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兰州历史文化丛书·革命星火
15619000000005

第5章 春雷激荡醒古城

兰州在苏醒甘肃大地虽地处偏远,但它既是东方睡狮的一端,便能感知他身体深处的愤懑和呐喊。一场更加伟大的变革正在酝酿着,它牵一发而动全局,兰州也不例外。

1915年9月,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创办了《新青年》杂志,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迎风招展,思想文化战线上一场空前规模的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作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开端,这场新文化运动加速了国人的觉醒,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批判封建主义旧思想和接受民主主义新思想进行了空前的启蒙。

甘肃也激荡在新文化运动的热流中。通过蔡大愚、牛载坤等进步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民主科学的精神和各样新思想、新观念在甘肃传播开来。大批青年知识分子热血涌动,成了新思想的追随者。

八九十名甘肃青年奔赴北平求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紧接着,在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影响下,北平爆发了一场更加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我们的外交太失败了!山东大势已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

“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高校3000多名学生高喊这样的口号,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集会和游行。北洋军阀政府对学生们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但是,爱国运动如野火一般,迅速从北京蔓延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潜藏已久的巨大力量,地火般喷涌而出,整个中国沸腾了。

平地一声春雷,许多梦中人惊醒了,滚滚春雷唤醒了人们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切,唤起了人们对新的社会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大多数在京的甘肃籍学生,如王和生、王自治等都参加了这次声势浩大的游行。他们积极奔赴在斗争第一线,及时把北京革命斗争的消息、宣传材料等传送到兰州。

五四运动也激发了兰州人民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的热情。这个紧缚在封建军阀、封建地主阶级种种桎梏下的城市渐渐苏醒了,革命运动开始在兰州高潮迭起:

五四运动期间,兰州中等学校学生举行集会演讲游行,响应北京的运动。

1920年5月7日,兰州省立一中、第一师范、华英中学和西湖小学师生在曹家厅左公祠(现兰州二中)举行“五·七国耻纪念日”集会,宣传爱国思想,号召民众团结起来为取消“二十一条”做斗争。

1919年夏,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旅京学生甘肃同乡会通电全省各界人士和各镇驻军将领,再次发起“倒张”运动。张广建督甘7年,倒行逆施,狂征暴敛,为甘肃人民所痛恶。随着甘肃人民“倒张”呼声日益高涨,张广建于1921年1月被迫离甘。

1922年,兰州省立一中等7所学校组织“甘肃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提出“研究学术,交换知识,改良社会,拥护国权”的宗旨。

1923年5月9日,以废除“二十一条”,维护祖国领土与主权完整为主体的爱国运动在兰州进入高潮,甘肃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发动兰州中小学学生4000余人和市民2万多人,在左公祠举行声势浩大的“国耻纪念日”示威集会,愤怒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并通电北京总统府、国务院、外交部和参、众两院,坚决要求废除“二十一条”,收回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的旅顺、大连和台湾等失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与完整……大地回春。惊蛰以后,气象万千。

《新陇》吹来清新之风在新生事物涌动的五四时代,各种新思潮的传播蔚然成风。尤其在五四运动之后,社团、刊物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春雷激荡醒古城据1979年三联书店出版的《五四时期的社团》、《五四时期期刊介绍》所介绍,当时国内大小社团有55个,期刊则有157种之多。许多期刊的名称都冠以“新”字,蓬蓬勃勃呈现出来,如:《新青年》、《新潮》、《新生活》、《新社会》、《新妇女》、《觉社新刊》、《浙江新潮》、《新空气》、《新共和》、《新海丰》、《新学生》、《新江西》、《新湖南》、《新湖北》、《新安徽》、《新浙江》、《新四川》、《新陇》、《新山东》、《新生命》、《新中国》、《新群》、《新人》、《新教育》……由甘肃籍学生创刊的《新陇》杂志便是其中的一颗新星,它表明甘肃及兰州自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一开始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新陇》创刊于1920年,由在北京大学上学的甘肃籍学生张明道等人提议创办。5月20日,《新陇》杂志创刊号在北京出版,它依照“可望陇人之觉悟奋兴及污浊社会之改良”的宗旨,先后就甘肃的政治、文化、教育、妇女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论述,并转载了陈独秀、蔡元培、胡适等人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文章。《新陇》在甘《新陇》杂志肃设特约记者2人,在兰州、平凉、天水、西宁、宁夏、凉州、狄道(临洮)等处设有代办处。《新陇》在众多新青年中竞相传阅。

输入适用之知识及学理,俾陇人有所比较而采择焉;传播社会之现状与外界,俾国人知其卑污而投之以剂也。然后可望陇人之觉悟奋兴及污浊社会之改良也。

《新陇》发刊词言之谆谆,期待盈切。它令陇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新陇》汇入全国新思想的洪流,有力弘扬了五四精神,严厉抨击揭露了甘肃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

一缕鲜活有力的春风吹进了陇原,吹进了兰州。

开天辟地——邓春兰首破大学女禁这张照片左数第五位女士,名叫邓春兰。

1919年7月,正值兰州风轻气爽的初夏,亘古不息的黄河穿城而过,河水澎湃。25日,年轻女子邓春兰内心波澜起伏,此日天刚放亮,她便和5名同伴乘羊皮筏子从兰州出发了。羊皮筏子在浪尖上轻盈起伏,划着优美的弧线,到了宁夏中卫,6名女子又改乘木船至包头,再改坐牛车至丰镇换乘火车沿京绥线而行。8月27日,历时32天,这几个被国人认为从不毛之地的甘肃来的姑娘,抵达了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的北京。

