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图解中草药家庭疗法
15610800000043

第43章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系由某种原因使体内铁呈负平衡,贮存铁耗尽而缺乏,影响血红素的合成所引起的贫血。本病在妇女和儿童中发病率较高,尤其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和孕妇。

缺铁性贫血多表现为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等症状。

中医辨证分型

常见的辨证分型为:肝血亏虚证、心脾两虚证、脾胃虚弱证、肝阴不足证、脾肾亏虚证、钩虫寄留证、淤血内阻证。

辨证论治

肝血亏虚证

常见症状面色萎黄,唇色淡,眩晕,心悸,失眠,手足麻木,或月经量少、延期,闭经。

致病原因 血虚,全身或局部失于濡养,则面、口唇、爪甲色淡,眩晕,心悸,失眠;肝血虚,不能充盈冲任二脉,则月经量少、延期,闭经。

常用药物 熟地、当归、白芍、鸡血藤、阿胶——补血;黄芪——补气养血;制首乌、黄精——补益精血。若失眠严重,加酸枣仁、茯神。

现代药理阿胶有显著的补血作用,疗效优于铁剂。当归能显著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合成。

食疗方法 小米红枣饴糖粥 小米50克,红枣10个,饴糖10克。小米煮至八成熟,加入红枣至烂,吃时加入饴糖。

心脾两虚证

常见症状面色苍白,疲乏倦怠,头晕目眩,懒言,心悸失眠,食欲差。

致病原因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血生化不足,则面色苍白;血虚心失所养,见心悸,失眠;脾虚则气不足,故疲乏倦怠,懒言。

常用药物 党参、白术、黄芪、茯苓——益气健脾;当归、熟地、龙眼肉、大枣——补血养心;远志、酸枣仁——养血安神。若兼出血,加三七、白及。

现代药理党参能升高动物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人参促进造血系统功能。

食疗方法 珠玉粥 生山药100克,生薏仁100克,龙眼肉15克,粳米100克。先将生薏仁和粳米煮熟,再将去皮捣碎之生山药和龙眼肉入内同煮为粥。

脾胃虚弱证

常见症状面色萎黄,口唇、爪甲色淡,四肢乏力,食欲差,便溏,恶心呕吐。

致病原因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血生化不足,则面色苍白;脾虚则气不足,故疲乏倦怠,懒言;脾虚则运化无力,故食欲差,便溏。

常用药物 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半夏、陈皮——燥湿健脾;木香、砂仁——行气健脾;鸡内金——消食健脾。若腹胀,加莱菔子;若服用铁剂后出现恶心,呕吐,也可参考本型治疗。

现代药理党参能升高动物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鸡内金使胃液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均提高,胃运动机能明显增强。木香促进消化液分泌,使胃肠道蠕动加快,促进胃排空。

食疗方法 参芪乌鸡汤 乌鸡1只,党参30克,黄芪30克,肉豆蔻15克。乌鸡去肠肚杂物,保留心、肝,将辅料纳膛中,再加佐料炖熟即可。

肝阴不足证

常见症状头晕耳鸣,两目干涩,面部烘热,胁肋灼痛,手脚心热,口干咽燥。

致病原因 肝阴不足,精血不能上荣,则头晕耳鸣,两目干涩;阴虚生内热,故面部烘热,胁肋灼痛,手脚心热。

常用药物 熟地、当归、白芍、阿胶——滋养肝血;枸杞、黄精、沙参、麦冬——滋阴柔肝;川芎——活血行气,条达肝气。若肢体麻木,加天麻。

现代药理阿胶有显著的补血作用,疗效优于铁剂。枸杞子对造血系统有促进作用。

食疗方法 枸杞叶爆炒腰花 猪腰1个,枸杞叶50克,首乌淀粉15克。切腰花,挂首乌淀粉,与枸杞叶一起爆炒。

脾肾亏虚证

常见症状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身倦耳鸣,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久泻久痢,或面浮肢肿,小便不利。

致病原因 阳虚生内寒,则畏寒肢冷;肾阳虚,则耳鸣,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脾肾阳虚,运化无力,见久泻久痢;气化不利,则面浮肢肿,小便不利。

常用药物 附子、肉桂、鹿角胶——补肾中元阳;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山药——滋阴益肾,填精补髓,“阴中求阳”;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强腰膝;当归——养血和血。若面浮肢肿明显,加泽泻,猪苓。

现代药理肉桂有扩张血管作用,促进血液微循环。

食疗方法 参归黄鳝 黄鳝200克,人参3克,当归15克。人参、当归煎汁,用其烩鳝鱼段。

钩虫寄留证

常见症状面色萎黄,腹胀,善食易饥,恶心呕吐,便溏,嗜食生米、泥土、茶叶,肢体无力,气短头晕。

致病原因 钩虫寄留,肠道出血而致失血性贫血;钩虫扰乱脾胃运化,见善食易饥,嗜食异物;脾胃不能运化气血,则肢体无力,气短头晕。

常用药物 党参、白术、甘草——补脾益气;熟地黄、当归、白芍、阿胶——养血和血;榧子、雷丸、槟榔、百部——杀钩虫。

现代药理榧实油有驱钩虫作用。百部对肠道寄生虫也有灭杀作用。

食疗方法 当归榧子羊肉羹 羊肉500克,黄芪、党参、当归、榧子、生姜各25克,食盐5克。羊肉洗净切成小块,黄芪、党参、当归、榧子纱布包好,共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以小火煮至羊肉将烂,加入生姜片、食盐,待羊肉熟烂捞出纱布包即可。

淤血内阻证

常见症状面色黧黑,头晕,失眠多梦,体内有肿块。

致病原因 淤血不去,新血不生,则贫血;血不濡养,则头晕,失眠多梦;淤血结聚而成肿块。

常用药物 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益母草——活血而生新血;熟地黄、当归、鸡血藤、川芎——补血和血。

现代药理桃仁、红花可延长出血和凝血时间,对血栓有抑制作用,并促进纤溶。川芎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

食疗方法 鸡血藤汤 鸡血藤30克。加水煎煮,去渣,加红糖调味。

预防调护

1.防治寄生虫病。

2.重视妇幼保健工作。如预防早产,母乳喂养,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时补铁。注意添加富含铁的食品,如蛋、肝、菠菜、大豆等。

3.及早根治各种慢性出血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