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图解中草药家庭疗法
15610800000027

第27章 心悸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心悸是心系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心力衰竭、心包炎、心肌炎及某些神经官能症,如具有心悸临床表现的,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中医辨证分型

常见的辨证分型为: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心阴亏虚证、心阳不振证、水饮凌心证、痰火扰心证、心脉淤阻证。

辨证论治

心虚胆怯证

常见症状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兼失眠多梦而易惊醒,害怕声响,食欲差。

致病原因 心虚心神失养,则心悸多梦;胆怯则善惊易恐,易惊醒;脾胃失于健运,则食欲差。

常用药物 朱砂、龙齿、琥珀——镇惊安神;酸枣仁、远志、茯神——养心安神;人参、茯苓、山药——益气壮胆;天冬、生地、熟地——滋养心血;肉桂(少许)——鼓舞气血生长;五味子——收敛心气。若气短乏力,动则为甚,重用人参。

现代药理朱砂能降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抗心律失常作用。酸枣仁也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人参可使心搏振幅显著增加。

食疗方法 朱砂煮猪心 猪心1个,朱砂0.5克。将猪心剖开洗净,将朱砂放入胸腔内,外用细线扎好,放至足量的清水中煮熬,直到猪心熟透为止。适量加入调料。

心脾两虚证

常见症状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兼失眠健忘,面色苍白,倦怠乏力,食欲差。

致病原因 血虚不能养心,则心悸气短,失眠健忘;血虚不能荣养头面,则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脾虚,则倦怠乏力,食欲差。

常用药物 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补养心血;茯神、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若失眠多梦,加五味子、莲子心。

现代药理远志有镇静、催眠作用;茯苓可增加心肌收缩力,有镇静作用;黄芪能增加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血管系统,抗心律失常作用。

食疗方法 龙眼肉粥 龙眼肉15克,红枣10克,粳米60克。将龙眼肉、红枣用清水洗净,与粳米同煮成稀粥。早晚温服,连服10~15天。

心阴亏虚证

常见症状心悸,心烦失眠,手脚心热,口干,盗汗,兼耳鸣腰酸,头晕目眩。

致病原因 血阴亏虚,心失所养,则心悸;阴虚生内热,则心烦,手脚心热;虚火逼迫津液外泄则盗汗;阴亏于下,则腰酸;虚火扰于上,则耳鸣,头晕目眩。

常用药物 生地、玄参、麦冬、天冬——滋阴清热;当归、丹参——补血养心;人参——补益心气;朱砂、茯苓、远志、酸枣仁、柏子仁——镇心养心安神;五味子——收敛耗散之心气;桔梗——引药上行,以通心气。若遗精腰酸明显,加龟甲、熟地、知母、黄柏。

现代药理麦冬能增加冠脉流量,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并能抗心律失常及改善心肌收缩力。丹参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

食疗方法 百合二仁蜜 鲜百合50克或干品25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25克,红枣10枚,蜂蜜2匙。将柏子仁,酸枣仁,百合共入沙锅中,水煎2次,去渣合汁1大碗,加入大枣和适量清水,小火烧30分钟,离火,加入蜂蜜搅匀即成。每日1剂,连服5~7天为1疗程。

心阳不振证

常见症状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兼面色苍白,四肢冷。

致病原因 心阳不足,心失温煦,则心悸不安,胸闷气短;肢体失于温煦,则面色苍白,四肢冷。

常用药物 桂枝、附子——温振心阳;人参、黄芪——益气助阳;麦冬、枸杞——滋阴,使阳得阴助其生化无穷;甘草——益气养心;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定惊悸。若心阳不振,以致心动过缓,加炙麻黄、补骨脂。

现代药理附子煎剂有强心作用,对室颤有预防作用。龙骨、牡蛎有镇静作用。麻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作用。

食疗方法 核桃人参汤 核桃仁25克,人参6克,生姜3片,冰糖少许。将核桃仁,人参,生姜共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煎汁1碗。去参,姜,加入冰糖稍炖即成。每日1剂,临睡前温服,连用3~5天为1疗程。

水饮凌心证

常见症状心悸眩晕,胸闷,小便少;兼下肢浮肿,怕冷,伴恶心、呕吐。

致病原因 水饮内停,上凌于心,见心悸;饮邪阻遏,阳气不达四末,故怕冷;饮停于中,清阳不升,见眩晕;水饮内停,故尿少浮肿。

常用药物 泽泻、猪苓、车前子、茯苓——淡渗利水;桂枝、炙甘草——通阳化气;人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助阳;远志、茯神、酸枣仁——宁心安神。若见心功能不全而致浮肿、尿少、阵发性夜间咳喘或端坐呼吸者,加附子、葶苈子。

现代药理葶苈子有强心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对衰弱的心脏可增加输出量,尚有利尿作用。甘草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食疗方法 陈皮茯苓粥 陈皮20克,或鲜者30克,茯苓30克,粳米100克。先将陈皮,茯苓煎取药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煮粥。每日1~2次,连服10~15天。

痰火扰心证

常见症状心悸时发时止,易惊,痰多,胸闷烦躁;兼失眠为梦,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

致病原因 痰火上扰于心,则心悸,易惊,烦躁失眠为梦;痰热犯胃,则口干口苦。

常用药物 黄连、栀子——泻火,清心除烦;竹茹、半夏、胆南星、瓜蒌、陈皮——清化痰热、和胃降逆;生姜、枳实——下气行痰;远志、石菖蒲、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宁心安神。

现代药理瓜蒌有扩冠作用,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黄连对心房有兴奋作用,并可抗心律失常。

食疗方法 蜜饯萝卜 鲜白萝卜500克,蜂蜜150克。将鲜萝卜洗净,切成丁,放在沸水中煮即捞出,把水控干,晾晒半日,再放入铝锅中,然后加上蜂蜜,以小火煮沸,调匀即可。每日饭后服用。

心脉淤阻证

常见症状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兼唇甲青紫。

致病原因 心脉淤阻,心失所养,则心悸;血淤气滞,不通则心痛,唇甲青紫。

常用药物 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淤;延胡索、香附、青皮——理气通脉止痛;生地、当归——养血活血;桂枝、甘草——通心阳;龙骨、牡蛎——镇心神。

现代药理川芎嗪、丹参、桃仁、红花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氧供应,并降低心肌的耗氧量。青皮对心肌的兴奋性、收缩性、传导性和自律性均有明显的正性作用。

食疗方法 蜜饯山楂 生山楂500克,蜂蜜250克。将生山楂洗净,去果核,加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煎至七成熟,水将耗干时加入蜂蜜,再以小火煎煮熟透收汁即可,酌量食用,每日1~2次,连服10~15天。

预防调护

1.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志为害,尤其应当惊恐恼怒。

2.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平素饮食忌过饱、过饥、戒烟酒、浓茶,宜低脂,低盐饮食。

3.注意劳逸结合,轻证患者,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重证患者,应卧床休息。

4.积极治疗原发病,对预防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