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系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吸入或过敏反应)等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其共同的临床表现。本病为发展中国家儿科的常见病。在我国儿内科住院病儿中,肺炎占1/4~1/2。本病按病理分类可分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肺炎;按病原学分类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按病程分,发病1月以内者为急性肺炎,1~3个月者为迁延性肺炎,超过3个月者为慢性肺炎。急性肺炎大多预后良好,但治疗不当易引起心力衰竭。慢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如迁延日久,易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中医辨证分型
常见的辨证分型为: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阴虚内热证、脾肺气虚证六种证型。
辨证论治
风寒闭肺证
常见症状发热无汗,咳嗽气急,口不渴,痰白而稀,年长儿伴恶寒、头身痛。此证多见于寒冷地区或气候严寒季节,为肺炎初症候。
致病原因 风寒壅肺,肺气不宣。
常用药物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杏仁、苏子——止咳平喘;陈皮、半夏——燥湿化痰;甘草——祛痰止咳。痰多,加白芥子、莱菔子;发热无汗,表证为主,加荆芥、淡豆豉。
现代药理麻黄有很强的发汗解热作用,还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杏仁能抑制咳嗽中枢而起镇咳平喘作用。半夏有明显的止咳作用。陈皮有扩张气管作用,其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甘草有明显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还能抗菌、抗病毒、抗炎,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黏膜。
食疗方法 生姜6克、豆豉10克同煎取汁,调入饴糖12克分饮服;或百部10克、生姜6克同煎取汁,调入蜂蜜分温服;或将6克杏仁研泥,调入牛奶30毫升取汁,桑白皮15克、生姜6克、大枣5枚水煎取汁,以药汁入粳米煮粥,将熟时入杏仁汁再稍煮即成,1日数次热服,适于咳嗽,喘急痰多,体虚者。
风热闭肺证
常见症状咳嗽,有汗热不解,呼吸急促,口渴痰多,甚则气急鼻煽,面赤唇红,涕泪俱闭,烦躁不安。
致病原因 风热壅肺,肺气不宣。
常用药物麻黄——宣肺平喘;杏仁——止咳平喘;石膏——清泄肺热;黄芩——清肺热,燥湿热,祛痰;桔梗——宣肺祛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咳剧痰多,加莱菔子、竹沥;热重便秘,加桑白皮、鱼腥草、大黄;热甚伤津,加北沙参、鲜芦根。
现代药理大膏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黄芩有广谱抑菌作用,还有解热、镇静作用。桔梗有镇咳作用,能增强抗炎和免疫功能,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
食疗方法 桑叶9克、菊花9克、杏仁泥6克水煎取汁,调入蜂蜜15克既可,日1次,代水饮用;或生姜汁25毫升,梨汁、萝卜汁、鲜芦根汁、鲜百部汁各50毫升(无鲜品者可用干品浓煎取汁),混匀,调入蜂蜜50克煮沸,每服1匙,日3次,开水调服;或雪梨1个去核切片,与川贝3克、桔梗3克、菊花9克同煎取汁,加入冰糖20克既可,每日1剂,分次服;或生石膏30克水煎取汁,粳米60克加水入葱2根、豆豉10克、杏仁6克同煮,米熟时兑入石膏汁既可,热饮空腹服。
痰热闭肺证
常见症状发热烦躁,咳嗽气喘痰多,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口唇发绀,喉间痰鸣。
致病原因 风热郁肺,肺气壅实,肃降无权。
