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胡雪岩操纵商道36计
15612500000034

第34章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让对手的人跑到自己的身边来

“反间计”告诉人们:如何用好冒尖的人才。胡雪岩脑子中始终有一个观念:“不遭人妒是庸才”。反过来推理:遭到人们嫉妒的多是能干之人。因此,他选人的时候,并不限于别人对某一人才的评价,却对那些在别人口中颇遭非议的人物更加注意,因为他知道,成就大业之英才,往往是不见容于人的。从这里也可看出他识别人才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也可以看出他不拘世俗、较之一般人远为宽阔的眼光。

《三十六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曰:“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其大意是:在疑阵中再布疑阵,顺势把敌人作为内应,可以不受损失地取胜。

“反间计”之计在经商中的体现是:西方世界的商战之中,攻者派遣间谍窃取经济、技术情报,守者实施反间计叫对手“偷鸡不着蚀把米”,已是公开的秘密,然而“用间”与“反间”的攻守双方都知道,成功的关键是在疑阵之中巧设陷阱,否则就套不到“狼”。

72.不遭人妒是庸才

胡雪岩的“不遭人妒是庸才”的人才观,首先就在他自己身上反映出来。胡雪岩从学徒做起,因办事利练,快速擢升,其锋芒之锐,当即引起了同事们的不安与嫉恨。他们利用一切机会在老板面前诋毁胡雪岩,说他如何如何办事无能,又如何如何欺上瞒下,总而言之,咬定胡雪岩是个心术不正的人。

这些谣言传到老板耳中,亏得老板也是个久经世故的人,他知道什么叫“行出于众,人必非之”的道理,对这些谣言也不大往心里去。由此,胡雪岩得出结论:“不遭人妒是庸才”。

一次,胡雪岩私自把钱庄的钱借与王有龄。事情传开之后,老板又气又恨,按规矩,出了这种事,肯定是把胡雪岩赶出“信和”,毫无言语可讲,但老板想到胡雪岩是自己一手栽培起来的,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又于心不忍。

这时,钱庄的伙计可不依了,平素他们恨透胡雪岩,却苦于无机会施以报复,如今遇此良机,他们怎肯放过?于是成天在老板面前怂恿,说胡雪岩如此无法无天,这次不把他赶出钱庄,说不定会留下后患,要是别的伙计也竞相效仿,那钱庄还不得早晚关门?

老板一听,知道胡雪岩犯了众怒,自己即便有心留他下来,只怕他以后的日子也难过。于是狠下心来,把胡雪岩赶出了“信和”。胡氏这样一个难得的人才,便是失于“人妒”之中。

然而后来又怎样呢?胡雪岩跟随王有龄,控制了浙江海运,赚了数十万的银子,他们把这笔钱不存在别人那里,而偏偏存在“信和”,信和老板这时才发觉自己干了多么愚蠢的一件事。虽然自己当时已知胡氏是个人才,但却碍于众人的非议,不敢把他留下来,如今看他短短几年之内,竟然拥有万贯家财,自己真是有眼无珠呀。始知遭人妒者,才是英才。

而胡雪岩尚未创业之时资助王有龄,也是出于这种观念。王氏一介书生,科试不第,捐官无路以至于穷困潦倒,却不肯放下读书人的志节与骨气,遂遭市井之人耻笑。唯胡氏不以人短而非之,他看出王有龄“骨相清奇,必富贵相”,将来必将有所作为,是以不顾别人的非议,冒险赠金,事实证明胡氏的判断正确无误,王有龄得此资助终于发迹,而胡氏也终于由此踏上发财致富之坦途。

古应春是上海洋场的“通事”,也就是外语翻译。他一表人才,洋朋友多,对英国人尤其熟悉,英语翻译水平很高,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虽混迹洋场,却十分维护中国人的利益,对中国人内部的互相争斗、让洋人捡便宜的现象很不满。比如和胡雪岩一见面,他就讲了一件很让他不能平静的经历。有一回洋人开了两兵轮军火去下关贩卖,价钱都谈好了,就要成交时,有个中国人会洋文,跑去告诉洋人,说洪秀全的军队正急需洋枪火药,多的是金银珠宝。这样洋人就翻悔了,重新谈价,价格就涨了一倍多。直到此时,古应春心中还是恨意难消。他对胡雪岩说,中国人总是自己人跟自己人过不去,“恨洋人的,事事掣肘,怕洋人的,一味讨好,自己互相倾轧排挤,洋人脑筋快得很,有机可乘,决不会放过。这类人最可恶”。

