者反坐于受术者腰骶部,两腿置于其臀部两侧,屈曲双下肢,双手握住足踝,以膝部顶压受术者小腿承山穴,反复3次。

“要领”不可用力过大,要柔中带刚;顶压时,上身后仰,以自身重量使小腿上提,缓慢操作,不可施暴力。

“作用”通经活络,放松肌肉。

22 抱腿摇髋伸髋

“部位”髋关节。

“操作”体位同上,术者两手于膝旁合抱受术者一侧大腿,按顺时针方向做环摇划圆动作3次。然后将下肢往上扳动3次。

“要领”不可用力过大,要缓慢做环摇划圆动作;利用自身重力向后仰,带动受术者下肢向上扳动,扳动幅度在生理范围内,以受术者能耐受为度,不可施暴力。

“作用”滑利关节,松解粘连。

23 后身坐板腰

“部位”腰部。

“操作”受术者俯卧,手臂内旋向后平伸,两小腿竖起;术者立于受术者臀部两侧,坐在受术者足底上,双手握住其腕部向后拉,使受术者上身离开床面3次。

“要领”以上身后仰之力向后拉,用力不可过大。

“作用”放松腰部,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

24 提拉上下肢晃动

“部位”背腰部。

“操作”受术者俯卧,不同侧的上下肢竖起;术者双脚立于受术者大腿两侧,一手抓住手腕,另一手握住足踝,两臂一前一后用力,使受术者上身离开床面3次。

“要领”以手臂之力向后向前拉,用力不可过大。

“作用”放松背腰部肌肉,滑利关节。

25 提腿蹬腰

“部位”背腰部。

“操作”受术者俯卧,两下肢竖起;术者立于受术者大腿之间,双手抓住足踝上提,用足掌踩压受术者的背腰部,沿督脉由上而下依次踩压,1~3次。

“要领”以手臂之力向上提拉,用力不可过大。

“作用”放松背腰部肌肉,滑利关节。

26 提腿蹬腰

“部位”背腰部。

“操作”受术者俯卧,两下肢竖起;术者双足掌踩于受术者腘窝之上,并使其足背盘绕在小腿前,然后双手叠掌按压受术者的背腰部,沿督脉由上而下依次按压1~3次。

“要领”弯腰伸直两上肢,以上身之力按压;除叠掌按压外,还可以用拳面、拇指指腹按压,此乃一变化手法,注意足踩时间不宜过长。

“作用”通经活络,理气止痛,调节脏腑功能。

27 站立拉肘扳腰

“部位”

腰部。

“要领”

以手臂之力向后拉,用力不可过大。

“操作”

受术者俯卧,双手十指交叉,置于项部;术者立于受术者臀部两侧,两手抓住其肘部向后仰,使受术者上身离开床面俯仰3次。然后,左右转动上身各3次。

“作用”

放松腰部,滑利关节。

28 足底抖动放松

“部位”

背腰部。

“操作”

受术者俯卧。术者立于受术者一侧,以单足掌踩揉震颤背腰部,反复多次。

“要领”

动作要轻柔,自上而下,有序地进行。

“作用”

放松背腰部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