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图解中草药家庭疗法
15610800000050

第50章 外阴瘙痒

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有带下增多,称为外阴瘙痒。外阴瘙痒是一个症状,可出现在很多疾病中,如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外阴湿疹、外阴白色病变及外阴苔藓等。

中医辨证分型

常见的辨证分型为:肝胆湿热证、肝肾阴虚证。

辨证论治

肝胆湿热证

常见症状阴部湿痒,带下量多,色黄入脓,或呈泡沫米泔样,其气腥臭;兼心烦失眠,口苦,胸闷,食欲差。

致病原因 脾虚生湿,肝经郁热。湿热下注,或感染病虫,则阴部瘙痒;湿热下注,则带下量多,色黄入脓,或呈泡沫米泔样,其气腥臭;痒痛难忍,则心烦失眠。

常用药物 内服:苍术、薏苡仁——健脾化湿;黄柏——清下焦湿热;丹皮——清热凉血;泽泻、通草、茯苓、滑石、萆薢——清利湿热;鹤虱、苦参、白鲜皮——杀虫止痒。若烦躁易怒,胸胁胀痛,加龙胆草、黄芩、栀子。

外用:蛇床子30克、花椒10克、白矾15克、苦参15克、白部15克,煎汤先熏后洗,每日2~3次。

现代药理龙胆草、黄芩、栀子均具有抗炎、抗过敏及体外抑菌、体内抗感染作用。蛇床子具有杀灭阴道滴虫作用。

食疗方法 车前子煲猪膀胱 车前子20克或鲜车前草50克,猪膀胱1个。将车前子用纱布包好,扎口,放猪膀胱内,用线扎口,一起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1小时,去渣加调料即可饮汤食用。日1次,连服3天。

肝肾阴虚证

常见症状阴部干涩,灼热瘙痒,或带下量少色黄,甚则血样;兼手脚心热,时有烘热汗出,口干、耳鸣腰酸。

致病原因 肝肾阴虚,精血两亏,血虚生风化燥,则阴部干涩,灼热瘙痒;阴虚生内热,则带下量少色黄,甚则血样;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酸。

常用药物 内服: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补肝肾之阴;知母、黄柏、牡丹皮——清肾经伏火;茯苓、泽泻——引热由小便下行;当归——养血活血;白鲜皮——清热燥湿,止痒;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

外用:黄连、姜黄、当归、黄柏各18克,生地黄72克,香油800克,黄蜡120克。以香油浸药2天,小火熬药,再入黄蜡溶化成膏。先用0.5%醋酸冲洗阴道,再用药膏涂阴道壁,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现代药理白鲜皮对多种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食疗方法 冰糖黄精根饮 鲜黄精根头100克,冰糖50克。将鲜黄精根头洗净,加水2碗煎至1碗,加入冰糖溶解后,去渣饮汤,日1~2次,连服3天。

预防调护

勤换衣裤,注意用具卫生,保持外阴卫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心情愉快。外阴瘙痒溃烂者,不宜使用刺激性过强的外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