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二十四史-汉书
15633500000010

第10章 传世故事(3)

汉元帝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刘欣死,中山王刘衎即位,是为平帝。因为平帝只有9岁,所以由太皇太后临朝听政,而实际权力全都把持在大司马王莽的手里。为了进一步控制后宫,巩固自己的权力,王莽考虑仿效汉宣帝时大将军霍光进女为皇后的做法,打算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汉平帝。

汉元帝三年,王莽开始行动,他先装出一副忠肝义胆的样子,上书道:“皇帝即位已经三年,尚未册立皇后,择选妃嫔。先前国家之所以多难,原因就在于没有子嗣,皇帝婚配有失正常。恳请陛下参考《五经》,制定迎娶后妃之礼,确立十二女之义,以便繁衍后嗣。博采二王及长安的周公、孔子后裔列侯的嫡生女儿,以充后宫。”太皇太后责承有司酌办,有司呈上一份选择的众女名单,其中有不少王氏诸家的女儿。王莽一看,担心这些本家的女儿挤掉自己的女儿,便又假惺惺地上奏道:“我身无德行,小女又素质低下,不宜于和众女并列而备遴选。”太皇太后以为他说的是真心话,便下诏道:“王氏的女儿乃是我的本家之女,不要遴选她们入宫。”

王莽对太皇太后的诏命既高兴又遗憾,高兴的是王氏众女被拒之门外,遗憾的是自己的女儿也未入选。于是,他又授意左右单独为他的女儿请命。每天守候宫门上书的庶民、诸生、郎吏有一千余人;公卿大夫则纷纷登门,异口同声地说道:“太皇太后的御诏显示出崇高的圣德,安汉公的态度表现得堂堂正正。但如今正值选立皇后之时,岂能偏偏把安汉公的女儿排斥在外?这么一来,天下归命于谁?希望能让安汉公的女儿成为国母。”王莽见状,又假装谦虚退让,吩咐手下劝说公卿、诸生等停止说项,结果使上书的人更加多了起来。

太皇太后见事情沸沸扬扬,没办法,只好听凭公卿选择王莽的女儿。王莽知事情有望,就进一步推让道:“还是应该广采众女。”公卿却争持道:“皇后应由安汉公女充当,不应博选众女而乱了正统。”王莽这才同意太皇太后命人面试自己的女儿。

于是,太皇太后命长乐少府、宗正、尚书令去安汉公王莽府上,送上彩礼后,面试了他的女儿。这些人回报时,都说其女品貌兼优,堪为皇后。太皇太后又命大司徒、大司空策告宗庙,进行占卜,他们也都回报说卦象大吉。信乡侯佟还上奏说按照《春秋》的载记,安汉公封地太小不合古制。太皇太后让有关官员加以讨论,这些官员都说:“古时天子封皇后的父亲百里采邑,尊而不臣,以重宗庙,这是最高的孝道。信乡侯佟所言合乎礼法,应准其奏。请把新野的二万五千六百顷田地再封给王莽,好凑足百里之数。”王莽坚决推辞。有关官员又奏请太皇太后依照老规矩,赐皇后黄金二万斤,钱二万万。可王莽再三辞让,只接受了四千万,并把其中的三千三百万给了另外十一个陪嫁姬妾之家。群臣又进言道:“现在,皇后所得的聘金,比诸姬妾也多不了几个了。”太皇太后便再次诏命,给他增加二千三百万,与他上次所得加在一起为三千万。而王莽又把其中的1/3分给了本家九族中的贫困户。王莽如愿以偿,让汉平帝变成了自己的女婿,而且还落得谦让不争的好名声。

(《汉书·平帝纪》等)

龚遂之才

龚遂字少卿,西汉山阳南平阳人,通过明经科被举为官,到昌邑王刘贺府中任郎中令(掌守卫宫殿门户)。袭遂为人忠厚,刚毅有节,昌邑王昏乱奢糜,多行不义,龚遂便对内诤谏,对外责备刘贺的师傅相卿们。他引经据典,痛陈祸福,泪流满面地指责昌邑王的过错,昌邑王捂着耳朵起身走开,说:“郎中令真是喜欢侮辱人。”刘驾身边的人都怕他。后来汉昭帝去世,无子嗣,昌邑王被立为皇帝。昌邑王府的所有官属都被征入皇宫朝廷,昌邑王府的相国安乐升迁为长乐卫尉,龚遂拜见他请极力劝谏新皇帝:“古时制度宽大,大臣可以隐退,而现在我却求退不成,假装疯狂又怕被识破,终要被取祸杀身,怎么办才好啊?君为陛下旧时相国,应当极力诤谏才是。”昌邑王即位27天就因为淫乱昏庸而被霍光等人废黜,昌邑王原来旧属二百多人都被诛杀,只有龚遂与中尉王阳因为多次进谏而免死,受刑削发成为城门之吏。

