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读历史做事先做人全集
15629400000013

第13章 人际交往(1)

善于外交的上卿和战功卓著的将军

对于世上一些不明事理、甚至是非不辨的人,我们只能替他们感到惋惜,不应该去取笑他们,或者责备他们。如果你真的有心想去帮助他们的话,你应该多去关怀他们,当然,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通过与他们面对面的交谈,为他们引出一个正确的思考方法来。这样才是正确的做法,绝对不可以故意去取笑或责备对方。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几次出使秦国,又随同赵王会见秦王,每次都凭着自己的大智大勇,挫败骄横的秦王,因此赵王很是器重蔺相如,一下子将他提拔为上卿,位在老将军廉颇之上。

战功卓著的将军廉颇见蔺相如官位比自己高,很不服气,他到处扬言说:“我为赵国出生入死,有攻城夺地的大功。而这个蔺相如,出身低微,只是凭着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就能位在我之上,这实在是让我难堪!以后我再见到蔺相如,一定要当着众人的面羞辱他。”

蔺相如听说后,就总是处处躲开廉颇。有一次,蔺相如坐车在大街上走,忽然看见廉颇的马车正迎面驰来,便赶紧命人将自己的车拐进一条小巷,待廉颇的马车走过,才从小巷出来继续前行。

蔺相如的随从们见主人对廉颇一让再让,好像十分惧怕廉颇似的,他们都觉得很丢面子,便议论纷纷,还商量着要离蔺相如而去。

蔺相如知道后,把他们找来,问他们道:“你们看,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厉害?”

随从们齐声说:“廉颇哪能跟秦王相比?”

蔺相如说:“这就是了。人们都知道秦王厉害,可是我连威震天下的秦王都不怕,怎么会怕廉将军呢?我之所以不跟廉将军发生冲突,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啊!你们想,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不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个人吗?如果我们两个人互相争斗,那就好比两虎相斗,结果必有一伤,赵国的力量被削弱,赵国就危险了。所以我不计较廉将军,是为了赵国啊!”

后来,这些话传到廉颇那里,廉颇大受感动。他想到自己对蔺相如不恭的言语和行为,深感自己错了,真是又羞又愧。好一个襟怀坦白的廉颇老将军,脱光了上身,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蔺相如赶紧挽起老将军。

从此后,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将相团结,一心为国,建立了生死不渝的友情。当时一些诸侯国听说了以后,都不敢侵犯赵国。

蔺相如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风亮节和廉颇知错即改的坦诚襟怀,都在启发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要顾全大局,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

人都是按照各自的想法去行动的,而且每个人也希望每一件事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实施。但是,如果认为每一件事都非得照着自己的想法去进行的话,这样的人就不仅是一个性情固执的人,而且也可以称之为傲慢的人了。

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但是,到底谁才是最正确的,这个问题不能单由一己之观点来评判。所以,如果因为和自己想法不同,就认为对方是傻瓜;因为和自己的追求不同,就认为对方是一个不可救药之人,这样的想法实在让人难以苟同。

不怕有违宪法的总统

面对别人的反对意见,如果你针锋相对地进行争执和批驳,对方很难从内心真正接受;在表达方式上委婉一些,效果就好多了。

林肯任总统时,一贯持激进观点的财政部长蔡斯在发行绿背钞票一事上踌躇起来,他怕有违宪法。而他认为,林肯比他保守,这位一丝不苟的总统会持什么态度?为此,他向林肯作了汇报。

听完他长时间的详尽的对发行新钞票的反对意见后,林肯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意大利船长发现,他的船被礁石撞了一个洞,海水哗哗涌入。他命令船员们抽水,自己却跑到船头的一尊圣玛利亚像前去祷告。可是,涌进的水越来越深,眼看船就要沉了,祷告没有产生奇迹。船长火了,一怒之下把神像扔下船舱。奇怪,船不再漏水了。船员们得以抽干了水,把船开进船坞修理,修理时,人们才发现是那尊圣母玛丽亚的神像头朝前堵住了漏洞。

故事讲完了。聪明的蔡斯仍不明白:“总统先生,你这个故事的明确含义是什么?”

