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交流与沟通
黄某:我今天又和妈妈顶嘴了,觉得她特别烦,老是要我干这干那,还要上各种辅导班。她总是管着我,不喜欢我看上的新衣服,让我必须穿她替我买的那几件。
刘某:我也有同感!我放学后就爱和周涛他们一起踢足球,可是爸爸妈妈偏不许我和他们在一起玩,也不让我踢足球,整天就知道在我耳边唠叨“看书,做作业”,我耳朵都要磨出茧子了。怎么办啊?进入青春期以后,少男少女的自我意识发展得很快。小时候完全依靠父母,现在自己却能独立做一些事了。这时,你就觉得自己长大了,似乎不用父母帮助,什么都行了。一旦父母再来帮助,你就觉得多余,感到心烦。
然而,你真的独立了吗?没有父母的财力支持,你能上学吗?没有父母为你营造的家,你有归宿吗?没有父母的指点,你不会迷失方向吗?没有父母的呵护,你安全吗?离开父母和家,你现在能做什么?当然,你毕竟不再是幼小的孩子,不能样样事情都由父母操办。但也正是因为你长大了,才更需要理智和耐心与父母沟通和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反感甚至叛逆。
如果你实在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你可以尝试这样对她讲:“妈妈,我已经长大了,您让我自己试试看。”这时候妈妈也会为你的成熟表态而欣喜。
青春期的心理是变幻莫测的,时不时的,你会惹点事情让你的父母头痛劳神……其实父母没有变,真正变了的是你。
你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你视为“珍珠”的东西,你的父母常常不屑一顾;而你的父母认为至关重要的“谷物”,你又满不在乎。
成长充满挑战,认识自己青春期的变化特点,你才不会整天抱怨父母。
亲子兵法三招
第一招:四面来风
学习方面:“赶前不赶后”。完成了作业,父母再有什么唠叨,对不起,你理直气壮,他们自然底气不足了。
仪表方面:父母干涉最激烈的大概是你(女孩)裙子的长度,或你(男孩)的长头发了。
如果你还对奇装异服感兴趣,那肯定也在父母的反对之列。你的对策是让父母相信“超短裙”或“长头发”不止你一个,很普遍的。如把跟你打扮差不多的好学生带回家,介绍给父母。
社交方面:社交本来是你的自由。但别忘了父母还是你法定的保护人。所以,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你在哪里,干什么,和谁在一起?出门前说得越详细越好,最好把联系电话留下,大多数父母即使知道孩子的派对地址,也不会到现场来“捉拿”你的。
卫生方面:起床叠被,保持房间整洁,也是许多父母希望孩子养成的好习惯,如果你不讲究这一套,就不要让他们看见,更不要让他们插手打扫(否则更有话唠叨你了)。适当的时候,来个早起,把自己的房间好好打扫一番,也捎带打扫一下家里的其他房间,这会让你的父母欣喜不已。至于大多数日子,你自己看着办吧。
第二招:七步法
如果你和爸爸妈妈发生冲突,试一试用下面的“七步法”解决是否有效?
1.明白冲突是什么;
2.想一想冲突发生的原因;
3.解决冲突可以有哪些办法,列出5条;
4.这5条,哪些是双方可以接受的,打上“”;
5.哪些是双方无法接受的,打上“”;
6.从打“”的条例中选择一条去试一试;
7.观察被选择的办法是否对双方都有效;
8.如果效果不好,再回到第一步,重新尝试。
第三招:塑造法
你可以塑造你的父母的行为。
你期望父母对你耐心教育,你就应当这样做:当你的父母对你耐心教育的时候,你表现很乖,很尊重他们;如果你的父母对你大喊大叫,你就不理睬。
你能得到你期望的父母行为吗?
一群大学生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要塑造老师的行为,每当教授走到教室的一边时,学生就表现出对他讲的课非常感兴趣的样子(强化);当教授走到另一边时,学生就表现出很无聊的样子。
不久,这位教授讲课时,多数时候会站在对他讲课非常感兴趣的这一边。
1.我诉我心
很容易容易一般有困难很困难
(1)早上见到爸妈打招呼,放学回家打招呼。
(2)把学校发生的事情经常告诉父母。
(3)父母下班回来,主动打招呼,递上一杯水。
(4)在自己生日那一天,送礼物给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5)与父母有冲突后,主动承认自己错误的地方。
(6)父母生日的时候送礼物给父母,或做一件特别的家务事。
(7)过节日的时候,记得留点时间在家陪伴父母。
2.自我探索
(1)从不把朋友带到家里来,令父母怀疑你有事瞒着他们。
(2)带朋友上家里来,却不把父母放在眼里。吃喝一番,既不收拾碗碟,也不说声“谢谢”,走了也不告诉父母上哪儿去了,什么时候回来。
(3)总是指责父母,“你为什么不能像李某的妈妈一样?”
