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儒学与人生
15624000000026

第26章 孝治天下

“孝”作为华夏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为历代圣贤所提倡。“孝”首先是处理家庭中长辈和儿女间关系的准则,同时又是一种社会道德原则。

(一)孝为立身之本,治国之基

儒学首先把孝作为立身之本,认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章》)意即“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的源泉。孔门弟子有若认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意即“孝弟”是培养仁德的基础。同时,儒学还认为,“孝”是为政治国之基。儒学主张“为政以德”,而“德”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良好的品德有很多种,究竟为政需要什么样的德行呢?儒家认为,最核心的“德”就是孝;由“孝”然后是“友于兄弟”,便是“悌”。儒学经典《大学》有言“治国必先齐其家”,指的就是以德治国必先要以孝安其家。由家庭伦理扩大到社会伦理。这样,“孝”就由道德范畴扩展到了政治范畴。

孔子的学生有若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意即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可见,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论语·为政》中记载:鲁定公初年。孔子赋闲在家,于是有人问:“子奚不为政。”意即先生为何不去当官从政?孔子回答说:“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意即《尚书》中说:“只要对父母尽到该尽的孝,对兄弟友爱,可以施行到政令上。”这也是从事政治,何必一定要当官呢?在儒学看来,家国同构,个人与家庭,家庭与社会和国家,并不能严格割裂。所以,处理家事需要的品德(孝与悌),也就是处理国事所需要的品德,因此,处理家事其实就是在“为政”。

《论语·为政》中又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意即孟懿子向孔子问孝道,孔子回答说“不要违背”。不要违背什么呢?就是不违背天下人的意愿,必须大孝于天下,视天下人如父母,对天下人要负公道的责任。所以“无违”,就是不可违反人心。在儒家看来,一个不懂爱护父母、兄弟的人,是没有资格管理国事的。这也是“重德”的一种表现。

以孝治国的重要性在儒学经典《孝经》里体现得更为具体。《孝经·三才章》写道:“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意思是说,孝道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人的孝行就像天和地的规律一样是必然的。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并认为,按照这个规律去治理天下,“教化”民众,天下、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了。因此,儒家主张治理国家要以道德教化为基础,道德教化要以孝行为根本。孝道既行,天下自然垂拱而治,这就是以孝道治理天下。正如《孝经·孝治章》所载:“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只要推行孝悌,就会国泰民安,政治清明。

(二)以孝治天下

历代帝王深知提倡孝道孝行对于稳定其统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儒学孝道孝行推崇有加。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孝治国”的王朝,并实施了一些举措,提倡和推行孝道。例如,除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外,汉代皇帝都以“孝”为谥号,称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此外,西汉还把《孝经》列为各级各类学校必修课程(东汉时,《孝经》被列为儒家七经之一,此后,《孝经》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高度重视,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争相传习,倍加尊崇,几乎成了封建时代家喻户晓的儒学经典)。西汉还创立了“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把遵守、践行孝道与求爵取禄联系起来,这成为孝道社会化过程中最强劲的动力。

西汉以后,魏晋时代正式提倡以孝道治天下。晋朝以后,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一直下来,都是把“孝治天下”当做治国纲领。这期间,孝道观念虽然时而淡薄时而强化,但各朝统治者都坚持汉代孝道的基本精神,比如:“举孝廉”作为察举的主要内容之一,一直为后世所承袭沿用。其间最值得强调的就是孝道向法律领域的全面渗透,凭借法律力量推行孝道,进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控制,这也是“以孝治天下”的重要方法。

宋元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理学家认为孝道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的伦理属性,儿子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不可违抗的,与此同时孝道的专一性、绝对性、约束性进一步增强,对父母无条件顺从成为孝道的基本要求,“父母有不慈,儿子不可不孝”成为世人的普遍信念,孝道进一步沦为强化君主独裁、父权专制的工具,在实践上走向极端愚昧化。

(三)以孝治天下思想简评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中国是重孝道的国度,孝子人人敬佩,众口皆碑。不孝敬老人者,人人唾弃。乌鸦孝亲反哺,羔羊感恩跪乳,动物界尚且有回报亲恩之心,人类重“孝”实乃天经地义。因此,中国人是很看重“孝心”的,认为孝心不仅是为人之本,齐家之本,也是为政治国之本。为人者要对父母尽孝道,为官者要对治下百姓尽“大孝”。天下之大以“孝”为大,百行之首以“孝”为先。“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的源泉,是必须遵循的人间正道。

尽管传统的孝悌观念和推崇的孝道孝行中也杂有不正确的成分,亦即后人所说的“愚忠”和“愚孝”等,对于这些东西,我们应该加以批判、否定和抛弃。但是,我们更应看到其中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应当吸收其基本的、合理的内核。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要将“孝道”衍化为“孝治”,进而将“孝治”推进为“德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才是真正的大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