“我说的圣母玛丽亚像指的是宪法,只要能够的话,我就要用它来堵漏洞。”林肯说,“叛乱分子一直在违反宪法以求毁灭联邦。为了拯救联邦,必要时我也要违反宪法……现在,姑且不谈符不符合宪法,我只想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好办法。”

巴顿:美国传奇将军

巴顿是举世闻名的美国传奇将军。他是在战争胜利结束后的一次车祸中受重伤不治而逝世的。他未曾听到凯旋时的欢呼,未能接受少女的鲜花。而这一切正在美国等着他,命运却让他与之擦肩而过。

作为美国的四星上将,他本可以享受到优裕的退休生活,从而对戎马一生的劳顿辛苦做一个补偿,可他竟在这一刻到来之时撒手而去。

1944年8月,盟军虽已在诺曼底成功登陆两个月,但被德军阻止在诺曼底的“灌木篱墙”地区而动弹不得。此时,巴顿带领其第3集团军一举突破了死气沉沉的胶着状态,挥师围困了布勒斯特,并占领了卢瓦河上的勒芒市,打破了别人未能打破的“灌木篱墙”。这时候,立了头功的巴顿说了一直作为“好战分子自供状”的一段著名的话:“与战争相比,人类的一切奋斗都相形见绌!上帝啊!我是多么热爱战争!”

离开战争,像巴顿这样的名将简直无法生存,或者说社会环境不允许他生存,当然这里所指的是精神生活而非物质生活。

首先,他的上司将不能容忍他的存在。在战争中,尽管他屡屡与上司意见相左甚至发生顶撞,但只要对战争有利,上司们也能从大局出发来原谅他、容忍他,因为他在战场上的胜利同时也是他上司的胜利。比如在突破莱茵河之役,他为了加速进攻步伐,竟不惜一切代价不择手段地搞油料。他授意其下级冒充兄弟部队去友邻冒领油料,甚至采取偷窃、抢劫的手段把友邻的油料搞到自己手里。作为集团军司令,他竟自己开着只剩最后一点汽油的吉普车,到上司那里强行加满油箱。他的这些越轨行为无疑使他的上司大为光火,但是他用这些非常手段得来的油料打了一个大胜仗,一举率先突破了德军的莱茵河防线,从而为美国陆军争了光,使那位从骨子里瞧不起美军的英国名将蒙哥马利不得不对美军刮目相看。因此,他偷抢油料的行为与他的胜利相比,显然成了不值一提的“小节”,上司连高兴都高兴不过来,哪还会计较这些小事呢?然而,当战争结束后,他的这些“小节”便会赫然成为“大节”。上司岂能容忍这个无法无天的下级?

其次,领导军事家的政治家将无法容忍他。战争当中,巴顿尽管曾在摩洛哥与法国维希政权(投降德国的政权)的人打得火热,但政治家们仍然原谅了他,因为战争离不开这员虎将。但是,当战争结束之时,政治家们就绝不能容忍他有任何与政治利益相悖的行为。比如在盟军完全占领德国之后,巴顿参加了盟军的阅兵式,苏军将领出于对这位美国名将的钦佩,派联络军官和一名翻译来邀请他去饮酒。巴顿居然愤怒地吼道:“告诉那个俄国狗崽子,根据他们在这里的表现,我把他们当成敌人,我宁愿砍掉自己的脑袋,也不同我的敌人去喝酒。”他的话吓坏了翻译,而他却命令翻译一字一句地翻译过去。这就几乎酿成了一次非常不愉快的外交事件,因为当时美苏均为同盟国的主力,为了消灭法西斯,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结成了同盟,巴顿随便耍性子,岂不影响政治上的利益?再次,社会舆论、议会将不会容忍他。谁都知道,巴顿常常张口闭口“他妈的”。他曾因打骂两名士兵而差点受到军法审判,只是因为战争需要和上司艾森豪威尔的庇护,才免遭议会那帮无事生非、小题大做者们的追究。但是当战争结束之后,议会只需用一个“人权”借口,即可将他打倒在地。他的上司也用不着为庇护他而遭议会的非议了。

