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图解中草药家庭疗法
15610800000048

第48章 痛经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痛剧至昏厥者,称为“痛经”。若月经初潮即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者,常属“原发性痛经”;在育龄期发病者,常为“继发性痛经”。

现代医学中的原发性痛经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等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分型

常见的辨证分型为:气滞血淤证、寒凝胞中证(阴虚内寒、寒湿凝滞)、湿热下注证、气血虚弱证、肝肾虚损证。

辨证论治

气滞血淤证

常见症状每于经前1~2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除后疼痛减轻,经净后疼痛消失,兼乳房胀痛。

致病原因 情志抑郁,冲任气血郁滞,故每于经前1~2日或经期小腹胀痛;经血郁滞,则经血量少,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淤滞减轻,则血块排除后疼痛减轻,经净后疼痛消失。

常用药物 枳壳、乌药、香附——理气调肝止痛;当归、川芎——养血柔肝,活血止痛;赤芍、桃仁、牡丹皮——活血祛淤;延胡索、五灵脂——化淤止痛。若口苦,经血黏稠,加栀子、夏枯草。

现代药理延胡索乙素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五灵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

食疗方法 化淤止痛粥 薤白15克,丹参20克,桃仁20克,粳米100克。将薤白、丹参、桃仁煮沸20分钟,放入粳米,将熟加少许冰糖,煮成粥后即可食用。

寒凝胞中证——阳虚内寒

常见症状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痛减,经量少,经色黯淡,兼腰膝酸软,小便量多。

致病原因 肾阳虚弱,冲任、胞宫失于温煦,故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寒得热化,故得热痛减;肾阳不足,腰府失于温煦,则兼腰膝酸软,小便量多。

常用药物 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血脉而止痛;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止痛;阿胶、麦冬——养血益阴;牡丹皮——活血祛淤;芍药、甘草——缓急止痛;人参——补益脾气而使气血充足。若腰痛者,加续断、狗脊。

现代药理川芎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形成。当归及其阿魏酸钠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

食疗方法 苁蓉粥 肉苁蓉20克,鹿角胶5克,桂枝10克,粳米100克。将肉苁蓉、桂枝煮沸20分钟,去渣留汁,放入粳米,将熟加鹿角胶烊化,搅匀即可食用。

寒凝胞中证——寒湿凝滞

常见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按之痛甚,得热痛减,经量少,经色黯黑有块,兼怕冷,身痛。

致病原因 寒湿与经血搏结,血淤气滞,故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按之痛甚;血为寒凝,故经色黯黑有块,得热痛减。

常用药物 小茴香、干姜、肉桂——温经散寒;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止痛;没药、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活血化淤止痛。若胀甚于痛,加香附。

现代药理没药对子宫先呈短暂的兴奋,后呈抑制作用;干姜水提物或挥发油能明显延长血栓形成时间。

食疗方法 羊肾馄饨 羊肾50克,肉桂3克,川椒2克,川芎5克,面粉250克。将肉桂、川椒、川芎研末备用。羊肾去皮洗净,剁成肉茸,加入药末及适量调料拌匀成馅,以常法和面作成馄饨食用。

湿热下注证

常见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部时痛,经前期疼痛加剧,经色暗红,质稠而有块,可伴有经量多或经期长,带下色黄臭秽,兼小便黄。

致病原因 湿热与血胶结成淤,胞脉气血凝滞,故小腹灼痛,拒按,或痛连腰骶;湿热缠绵,故平时小腹部时痛;血为热灼,故经色暗红,质稠而有块。

常用药物 桃仁、红花、牡丹皮——活血化淤,丹皮又凉血;当归、川芎、赤芍、地黄——养血活血止痛;黄连——清热燥湿解毒;香附、延胡索、莪术——调气止痛;红藤、败酱、薏苡仁——清热除湿,消淤止痛。

现代药理桃仁、红花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红花煎剂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

食疗方法 车前益母羹 车前子30克,益母草20克,粳米20克,豆豉10克。将车前子装入纱布袋中,与益母草、豆豉同煎20分钟,去渣留汁,放入粳米煮熟,再加少许葱、盐、醋,熬稠而成。

气血虚弱证

常见症状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兼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欲差。

致病原因 气血本虚,经行之后,血海空虚,故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血虚则月经量少,色淡,质稀,面色苍白。

常用药物 当归、川芎、赤芍、地黄——养血;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补气;肉桂——温阳散寒,鼓舞气血生长。若头晕,心悸,加枸杞子,夜交藤。

现代药理当归能显著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生成。黄芪能改善贫血现象,促进细胞生长,降低血小板黏附力,减少血栓形成。

食疗方法 芪香鸡 鸡肉200克,黄芪20克,当归15克,香附15克。将上药装入纱布袋中,用清水稍加净洗,与鸡肉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待水烧开后浮沫,放入适量葱、姜,炖至鸡肉熟烂,再加适量盐即成。

肝肾虚损证

常见症状经期或经后1~2日小腹隐隐作痛,喜按,经色黯淡,质稀,兼头晕耳鸣,眼花,腰骶疼痛。

致病原因 肝肾亏损,经行之后,精血更虚,故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精血两虚则兼头晕耳鸣,眼花。

常用药物 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山茱萸——补肝肾、益精气;巴戟天——温肾益冲任;阿胶——滋阴养血;山药——健脾补中。若经量少,加枸杞子,鹿角胶。

现代药理巴戟天提取物和水煎剂有明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食疗方法 杜仲猪肾 杜仲20克,猪肾200克。将猪肾去皮切块,备用。将杜仲煮沸15分钟,去渣留汁,放入猪肾及适量葱、姜,炖2~3小时,再加入适量精盐,熬稠即可。

预防调护

1.注意精神调养,切勿在经前有畏惧感。

2.经期忌生冷或细刺激性饮食,忌涉水、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