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儒学与人生
15624000000023

第23章 儒学修身理论简评

儒学修身理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理应得到继承和发扬。同时,它也是历史的产物,其道德伦理观念和某些修养方法亦带有封建色彩和历史尘埃。儒学修身理论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儒家修身理论具有突出的人文精神特征,这与儒家所一贯重视人、充分肯定人的价值是一脉相承的。儒学修身理论的要旨是尊重人、爱人,对人要有仁、有义、有礼、有诚、有信;个人的价值要通过对家庭、社会的作为来体现,作为家庭成员要为家庭负责、尽义务,作为社会成员要在尽忠报国、利济苍生方面有所作为。为达到这些目的,要“诚意”“正心”“克己”“内省”“主敬”“慎独”“存养”等,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内圣”与“外王”的统一,把完善自身与完善社会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入世情怀、社会责任感和爱人乐群精神。

第二,从历史作用看,儒家修身理论长期处于传统道德教育和社会教化的主导地位,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形成发挥过重要作用。中国在世界上久已享有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都与儒家修身理论的倡行密不可分。

第三,儒家修身理论中的精华对当代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借鉴的意义。当今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使人们的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积极变化。但是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渐严重起来。在青年学生中受科学主义、个人主义、功利思想影响,存在着偏重自然科学知识,而轻视人文道德知识的现象,很多人在人生目标、理想追求上存在唯个人功利是趋的倾向。国内学者近几年呼吁:“要避免培养‘人文残疾人’”,“目前社会潜伏着某种人文道德危机,人文道德教育已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了。”西方一些从事教育思想研究的学者也认为,人文道德素质与科学素质是人生两大支柱,缺一不可,科学本身无法认识人、知识、道德的价值,它也无法发现生活的真理。因此,在青年学生中强化人文道德素质教育已成为非常重要、非常迫切的任务,儒家修身理论中的精华无疑是进行这种教育的好教材,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国内高等学校近几年兴起修身热,各行各业都在强调道德修养问题,这足以表明修身理论精华在当代的作用和意义。

第四,儒家修身理论对当今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有重要启示意义。儒家修身理论既具思辨性、哲理性,又具直观性、形象性。传统儒学思想家不乏思辨能力,他们从哲学高度思考宇宙人生的各种问题,眼界宽,气魄大,思想深邃,言简意赅,令人折服,而其表述却往往比较简约、直观、形象,诉诸情感,易于为人理解接受,在感情深处引起触动。然而,反观当代的某些道德教育理论,尽管从学术上看思辨精密,见解高深,但社会影响不大,实践效果不明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儒家修身理论对社会上下各个层次的人都有深刻的影响。这就启发我们,在道德教育研究中,不仅要重视理论思辨,也要重视实践思考,不仅要有理论建树,也要有实际可行性。

此外,儒家修身理论中的精华之所以在中国社会中一直有着很强的影响力,还在于它有着强有力的传播载体,譬如:历代儒学思想家、教育家奔波周游,聚徒讲学;志士仁人的以身躬行,为天下倡;统治者通过考任官吏、公私学校设立有关课程等方式加以推行;多种形式的社会教化,如《三字经》《千字文》、家训、格言、谚语、联、扁、牌坊等对人们的思想浸润。上述几个方面都值得我们在今天的道德建设中思考和借鉴。

然而由于历史、社会等的局限性,儒家的修养理论也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比如,把人的自我完善主要归结为道德修养,这种以善代真、以德抵智的修养方法,极大地束缚了人的智力开发和创造精神的培养;过于强调虚静内省、直觉感悟,容易造成定性定量的分析思维不发达;过于强调慎言慎行,明哲保身,往往使人谨小慎微,不敢为天下先;要求人们无条件地克服传与统文化精神不相容的思想、欲望、情感,容易导致人的自我封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