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读历史做事先做人全集
15629400000012

第12章 做事心机(6)

马超听说父亲和两个弟弟遇害的消息后,放声大哭,悲伤倒地。他咬牙切齿,痛骂曹贼。

正在此时,刘备的使者持书赶到。马超拆书一看:刘备在信中除了大骂曹操之外,还回忆了昔日与马腾同受汉帝密诏、誓诛曹贼的往事和旧情。信中指出,现在曹操与马超又结下不共天地、不同日月之深仇。诸葛亮建议马超率西凉之兵以攻曹之后,他统荆、襄之众以遏曹之前。认为此举不但曹操可擒、奸党可灭、大仇可报,而且汉室可以复兴。

马超看罢,立即挥泪复信,打发使者先回,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正准备进发时,西凉太守韩遂使人请马超相见。原来韩遂与马腾是结义兄弟,韩遂与马超以叔侄相称。韩遂告诉马超:曹操派人送来书信,以封西凉侯为诱饵,让韩遂擒拿马超。韩遂还向马超表示:既为叔侄,不忍加害,愿意与马超一起联军进击曹操,以报仇雪恨。

韩遂杀掉曹操的使者,又征调手下8部兵马,合自己与马超共计10部,2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

曹操得到关中警报以后,遂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划,专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诸葛亮一封书信就轻而易举地制止了曹军的南下,救了孙权的大驾。

陈平不露声色化解危险

生活谋略中占有首要地位的经典信条就是:“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在非常情况下,不仅要有预见危机的能力,还要有最高明的应付危机的策略,这样,才能把问题消弥于无形,避免给自己带来伤害。

陈平在当初投奔汉王刘邦的时候,曾发生过一宗险事。

那是春夏之交的时节。一天中午,天空灰蒙蒙的,碧绿的田野一片静寂。这时。从楚王项羽的军营里走出一个人,身穿将军服,佩带一把宝剑,警戒地四下看着,顺着田间小路,急匆匆地向黄河岸边赶去。这个人就是陈平。他偷渡黄河去投奔汉王刘邦。

陈平赶到河边,轻声叫来一艘渡船。只见船上有四五个人,都是粗蛮大汉,脸上露出凶相。当时陈平早已觉察到,上这条船有些不妙,但又没别的去路。他担心误了时间,楚兵会很快追赶上来,只好上了船。

船只慢慢离开了岸,陈平总算松了口气,但他敏锐地观察到,船上这几个人窃窃私语,相互递着眼色,流露出不怀好意的举动。

“看来是个大官,偷跑出来的。”

“估计他怀里一定有不少珍宝和钱,嘿嘿。”

坐在舱内的陈平听到船尾两个人这样低声议论,并发出阴险的笑声时,不禁有些紧张。心想:“他们要谋财害命!我虽然身上没有什么财物和珍宝,我只是独夫一个,只有一把剑,肯定敌不过他们。如何安全地摆脱危险的困境呢?”

这时船到了河中央,速度明显地减缓了。

“他们要下手了,怎么办?”陈平在上船时已考虑了一计策。

他从船内站起来,走出船舱说:“舱内好闷热啊!热得我都快要出汗了。”

陈平边说边佯作若无其事地摘下宝剑,脱掉大衣,倚放在船舷上,并伸手帮他们摇船。这一举动,出乎他们的预料,使他们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陈平很用力地摇船。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天闷热,看来要来一场大雨了。”说着,又脱下一件上衣,放在那件外衣之上。过了一会儿,再脱下一件。最后,他索性脱光了上衣,赤着身子,帮他们摇船。

船上那几个人,看见陈平没有什么财物可图,就此打消了谋害他的念头,很快把船划到对岸了。

陈平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他一介文士的身份,不论是向船家极力辩解还是凭一时血气之勇拔剑与船家展开搏斗,恐怕都难以逃脱被船家杀害的结局。陈平能在间不容发的紧张瞬间想出办法,不露声色地把危机消解于无形,不愧为刘邦手下的一大谋士。

“空城计”的第一出战例

空城计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形下所采取的抗敌计谋。不过,这是不得已的一种风险谋略,只有尽快地由虚变实,才能够化险为夷,渡过难关。

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宰相)公子元,在其兄楚文王死后,很想占有他那美丽的嫂子文夫人,可是,他用尽了种种方法,文夫人却是无动于衷。于是,他就想到要建功立业,以此来讨好她。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自带领一支有兵车六百乘的部队,气势汹汹地去攻打郑国。楚国的大军一路接连打下了郑国的好几座城池,眼看已到了郑国的都城下。当时郑国的兵力比较少,都城里面极为空虚,根本无法抵挡楚国的侵犯。郑国群臣们十分慌乱,有的主张纳金讲和,有的主张拼死一战,也有的主张固守等待盟国来援。究竟哪种方案能够暂解郑国之危,一时间众说纷纭。这时,上卿叔詹说道:“当前的形势非常紧迫,因此决战与请和都不是良策。事至如今,固守倒是可取方案。我国与齐国有盟约,如今有难,齐国一定会派兵前来解围的。但是,只是空谈固守,也恐怕很难守住。公子元伐郑,其实只是想图取功名,用来讨好文夫人。我想,如此一来,他一定会急于贪功求成,同时,又特别害怕失败。我这里有一计,可以退却楚军。”接着,叔詹如此这般说了出来。众臣一听,都认为此计可行。

