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读历史做事先做人全集
15629400000017

第17章 人际交往(5)

季布是楚国人,年轻时豪爽仗义,后投到项羽麾下,担任将领。季布几次把刘邦追入绝境。因此,刘邦对其恨之入骨。

项羽被打败后,刘邦便发出悬赏令:“有擒得季布或知风报信因而拿获者,赏以千金;私自窝藏者,必罪及三族。”

季布此时正藏匿濮阳周氏家中。周氏也是侠客,与其为好友,因此才投奔到了那里。

没过多久,濮阳地方官吏就接到通缉令,奉诏缉拿季布。

地方官吏欲擒获季布献功,便准备带兵搜查周家。此时也有人向周氏报信说,如果官吏到此,不单季布难逃,就是周家也必然要受到牵连。经过一番寻思,周氏想到了一位可救季布之人。

周氏担心季布不肯委曲求全,于是先言明于季布:“现在朝廷正在缉拿将军。官吏不久将会搜查到这里。我现在有一个计策,需要将军听我的话,我才能说出来;如您不想听,我就只能自杀了,这样才能表明我并非不愿收留您。”季布见话已至此,也就只能表示愿意听从了。

原来,周氏要把季布装扮成奴隶的样子,以掩人耳目。于是,他为季布削发剔须,并将一个铁环带在脖子上,打扮得跟奴仆一模一样,连他自己都难以相认。随后,将他装入车中,周氏亲自随车押送到山东境内,当作奴隶卖到一户人家。

买下季布的人,名叫朱家,天生一种侠性,见受难者,必设法相救。他平日节衣缩食,不肯丝毫浪费,所余下的钱,都用来赈恤,家中不留一文。曾被他收留藏匿因而救活的豪杰,已有百余人。此外,平常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而他并不矜夸本事功德,凡曾受恩之人,他都事后避酬不见。因此鲁地贫民,个个感德,都愿为之效力,就是地方官吏、富家巨室,或远方之人,听说朱家大名,也都钦仰。因此,朱家地方上势大无人敢犯,所以周氏特将季布托付与他,却并不言明其事,只因彼此皆是同道之人,两心相照。但朱家早已料定这个奴隶一定是季布,所以立即收买,却也并不说破。

朱家买下季布以后,便想设法安置。既不可如奴使唤,更不便加以优待。于是便让季布与其子去经营田产,并嘱咐食宿与其同等。这表现出朱家不但有侠义精神,更有过人的智慧,既不辱没季布其身,又掩人耳目,事得两全。

但朱家本人有一个原则,救人就要救到底。现在季布虽得保全,但可能会被埋没一世,还必须设法赦免其罪,朱家才会感到真正欣慰。他便想到了夏侯婴,此人当时是公卿,生性义侠,又与高祖关系密切,所以,朱家装作商人,前往洛阳。

到了洛阳,朱家便直接去见夏侯婴。夏侯婴久慕朱家之名,连忙迎入相见,二人谈论得非常投机。夏侯婴便留朱家在家中饮酒。朱家和夏侯婴闲谈之间,并没有提到季布。夏侯婴见朱家慷慨豪爽,更加敬服,并邀请他次日再来,朱家很高兴地答应了。

从这个小的细节展现出朱家此人沉着镇定,并不莽急于一时,待其察言观色后再做判断,行事十分老辣。

这样一连交往了好几天,相互间已经是十分熟识了,朱家就在饮酒的时候,假作无意,随口问道:“季布犯了什么罪,劳主上拿捕这么急切?”夏侯婴见他这样问,就讲述了季布和高祖的过节。

朱家又问夏侯婴,他认为季布是什么样的人。夏侯婴说是贤人。朱家便说道:“季布虽曾经追逐主上,那是因为他是楚将,实在是为了尽职责。现在旧楚之臣还有很多,怎么可能全部诛戮?假如现在季布向北逃亡到匈奴,或南投粤地,必是资助敌国,对我们都会非常不利。先生您何不乘机向主上进言,爱惜一下这个人才呢?”

夏侯婴听后,便知季布已被他留藏,才来这样劝说自己,以便向主上求赦,对方如此热心救人,他也愿意成全其事,于是就答应了。

朱家见此策有效,就辞别夏侯婴,回鲁国去了。

没过几天,夏侯婴见高祖痛惜田横,便趁此机会,向高祖陈明。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下诏赦了季布,并召其入见。

朱家得到这一消息,立即将季布送至洛阳,季布当面谢罪,并被任为郎中。朱家见季布已得出身,心满意足。后来季布历位显官,朱家却终身不与相见。

此事传播外间,人人皆知,都说季布能屈能伸,不愧丈夫气概。

宽容地对待有过错的人

其实,你放手让优秀人才去做的事情都是比较重要的,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出现闪失,因此,你就应当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有可能出现的过错。对于那些过错,你应当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去理解和宽谅下属。其实你应当明白,优秀人才所犯的过错,别的人,包括自己恐怕也难以避免。因此,就算是因为对方个人的原因,你也要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毕竟不能因为一次过错就否定整个人。