胡雪岩从古应春的言谈态度中推知他必是遭同行倾轧排挤,有感而发。同时,他也正是从这里看出古应春是一个难得的可为自己所用的人才。不遭人妒是庸才,受倾轧排挤的,大致能干的居多。古应春的能干,胡雪岩从他的说话、见解就可以想见了。此意一定,胡雪岩就提出了与古应春合伙与洋人做生意的要求,惺惺惜惺惺,古应春自然也是十分乐意。此后胡雪岩与洋人做军火交易,比如同英商哈德逊谈判,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地买到两百支枪、一万发子药;生丝销洋庄,比如第一笔几万包丝在上海卖给洋人、一举赚得十几万两银子,古应春都功不可没。

因此,胡氏发迹后,用人时,特别注意“不遭人妒是庸才”这一句话,为自己,也为别人发现了许多人才。

胡雪岩的人才观很独突“不遭人妒是庸才”己方嫉妒人才是对手“反间计”施用成功的重要原因,胡雪岩深知这点,所以,任何人想用“反间计”从他身边挖走人才,都是痴心妄想。胡雪岩不以人非而非,独具慧眼证实了他“不遭人妒是庸才”的人才观的高明。

73.巧收有能耐者

《三十六计》中的“反间计”的要义是离间对手!从古至今,对某类特殊人才的争夺是并不鲜见的。但其手法不同,难易程度各异,胡雪岩可谓个中高手,在其巧收神算子李治鱼事中运用的就是“反间计”。

李治鱼的身世与胡雪岩相同,也因家贫,少读书。自幼进钱庄学徒,从小厮、伙计、档手一步步提起来,对钱庄业务十分熟悉。他尤其精于算术,口算神速,曾有同行用算盘同他比试,对方看着账本劈里啪拉尚未拨完珠子,他已提前报出数字,且毫厘不差。人们惊叹为“神算子”,称李治鱼为“神算李”。神算李过目不忘,记忆力惊人,钱庄积年老账,高齐屋梁,倘要查看,不劳动手,只问神算李年月期号,他便一口报出,清楚明白,从无谬错,神算李在钱庄是块宝,与胡雪岩并称钱庄双璧。同行提起“永康李,信和胡”,无不啧啧叹服。

也许各有仗恃,李治鱼同胡雪岩并无交情,且互相侧目,都不服气。有时偶尔相遇,不是反唇相讥、刻薄挖苦,便是抬头望天,冷脸相看。但胡雪岩此时需要他,肚量大了许多,不再计较他的小气。麻烦的是如何把“神算李”这块宝从“永康”钱庄挖过来,定在自己的钱庄里。

此事不易办到,永康钱庄老板赵得贵为人厚道,待伙计不薄,尤其视李治鱼为亲生儿子一般,薪饷优厚,敬为上宾,据闻有意把独养娇女玉菡许配给他,招赘为婿。李治鱼事实上已成了永康钱庄老板,岂有跳槽的道理。

胡雪岩考虑到这些,几乎丧失了信心。他是个说干就干,认准了目标就决不放弃的角儿。直觉告诉自己,若想干大事业,非要挖来李治鱼不可,否则将来李治鱼成了老板,与胡雪岩分庭抗礼,必是强劲对手,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主意打定,胡雪岩眼珠儿乱转,思考从何处入手?蓦然,他脑子里跳出一个人来——马二姑!

急忙来到杭州一个僻静处,寻着一家院门拍开,开门的人是杭州城有名的媒人马二姑,她常周旋于达官贵人、太太小姐之间,拉纤说媒、撮合姻缘。

“听说赵老板有意招神算李为婿,故玉菡一直未聘人家。”

“只要新人未入洞房,此事还可再议。你看黄大人如何?”胡雪岩提醒道。马二姑点头称是:“黄大人地位显赫,多少人家巴望高攀,玉菡一旦娶过去,赵老板一步登天,成了抚台岳丈,妒煞许多人。”

两人商议已定,胡雪岩马不停蹄,直奔抚台衙门。门子通报进来,黄巡抚立刻传见,听了后眉开眼笑:“果如老弟其言。本大人立刻补你实缺。”胡雪岩叩谢再三,黄大人吩咐开五百两银票做聘金。交马二姑前去赵家说媒。