于是,郑国按照叔詹的计策,在城内做了安排——命令城里的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一卒;街面上的店铺照常开门,老百姓来来往往一如平常,都不准有任何慌张的模样;而且城门大开,摆出一副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楚军的先头部队到了郑国都城城下,一见此情景,很是奇怪,不由得起了疑心,莫不是郑国故意设下埋伏,引诱我们上当?因此也不敢再行动了,等待着公子元的到来。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这事太奇怪了,他来到城外的一个高处仔细观察,发现城中的确是空虚的,但他同时又隐隐约约地看到了郑国的旌旗和甲士。这时候,公子元认定,郑国一定是事先设下了埋伏,引诱他上钩。于是,他不敢贸然进攻,先派了探子潜入城内探探虚实。

这时候,齐国已得到了郑国的求援信,立即联合鲁国、宋国发兵前来救援。公子元在这犹豫之间,早已失去了最佳的进攻良机,闻报三国前来,心想不可能获胜了,好在已打了几个胜仗,如今还是早点撤回为妙,便下令全军连夜撤退。为了防止郑国军队出城追击,他还命士兵们口中衔枚,马蹄裹草,不出一点声响。所有的营寨都不拆去,旌旗照样在空中飘扬。

第二天,叔詹登上城墙向外一看,笑道:“楚军已撤走了。”众人见楚军的营内仍是旌旗招展,都不相信。叔詹说:“如果军营中有人,上空如何能有这么多的鸟儿飞舞?真没想到,我设下空城计吓退了他,他也用空城计蒙骗了我……”

这出双方都使用的空城计,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出空城计的成功战例。

没有一点杀伤性的进攻

为了做出最好的决策,思路一定要灵活。如果想问题的时候困在什么地方了,千万不要采用你自认为是最好的第一个主意。打破你的常规思维方式,出去小跑一圈,默想一下,一个新鲜灵活的点子会帮你解决一切难题。

冈比赛斯是公元前6世纪一位有威望的波斯国王。为了扩张领土,他决定入侵埃及,占领那个富有的国家。

进入埃及后,首先来到孟斐斯这座异常富有的城市。尽管冈比赛斯用尽了军事战略上的各种办法进行围攻,这座城市丝毫也没受到一点儿影响。这样围攻了几个月,冈比赛斯的军队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而它的对手在经过最初的惊吓后,正着手在埃及的其他地方集结军队。冈比赛斯意识到,对于孟斐斯这样一个食品储备甚丰的城市,要想在预期时间内攻下它大概是不可能了。于是,他开始撤退,同时开始运用他作为一个国王所真正具有的天赋-横向思维能力进行思考。

从撤退的阴影中摆脱出来的冈比赛斯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军队全部出动,捕捉在周边地区出没的所有野猫。莫名其妙的士兵开始追捕一切猫科动物,并把它们成群成群地抓回来。

俯视着眼前咪咪叫的这群动物,冈比赛斯开始实施他宏伟计划中的第二步:用弩炮将猫咪一篮一篮地发射到孟斐斯城里去。

可怜的猫咪们一个个惨死在受困城市的马路上、围墙上。几小时后,厚重的城门打开了,孟菲斯投降了。

第一次听到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真实故事时,许多人都可能困惑许久。为什么在这样一场怪异的没有一点杀伤性的进攻之后,全城的人会向他们不共戴天的仇敌投降呢?

答案很简单:在孟斐斯,猫是作为神物被人们贡奉着的。伤害它们无异于惹怒了神。为此,居民们宁可牺牲自己的尊严,向外来者俯首称臣,也不愿让他们的神不高兴。

正是这么一点小小的醒悟,使冈比赛斯挽救了几千名士兵的性命,而且还在几个小时内轻而易举地夺下了原来几个月也没能围攻下来的城池。这就是横向思维的魅力!