能否做到不计恩仇、纳贤荐才、驭将以德,也是衡量和反映一个领导者是否具有谋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历史上凡是代表革命的、进步的阶级和政治集团利益的将帅,在他们周围都是谋士如云,战将如雨,这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纳贤荐才,驭将以德,几乎成为各个时代用将的一条根本原则。

西汉末年,更始帝刘玄一次巡视军营,一位将军违反军规,被绑在辕门外准备问斩。许多将士求情赦免,刘玄不准。这时刘玄身边的刘秀说了一句颇富哲理的话:“使功不如使过。何不让他将功补过呢?”刘玄深思片刻,即令人松绑。后来,这位将军在作战中果然立了大功。

唐高祖李渊既往不咎,两次赦免李靖。李渊和李靖,原先均是隋朝官员,李渊曾被封为唐公,镇守太原。李靖任马邑郡丞(今山西朔县)。李靖在马邑觉察到太原留守李渊正在密谋起兵反隋,于是他前往江都(今江苏扬州),准备向在那里巡视的隋炀帝告发。不料走到长安,道路阻塞不通,只好滞留长安。大业三十年(公元617年),李渊终于在太原起兵反隋,并乘势很快攻占了长安。这样,李靖在长安被李渊部所俘。李渊将李靖处斩时,李靖高呼:“唐公起兵除暴安良,欲成大事,为何用私怨杀贤士!”

李渊一听,知道李靖不是寻常人物,加上李世民站出来请求李渊免去死刑,李靖才免一死,并归附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参加统一全国的战争。李靖在东征王世充时立了战功,获授开府(也称督抚)之职。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李渊出兵讨伐肖铣,令李靖到四川奉节参加征讨。在进军途中,李靖用计救卢江王李瑗部获成功。由于李靖在死罪获释之后,连连取胜,一帆风顺,有些不够谨慎,在参加对四川奉节进攻肖铣部时,由于战役计划不周密,不详细,使进军不利,战况欠佳,并屯兵峡州不前。幸亏峡州刺史许绍两次率部相救,才使李靖部能在荆门、公安一线站稳脚跟,与敌方对峙。李渊得知后勃然大怒,严斥李靖贻误战机,遂令峡州(今湖北宜昌)刺史许绍就地处斩,以正军法,恰又是许绍为李靖上书求情,才幸获赦免。经过两次波折后,李靖便谨慎起来,并决心施展才华,争取戴罪立功。后李靖率部收复开州、通州。不久又上书提出讨伐肖铣的十条计策,而使李渊喜不自胜,遂即新写诏书:“以前的过错朕早已置于脑后,将军不必介意,尽管专心致敌。”李靖见到圣谕,如释重负,决心继续立功报效。自此,李渊对朝臣说,他自己对使功不如使过的说法已深信不疑了。此后李靖在统一全国,以及征讨东突厥的战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

岳飞在抗金战争中,既治军,又光明磊落,待人以诚,从不计较个人恩怨,从而吸引了大批文人武士,他们纷纷慕名而来。比如,杨再兴原是游寇曹成的悍将,打仗非常勇敢。岳飞在取曹成的战役中,杨再兴杀了岳飞的弟弟。岳飞在击溃曹成军后,杨再兴兵败自缚拜见岳飞。岳飞从民族大业出发,不计杀弟之仇,把他收为部将,且任用不疑。此后,杨再兴忠心耿耿地跟随岳飞南征北战,直至最后战死在小商河。

李自成是一位心胸宽广的军事统帅,义收陈永福,足以说明李自成的气量。明末,明将陈永福曾在一次战斗中射瞎了李自成的左眼。李自成部将对陈永福最恨,都决心擒其杀之以给闯王报仇。

后来,起义军攻克开封,明朝军队大小官员全部投降,唯陈永福因怕遭报复,死守山头不降。李自成为瓦解敌军,从大局出发,不挟私怨,派遣手下大将前去招降,发命令“取箭折之”,“誓不食言”。陈永福始率部归降,并誓死相报。

与自己有过仇隙的人,你若能摒弃前嫌,宽看他的过失,并根据他的长处加以使用,他会报答你的宽容,比一般人更积极地努力工作,努力地回报你。

宋朝的郭进任山西巡检时,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审问后知是诬告,就将那人押送到山西交给郭进处理。时值北汉入侵,郭进对那人说:“你敢告我,说明你的确有些胆量。现在我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在反击侵略的战争中战败了,就自己去投河吧,不要弄脏了我的宝剑。”

那个军校在战场上奋不顾身,英勇杀敌,打了个大胜仗。郭进就向朝廷推荐了他,使他得到了提升。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谁能保证一辈子都不做错事。因此,对待有过错的人才要有宽容的胸襟,不要因为对他们的期望高而求全责备。不能说优秀人才就不能有过失,要像对待一个普通人那样平静地对待他们的过错。

君子不与小人斗

能忍辱必能负重,忍一时之辱是为了今后的发展,不与小人斗是君子作风。能忍辱的人都是目光远大、胸襟宽广之人。忍辱不是屈服,而是谋略。

富弼是北宋仁宗时的宰相,字彦同。因为大度,上至仁宗,下至文武官员都称他品行优良。

富弼年轻的时候,因聪明伶俐,巧舌如簧,常常在无意之间得罪一些人。事后,他自己也深为不安。经过长时期的自省,他的性格逐渐变得宽厚谦和。所以当有人告诉他某某在说你的坏话时,他总是笑着回答:“你听错了吧,他怎么会随便说我呢?”

