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卓有成效的领导者
15632200000052

第52章 置之死地,绝境逢生

山穷水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灰意冷,可怕的是怯懦。

柳暗花明并不难得,难得的是意气风发,难得的是一往无前,睥睨一切难关的勇气。

置之死地而后生,不仅要靠外在机遇,更注重创业者的能动发挥。要求领导有战略家的眼光,发明家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家的灵感。在商品经济的汪洋大海,免不了会有激流和暗礁,谁能从绝境中看到机遇和希望,谁就能在神秘的大海里自由航行。《孙子兵法》日: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逆境、绝境都有其两重性:可以征服意志薄弱者,也可以被毅力超群者征服。许多优秀的领导乐于找“难”,敢于迎“难”,不怕解“难”,主动“投之亡地”,然后与“难”决一死战,以获取征服者的王冠,以开拓一片新天地。他们是创业的楷模,亦是真正的领导的本质使然。

我们在深入探讨一些强而有力的领导经营过程,不难从中发现,可以促使他们达成非凡任务的金科玉律共有五项:一、勇于挑战。

二、激发共同的远景。

三、使他人有能力。

四、以身作则。

五、鼓舞人心。

从这五大金科玉律中,我们得以窥见一个个有关平凡人如何达成非凡事业的故事。这些事迹可以为我们生动地描绘出领导的典范,及赋予领导独特的特质及风格。而其实践的方法,并不是经营上明星人物的专利私产。它们不但经得起时间考验,而且人人可用,任何领导在发生状况时,只要敢带头迎接挑战,就可以依样获得成功,加以充分发挥。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土光敏夫顺势而动,不到半年,建成飞机用的排气透平厂,然而不长,美国炸弹将工厂炸成一片废墟。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土光敏夫高喊“重新建造一个超一流的工厂”。1946年,他作了石川岛芝浦企业的领导。

战后的日本,经济、交通遭到了重大的摧残。土光敏夫这个总经理没有私车,也没有公车可乘,只能像普通平民那样挤火车。而石川岛芝浦企业的员工们更惨,不但要紧衣缩食,更严重的是许多人家因炮火的焚烧,家财失却一空,就连平时煮饭用的锅、熬汤用的罐也是残缺不全。

当土光敏夫去员工的家里视察了解到上述情况后,不禁潸然泪下。回到企业后,他下令先用工厂的材料为员工们生产出锅碗瓢盆,然后又一一发放到这些急需的员工的手中。

也正是由于土光敏夫的真诚举动感动了员工,将他们在战争中涣散了的精神重新凝聚起来,石川岛芝浦企业在日本众多企业还未恢复元气之时,首先露出了勃勃生机。

与此同时,石川岛总企业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该企业在战争期间完全依靠生产军工产品而获利,所以,当战争结束、军队解散后,其产品便立刻没有了市场;更主要的是,领导企业的决策人无法适应外部世界的变化,因而石川岛企业每况愈下。到了1950年,无计可施的领导人员引咎辞职,领导也被解职,石川岛的管理体系不得不重新改组了。而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新任石川岛企业的领导该由谁担任?土光敏夫!这几乎是川岛企业董事会成员们的一致想法。

对已经做四年子领导的土光敏夫而言,这当然是一个机遇,由此他可以攀上管理征途中的又一个高峰。而他一旦接手石川岛,其面临的形势也的确十分严峻:军舰的买主没有了,企业的盈利几乎为零,因为工资不能及时发放引起劳资双方的冲突日益增多……土光敏夫扪心自问,自己能够解决上面这些难题吗?

能!他自问自答,决心迎接这场挑战。

要想把一个将死的企业救活,首先要找到企业的病根。

刚刚上任石川岛领导的土光敏夫经过调查了解,决定首先从管理层中的浪费问题开刀。他让他下面的七八个高级领导将公司内的全部发票和收据抱来,然后对他们说:“石川岛要彻底根除浪费现象,你们下去好好检讨,深刻反省!”

接着,他又对企业的上层管理人员进行了精简,董事人数由原来的11人加上他减为8人;同时规定,董事的工资为5个工资较高的部长的平均数,在企业经营好转能分红之前,维持这个标准不变。土光敏夫的这一改革举措是向整个企业宣告,经营班子决心冲在前面,为重振企业而全力以赴。

那么,生产问题如何解决呢?土光敏夫先是从日本船舶企业争取到一些船只订货,但杯水车薪,对庞大规模的石川岛来说简直不够塞牙缝的。无奈,他又四处出击,从一些地方得到金枪鱼、松鱼渔船及拖网渔船的订货。这样,企业又可以勉强维持一段时间。不过,当这些船只出厂之后还要生产什么,当时谁的心里也没数。土光敏夫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又得赶火车到全国各地去争取别人的订单了。一天,他在火车上听到一些农民议论:现在的工厂不知怎么搞的,居然不生产锄头、铁皮桶和烧火用的炭炉了。土光敏夫的眼前顿时一亮:对呀,在没有订单前,我们何不生产这些东西呢?

于是乎,一声令下,原来生产军舰、大船的工厂如今叮叮噹噹地生产起了锄头、铲子、钉耙之类的农具。

总之,为了使企业生存下去,土光敏夫绞尽了脑汁,只要能够为企业赚取利润而石川岛又能够生产的,土光敏夫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土光敏夫后来在总结这一段时间的经历时说:“一切均是为了生存。”好在这段艰难的日子因为有土光敏夫的介入,持续时间并不长。企业在1950年新领导上任的当年亏损1.8亿日元,在第二年即转而盈余9000万日元,到了1952年,利润额竟达到了令人吃惊的4亿日元。土光敏夫不愧是土光敏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