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图解中草药家庭疗法
15610800000049

第49章 带下病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发生异常,或有臭气,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临床以白带、黄带、赤白带为多见,但对赤带及赤白带应引起高度重视,早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排癌检查,以免贻误病情。

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生殖器系统炎症和肿瘤均可引起阴道分泌物的异常,在明确诊断、排除癌变后,参照本节辨证治疗。

中医辨证分型

常见的辨证分型为:脾虚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湿热证、湿毒证。

辨证论治

脾虚证

常见症状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无臭味,兼面色苍白,腹胀,乏力,食少,便溏。

致病原因 脾气虚弱,水湿停聚,湿浊下注,从阴门而下,无热,则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无臭味;其余均为脾虚之象。

常用药物 人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苍术、陈皮——燥湿健脾;车前子——清利湿邪;柴胡、荆芥穗——升举中焦阳气。若带下日久不止,加芡实、莲子。

现代药理柴胡有抗炎、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食疗方法 杜螵蛸乌骨鸡 乌骨鸡250克,海螵蛸50克,茯苓30克。将海螵蛸打碎,与茯苓共用纱布包好,把乌骨鸡切块,一起放入沙锅,炖半小时,去渣,加入调料,可饮汤食鸡肉。

肾阳虚证

常见症状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如水,兼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坠,夜尿多,便溏。

致病原因 肾阳虚,精关不固,则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如水;其余均为肾阳虚之象。

常用药物 鹿角霜——温养肾气,收涩止带;菟丝子、杜仲——温补肾阳,强腰固带脉;白术——补中益气,燥湿;莲须、芡实——健脾止带;白果、牡蛎——涩精止带。若畏寒肢冷明显,加附子。

现代药理芡实有收敛作用。白果对多种细菌及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食疗方法 附子鹿茸鸡 附子15克,鹿茸5克,鸡肉100克。将附子、鹿茸、鸡肉一起加水适量,隔水蒸炖1小时,加盐少许,即可饮汤食肉。每日1次,连服3~4周。

肾阴虚证

常见症状带下量不多,色淡红或赤白相兼,质黏稠,阴道干涩灼热,兼心烦,手足心热,腰酸耳鸣。

致病原因 多见于素体阴虚或老年妇女,肾阴不足,相火偏旺,损伤脉络,则带涩异常,质黏稠,阴道灼热;其余均为肾阴虚之象。

常用药物 知母、黄柏——温养肾气泄肾经虚火;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补肾阴;泽泻、茯苓、丹皮——泄肾浊以助于补肾。若带下量略多,加黄柏。

现代药理黄柏对多种致病菌、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食疗方法 冰糖黄精根饮 鲜黄精根头100克,冰糖50克。将鲜黄精根头洗净,加水2碗煎至1碗,加入冰糖溶解后,去渣饮汤,日1~2次,连服3天。

湿热证

常见症状带下量多,色黄或赤,质稠,有臭味,或阴部瘙痒,或月经增多,兼小便黄,或低烧。

致病原因 湿热之邪直犯下焦带下量多色质异常;湿热累及膀胱,故小便黄;热迫血行可致月经增多。

常用药物 茵陈、栀子、黄柏——清热利湿;牡丹皮、赤芍——清热凉血;牛膝——活血,引诸药下行;猪苓、泽泻、车前子、茯苓——利水渗湿。若伴有小腹疼痛,加川楝子、延胡索。

现代药理栀子对多种致病菌、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食疗方法 鸡冠花冰糖饮 鸡冠花30克,金樱子20克,白果20克,冰糖20克。将鸡冠花、金樱子、白果加水3碗煎至1碗,去渣加入冰糖,待溶解后,微温饮服。日1次,连服3~5天。

湿毒证

常见症状带下量多,色黄黏稠,或黄绿如脓,或夹血色,臭秽,阴部灼痛,或浑浊如米泔,或似豆渣,伴月经增多,阴痒,外阴溃烂,兼发热,小腹疼痛,小便黄,大便干燥。

致病原因 湿热遏久成毒,直犯阴器,胞宫,则带下异常而臭;湿遏化热生虫而致痒;热迫血行可致月经增多;邪盛成毒则外阴溃烂。

常用药物 金银花、连翘、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清热解毒;茵陈、椿根皮——清热燥湿;蒲黄——活血止血;琥珀——化腐生肌通淋;升麻、桔梗——升提清气以助于排除秽浊。

可配合外用药,大黄、忍冬藤、贯众各50克,布包煎煮,趁热先熏局部,温度适宜时清洗外阴,再换药水坐浴15分钟。

现代药理金银花、连翘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椿根皮有抗菌、抗原虫及抗肿瘤作用。

食疗方法 车前子煲猪膀胱 车前子20克,鲜品50克,猪膀胱1个。将车前子用纱布包好,放入猪膀胱中,一起放入沙锅中,加水煎1小时,去渣加调料,饮汤食肉。日1次,连服3天。

预防调护

1.加强妇女保健,长期涉水作业者应用卫生保健措施。

2.经常保持阴部卫生,经期、产褥期、流产后尤当注意。

3.提倡淋浴,注意性生活卫生。

4.加强体质锻炼,长期从事坐位工作者,宜在休息时作体操运动。

5.勿过食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