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金融企业财务分析
15612300000010

第10章 利润表阅读

一、利润表的阅读

金融企业的利润表由收入、支出、利润三大要素构成,其中收入使利润增加,支出使利润减少。根据收入和业务的关系把收入分为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以及投资收益等三项;支出分为营业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所得税四项;利润根据管理要求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三个层次。

(一)收入

收入是金融企业在一定期间从持续的、主要经营和投资活动中获得的资产的流入或负债的抵消。包括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及投资收益四部分。

1.营业收入。金融企业的营业收入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同金融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有直接关系。营业收入的来源渠道主要是金融企业向外提供劳务或者提供资金,也就是说,它必须是金融企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有所耗费而换得的收入。凡是与金融企业业务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入就不能作为营业收入。二是营业收入是金融企业收益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引起资产增加,从而使金融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或者引起负债减少,从而也使所有权益增加。但是,不能说所有的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都是收入引起的,更不能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都是收入引起的。例如,接受某种投资者投放的设备一台,这项业务引起固定资产增加,也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但这却不是由于取得收入的缘故。营业收入主要内容有:

(1)利息收入。利息收入是金融企业收入的最主要来源。金融企业利息收入主要受放款需求多少、市场利率的变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市场对资金的需求越旺,以及市场利率越高,则金融企业资金运用可能就越多,利息收入也就会越高。反之利息收入就低。从银行内部来看,利息收入主要取决于盈利资产的数量和结构。盈利资产的数量越多,利息收入就越多,反之则可能越少。而在盈利资产中,高盈利资产所占比重越大,利息收入就会越多,反之,就会越少。

(2)手续费收入。手续费收入是指金融企业在办理结算业务、代理融通资金和委托放款、代理发行国库券、股票和其他各类债券等项业务的过程中,按国家有关规定收取的手续费。此项收入的主要来源有:银行为客户办理转账结算业务,即汇款、收款业务所收取的费用;对外保证业务,如开立或保兑信用证,开立保证函或备用信用证,开立履约保证书及承兑汇票等所收取的手续费;包销债券或股票的佣金;代客买卖证券或贵金属的佣金;咨询业务收入;%银行卡的费用等。

(3)金融企业往来收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是指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及同业之间资金往来所发生的利息收入及利差补贴收入。主要有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行社往来利息收入、存放同业款项利息收入、存放联行款项利息收入、拆放资金利息收入以及政策性贷款利差补贴收入。

(4)自营证券差价收入。自营证券差价收入是指金融企业从事自营证券业务的买入和卖出差额。

(5)汇兑收益。汇兑收益是指金融企业进行买卖外汇和外币兑换等业务而产生的买卖收入。

(6)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金融企业除上述业务以外的房地产开发收入、咨询收入、担保收入、金银买卖收入、无形资产转让净收入、代保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

2.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金融企业发生的与其业务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益、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教育费附加返还、罚款收入、出纳长款收入、证券交易差错收入、因债权人的特殊原因确定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这些收入的形成与商业银行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所以,不需要交纳营业税金。

因此,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必须严格区分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的界限,不得混淆。

3.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是指金融企业通过对外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其目的是增加金融企业的财富,使资本增值或给金融企业本身带来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凡是金融企业对外投资以及投资于子公司、联营商业银行、合资商业银行而取得的股利、利润都应计入投资收益,但金融企业出售经营性证券而获得的收益,如中途出售投资性证券而获得的收益等,应计入营业收入,而不计入投资收益。

应当指出的是,投资收益不是指投资收益和投资损失相抵后的收益净额。金融企业依照合同、协议的规定到期收回或因被投资金融企业清算而收回的投资额与原账面净值的差额如为净损失,应当在投资风险准备金中核销,冲减金融企业提取的投资风险准备金,而不应与投资分得的利润、股利等收入相抵后,以其净额作为投资收益计入金融企业的利润总额。金融企业因各种原因收回的投资额与原账面净值的差额如为净收益,则应计入投资收益核算。

(二)支出

支出是指金融企业直接或间接为取得营业收入为目的而发生的各种耗费以及根据有关法律应上交给国家的税金和由于特殊原因而形成的和营业活动无关的支出。财务制度规定了金融企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列入成本的各项支出要具有统一性,为金融企业平等竞争奠定了基础。主要包括营业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