兰州女子邓春兰赴京求学石破天惊,令国人震撼。

五四前夕,在封建余孽厚重的兰州,男尊女卑之风尚无多大改变。勤恳蒙昧的兰州女性囿于小家之中,懵懵懂懂地听着窗外的风声雨声。邓春兰在当时的兰州甚至中国,无疑是一朵怒放的刀戟之花,它穿云破雾、璀璨夺目。她的所做所为开天辟地,令人感念至今。

胡适先生曾提出大学开放女禁的三部曲,即聘用有学问的女性当教授,大学招收女生和研究女学制。1919年12月,即将赴法勤工俭学的向警予致信好友:“女子解放的声浪一天高似一天,但仔细研春雷激荡醒古城究……归根结底的希望仍离不脱教育。男女共学是求男女平等之要点,又是提高女子学识能力,催促社会文化进步的惟一妙法。”鲁迅先生以笔为刀,犀利地剖割着旧制度留在女性精神里的痼疾,大声疾呼女子觉醒……很多仁人志士都在关注着妇女的命运、妇女的解放、妇女的改革。

邓春兰,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地冲破了厚重腐旧的大学女禁的帷幔。

1898年7月3日,邓春兰出生于甘肃循化(今属青海),正如她的名字,她像春天破土而出的剑兰,执着而又坚毅。幸运的邓春兰从小在开明生动的空气中成长,和身边的女孩相比,她没有受到缠足陋习的摧残;7岁时,进入小学接受教育,在她就读的学校只有她和她的两个姐姐三个女生。后来她又转入在兰州的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在师范学习期间,思想活跃的邓春兰接触了不少新鲜事物和进步书刊,她了解到,自辛亥革命以后,蔡元培等人曾多次提出男女教育平等的1920,邓春兰(左5)等中国首批女大学生在北京大学与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夫妇合影。

主张,但由于反动政府的腐败和封建势力的阻挠,这一主张一直未能实现。

1919年春天,21岁的邓春兰师范毕业,因为不能继续升学深感苦闷。是年3月,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一次讲演中,再次呼吁男女教育平等,邓春兰读到这篇文章后深受鼓舞。五四运动爆发了,5月19日,热血沸腾的邓春兰给北大校长蔡元培写了题为《春兰上蔡校长书》的一封信,在信中她高声呼吁:

盖职业、政权、一切平等,不惟提高吾女界人格,亦合乎人道主义。……且女子无能力何堪任事?是故万事平等,俱应以教育平等为基础。……春兰拟代吾女界要求先生,于此中学添设女子班,升至大学预科,即实行男女同班……以为全国女子开一个先例。

这番金石之声,穿云裂石,在上世纪军阀当道的中国,无异于夜空里的霹雳。

1919年6月,北京女子高等师范破例来甘肃招考女生,邓春兰毅然报名,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7月25日,邓春兰和同时被录取的其他5名同学赴京求学。起程之初,邓春兰写了一封《报界诸先生转全国女子中学毕业及高等小学毕业诸位同志书》寄至北京,再次呼吁女同胞为解除大学女禁奋起抗争,疾呼:“依赖他人提倡,何如出于自身之奋斗?”

就在邓春兰等人赴京的途中,北京上海的许多报刊发表了邓春兰的呼吁书及致蔡元培校长的信。

北京《晨报》率先于8月3日刊登了《邓春兰女士来书请大学解除女禁》。

8月8日,上海《国民日报》以《邓春兰女士男女同校书》为题将邓春兰的呼吁公布于报端。许多大报相继转载,男女同校等问题的讨论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少年世界》、《少年中国》等刊物还为此出了“妇女号”专刊,开展男女教育平等、妇女解放及婚姻家庭等问题的讨论。《新青年》也就妇女解放问题发表了征稿启事。邓春兰成了万众瞩目的女春雷激荡醒古城性。对于由此引发的妇女解放等问题的讨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也纷纷发表文章表示支持。后来邓春兰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积极参加讨论,赢得了很高的评价。

32天的长途颠簸,邓春兰未感到丝毫疲顿。到京后,她立即进入北京女子师范补习班就读。

1919年年底,蔡元培复主北大,深为邓春兰等人坚忍不拔的求学精神所感动,明确表示:“北京大学明年招生时,倘有程度相合之女生,尽可投考,如程度及格,亦可录取。”

1920年2月,北京大学招收了邓春兰、王兰、奚浈等9名女生入学,她们是我国历史上男女合校后的第一批女大学生,邓春兰被分在哲学系。在北京大学的带头下,全国各高等院校也纷纷效法,陆续解除女禁。就这样,沿袭了几千年的“男女有别”的大学女禁,在“五四”运动的冲击下,在邓春兰的首起奋争下被打破了。

1918年7月,鲁迅先生在《我之节烈观》一文中为中国女子们恳切地呐喊: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1920年,邓春兰通过自己的抗争,获得了正当的幸福,从此,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女性沉着坚毅的身影开始和男性比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