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55位名作家的成长历程(三)
15625500000010

第10章 托马斯·曼

德国长篇小说家

(1875年—1955年)

小传

托马斯·曼,德国杰出的小说家。

1900年,因发表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而一举成名,并因此获得1929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希特勒上台后,他被迫流亡,在国外发表演讲,反对法西斯政权。

1952年移居瑞士直至病逝。他的主要作品有:《魔山》,运用虚构的故事,描摹病态社会的众生相;《马里奥和魔术师》,通过一个魔术师和侍者之间的纠葛,告诫人们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崛起;《约瑟和他的兄弟们》是一部长达四部的巨著,内容借《圣经》中的约瑟的故事,来反对纳粹的种族主义,呼唤恢复人的理智,是一部古为今用的作品。

托马斯·曼的作品构思奇特,人物鲜明,文风细腻而灵活多变,富于幽默、讽刺意味,象征手法含义深远。

代表作品

《特里斯坦》(长篇小说)

《马里奥和魔术师》(长篇小说)

《大骗子菲利克斯·克鲁尔的自白》(长篇小说)

《威尼斯之死》(中篇小说)

童年

center从富商旺族到文学世家

托马斯·曼于1875年出生在吕贝克的一个名门望族。

他的父亲是个经营谷场的富商,又任议员中的税务议员,握有实权,他冷峻、干练、情趣高雅,一副绅士派头。

托马斯·曼的母亲出生在巴西,酷爱音乐,富有艺术气质,她多才多艺,托马斯·曼很小的时候,就受其影响,或痴迷于贝多芬、舒曼、肖邦的乐曲中,或和着母亲的钢琴伴奏,哼着优美的旋律……

托马斯·曼一共有兄妹五个,他排行第二。老大亨利希·曼后来也成为了一位大作家。他们幼年都过着优裕富足的生活,但托马斯·曼16岁时,父亲和祖母都相继去世,家庭开始衰落。父亲死前就卖掉了每况愈下的公司,规定了遗产分配,这意味着富商家族的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文学世家的开始,因为不仅曼氏兄弟先后成了大作家,而且托马斯·曼的六个儿女,也都在文化领域有所建树。

创作准备

center开始亮相文坛

托马斯·曼的文学生涯,开始于18岁的时候。这时他把模仿海涅和斯托姆风格写就的诗篇发表在由他主编的学生报《春之风暴》中,优美的韵律,讥诮嘲讽的口吻,在最初的文字中已见端倪。

后来,他在一家火灾保险公司当见习生,同时在自然主义文学刊物《社会》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堕落》。故事讲述的是一个青年博士,爱上了一位娇小的女演员,起初他对她敬畏有加,后来在一个玩世不恭者的怂恿下,还是堕入了爱河,谁料一天早上,他发现女友身旁躺着一个上了年纪“嘴角耷拉着的蠢男人”,而床头柜上放着几张钞票——理想破灭、红尘窥破。作品得到了老作家的赞扬,托马斯·曼勇气倍增,当即辞去了保险公司的职务,一面在慕尼黑大学当旁听生,一面从事业余创作。

父亲给他留下的钱财足够他自由自在地生活,他同大哥亨利希·曼两次漫游意大利,广泛浏览这个艺术王国里的文学和音乐,并首次接触到了尼采的著作。

他的早期习作带有明显的巴尔散文的特征。巴尔是奥地利先锋派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他在宣告自然主义的终结时,宣扬“新心理学,新浪漫主义,新理想主义”,要求作家注意心理分析,注意对神经末梢细微刺激的描写。

经过几年努力,到1897年他已发表了五六篇小说,特别是《新观察》杂志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矮个儿弗德里曼先生》,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编辑部表示要他把所写的作品全部寄去,甚至表示愿意出他的长篇新作。这样一来,托马斯·曼计划中的《布登勃洛克一家》的写作计划终于被激活了。

成名作的诞生

center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

托马斯·曼为了写《布登勃洛克一家》,于1897年10月独自来到罗马以东一个叫帕莱斯特里纳的小镇上的客栈里。这里偏僻幽静,便于他集中想像力。他首先对布登勃洛克家族的谱系和大事记进行研究。为此,他先后写信,向自己的妹妹和叔叔等亲人打听家庭人员的情况,以及家庭所在地吕贝克城的发展历史等。这就是说,他要以自己家庭的过去和他自己少年时代的经历为蓝本,来设计小说总的情节框架和发展。这一年,托马斯·曼只有22岁。