定夺计策解国困

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下,没有必要去硬拼,应巧妙应对。

春秋战国的时候,楚国有一位太子被扣在齐国当人质。楚怀王驾崩后,太子准备回国去继位,齐王却要他割让楚国东边的五百里土地,否则就不放他回去。太子为了回国只得先答应了,这位太子就是后来的楚襄王。

楚襄王即位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召集所有的大臣,商讨是否要割让五百里土地给齐国。大臣们经过反复考虑,提出了三条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既然已经答应的事情就应该兑现;另一种认为,应当拒绝齐国的无理要求,然后派重兵去把守;还有一种认为,给是有辱楚国,不给是失信于人。实际上,楚国的确难以和强大的齐国进行抗争,最好的办法就是与自己的盟友秦国联合,请他们派兵来增援,共同与齐国抗衡。

楚襄王听来听去,始终下不了决心,最后,他只好请太守慎子来定夺。慎子经过认真分析认为,这三条意见都可以采用。他的办法是:第一步,让一位大臣到齐国去献地,以表示自己的信用与真诚;第二步,派兵坚守自己的土地,拒绝齐国的要求;第三步,请求秦国支援。

在实行第二步计谋以后,齐王果然勃然大怒,他质问使臣道:“既然你们已经同意把土地给了我,为什么又要派兵去把守?”楚使说:“我们的楚王是守信用的,至于地方官有抗拒的事情发生,那么,就请你派兵去攻打吧。”

于是,齐国的军队就出动了,可是这一行动偏偏又落入了慎子的圈套,因为楚国早已请来了强大的秦国军队。秦国对齐国说:“你们阻拦太子回国,这是不仁,现在又来侵犯,这是不义,不仁不义,谁都可以讨伐。你们必须退兵,否则,秦国决不会视而不见!”

齐王一见与他势均力敌的秦国也出兵了,只得赶紧下令退兵。

《韩熙载夜宴图》本是一幅情报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著名画家顾闳中的传世杰作,可很少有人知道,这幅杰出的艺术珍品本是一幅情报图。

画中的韩熙载是山东青州北海人,父亲原是军中统帅,被北方外族统治者、后唐明家杀害,韩熙载化装逃往江南,投奔了南唐。他本想在南唐施展抱负,赶走外族为父报仇。在投奔南唐前他曾对好友说:“如果江南能用我为相,我一定长驱直入平定中原。”但南唐后主李煜没有重用他,韩熙载在南唐无法施展抱负,而再回北方又不可能。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韩熙载为逃避矛盾,保护自己,变得“多好声妓,专为夜宴”。南唐后主李煜对韩熙载总放心不下,时时提防,很想知道其夜宴的真实情况,于是派著名宫廷画家顾闳中前去窥视。顾闳中默记了韩熙载家夜宴情景,回来之后,凭借高超的画技和惊人的记忆画就了这幅作品,完成了后主李煜交代的任务。因此,《夜宴图》实际是一幅情报图。

《韩熙载夜宴图》全长332.5厘米,高28.8厘米。全画共分五段:第一段,听乐,描绘韩熙载和宾客宴饮时静听坊主李嘉明妹妹演奏琵琶时的情景;第二段,观舞,描绘韩熙载观看著名歌伎王屋山表演六幺舞,并亲自为其击鼓伴奏;第三段,歇息,描绘宴会暂停时,韩熙载一面净手一面与歌伎谈话的情景;第四段,清吹,描绘韩熙载盘腿坐在椅子上一边和歌伎交谈,一边漫不经心地听众乐伎吹奏;第五段,散宴,描绘夜宴结束,韩熙载手里仍拿着一对鼓棰与离席的歌女宾客道别,表现出一种曲终人散后的落寞心情。

五段之中,有的自成段落,有的以一屏风隔开,但没有丝毫分割与不协调的痕迹。该画将韩熙载夜宴中精神抑郁、心情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入木三分。

击毙法军主帅的缺口大炮

福建闽江要塞有一门炮口有缺的大炮,人们称誉它为“缺嘴将军”。它这一雅号的得来,是因为它在中法海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1884年8月,法国海军舰队在舰队司令孤拔的率领下,闯入我国福建闽江口,并于8月23日突然炮袭清军舰队,挑起战争。当时,清朝闽浙总督何璟、督办船政大臣何如璋、会办福建疆事钦差大臣张佩纶等,惊慌失措;但清军舰队官兵仍进行了英勇的还击,但终因仓促应战,准备不足,而遭严重损失。

8月25日,法舰队驶出闽江口时,清军闽江口要塞的炮兵组织了反击,猛烈炮轰法舰船。当时炮台上有一门炮口有缺的火炮,虽然火力很强,但指挥官怕燃放时出现事故,下令不准发炮。其余几门大炮轮番发炮,沉重地打击了敌舰队。敌舰队在遭到重创之后,开始逃离战场。眼看敌舰只将逃出我大炮射程,这时,掌握缺口大炮的官兵再也忍耐不住了,于是,发出了重重的一炮,这是缺口大炮在这次战斗中发出的唯一的一炮。但就是这唯一的一炮,击中了法军旗舰,旗舰上的法军海军总司令孤拔被击成重伤,不久死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并不知道孤拔被击伤死去。直到61年后,抗战胜利,国民党政府收复台湾,在台湾的马公岛上发现了孤拔的坟墓,其法文墓碑上清楚地刻着他死于1884年8月25日。

后来,人们赞誉这门当年击毙法军海军司令的缺口大炮的功绩,称誉它为“缺嘴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