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图解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
15610700000036

第36章 老年皮肤瘙痒

老年皮肤瘙痒是人进入老年后的一种生理变化,往往表现出皮肤干燥、脱屑、发痒,尚有虫爬、蚁行、烧灼等不适感,瘙痒呈阵发性,尤以夜间明显。情绪激动、寒冷变化、饮食不调、衣物摩擦等刺激都可引起发作。

中医很早既有详细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汉代·张仲景曰:“不得小汗出,身必痒”。中医学根据其发病特点,分别以“风瘙痒”、“血风”、“风痒”等命名。本病多因患者年迈,肝脏功能衰弱,以致气血精津亏虚,肌肤腠理失于温煦濡养,经脉运行不畅,气滞血淤,风从内生,或因气血不足,营卫失和,卫外不固,为风寒外邪所袭,使内外合邪所致。故本病多于秋冬干燥寒冷季节加重,而暑夏温暖潮湿季节减轻。但也有因原本阴血虚亏,又嗜食辛辣腥发之物,使虚火内生,更灼津液,或受外界不良刺激,又未能及时调理而诱发本病的。总之,气血津液亏虚是内因,是发病的基础,为本;内外风邪扰袭是发病的条件,为标,本虚标实,故病程缠绵难愈。

风瘙痒型

主要特征:周身皮肤干燥,瘙痒不止,遇风、寒则加重,时感肢冷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缓。

致病原因:营卫失和,卫外不固,为风寒外邪所袭,使内外合邪所致。

中药方剂:黄芪20克、白术2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藓皮20克、刺蒺藜20克、防风10克、陈皮10克。方中黄芪、白术益气固表,与防风配合共成玉屏风散,当归、丹参养血和营,桂枝、白芍疏风散寒,调和营卫,白鲜皮、刺蒺藜、防风祛风止痒,佐以陈皮清香疏气,使气血调和肌肤得养。

血风型

主要特征:患者平日体虚,皮肤干燥,抓痕累累,上覆糖样细薄鳞屑,瘙痒剧烈,夜间尤甚,寤寐不安,口干喜饮,倦怠乏力,纳呆便溏,面色不泽,舌质淡、苔薄,脉弦细。

致病原因:气血不足,血虚生风。

中药方剂:当归10克、熟地2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黄芪20克、党参15克、防风10克、白藓皮20克、乌蛇10克、甘草10克。方中用四物汤养血活血,黄芪、党参益气养血,气血充肌肤得养,其风自灭;防风、白鲜皮、乌蛇驱风止痒;甘草调和诸药。

风痒型

主要特征:皮肤瘙痒日久,皮肤干燥粗糙肥厚,呈苔藓样变,可见条状剥脱及血痂,失眠,易急,情绪波动,瘙痒更剧,时伴有头晕,舌红苔黄,脉细数或弦数。

致病原因:血虚生风、肤失所养、肝阳上亢之瘙痒症。

中药方剂:当归10克、熟地20克、女贞子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10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白鲜皮20克、乌蛇10克、秦艽10克、丹参15克、香附10克。方中用六味地黄汤滋补肝肾,并以当归、女贞子、枸杞子助之;加丹参、香附活血行气,使气血通达肌肤得养;白藓皮、乌蛇、秦艽熄风止痒。

老年搔痒针灸治疗:针刺穴位取曲池、合谷、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风池、委中,女阴瘙痒加用阳陵泉,肛门瘙痒加长强,中极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食疗方法:要注意饮食有节,不可过食腥膻及鱼虾等发物,饮食宜清淡,多吃牛奶、蛋类、瘦肉、豆制品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及维生索E等。避免食用烟酒、辣椒、或油炸等辛热刺激性食物。

老年性皮肤瘙痒调养

另外,调养、护理也是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使药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1.平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经常外涂护肤润燥剂,不要搔抓。

2.冬季不要勤浴,避接触碱性强的肥皂。内衣要穿柔软的棉织品,不穿羽绒衣裤及化纤内衣。

3.消除诱因,忌食腥发及辛辣食物,最好不吸烟不饮酒。

4.保持精神愉快和足够的睡眠,并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