常用药物麻黄——宣肺平喘;杏仁——止咳平喘;桑白皮、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痰;石膏——清泻肺热;甘草——祛痰止咳,调和诸药。若热甚,加黄芩、栀子、连翘;痰多,加天竺黄、竹沥;肢端颜面出现青紫,加丹参、当归、赤芍、红花。
现代药理桑白皮有轻度止咳作用,对神经系统有镇静、安定、抗惊厥、镇痛、降温作用。葶苈子有广谱抗菌和抗真菌作用。竹沥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天竺黄可镇痛抗炎。
食疗方法 瓜蒌15克、麦冬15克、芦根30克、白茅根30、竹茹6克同煎取汁,代水饮;或海蜇皮30克、荸荠4克同煎,食荸荠饮汤,日数次。
毒热闭肺证
常见症状高热持续不退,颜面潮红,烦躁不安,咳喘气粗,口渴引饮,舌苔黄糙起刺。
致病原因 热毒闭肺、扰心、伤津。
常用药物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蒲公英——清热解毒;麻黄——宣肺平喘;紫草——清热凉血解毒;石膏——清泻肺热;虎杖、大黄——泻火解毒,导热下行。若大便稀溏,去大黄;高热烦躁不安,加紫雪丹另服。
现代药理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蒲公英、紫草均有广谱抗菌作用,蒲公英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大黄能抗感染、抑菌,促进排便。虎杖有泻下、祛痰止咳、抑菌、抗病毒作用。
食疗方法 鲜竹沥100克与粳米50克同煮,粥成热饮;或瓜蒌瓤(去子)250克、白糖100克拌匀为馅,用发酵面粉1000克制成饼,烙熟,空腹服用,日1~2次。
阴虚内热证
常见症状高热口渴,口唇殷红,咳嗽痰少,舌光红少苔。
致病原因 阴虚内热,虚热伤津。
常用药物北沙参、麦冬——养阴清肺;地骨皮、青蒿、牡丹皮——退虚热;桑白皮、黄芩——清肺热;甘草——调和诸药。
现代药理北沙参有降低体温和镇痛作用。麦冬有镇静和抗菌作用,还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升高外周白细胞,提高免疫功能。青蒿有较好的解热、镇痛作用,能杀伤多种细菌病毒。牡丹皮能镇静、降温、解热、镇痛、抗菌。
食疗方法 雪梨1枚去核切片,加水适量,与银耳10克同煮至汤稠,再入冰糖15克溶化既可,日2次,热饮用;或杏仁60克研泥,将柿霜30克、蜂蜜30克拌入搅匀,蒸30分钟既可,日2次,每次1~2匙;或百合60克研粉,同粳米100克煮粥,兑入冰糖既可,日2次,热饮;或蜜紫菀15克、蜜款冬15克水煎取汁,将银耳150克、蜂蜜150克入药汁中,蒸至银耳软烂为度,日2次,热服;或将杏仁6克、川贝6克打碎,与9克麦冬同煮取汁,兑入冰糖既可,日2次,热饮。
脾肺气虚证
常见症状低热起伏不定,咳嗽乏力,咳嗽有痰或喉中痰鸣,神疲气短,面色无华,动则汗出,汗多不温。
致病原因 脾肺气虚,余邪未退。
常用药物党参、茯苓、白术——补气、燥湿健脾;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健脾;杏仁——止咳平喘。若汗多,加黄芪;咳嗽有痰,加紫菀、款冬、百部;食欲不振,加神曲、山楂、麦芽;低热往来,出黏冷汗,加桂枝、龙骨、牡蛎、白芍、炙甘草。
现代药理党参能兴奋呼吸中枢,增强免疫功能。白术能抗菌,升白细胞,促进细胞免疫。
食疗方法 太子参12克、山药12克、百合12克、莲子12克、红枣10枚加水同煮取汁,再调入白糖既可,代水热饮,日1付;或百合30克、党参10克、杏仁6克、鲜猪肺250克加水同炖熟,加盐少许调味既可,饮汤食肺,日2次,适于久咳不止反复难愈最宜;党参30克浓煎取汁,百合30克、粳米150克同煮粥,调入药汁及冰糖既可,日2次,热服。
预防调护
1.居室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冬春季节,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预防引发本病。
2.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提倡户外活动,冬天要多晒太阳,衣着宜寒温适当,以预防和减少感冒。
3.患病期间,饮食宜清淡而易消化的食物,少进油腻荤腥及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助热生痰。可以适当供给新鲜果汁,如甘蔗汁、梨汁、荸荠汁,以养肺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