事实正是如此。在“二战”的善后工作远未结束的时候,他的上司艾森豪威尔就不得不扔掉他这只“酸果”了。一贯喜欢直来直去的巴顿“祸从口出”,落入了机智的新闻记者们的圈套。在巴顿以第3集团军司令兼驻巴伐利亚军事长官(相当于军管会主任)的身份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对盟军的非纳粹化计划提出了非议:“如果军管政府雇用更多的前纳粹党员参加管理工作和作为熟练工人,那么军管政府会取得更好的效益。”这些言论严重地损害了盟军的政治形象和美国的政治利益。事实上,他已任用了至少20名纳粹党员在政府中担任要职。以追求轰动效果为己任的记者趁机问道:“将军,大多数普通的德国人参加纳粹党,难道不就是和美国人参加共和党与民主党的情形差不多吗?”激动的巴顿不知这是圈套,竟然乖乖地钻了进去,信口答道:“是的,差不多。”于是,美国及全球许多报纸上出现了一个醒目的大字标题:“一位美国将军说,纳粹党人就像共和党人与民主党人一样。”巴顿把祸闯大了!当时美国执政的是民主党,说它与纳粹一样,岂能被容?两党制乃美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说两党与纳粹一样,岂能被容?他的上司艾森豪威尔虽然表面装得对政治一无所求,但暗中却在为实现其政治抱负而努力,岂能容忍这个给他添乱的下级?不过,工于心计的艾森豪威尔还是先给了巴顿一个台阶让他下,而没有马上解他的职。他让巴顿公开收回他的上述信口开河的话。巴顿照办了,但他又画蛇添足地说了许多为自己辩解的话。他的辩解终于让艾森豪威尔忍无可忍,在社会舆论和各种政治力量的压力下,最终采取了果断措施,免去巴顿第3集团军司令和驻巴伐利亚军事长官之职,而任命其为有名无实的第15集团军司令。这是一个空架子的集团军和空头司令,他的任务只是带一些参谋和文职人员整理“二战”欧洲部分的军事史而已。

在离开生死与共、横扫欧洲的第3集团军时,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不眨眼的巴顿泪水涟涟,哽咽得说不出话,好不容易读完了他那十分简短的告别演说。

自此,巴顿从精神上毁灭了。他心中愤愤不平,表面上却玩世不恭。他用打猎之类的消遣来麻醉自己,以抚平心头的伤痕。就在1945年底,在曼海姆附近,他的轿车与一辆军用卡车相撞。他受了重伤,颈部折断,颈以下全部瘫痪,同年12月21日,他在海德堡的一所医院里溘然逝去。

巴顿将军一句最著名的话是:“一个职业军人的适当归宿,是在最后一战,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而干净利索地死去。”这句话激励和鼓舞了很多后来的美国青年。

不管地位高低为人处世要谦虚

不管拥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为人处世都要永远谦虚。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谦卑地对待别人,不可趾高气扬;另一方面,当别人自觉高高在上、甚至冒犯我们的时候,我们要豁达宽容些。

亚历山大这个名字至今仍响彻世界。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人物之一,曾经统一了战乱不断的希腊诸邦,并征服了波斯、埃及和许多其他的王国,直至印度的边界。

亚历山大大帝生于公元前356年,为马其顿主菲利普之子,是历史上第一位征服欧亚大陆的著名帝王。亚历山大自幼聪颖过人,曾受教于大师亚里士多德,稍长即被授予首府总督之职,并以平定山贼有功而被任命为马其顿大军统帅,随父平定希腊城邦之乱。