马二姑有巡抚大人作主,脚下生风,飞快来到永康钱庄,面见赵老板夫妇,说起来意,两口子都傻眼了。本来,玉菡已到出阁年龄,媒人纷至沓来,赵老板有心招婿,笼络神算李,保住钱庄生意,故放出口风,谢绝了媒人。没想到,巡抚黄大人竟钟意小女,欲娶为妾,白花花的五百两聘银耀眼夺目,这事并非儿戏。

赵老板心眼活动,飞快盘算:神算李再好也是伙计,出身低微,而巡抚黄大人,一省高官,圣眷正隆,权势熏天,十个钱庄也抵不过,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攀高枝就蒿草,傻瓜才干的事。赵老板想定了,直拿眼瞅太太。赵太太还有些犹犹豫豫,她近来已把神算李当女婿待,好得不得了,忽然间又要变卦,脸上有些放不下来。马二姑自然明白。忙劝道:“女儿家留不住,早晚是人家的,嫁给黄大人,一步登天,着金戴银,荣华富贵,是她的造化。若受大人宠爱,早晚间扶了正,便是二品夫人诰命册封,风光无比,耀祖光宗,福及子孙,天大的好事情,可惜我命苦,没有女儿,捞不到这等美事。”

一番如簧巧舌,说得赵太太默默无语,谁家母亲不痛女。自然要替女儿前途打算。

此事已定,马二姑喜孜孜赶回抚台衙门报喜讯儿,讨要口彩。黄大人夸她能干会办事,赏了五两银子。两家按部就班,各自行事,不出半月,娶期已临。一乘花轿儿,几个吹吹打打的人,将玉菡姑娘抬离赵家、直往抚台宅院。因为娶妾,并非正室,所以免了不少礼数。黄巡抚只请了几桌至亲好友、幕僚同事。胡雪岩也在被请之列,令他喜出望外:若非斡旋此事,以区区候补县员怎有资格忝列酒座,与抚台举杯对酌?这可算是意外的大收获。

黄大人大做巫山好梦时,可怜神算子李治鱼,一场招赘美梦顷刻成泡影。

胡雪岩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的如意妙算已走对了一半,不怕神算李跳出他手掌心。

玉菡姑娘出阁后,李治鱼如遭霜打的瓜秧,病恹恹地无精打采。赵老板自知有愧,也不来管他。主仆之间,便不如前,关系疏远了许多。

有一天,藩司陈师爷前来永康钱庄存银,临收银票时,直嚷不合数,少了八百两的票子。李治鱼再三申辩已全数付给,陈师爷只是不肯,吵闹起来,惊动赵老板,一看不是小数目,忙核查账目、对证银票,希图找出纰漏之处。不知怎地,神算李此时却失掉记亿,结结巴巴答不出账数。赵老板查不到原因,只好自认晦气,补足陈师爷银票,心痛了好些天。

又有一次,一个外地人风尘扑面、行商打扮,来到永康钱庄,点着名字找神算李。恰巧神算李因公外出,那人口口声声说有重要物件转交。赵老板亲自接待,费了许多口舌,才弄明白此人远在云南,和李治鱼合伙做药材生意。近来获利,特奉送利银。并留下一包袱银锭。赵老板气得发昏,打开包袱一看,足足上千两雪花银。伙计私下做生意,为钱庄行业大忌,说明对主人不忠,有借钱庄发财的嫌疑。待李治鱼回来,赵老板严加盘询,李治鱼竟矢口否认,一问三不知。主仆之间,从此有了嫌隙。

便有好妒者向赵老板耳边叽咕:神算李做不成赵家女婿,想必记恨在心,有了别意。赵老板深信不疑,暗中提防。合该李治鱼败运,时近深冬,天寒地冻,这晚由李治鱼当值,为抵御寒气,在室中生火取暖。矇眬中忽被响声惊醒,见屋内火光冲天,烟雾弥漫。邻居一齐救火,好容易扑灭,门面已焚烧大半,积年的账册也付之一炬。赵氏夫妇痛心疾首,呼天抢地,把一腔子怨恨都泼到神算李身上。李治鱼见老板翻脸无情,一跺脚,头也不回离开永康钱庄。于是谣言伴着神算李一路播撒开来:李治鱼暗算老板、亏空太巨,做假账糊弄赵老板,唯恐被查坐实,纵火烧毁积账,来个灰飞烟灭无对证。

