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三)
15628700000008

第8章 山东省(2)

纪念馆前面是陈毅元帅、粟裕将军侍马而立的大型花岗石塑雕,雕像高7.75米,其中底座高2.75米。红色花岗石上镌刻着陈毅元帅的《孟良崮战役》长诗,两位将帅雕像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作为孟良崮战役主要指挥者的光辉形象。

纪念馆后面是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其后是烈士英名塔,塔身镌刻着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2800多名烈士的姓名,墓区内掩埋着2800多名烈士的遗骨。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为山东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孟良崮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沂南县界湖镇西25公里的代庄乡境内,经营总面积近2万亩,经过30多年来造林、营林,已形成干果林、防护林构成的万亩森林规模,主要树种有松类、刺槐、板栗、赤扬、淡竹、火炬树、五角枫等。林场林草茂密,怪石林立,是景色优美的森林旅游胜地。孟良崮森林公园于1992年1月被国家林业部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临沂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原称临沂革命烈士陵园,1986年10月经民政部门批准改为现名。1986年10月,该陵园被列为全国革命烈士陵园重点保护单位。

陵园座落在市区东南部沂河西岸金雀、银雀二山之间的平地上。1949年2月,由中共中央华东局提议,山东省政府为纪念在人民民主革命中牺牲的华东区革命烈士而建,名为“临沂革命烈士陵园”。1950年7月1日,主体工程烈士纪念塔、纪念堂相继落成,后陆续修葺增建。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并列为全国第一批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园坐北朝南,南北长65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19.2万平方米,有塔、堂、亭、馆、墓坊等建筑15处,规模宏大。

陵园大门为坊式建筑,面宽36米,高12.8米,前并立4根朱漆明柱,横枋彩绘,蓝色斗拱疏密其间,顶覆黄色玻璃瓦。大门上中红色横额题“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系著名书法家舒同手书。大门两侧,红墙灰瓦,古朴典雅。门前左为广场,右为桐树林,中一弧形单孔石桥跨青龙河与陵园前街相通。

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陵园中心,为五角灯塔式建筑,高47.5米。基部塔台为五面体石质平台,高2.5米,周围绕以石槛,环周有5条13级台阶通下。基台上为亭式塔墩,周围环接铜质栏杆,5角各立有2条花岗石柱,石柱顶端镶有表现战争年代工、农、青、妇、兵战斗、生产、放哨等内容的浮雕。亭内5面塔壁上部各有一幅大型浅浮雕,题材均为反映军民英勇战斗、取得胜利的事迹。浮雕下部亭壁上分别为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政委员会的题词,山东省政府建塔碑文,鲁中南区党委、行署、军区、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题写的碑文,及刘少奇、朱德、刘伯承、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塔身正面,镶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鎏金大字,每字平均高1.5米,数里之外,清晰可辨。塔上部为攒尖亭式建筑,顶端嵌有一立体巨型景泰蓝五角红星。

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烈士塔北100米处,为传统宫殿式建筑。阔45米,进深19.6米,高21.4米。两层飞檐,斗拱交错,顶覆青色玻璃甬瓦。正面廊檐下悬一巨匾,上题“革命烈士纪念堂”。堂四周,环以回廊,正面并立14根明柱。堂内以钢筋水泥和栋梁,穹窿顶棚饰以彩塑。堂内迎门为一石碑,上镌周恩来题词“人民革命的烈士们永垂不朽”,碑面为任弼时题词“你们的功绩永垂不朽”。碑前两侧,陈列着王麓水、赵铺、刘炎、张元寿4位烈士的半身石质浮雕像。堂内东西两面正中陈列着两块巨在的联碑,直通堂顶。碑上镌刻着62576位烈士的英名,其中县团级以上的烈士372名。他们都是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在以沂蒙山区为主的山东以至华东各地英勇捐躯或积劳成疾逝世的,其中有3万多是沂蒙山区人,其余的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有的则是来自外国的国际主义战士。

革命战史陈列馆位于纪念堂东侧,1980年兴建。馆为“回”字型平房建筑,正厅宽4米,进深3.5米。馆内以大量的文字、图片、图表、照片、雕塑和实物,反映党和人民在鲁中南地区的革命斗争史,再现了1932年“日照武装暴动”、1943年蒙阴“岱崮阻击战”、1947年蒙阴“孟良崮战役”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光辉战例。