公元前336年,菲利普遇刺,亚历山大继任王位并继承父亲的遗志。他率领希腊联军进攻波斯,关尼卡卡一役,他大败波斯,并直入小亚细亚,攻占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崩溃,波斯王大流士被杀。随后,他又进军埃及,然后又越过印度河进入恒河流域,因军士思乡被迫退回。

亚历山大融合东西文化,鼓励民族间通婚,并倡导民族间地位平等,将希腊思想律法散布各地,开创希腊化时代,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一次,亚历山大大帝骑马旅行到俄国西部。一天,他来到一家乡镇小客栈,为进一步了解民情,他决定徒步旅行。当他穿着没有任何军衔标志的平纹布衣走到了一个三岔路口时,记不清回客栈的路了。

亚历山大无意中看见有个军人站在一家旅馆门口,于是他走上去问道:“朋友,你能告诉我去客栈的路吗?”

那个人叼着一根大烟斗,头一扭,高傲地把这个身着平纹布衣的旅行者上下打量一番,傲慢地答道:“朝右走!”

“谢谢!”大帝又问道,“请问离客栈还有多远?”

“一英里。”那军人生硬地说,并瞥了陌生人一眼。

大帝抽身道别刚走出几步又停住了,回来微笑着说:“请原谅,我可以再问你一个问题吗?如果你允许我问的话,请问你的军衔是什么?”

军人猛吸了一口烟说:“猜嘛!”

大帝风趣地说:“中尉?”

那烟鬼的嘴唇动了一下,意思是说不止中尉。

“上尉?”

烟鬼摆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说:“还要高些。”

“那么,你是少校?”

“是的!”他高傲地回答。于是,大帝敬佩地向他敬了礼。

少校转过身来摆出对下级说话的高贵神气,问道:“假如你不介意,请问你是什么官?”

大帝乐呵呵地回答:“你猜!”

“中尉?”

大帝摇头说:“不是。”

“上尉?”

“也不是!”

少校走近仔细看了看说:“那么你也是少校?”

大帝镇静地说:“继续猜!”

少校取下烟斗,那副高贵的神气一下子消失了。他用十分尊敬的语气低声说:“那么,你是部长或将军?”

“快猜着了。”大帝说。

“殿……殿下是陆军元帅吗?”少校结结巴巴地说。

大帝说:“我的少校,再猜一次吧!”

“皇帝陛下!”少校的烟斗从手中一下掉到了地上,猛地跪在大帝面前,忙不迭地喊道:“陛下,饶恕我!陛下,饶恕我!”

“饶你什么?朋友。”大帝笑着说,“你没伤害我,我向你问路,你告诉了我,我还应该谢谢你呢!”

美军不设元帅军衔的缘由

马歇尔的谦卑并没有使他的地位受损,而是使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更加熠熠生辉。泰戈尔说:“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对人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基础。

乔治·马歇尔是美国的一代名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作为美国陆军参谋长,对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作出重要贡献。

鉴于其卓越功勋,l943年,美国国会同意授予马歇尔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高军衔——陆军元帅。但马歇尔坚决反对,他的公开理由是如果称他“FieldmarshalMarshall”(马歇尔元帅),后两字发音相同,听起来很别扭。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这将使他的军衔高于当时已病倒的潘兴陆军四星上将。马歇尔认为潘兴才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军人,自己又多受潘兴提拔和力荐之恩,马歇尔不愿使他崇敬的老将军之地位和感情受到伤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马歇尔随美军赴欧参战。当时的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非常欣赏马歇尔的才能,大战末期将他提拔为自己的副官,视为得意门生。后来潘兴虽然退役,仍然多次力荐马歇尔晋升。在潘兴的有力影响下,1939年马歇尔领临时四星上将衔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