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图解中草药家庭疗法
15610800000047

第47章 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血排出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行时间过短,不足2天,经量也因而减少者,称为“月经过少”。

如初潮即月经过少,应考虑“幼稚子宫”、“子宫发育不良”。如经量如常,以后经量逐渐减少,可见于反复流产术后子宫内膜损伤,或人流术后宫颈、宫腔部分粘连或宫内膜结核等。

本病常与月经周期异常同时并见。

中医辨证分型

常见的辨证分型为:血虚证、肾虚证、血寒证、所滞证、痰阻证。

辨证论治

血虚证

常见症状经量由正常逐渐减少,甚至点滴即净,经色偏淡,质清稀无块,常伴月经周期延后;兼头晕眼花,心悸耳鸣,或小腹绵绵作痛,面色苍白,唇舌爪甲苍白。

致病原因 血虚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无块;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部、唇、舌苍白。

常用药物 人参、黄芪、白术、山药——补中益气,以助血的化生;当归、熟地、白芍——养血;川芎——活血。

现代药理当归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并能显著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合成。

食疗方法 当归红枣粥 当归15克,粳米50克,红枣5枚。将当归用温水浸泡,加水250毫升,煎浓汁约100毫升,去渣取汁,入粳米、红枣、红糖,再加水300毫升,煮粥。早晚空腹温服,10天为1疗程。

肾虚证

常见症状经量素少或减少,经色黯淡,质薄,常伴月经初潮过迟,或月经周期延后;兼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作痛。

致病原因 先天不足,肾气不能按时充盈故月经初潮过迟,潮后经量素少或减少;肾虚外府失荣则腰膝酸软。

常用药物 当归、熟地、山茱萸——补肾益精养血;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山药、甘草——补肾健脾和中。

现代药理熟地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食疗方法 阿胶粥 阿胶30克,粳米50克。先将阿胶捣烂炒黄,研末。再取粳米煮粥,粥熟后下阿胶搅匀食之。

血寒证

常见症状经来涩少,色黯,质正常或清稀,有块,排出不畅,伴见月经周期延后;兼小腹冷痛。

致病原因 寒邪与血相结,阻滞冲任,故经来涩少,月经延后;寒为阴邪,故小腹冷痛。

常用药物 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桂枝——温通血脉,散寒止痛;红花——活血祛淤;延胡索、莪术——活血行气止痛。

现代药理红花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

食疗方法 当归黑豆牛肉汤 当归20克,黑豆30克,牛肉100克。将黑豆炒熟,与当归、牛肉(切片)一起放入沙锅内,加水煮熟,再加调料即可食用。

气滞证

常见症状经水涩少,经色正常或黯红有块,伴见月经周期延后;兼小腹胀痛或胸胁乳房胀痛。

致病原因 情志抑郁,气滞血淤故经来涩少,色黯红有块;气滞肝经,故小腹、胸胁乳房胀痛。

常用药物 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养血活血调经;柴胡、薄荷——疏肝解郁。

现代药理川芎所含阿魏酸小剂量促进、大剂量抑制子宫平滑肌。

食疗方法 梅花粥 红梅花10克,粳米100克。粳米煮成粥,离火前,加梅花同煮片刻。日服1~2次,连服7~10天。

痰阻证

常见症状经量少,经淡,经血中混杂黏液,伴见月经周期延后,平素带下量多;多见形体肥胖,胸闷。

致病原因 肥胖妇女脾虚水湿不化而成痰,痰湿阻滞,气血运行受阻,见经少混杂黏液;痰湿下注,故带下量多;痰阻气机,则胸闷。

常用药物 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茯苓、甘草——补气健脾以痰湿;枳壳——行气。

现代药理陈皮挥发油有刺激祛痰作用,其煎剂对子宫有抑制作用。

食疗方法 薏米扁豆粥 薏米30克,扁豆15克,山楂15克。三药洗净加水煮粥,粥熟后加入红糖,每日1次,连服7天。

预防调护

1.经期注意保暖,不宜涉水或过食生冷。

2.调畅情志,做好计划生育。

3.及时治疗,防止发展成闭经,以免影响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