(4)老是向父母撒谎,明明去溜冰了,却说去做功课。
(5)荒废学业,长时间煲电话粥。父母批评不得,一批评,就生气顶嘴。
(6)不向父母报告自己的行踪,不回家吃饭也不打招呼,让父母干着急。
(7)几乎不做家务,起床后不叠被子,脏衣服、臭袜子不洗,房间到处乱糟糟。
(8)有时候,你的父母气极了,会骂你:“给我滚,滚得远远的!”
重要的是接受我们的父母,他们也是人,不只是他们所扮演的角色。
孩子,当你还很小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很多的时间,慢慢地教你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穿衣服、绑鞋带、系扣子;教你洗脸、梳头;教你擤鼻涕、擦屁股……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令我怀念!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些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请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好吗?孩子,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儿歌?你是否还记得,我每天都被你逼着绞尽脑汁回答“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这个问题。所以,如果我重复一些老掉牙的故事,如果我情不自禁地哼出我孩提时代的儿歌,请不要厌烦我。现在,我经常忘了系扣子、绑鞋带,吃饭时经常弄脏衣服,梳头的手会不停地颤抖……不要催促我,不要发脾气,请对我多一点耐心,只要有你在眼前,我的心头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我的孩子!如今,我的脚也站不稳、走不动了,所以,请你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地向前走,就像当年我牵着你一样。
走出青春的迷茫
午饭后,刘馨(化名)趴在桌子上专心致志地看书,坐在刘馨后面的田甜和周围的几个同学在聊天。过了一会儿,刘馨听到他们说:
“她中午还学习?”“学习好的人就是不一样。”
分明就是在说刘馨,但是刘馨只是看书,一句话也不说。
这时,一个同学说:“她不是聋子吧?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同学们全都笑了,刘馨一下子觉得自己的脸在发烧。
最近一段时间,同学们总是欺负刘馨,不光是在刘馨学习的时候。她穿裙子上学,他们就说:“哎哟,公主来了!”这时,如果她低下头,他们就说:“她就会学习,像个傻子似的。”上次刘馨发完言,回到座位上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别以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
同学们为什么都不喜欢刘馨呢?
被孤立是一种很难堪的心理体验,尤其是对渴望社会交往的青少年来说,很多青少年离家出走,逃学,甚至轻生,都和被集体孤立有关。
1.反省一下自己
谁都不喜欢自以为了不起的人,总是在同学们面前炫耀自己成绩有多好,一开口就说自己有多好的人,谁会喜欢呢?眼里只有自己,不尊重别人意见的自私的人,也是不受欢迎的,因为这样的人总是忽略别人的感受。不诚实,不懂礼貌的人,大家也不愿意和他做朋友。
如果你现在就被同学孤立,那你就要好好想想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如果是的话,可要尽快改掉这些毛病。
2.孤立别人不利己
对于“为什么孤立同学”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都回答说“开玩笑”,还有人说是因为“觉得好玩,看到他难受,我觉得高兴”,也有人说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等等。
这样看来,孤立别人的人也挺无聊。别人不是用来开玩笑取乐子的工具,这种把别人当成玩具、把自己的快乐或利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自私鬼,有谁会看得起呢?
如果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而孤立别人,那恰恰是无能的表现。想一想,别人被你孤立了,你的力量又表现在哪里?
还有的人是出于嫉妒而孤立别人,看到别人学习成绩好,人长得漂亮,或者听到别人受表扬,他就心理不平衡,于是就煽动其他同学来孤立佼佼者,以寻求心理平衡。这种人不是有心理疾病,便是品质恶劣,最终将使自己受到孤立。
3.被孤立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想一想同学们为什么讨厌自己,看看自己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同学,他们孤立你的理由是什么,或者写信给他们,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他们,以求得理解,也是个很好的办法。
如果别人只是为了戏弄你,毫无理由地孤立你,就应该明确地告诉他:“够了,现在应该结束了!”“你这样对人,我为你感到羞耻!”如果你一直忍受着的话,他会觉得你好欺负,可能会变本加厉。
如果别人是出于嫉妒而孤立你,那你就更不用烦恼了,这恰恰凸显出你的优秀。但是你也要注意帮助周围的同学,让大家都进步,你也就不孤立了。
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你,所以,先和喜欢你的人交朋友吧,再用友情的力量去团结那些不喜欢你的人。
如果不想被孤立,请听下面的忠告:
不要自高自大,要谦虚待人。
不说谎,要诚实。
不要在背后诋毁别人,说别人的坏话。
不要嘲笑或捉弄别人,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不要把朋友的隐私随便告诉别人。
信守诺言。
衣着整洁干净。
不要因迟到而浪费别人宝贵的时间。
不无故缺席应参加的集体活动。
1.如果你是刘馨,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
2.小贴士:古老的“黄金定律”和现代的“白金定律”都告诉我们,人要善于改变自己、调整自己。当然这并不是失去自己的一切去迎合别人,而是在不违反你自己交往原则的前提之下,用你的交往技巧与能力去减少矛盾冲突,赢得友谊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