一次,一个穷秀才想当众羞辱富弼,便在街心拦住他道:“听说你博学多识,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富弼知道来者不善,但也不能不理会,只好答应了。

众人见富才子被人拦在街上,都涌过来看热闹。

秀才问富弼:“请问,欲正其心必先诚其意,所谓诚意即毋自欺也。是即为是,非即为非。如果有人骂你,你会怎样?”富弼想了想,答道:“我会装作没有听见。”秀才哈哈笑道:“竟然有人说你熟读四书,通晓五经,原来纯属虚妄,富彦同不过如此啊!”说完,大笑而去。

富弼的仆人埋怨主人道:“您真是难以理解,这么简单的问题我都可以对上,怎么您却装作不知呢?”

富弼说道:“此人乃轻狂之士,若与他以理辩论,必会言辞激烈,气氛紧张,无论谁把谁驳得哑口无言,都是口服心不服。书生心胸狭窄,必会记仇,这是徒劳无益的事,又何必争呢?”

仆人却始终不理解自己的主人为何如此胆小怕事。

几天后,那秀才在街上又遇见了富弼。富弼主动上前打招呼。秀才不理,扭头而去;走了不远,又回头看着富弼大声讥讽道:“富彦同乃一乌龟耳!”

有人告诉富弼那个秀才在骂他。

“是骂别人吧!”

“他指名道姓骂你,怎么会是骂别人呢?”

“天下难道就没有同名同姓之人吗?”

他边说边走,丝毫不理会秀才的辱骂。秀才见无趣,低着头走开了。

古人说:“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富弼的为人处世功夫是非常高明的。要在为人处世中减少别人的伤害,就必须学会忍耐。忍耐是我们人生过程中,任何人都要经受的最困难的一件事。一旦你忍耐的功夫练得炉火纯青,就能取得以柔克刚的效果。

中国古代的名将韩信,家喻户晓,妇孺尽知,其武功盖世,称雄一时,他更是堪称善用以柔克刚之术的典型。

韩信未成名之前,并不恃才傲世,目中无人。相反,倒是谦和柔顺,能屈能伸。

有一天,韩信正在街上行走。忽然,面前拥出三四个地痞流氓。只见他们抱着肩膀,叉着双腿,趾高气扬地眯着眼睛斜视韩信。韩信先是一惊,随即便抱拳拱手道:“各位仁兄,莫非有什么事吗?”

其中一个撇了撇嘴,怪笑道:“哈哈,仁兄?倒挺会说话,哈哈,我们哥儿们是有点事找你,就看你敢不敢做啦!”

韩信依然很平静地说:“噢?不知是什么事,蒙各位抬爱竟看得起我韩信?”

那些人都哈哈地大笑起来,刚才说话那人说:“哈哈哈,什么抬不抬的,我们不是要抬你,而是要揍你,哈哈哈——”

其他人也跟着阴阳怪气地笑着,指着韩信嘲笑他。

韩信看看他们,依旧平心静气地问:“各位,不知我哪里得罪了大家,你我远日无仇,近日无冤,为什么要揍我,我实在不明白。”

那人怪笑三声,说:“不为什么,只是听说你的胆子很大,今天我们几个想见识见识,看你到底有多大的胆子,是不是比我们哥儿们胆子还要大?”

韩信一听,这不是没事找事嘛,故意为难自己,他心中很是气愤。却又忍住了怒火,面上赔笑道:“各位各位,想是有人信口误传,我韩某人哪里有什么胆识,又岂能跟你们相提并论,我没有胆识,没有胆识。”

那群人轻蔑地望着韩信,听他这样说,依然不肯放他过去。那领头之人“当啷”一声将宝剑抽出来,往韩信面前一扔,将头向前一伸,对韩信说:“看你老实,今天我们不动手,你要有胆识,把剑拿起来,砍我的脑袋,那就算你小子有种。要不然嘛,你就乖乖地从我的胯下钻过去,哈哈哈——”

韩信望望地上亮闪闪锋利的宝剑,又看了看面前叉腿仰头而立的地痞头头,皱了皱眉,围观的人早已纷纷议论,都非常气愤,让韩信去拿剑宰了这狂妄的小子。

韩信暗暗咬咬牙,却并未去拿那剑,而是缓缓屈身下去,从那人的胯下爬了过去。众人无不惊愕,连那群流氓也怔在那里发呆。韩信则立起身掸尽尘土,头也不回,扬长而去。

从那以后,那群流氓再也没找过韩信的麻烦。而韩信后来功成名就,又提拔当年的那个流氓做了小小的官吏,那人自然是感恩戴德,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