《布登勃洛克一家》中所描写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德国商业城市吕贝克。这一家的老一代——老约翰,年近70岁,在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中与普鲁士军队做粮食生意时发了财,公司拥有大量的粮栈、农庄、轮船和地产,他家的地位在全城是最高的。

过了几年后,老伴儿去世了,老约翰似乎预感到来日无多,便向全城发出启事,说:“老约翰·布登勃洛克,由于年迈体衰,不能继续操持商务,自即日起将公司连同一切资产和债务,均交由其子小约翰继承经营……”不久,他便去世了。

继承家业的小约翰·布登勃洛克与父亲一样干练和敬业,但他缺少经营头脑和从容大度,加上由于遗产分割而使公司资金锐减,商业竞争日趋激烈,与暴发户哈根斯特吕姆的作对,小约翰面对巨大威胁,家业出现不祥的兆头。

1855年小约翰去世,第三代——托马斯·布登勃洛克便登场了。托马斯继承了家族诚实、谨慎、温和的家风,将本该由他继承的先父“参议”头衔拱手让给了伯父,博得了“绅士风度”的美名。他处处显示出对家业发展的勃勃雄心,重振自己古老的家业。

他的弟弟克利斯蒂安在外游荡多年,仍然爱好戏剧和艺术。托马斯给了他一个经理的位子,实际是让他处理一些英文资料,因为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可是仅一个星期,他的工作热情大减,一张报、一杯啤酒,成了他工作时的伴侣。

托马斯的小妹妹克拉拉脾气古怪,嫁给了一个大脑袋、矮个子的牧师,不久就病故了。大妹妹托妮结了两次婚,受了两次骗,也就离了两次婚。

托马斯的儿子小汉诺,已经是布登勃洛克家族的第四代了,但他除了爱好音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使托马斯一切的希望全都化成泡影。在和新兴商人的竞争中,托马斯连连败阵,他深感心力交瘁,于是只好沉迷于叔本华的哲学,以寻求慰藉,最后因拔牙而惨死。

小汉诺15岁时得了伤寒,医生费尽心机也未能将他治好,后来也死去了。

只有托妮沉湎于对昔日荣华的回忆之中。

布登勃洛克家族就这样一代不如一代地走向了衰亡。

《布登勃洛克一家》这部小说发表于20世纪初,当时德国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市民对自己的未来正充满信心。但不久,托马斯·曼的虚构故事,竟言中了现实的发展,德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陷入了经济危机,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布登勃洛克一家》奠定了托马斯·曼的文学地位,使他跻身于世界大作家的行列。1929年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在把当年的文学奖授予托马斯·曼时,这样评价道:“主要是由于他的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使它成为了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而且其地位一年比一年巩固。”

巅峰之作

center再创辉煌的艺术成就

1924年,托马斯·曼又发表了一部名为《魔山》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同样是以作者本人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而创作的。1912年,他的妻子得了一场肺病,住在瑞士一家高山疗养院里。这年夏天,托马斯·曼去探望她,在那里连续住了20多天。在这20多天的时间里,托马斯·曼以作家敏锐的观察力,把疗养院里各式人等都铭记于心,从而获得了创作《魔山》的必要素材。

小说的故事是这样的:

汉斯·卡斯托尔普是汉堡的一名见习工程师,他到瑞士一个高山疗养院去探望表哥约阿希姆,不料自己也染上了肺结核病。

他眼看着包括表哥在内的许多病友的故去,于是产生了对疾病和死亡的浓厚兴趣。他迷上了妩媚的病友肖夏太太,肖夏太太让他魂不守舍,原因是她长得同他以前曾爱过的同学希普相似。

他不顾一切地投身于这个与死亡近在咫尺的爱情之中,可惜这只是一厢情愿,就在他向她袒露心扉的第二天,肖夏太太即不辞而别,在她返回时身边多了另一位男伴。

但是,汉斯的爱并非没有回报,这个商人的儿子,正是由于对疾病和死亡的同情,才有了对人生的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加接近了人道主义思想。

小说中有一位意大利作家塞塔姆布里尼,他赞成法国革命,赞成民主自由、启蒙精神和人类尊严的人文主义。

他看到汉斯如此陷入非理性的迷途中而不能自拔,便苦口婆心地劝导他:别受放荡的肖夏太太的诱惑,别颓废厌世。

小说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疗养院病人纷纷下山,汉斯也穿上军装,奔赴前线而结束的。

《魔山》1924年问世,即刻引起了读书界的轰动,四年后发行量已达10万册,远远超过了《布登勃洛克一家》,并被译成多种文字,是托马斯·曼创作的又一里程碑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