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形神并俱的万物之灵,养生须注重形神并养。养生重在调神,拥有积极的心理状态才能确保男性的健康。
心理养生是现代人的健康主题之一,正确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浮沉起落,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才能永保健康。
中医视点 心理养生的健康要素
中医的健康观是一种全面的整体的健康理念。它要求人们不仅要有体质上的健康,更要有精神心理上的健康。人们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就是告诉人们必须注意调节情志,以免五脏受到损害。那么如何才能保持情志的健康状态呢?下面是保持心理健康的3个最重要的元素:
1.要有善良之心
善良是心理养生不可或缺的高级营养素,善良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中医养生关键在于养德,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明确指出养生应注重对精神的保养,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有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养生。善良可以使人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
2.要学会宽容
为人处事要学会宽容。一个不会宽容的人往往心理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所以说宽容是人心理的调节阀。
3.少欲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养生要特别注意调养精神,精神内守,心神安宁方能五脏安和。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养生境界。清末张之洞的养生名句是“无求便是安心法”,当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认为“人到无求品自高”。所谓淡泊就是一种对外界事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宁静、清心寡欲、情绪稳定的一种心理状态。淡泊的心理状态是使人保持一颗平常心以颐养天年的良药。
中医解码 心理养生的调整方法
中医心理养生疗法是一种自我身心的调整方法,有调整呼吸、调整形体、调整意识3点内容:
1.调整呼吸
调整呼吸是中医心理养生疗法的基础,通过调整后天之气来补养先天元气,达到息调、息顺、息宁的状态。
2.调整形体
调整形体是指调整好练习心理养生的姿势。通过正确的姿势使全身气血循环经络运行通畅。在调整时要做到以松为主,松而不懈,松中有紧,紧而不懈。
3.调整意识
调整意识是中医心理养生疗法的主要方法,通过调整散乱复杂的意识,保持大脑安静,逐渐进入放松入静的状态。这是贯穿心理养生疗法的整个过程的一种方法。
调整意识就是通过中医心理养生疗法中的“静态调整法”来探讨意守(存照)方式方法。意守是传统养生法的术语。意是指心念之动而未形于外者,是思想活动,守是指相守而不离,它是指气功锻炼中,在身心较为安静的基础上,将意念守在身体某一部位。意守是一种强度适宜的凝神入静过程,把意识活动集中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而言。意守一词,是从古代气功中的精神内守(《素问·上古天真论》)、持想守一(支谦译的《法律三昧经》)、守一存真(《抱朴子·内篇·地真》)等语发展形成的。
调整意识分为意守丹田法和意守经络法:
1.意守丹田法
中医认为:气海穴是“生气之源,聚气之所”,用意守之,则无气自足,百病消除。意守丹田法是把意念思维存照自己身体内的某一部位(如中丹田、下丹田),该存照法是静态调整法的主要意守法。
2.意守经络法
意守经络是指大脑的意识活动沿着一定的经络路线,以移走性的动态形式进行意守。如沿着任督二脉、循经导引等。中医认为心理养生疗法的先决条件意守存照,即“不可用心守,不可无意求,用心着相,无意落空,似守非守,绵绵若存”。
中医VS现代医学
中医认为心理养生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心理营养。如形神并养,养神为主;养神重德,欲贵适度;以静制躁,顺时调神等,其精华就是精、气、神三者有机的完美结合。中医能够化解人的心理紧张,调适不良性格和脾气,对于维护心理健康,增强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现代医学认为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心理养生就是要学会爱他人,处理好人际关系,缓解工作压力,有海阔天空的心境和虚怀若谷的胸怀,不为名利所累等。自在超然,从人生苦境以及心理困惑中解脱出来。
从现代医学对心理健康的诠释,我们再将其对照中医关于心理养生的三个要素:善良、宽容、少欲。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两者的观点是非常一致的。
中医视点 男性常见的心理信号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生存和生活压力的不断扩大,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速度、高节奏的生活给男人们心理上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给男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心理问题。其中,男人的情绪可以说是男人心理的一个最准确的反应。有人说,情绪是心灵的一面镜子,是大脑复杂活动的表露。社会中,总会面对这样或者那样的事物,同样也会对自身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而对这些影响又会以各自独特的体验形式表现出来,这种体验的心理信号就是情绪。比如,庆功会上,人们总是喜气洋洋;送葬途中,则悲痛欲绝;遇到诬陷时,怒气冲冲;矛盾棘手时,则思虑重重;意外的突然打击,又往往使人惊恐不已,这就是人们普遍的心理信号。正如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从可察觉的身体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就是情绪”。
其实,情绪的表现有很多种,但是一般来说中医学则把人的情绪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俗称“七情”。中医认为,情绪由五脏产生,是五脏对外界刺激和体内刺激的反应。《素问·天无纪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五脏主宰情绪,往往各有侧重。如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忧、肾主恐。这就是说,“怒”的产生,虽与五脏相关,但主要是肝脏作用的结果,其他五脏也是这样的。通常来说,情绪活动在一定限度内属于正常心理现象,不会影响心理健康。良好的情绪对促进五脏功能,增进健康还有一定的帮助,但不良的情绪则是心理疾病的信号,需要我们及时发现,调整。
中医解码 现代男性的心理疾病
由于生活环境、强烈的竞争和生活压力,给男人心理上造成很多“毛病”。这些不健康的心态成为导致男性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这些不健康的心态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失落感
男人们的心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出人头地。但是,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生活上的挫折不断,这时往往就会出现深重的失落感,可能会陷入痛苦的泥潭不能自拔。
承受能力差
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男人们在竞争的大风大浪中挣扎。长时间处于紧张的竞争环境中,导致心理异常紧张,情绪易跌宕起伏。有的男人也许表面坚强但无法消除内心的脆弱,很多男人在面对持续超负荷的精神压力的时候,因为承受能力差,总是不能把握自己,从而失去自控能力。
悲观压抑
很多男人因为突发性事件,例如:友情破裂、亲人去世、爱情以及婚姻的失败等,都会出现因为挫折和打击而情绪低落,甚至产生陷入抑郁的泥潭无法自拔,从此一蹶不振。
寻求刺激
有的男人面对千篇一律的生活方式、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这种生活特别容易让人感到厌倦,并且男人多有追求刺激以及“喜新厌旧”的心理,所以就有了在赌场内一掷千金、在风月场所中乐不思蜀、在娱乐场合醉酒吸毒等不理智的行为,这都可能成为他们排遣压力、消除苦闷的刺激方式。
总之,男人拥有如此多的心理疾病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压力,压力是摧残男性心理健康的疾病。
中医VS现代医学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导致心理疾病的重要因素。七情过度变化可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而致病,或使正气损耗而易受外邪侵害。《黄帝内经》指出:“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俯皆摇”,强调了精神因素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制约作用。《类经》中也有“形神相印”、“因郁而致病”、“因病而致郁”等论述生理与心理相互关系的观点。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时间和程度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理限度时,就会出现情志失调,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心理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心理疾病与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生活境遇有关。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工作压力、家庭矛盾、夫妻冲突、离婚、丧偶、财产损失、受侮辱、经济困难等生活应激都会令人产生不快、烦恼、痛苦、失望、忧郁、失去生活信心、悲观绝望的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是造成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中医和现代医学对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的解释,观点上是非常接近的。在具体的表述上,现代医学的表述比较偏向于直接的外部刺激原因,而中医对内心情志的分析则有更深入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