汉宣帝即位后,渤海郡一带地方发生饥荒灾害,盗贼群起,当地的郡守不能制服,朝廷要选派能干的人去当地治理。丞相御史举荐龚遂可以任用,宣帝就任用龚遂为渤海郡太守。这时龚遂已经70多岁了,宣帝召见他,看到他身材短小,其貌不扬,与他的名声不能相符,便心中对他极为轻视,说:“渤海郡吏治荒乱,朕十分担忧。你准备如何平息盗贼,以让我满意呢?”龚遂回答:“渤海临海僻远,未受中原教化,那里民众苦于饥寒而官吏却抚恤不周,如同陛下幼子盗用陛下兵符置于淤水之中。现在陛下是想使臣制胜他们呢?还是想安服他们?”皇帝听了龚遂的回答,十分高兴,就回答说:“选用贤良,当然是想安服他们。”龚遂说:“我听说治乱民如同梳理乱绳,不能急躁,只有徐缓从事,才可以达到天下大治。臣希望丞相、御史暂且不要以现在成法来局限我,以让我能够见机行事。”皇帝答应了他,就加赐他黄金,并赠遣他车乘驿传。

龚遂到渤海郡内后,当地听说有新太守来了,就发兵来迎接他。龚遂把他们都打发回去,发文告敕令各属县全部停止捕盗抓贼,那些持有斧镰刀锄的人都当作良民看待,官吏不得过问,持有兵器的才算盗贼。龚遂单车独行到府衙,这样,郡中一片翕然平安,盗贼也感到疲惫。那些劫掠之人听说了龚遂的教化政策,就自行解散,丢弃兵弩而重拾农锄。这样盗贼之乱平定下来,百姓安居乐业。龚遂然后开仓廪借谷稷给贫困百姓,又选用良吏,慰安当地州牧之官。根据齐地风俗,他劝令百姓务农种桑,养猪养鸡,致使郡中百姓都有蓄积,吏民富足,不兴狱讼,达到大治。

《汉书·循吏传·龚遂》

羊倌被提拔为朝臣

卜式,西汉时河南(治所在今洛阳市东北)人,以耕作畜牧为生。他与弟弟分家时不要田宅,只赶了百余只羊上山。十多年后他的羊群发展到千余只,买置田宅,而他弟弟则家产全败,他又分给弟弟一半家产。

那时汉朝与匈奴作战,卜式上书表示愿意把家财的一半拿出来帮助边疆战争。汉武帝派人问他是否想当官,卜式答:“我从小就以牧羊为业,对官场不熟悉,不愿做官。”使者又问:“家里有冤要向上反映?”卜式说:“臣生来就与人无争,对乡里贫贱的就借贷给他,作恶的就教导他,在我住的地方,大家都听我的,我哪有什么冤仇?”使者说:“既然是这样,你是什么意图呢?”卜式说:“天子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者应当持节赴死,有财者应当输资捐助,这样匈奴才能灭亡。”使者向皇帝汇报了此话,汉武帝就与丞相公孙弘谈到此事,公孙弘说:“这事不合人之常情。不能让那些不法之徒扰乱国家礼制,请陛下不要答应他。”皇帝于是没给卜式任何答复,几年后罢了卜式的官,他仍旧归乡放羊种田。

一年多后,浑邪部族降汉,县里官费支出太多,仓府空虚,贫民流徙,都求救于县官,而府中没法全部供给。卜式又拿钱财二十万给河南太守,供给贫民。河南郡上报了帮助贫民的善人名单,皇帝记得卜式的姓名,于是赏赐给卜式四百个徭役民工,卜式又把他们全部送给了当地官府。那时富豪们都争相藏匿财货,只有卜式还想以财捐公。汉武帝于是认为卜式坚持不懈,有长者风范,召拜他为中郎(帝王近侍之官),赐他左庶长(第十等)之爵,以及良田十顷,并布告天下,以为天下榜样。

卜式不愿做郎官,武帝说:“我在上林苑囿中养有羊群,想让你去放牧。”卜式做了郎官仍然布衣草鞋每天放羊,一年多下来,羊群增多而丰肥无比,皇帝经过他的羊圈,大加夸赞。卜式说:“治民也同此理。”武帝对他的话极为称奇,想让他做治民之官,就拜他为缑氏县(今河南偃师东南)县令,当地人都钦服他的管理,又转迁他为成皋县(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县令,并领管漕运事宜。汉武帝认为卜式质朴忠厚,又拜他为齐王太傅,不久转为齐国的相国。

后来吕嘉反叛,卜式又上书表示愿意率他的儿子及齐人首先参与讨伐,又受到武帝的下诏表扬,通令天下,封赐为关内侯,并赐田地黄金。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年—110年),武帝征召卜式入京,让他代替石庆作御史大夫(掌监察之职),但他在位时不懂得文章礼仪,但一些建议并不受皇帝欣赏,于是贬职为太子太傅。

