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组织炎,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女性为多见。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为肩部受风寒所致,便称它为“漏肩风”。又因为患病后常见肩关节僵硬,不能活动,好像冻结了一样,所以又叫它“冻结肩”、“肩凝症”。发病特点为慢性发病,病程较长。初期为炎症期,肩部疼痛难忍,尤以夜间为甚。睡觉时常因肩部怕压而特定卧位,翻身困难。疼痛不止不能入睡。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气血亏虚
主要特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致病原因: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中药方剂:治则为益气养血,祛风通络。方药:秦桂四物汤,或用本方加味治之。秦艽12克,桂枝12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白芍12克,生地12克,黄芪15克。寒甚加羌活、独活、附子;湿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缩不利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虫。方解: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柔筋,以秦艽祛风散寒,以桂枝、黄芪益气温经,有通络散寒,共奏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之效。
淤血阻络
主要特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
致病原因: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淤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淤之征。
中药方剂:治则为活血化淤,通络止痛。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当归15克,丹参15克,生乳没各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熟地1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鸡血藤15克,桑枝20克。方解:方中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淤止痛,熟地配当归以养血;白芍缓急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用桂枝、桑枝、鸡血藤祛风通络。诸药共奏有活血祛淤、通络止痛之效。
风寒侵袭
主要特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致病原因: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侵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中药方剂:治则为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10克,独活10克,桂枝10克,秦艽10克,海风藤15克,桑枝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木香10克,乳香10克,甘草6克。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
寒湿凝滞
主要特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致病原因: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滞留局部,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中药方剂:治则为散寒除湿,化淤通络。方药:乌头汤加减。麻黄10克,制川乌12克(先煎),白芍15克,黄芪30克,全虫12克,羌活12克,细辛6克,甘草6克。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穴位按摩:按摩手三里。用左手拇指腹按住右手手三里穴,揉动1分钟,换左手,每日3次。
按摩印堂穴。用食捏压患处:用右手拇、食指捏住压痛点,用力深压,并向前后左右揉动1分钟,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捏右肩,每日2次。
食疗方法
1.川乌苡米粥:生川乌末12克、薏苡米30克。将苡米和川乌一同加水煮粥,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慢慢煨成稀粥,加入姜汁5毫升,蜂蜜10克,搅匀,空腹温热服下,每日1剂。
2.莲党杞子粥:莲子50克、生党参50克、粳米50克、枸杞子15克、冰糖适量。莲子用温水浸泡,剥去皮,粳米、生党参、枸杞淘洗净,全部原料放锅中,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改文火煮熟,加入冰糖融化即可。
肩周炎的自我疗法
1.梳头:患者站立或仰卧均可,患侧肘屈曲,前臂向前向上,掌心向下,患侧的手经额前,对侧耳部,枕部绕头一周,即梳头动作。
2.展翅:患者站立,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秒钟左右,然后回到原处,反复进行。
3.屈肘甩手: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于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4.旋肩: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5.头枕双手: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于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注意:对以上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交替进行锻炼,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进行功能锻炼。每天3~5次,每个动作做30~5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恒,对防治肩周炎会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