烈士事迹陈列馆位于纪念堂西侧,与战史陈列馆对称布列。建筑形制亦同。馆内通过大量文字、图片、文物等资料,系统介绍了罗炳辉、赵铺、陈若克及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汉斯·希伯等32位烈士的生平事迹。

陵园内东西两侧,还建有罗炳辉、王麓水、汉斯·希伯、张元寿、刘炎、常恩多及陈明、辛锐夫妇8位革命烈士的7座风格别异的烈士墓,又立有罗炳辉遗像亭1座。

莱芜市莱芜战役纪念馆

莱芜战役纪念馆,原名莱芜革命烈士陵园。1948年始建于矿山南麓,1972年迁于现址。1996年市委、市政府一次性拨款2800万元进行改扩建,并更名为莱芜战役纪念馆。

莱芜战役纪念馆坐落于莱芜市城区中心黄山之上,占地82000平方米,是目前山东省规模较大、规格最高的革命烈士纪念馆,更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及游览的理想场所。

莱芜战役纪念馆1997年7月建成开馆。由革命烈士纪念塔、莱芜战役展览馆和莱芜战役全景画馆三大主体建筑构成,成“品”字布局并辟有露天武器展场,总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馆名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

莱芜战役是1947年初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谭震林的指挥下,在山东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歼灭战,此役在莱芜地区激战三昼夜,共歼国民党军7.6万人,生俘和击毙国民党将官23名,收复县城13座,重镇数十处,为扭转华东乃至全国战局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称为运动战的光辉战例。

青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处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面貌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坐落在莱阳路8号,西邻青岛湾,临海处原是海军驻青部队小型船舰的停泊之处,陆地为海军部队驻地,1989年在此筹建海军博物馆。海军各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该馆文物处还在全国进行了广泛的征集,经过两年的紧张筹建,终于在1991年正式开展,现每年接待游客达几十万人之多。

博物馆现包括军服礼品展厅、武器装备展区和海上展舰区,展出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馆藏的数千件珍贵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光辉历程。

军服礼品展厅陈列着人民海军各个时期的军服、军衔和友好国家及军队赠送的珍贵礼品。在军服展室内展示着1950年1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的第一批服装——“五零式”军服,以及1955年10月实行的“五五式”军服、1965年5月实行的“六五式”军服、1985年改革以后的“八五式”军服、1988年10月1日起陆续装备部队的“八七式”军服和新一代军服等。而礼品展室内各国赠送的礼品可谓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这些礼品是中国海军在国际交往中获得的馈赠,其中多为各国海军军徽、舰船标志等,形形色色,极为珍贵。其中一柄黑鞘鎏金长剑为1989年马辛春将军率郑和舰访美时,由美国第三舰队司令吉姆斯·多塞中将所赠,此剑剑身优美,寒光闪闪,极其精制,堪称上乘珍品。

武器装备展区建在院内广场上。广场上整齐地陈列着各种退役的武器装备,按照武器类型分舰艇、导弹、飞机、雷达、火炮5个展群和一个特殊展区。导弹展群内摆放着各种功能的导弹,小如炮弹,大如飞机,其中一种红旗立地导弹在20世纪60年代曾3次击落美制U—2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舰艇展群中有一艘周恩来总理于1957年8月4日在胶州湾检阅驻青海军部队时乘坐的02型木壳鱼雷快艇。特殊展区内陈列着一架肖劲光司令员乘坐的伊尔—14飞机,此机1960年至1991年服役期间曾多次接送过首长和国际友人,并参加过多次抢险救灾任务。

海上展舰区设在小青岛连陆大堤的海湾内,那里停泊着光荣退役的“长城号”潜艇、“鞍山号”导弹驱逐舰和“鹰潭号”航空导弹护卫舰。“鹰潭号”与“鞍山号”舰体宏伟,礼节旗在海风吹拂下猎猎作响;鹰潭舰是我国第一代053K型舰对空导弹护卫舰;鞍山舰是1954年我国从前苏联购进的第一批驱逐舰,此舰有着不平凡的经历,1936年建成,1941年编入苏海军太平洋舰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下过赫赫战功。编入我国海军北海舰队后,曾多次接受周恩来、刘少奇、叶剑英、邓小平、贺龙、罗瑞卿等党和国家及军队领导人的检阅,圆满地完成了各项重大任务。

海军博物馆现已具有相当规模,成为青岛国防教育的基地和旅游观光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