1.营业支出。营业支出是指金融企业为直接或间接取得营业收入为目的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

(1)利息支出。利息支出是指以负债形式向社会、个人、其他商业银行单位筹集资金所支付的利息,不包括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它主要包括:单位活期存款利息支出、单位定期存款利息支出、活期储蓄存款利息支出、定期储蓄存款利息支出、发行债券利息支出。

(2)金融企业往来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是指商业银行联行、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而支付的利息。它包括:联行往来的利息支出、人民银行利息支出、同业往来利息支出、低利率贷款利差补贴支出。

(3)固定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是指金融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和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以及净残值率计算摊销的费用。

(4)手续费支出。手续费支出是指金融企业在委托其他金融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办理金融业务过程中发生的手续费支出。

(5)营业费用。营业费用是指金融企业业务经营及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呆账准备金、坏账准备金、电子设备运转费、钞币运送费、安全防卫费、保险费、邮电费、劳动保护费、外事费、印刷费、公关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理赔勘察费、职工工资、差旅费、水电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修理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税金、会议费、诉讼费、公证费、咨询费、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摊销、其他资产摊销、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取暖费、审计费、技术转让费、研究开发费、绿化费、董事会费等。这里所说的税金是指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应在成本中列支的税金。

(6)汇兑损失。汇兑损失是指金融企业进行外汇买卖和外币兑换等业务时发生的损失。

(7)其他业务支出。其他业务支出是指除利息支出、手续费支出、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汇兑损失以外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支出。如融资租赁利息支出、金银买卖损失、证券买卖损失等。

2.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是对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种。它是按照营业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税法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向国家税务机关缴纳营业税款和其他税款。根据现行税法规定,金融企业缴纳的营业税及附加主要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3.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是指金融企业发生的与业务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它包括:出纳短款支出、固定资产盘亏、毁损报废的净损失、证券交易差错损失、职工子弟学校经费和技校经营支出、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赔偿金、违约金等。

4.所得税。所得税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金融企业(外商投资商业银行和外国商业银行除外)的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国家参与金融企业利润分配并调节收入水平的一个税种。金融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利润)。

(三)利润

利润是一定期间收入和支出配比的结果,金融企业为加强管理,一般将利润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及净利润三个层次。

1.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指金融企业全部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费用和各种营业税金及附加费后的数额。它是利润总额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比较恰当地反映金融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是分析金融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营业利润的金额等于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支出及营业税金与附加的结果。

2.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金融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的最终成果。它是金融企业在一定时期的全部收入与全部支出相抵后的差额。如果差额为正数,表现为利润;如果差额为负数,表现为亏损;如果没有差额,即收支正好相抵,则表现为保本。利润总额集中反映了金融企业经营活动各方面的效益,是衡量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3.净利润。净利润是金融企业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后的余额,即税后利润。净利润集中体现了金融企业的利润分配限额。

通过阅读可知,该商业银行2003年共获得营业收入254330千元,其中主要来自各种利息收入207480千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81.58%,金融企业往来收入19600千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7.71%;手续费收入27250千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10.71%。营业支出141733千元,主要是利息支出66000千元,占全部营业支出的46.57%;金融企业往来支出46020千元,占全部营业支出的32.47%;手续费支出9200千元,占全部营业支出的6.49%;营业费用20513千元,占全部营业支出的14.47%。

该商业银行2003年利润总额97777千元,主要来自于营业利润92797千元,所占比重为94.91%,可见,对商业银行利润贡献最大的是营业利润,对营业利润贡献最大的是该商行营业收入中的利息收入。该商行的经营情况较好,属于盈利,建议该商业银行可扩大投资,增加投资收益。我们可以看到商业银行要谋求更高的利润,应当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增加各种收入,减少各项支出和费用。

二、利润分配表的阅读

利润分配表反映金融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实现利润的分配情况或亏损的弥补情况以及期末未分配利润的结余情况的财务报表。它是利润表的附表之一。通过利润分配表,可以了解银行上交税金、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利润结余的情况。利润分配表是对利润表提供的利润总额的去向作出的进一步的说明。

利润分配表采用上下报告式结构。按照利润分配的顺序及内容,从上至下,依次为净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可供所有者分配的利润以及未分配利润,以便全面反映金融企业的利润分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