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图解中草药家庭疗法
15610800000060

第60章 遗尿症

遗尿症是指3岁以上小儿在睡眠中小便自遗的一种病症。3岁后持续遗尿称原发性遗尿症。3岁后能控制排尿达1年以上再次出现遗尿称继发性遗尿症。原发性遗尿症大多为功能性,男孩多于女孩。此症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偶可延长到12~18岁。若经久不愈,往往影响小儿身心健康。

中医称本病为“遗尿”、“遗溺”、“尿床”。多由素体虚弱,肾气不充,下元虚寒,膀胱失约;或肺脾气虚,上虚不能制下;或肝经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常而遗尿。至于学龄前儿童白天嬉戏过度,夜间有时遗尿者,不作病论。

中医辨证分型

常见的辨证分型为:肾气不足证、肺脾气虚证、肝经湿热证三种证型。

辨证论治

肾气不足证

常见症状睡中经常遗尿,沉睡不易唤醒,尿量多,色清,面色苍白,肢体怕冷,软弱乏力,智力稍差。

致病原因 肾气不足,失于封藏。

常用药物熟地、山茱萸、桑螵蛸、覆盆子、补骨脂——补肾,固精缩尿;山药、黄芪——补脾,以后天养先天。沉睡不易唤醒,属于痰浊内阻者,加石菖蒲、远志、胆南星、半夏。

现代药理熟地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山茱萸有较弱的兴奋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作用。黄芪有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作用,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机体的抗病力。

食疗方法 糯米50克煮粥,粥熟时加入捣碎的核桃仁10克,加少许白糖调味,熬成稀粥,早晨空腹服用;或将补骨脂150克蒸熟,晒干研末备用,核桃仁300克捣为泥状备用,蜂蜜400克溶化至沸,加入补骨脂末搅匀,再加核桃仁泥和匀,收膏贮藏,早晚各服1次,每次10毫升。

肺脾气虚证

常见症状遗尿次多量少,面黄无华,食少气短,自汗便溏。

致病原因 肺脾气虚,不能约束水道。

常用药物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甘草——补气健脾,培土生金;益智仁——温脾肾,固精缩尿;升麻——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若大便稀溏,加炮姜;沉睡不易唤醒,加菖蒲。

现代药理党参对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都有影响。石菖蒲有镇静作用和抗惊厥作用。

食疗方法 山药30克研细末,粳米50克煮至熟时放入山药末,红糖25克,同熬成粥,早晨空腹服用;或白果10枚去壳,与牛肉250克、豇豆50克干同炖至牛肉熟烂,加盐调味分6次食肉、白果、豇豆干,喝汤;或黄芪30克、母鸡1只、生姜、食盐放器皿中,蒸至鸡肉熟透,去黄芪、生姜,分次食肉、喝汤。

肝经湿热证

常见症状遗尿量不多,但腥臊异常,尿色黄,心情暴躁或夜间梦语磨牙。

致病原因 肝经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常。

常用药物龙胆草、栀子、黄柏——清热燥湿;生地——清热,养阴;川木通——清心火,利小便;钩藤——清肝火,平肝阳。夜寐惊叫、梦语,加琥珀粉、茯神。

现代药理龙胆、黄柏有镇静、肌松作用。栀子、生地、钩藤均有镇静作用,钩藤还可抗惊厥。

食疗方法 黄豆芽250克用大火煮沸20分钟,调味,分食豆芽喝汤;或将车前子10克、茯苓(打碎)20克、龙胆草6克包好,与薏苡仁30克同煮粥,至薏苡仁烂熟,取出包袋,放适量白糖,喝汤吃粥。

预防调护

1.原发性遗尿常与精神因素有关,如不合理的排尿训练,突然受惊,过度疲劳,对新环境不适应等。

2.患儿晚餐及临睡前,不给流汁饮食,控制饮水。

3.睡前嘱排空小便,睡后注意遗尿时间,按时唤醒排尿。保持侧卧姿。

4.寻找引起遗尿的原发病,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