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图解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
15610700000035

第35章 老年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病,表现为单位体积骨量降低,骨质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钙盐沉着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种族、地区、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骨质疏松是一种衰老的表现,如果骨质疏松伴有骨折、明显腰背痛或神经症状,应视为一种疾病。中医虽无此病名,但祖国医学早有类似记载,综合其临床表现及中医文献,骨质疏松属于中医“骨痹”、“骨痿”的范畸。

肾精不足

主要特征:周身骨痛,骨骼变形,腰膝酸软,筋脉拘急,消瘦憔悴,步履蹒跚,反应迟钝。老人则表现为早衰,出现发落齿摇、阳萎遗精、耳鸣耳聋、健忘等症伏。

致病原因: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肝主筋;肝肾阴血不足,精髓内亏,不能濡养筋骨故见骨骼变形,周身骨痛,筋脉拘急、抽搐。

中药方剂:治法为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方药:左归丸合虎潜丸加减。方中熟地、龟板、山萸肉、菟丝子、白芍滋阴养虚,补肝肾之阴;锁阳,鹿胶温阳益精,养筋润燥;枸杞益精明目;黄柏、知母泻火清热;虎骨(虎骨现已不用,可用牛骨代替)、牛膝强腰膝,健筋骨;山药、陈皮、干姜温中健脾。

脾肾气虚

主要特征:腰背四肢关节疼痛,四肢无力,肌肉衰萎,昼轻夜重,骨骼变形,活动不利,面色光白,口淡、自汗,面浮肢肿,夜尿增多,少气懒言,肠鸣腹痛,便溏或五更泄泻,舌淡胖嫩苔白或水滑,脉弦沉无力或迟细。

致病原因:肾虚不能生土,或久行久立劳力太过导致脾气不足,不能蒸化腐熟水谷故见肠鸣腹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

中药方剂:治法为补益脾肾。方药:右归丸合理中丸加减。方中制附子、肉桂温补命门之火,以强壮肾气;熟地、枸杞子、山萸肉、杜仲、菟丝子养血补肾生精;党参、山药、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干姜温振脾阳;当归养血和营;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温养督脉。

穴位按摩: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骨病患者不宜进行推拿按摩。

食疗方法:钙和磷都参与骨骼代谢,是骨质形成不可缺少的物质。维生素D有调节钙、磷的代谢,促进其吸收并对骨质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保持钙、磷和维生素D的平衡就显得非常重要。

含钙量较高食物有牛奶、奶制品、大豆、燕麦片、豆腐干、腐乳、芸豆、苜蓿、荠菜、海带、花生仁、鸡蛋黄、鲮鱼(罐头)、鱼片干、螺、虾皮、海米、芝麻酱等。此外,减少盐的摄入,同样能实现补钙。同时,要控制盐的摄入量,因为饮食中盐的摄入量是钙的排出量多寡的主要决定因素;盐的摄入量越多,尿中排出钙的量就越多,钙的吸收也就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