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图解中草药家庭疗法
15610800000037

第37章 遗精

遗精是指未进行性生活或手淫的情况下发生精液频繁外泄的病症。可分为梦遗和滑精,即有梦而遗者为梦遗;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液自泄者,称为滑精。中医认为多由阴虚火旺、湿热下注、心肾不交、心脾两虚、肾气不固等原因所致。

中医辨证分型

常见的辨证分型为:阴虚火旺证、湿热下注证、心肾不交证、心脾两虚证、肾气不固证五种证型。

辨证论治

阴虚火旺证

常见症状遗精频作,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而苦,小便黄赤。

致病原因 阴虚火旺,扰动精室。

常用药物 知母、黄柏、丹皮——清虚火;生地、熟地、白芍、龟甲——滋养肾阴;枸杞子、制首乌——补肾益精;五味子、煅牡蛎——固涩阴精。

现代药理熟地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何首乌能使胸腺不致萎缩,甚至保持年轻的水平。枸杞子能抗衰老,有强壮作用。龟甲能改善“阴虚”证病理机能状态,使之恢复正常,有补血、镇静作用。

食疗方法 莲子50克煮熟,加入炒熟白果(去壳)共煮粥,加白糖调味食用;或百合30克、芡实50克加水煮熟,加糖调味服用;或芡实110克放入老鸭腹内,置沙锅内文火煮2小时,加食盐少许服食。

湿热下注证

常见症状遗精时作,小便黄赤。烦燥易怒,口苦而腻。

致病原因 湿热蕴滞,下扰精室,开合失职。

常用药物 萆薢、黄柏、茯苓、车前子——清热利湿;莲子心、石菖蒲、丹参——清心安神;白术、薏苡仁——健脾化湿。若湿热下注肝经,症见阴囊湿痒,小溲短赤,口苦胁痛,可用龙胆泻肝汤以清热利湿;若兼见胸腹脘闷,口苦或淡,渴不欲饮,头晕肢困,可用苍术二陈汤加黄柏、升麻、柴胡以升清化湿。

现代药理萆薢有抗真菌作用。车前子有利尿和抑菌作用。黄柏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茯苓有利尿和增强免疫的功能。石菖蒲有镇静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白术有强壮作用,能促进体重增加。

食疗方法 车前子12克(布包)水煎,取汁煮薏米50克做粥,温后饮服,连服10~15天;或炒水芹菜,或拌马兰头、或炒枸杞嫩苗,均可作佐餐食品。

心肾不交证

常见症状梦遗频作,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神疲乏力,腰膝酸软。

致病原因 肾虚心火上亢,虚火迫精妄泄。

常用药物 黄连、莲子心——清心火;肉桂——温肾水;生地、白芍、天冬、百合——养阴清心安神;酸枣仁——养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宁心安神。

现代药理黄连对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有抑制作用。肉桂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百合水提液有强壮、镇静作用。酸枣仁、远志均有镇静催眠作用。

食疗方法 百合15克、莲子心15克、柏子仁10克与切成小块的羊脬160克一起加水煲汤,食盐调味,饮汤吃羊脬。

心脾两虚证

常见症状遗精滑泄,日久难禁,失眠健忘,心悸不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少便溏。

致病原因 心脾两虚,气虚神浮,气不摄精。

常用药物 人参、黄芪、山药——益气生精;茯神、远志、朱砂——清心调神;木香、桔梗、升麻——理气升清。

现代药理人参有抗疲劳、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性腺机能,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朱砂能降低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有镇静催眠作用。

食疗方法 羊肉180克洗净切片,与30克肉苁蓉一起加大米适量煮粥,以盐、味精调味服用。

肾气不固证

常见症状多为无梦而遗,甚则滑泄不禁,精液清稀而冷。形寒肢冷,面色白,腰膝酸软,夜尿清长。

致病原因 肾元虚衰,封藏失职,精关不固。

常用药物 沙苑子、杜仲、菟丝子、山药——补肾益精;莲须、龙骨、牡蛎——涩精止遗;金樱子、芡实、莲子、山茱萸——补肾涩精。

现代药理沙苑子有抗疲劳作用。菟丝子水煎剂能明显增强房事次数。芡实具有滋润、滋养及收敛作用。

食疗方法 鲫鱼250克(去内脏)与金樱子30克加清水适量煲汤,油、盐调味,食鱼饮汤。

预防调护

1.加强性教育,消除对异性的杂念

在青少年中要加强性教育,消除对异性的杂念,免犯手淫,以预防本病的发生。同时注意正面引导,不接触黄色书刊、影象,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加强锻炼,并适当参加体力劳动。

2.注意生活调摄

注意生活起居,节制性欲,戒除手淫,夜晚进食不宜过饱,睡前用温水洗脚,被褥不宜过厚,过暖,衬裤不宜过紧,养成侧卧习惯。

3.节制饮食

少食醇酒厚味,及辛辣刺激性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