如此险恶的用心,本事再大的档手,走遍天下钱庄,东家也没有敢用的。于是李治鱼的下场,比当年逐出信和的胡雪岩还要糟糕透顶。不但没有人替他洗雪冤屈,疑云愈积愈重,像一座大山压在他头顶,喘不过气来,欲置于死地。李治鱼空怀绝技,在杭州街头流浪,无处收留,屡遭白眼,又气又急,看看囊中空空,只得含泪到乡下投靠亲友。

这日,李治鱼在崎岖山道踽踽而行,冬雪皑皑,遍山披素,他衣衫单薄,肚中饥饿,挣扎着来到一座土地庙,只觉天旋地转,脚下一软,扑通倒在墙角,便无力再爬起身。不知过了多久,隐约听见耳边有轻声呼唤:“李师兄、李师兄!”睁眼一看,身边有两名汉子搀扶着自己,眼前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不远处站着一个主人模样的男子,头披棉猴,身着貂皮大氅,脚登云纹绣花高靴,十分富贵气派。

“李师兄,还认得小弟么?”听着耳熟,李治鱼定神一瞅,脱口而道:“你不是信和的胡雪岩么?”

胡雪岩看着自己亲手导演的这幕悲剧,得意万分,几乎笑出声来。人生不过游戏,自己俨然是个高明的游戏大师,玩弄他人在股掌之间,眼前再加一点劲,神算李便为我所用。想罢,胡雪岩做出悲恸欲绝的模样,顿足道:“小弟恰好路过此地,要去乡下拜访故人,不想遇到师兄病倒在此,真是意想不到。”

李治鱼咬牙切齿道:“都是姓赵的不仁不义,翻脸无情,害得我无处吃饭,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胡雪岩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我师兄弟钱庄出身,身怀绝技,却为它人作嫁,到头反被一脚踢开,这账早晚要算,师兄且随我来从长计议。”

一行人来到一家路边小店,胡雪岩叫来一个羊肉火锅,一盘白切鸡,一盘猪头肉,另有粉皮花生几样佐酒菜,满斟花雕,请李治鱼先饮。李治鱼也不客气,几杯酒下肚,恢复了体力。

胡雪岩问:“李师兄,到乡下有什么好活计?”

李治鱼叹道:“无非割麦插秧,笨重农活,只求果腹而已。”

“可惜一身银钱绝技,却派不上用场,难道就这样英雄末路,委屈一生么?”

“恶名在外,谁还敢雇咱,只好认命啦。”

胡雪岩目光炯炯,逼视他道:“若有人相信师兄的为人,不信邪说诬陷,请师兄回钱庄主掌档手,你意下如何?”

李治鱼疑惑道:“真如此,便是重生父母、再造爹娘,亦不为过,但谁如此大胆,敢违抗同业大会的意愿?”

“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便是小弟我。”

“果真?”

“小弟与师兄同业同行,英雄说英雄,惺惺惜惺惺,对师兄向来极为敬佩,今日愿请师兄主掌钱庄,共同干一番事业。”

李治鱼愕然道:“你在说诳语?开钱庄哪来这许多本钱?莫非劫道发了横财不成?”

胡雪岩笑道:“不瞒师兄,小弟自离开信和后,与一位贵人结为好友,受他委托办一家钱庄,正缺好手,师兄如不弃,可来做个档手,如何?”

李治鱼方知是实,绝境之中,如从天上掉下的一桩美差,求之不得,如何不肯?当下便感激涕零,要给胡雪岩跪谢大恩。胡雪岩忙扶住他说:“自家弟兄,不必如此拘礼,今后务必同舟共济,共兴钱庄大业。”又掏出一个二千两的折子给他,说:“从现在起,师兄便是阜康钱庄的档手,每月定饷十两,年底另有花红,这折子拿去,随取随用,定房子、雇伙计、购什物,任你支派,不够再说一声,我随时补上。”

一番真言实语,慷慨大度安排,令李治鱼心悦诚服,高叫道:“雪岩老弟不必多虑,只看咱神算李手段!”

胡雪岩道:“从此以后,咱弟兄俩如同一根线上的蚂蚱,同呼吸共命运,吃香喝辣,都在一块儿。”他内心明白:在钱庄事业基础上,奠下一块无价之宝。

可以说,胡雪岩巧收神算子的手腕是高招,用地位权势诱惑,先让对方内部关系瓦解,产生嫌隙,直至恶化。再对被反间者施以恩惠,使之感恩为我所用。是“反间计”的具体运用。说到底,这还是用反间手法,挖人搭台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