《汉书·卜式传》

王莽吝啬

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七月,南阳析人邓晔、于匡在南乡领百余人起兵。当时析的县宰带领数千兵士屯驻樵(qiāo)亭。邓晔、于匡对县宰说:“刘秀已经即位,你为什么还不认命呢?”县宰就向他们投降,原县宰所有的人众都被收归。邓晔自称是辅汉左将军,于匡是右将军,攻夺了析、丹水、武关,都尉朱萌投降。他们进攻右队大夫宋钢,杀了他,向西攻拔了湖县。进逼潼关。王莽非常担忧,不知如何是好。崔发说:“《周礼》及《春秋左传》说,国家有大灾,就以哭来压制它。所以《易经》称‘先号啕大哭而后笑’。应该呼嗟痛哭告诉上天向它求救。”王莽知道自己要败,于是率领群臣到南郊,陈示他的符命,仰天说:“皇天既然授命臣王莽,为什么不杀灭群贼呢?假若王莽有何不对,请天打五雷轰诛杀臣王莽!”就势抚心大哭,气咽欲尽,伏首叩头。又作告天策千余言,陈述自己的功劳。小民百姓中有会日夜哭泣的五千多人,都被召来供以粥食,使之大哭。

王莽为抵御乱军,同时拜授了九位将军,均以虎为号,称为“九虎”。他们率领北军精兵数万人向东进军,王莽把他们的妻子儿女纳入宫中作为人质。当时计量单位黄金万斤为一匮,宫中还有六十匮,黄门,钩盾、臧府等处各有数匮,长乐御府、中御府及都内等处还藏有很多钱帛珠宝财物。然而王莽非常珍爱吝惜这些财宝,只赐给九虎士人四千钱。他们都怨恨重重,毫无斗志。九虎将军到了华阴回溪,北起黄河,南至华山,排阵抵御。于匡领数千人持弓弩集中挑战,邓晔率二万余人攻破其中一部,并从北面绕到“九虎”后方夹击。六虎败走,其中史熊,王况二虎回到宫阙请死,王莽派使者责问死者在哪里,他俩就都自杀而死,其余四虎逃亡。另外三虎郭钦、陈翚、成重收聚起分散了的士卒保守京师仓储。

王莽因吝惜钱财,在困境中将士不肯鼎力相助,以至一败涂地。坚持到这一年九月,他就被人杀了,斩首示众,百姓切食其舌。

《汉书·王莽传》

尹翁归贤才得赏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少年丧父,跟随叔父生活。后来做过监狱小吏,通晓文章法律,喜好击剑,没人能比得上他。这时候是大将军霍光执政,霍氏家族的人在平阳,他们的手下人持刀枪兵器在市集上斗殴闹事。地方官吏拿他们没办法。尹翁归到这里做吏时,再也没有人敢寻衅滋事。他处事廉政不受赠馈,市上的商人都很敬畏他。

后来他辞官居家,恰逢田延年做河东太守,巡视下属诸县到了平阳,召集所有先前做过官吏的五六十人,田延年亲自接见,令有文采的在东边,有武功的在西边。检阅了数十人,轮到尹翁归,惟独他跪伏在地不肯起身,回说:“我尹翁归文武兼备,希望能给我另设一类。”此言既出语惊四座,太守的副手认为此吏桀傲不逊,田太守延年说:“这又无伤大雅。”就召他上前问以文辞,对他的对答很惊奇赞赏,任命他为卒吏,做自己的下属,随后带他一起回郡府。

尹翁归处理事务的时候,一旦发现问题,穷究不舍。田延年非常器重他,认为自己赶不上他,迁升他代理督邮,主管下属县的狱讼、法律,职位重要。河东郡下属二十八县,分为两部分,闳孺分管汾河以北,尹翁归分管汾河以南。凡是行为触犯法律的,他都判处相应的罪,所属县的长吏虽然中伤他,但也无法责怪他。因处事廉正尹翁归不断升官。为郡守时惩治富豪,郡所大治。

尹翁归虽为政尚刑,但在公卿之间清廉自守,温良谦让,在朝廷上有很好声誉。及至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他病死,家无余财,天子以他贤能,特下诏御史给予其嘉奖。

《汉书·尹翁归传》

人应尽才而用

黄霸字次公,西汉时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年少时就学习法令,曾做官吏。汉武帝末年以待诏身份捐钱得官(郎官的使者),因兄弟获罪免官,后又捐谷得官为左冯翊二百石卒史。因捐钱为官,所以得不到高位,被任为郡中钱谷会计,但他帐籍清楚,廉洁有名。于是几经推荐,被推荐为河南太守之丞(佐官)。黄霸为人内心聪敏,又懂得文章法令,性情温良谦和,善于统御下属,他的判决处治都合于法度,深得人心。因此太守很信任他,吏民也爱戴他。

武帝死后,昭帝即位,霍光辅政,诛杀上官桀等人,改用武帝法度,吏员们以严酷为著称,而黄霸却独用宽和之政,因而出名。汉宣帝即位,深知百姓苦于酷政,听说黄霸持法平和,就诏他任为廷尉正(廷尉掌刑狱,正为其首要属官)。他数决疑案,颇有公平名声。后因袒护非议诏书的经师夏侯胜,和他一起下狱,他在狱中跟夏侯胜学习《尚书》经。三年后夏侯胜出狱,复官为谏议大夫,便命左冯翊宋畸举荐黄霸。已成帝王之师的夏侯胜又向皇帝口荐黄霸,于是皇帝又提升黄霸为扬州刺史。三年后汉宣帝又特下诏改迁黄霸为颖川太守,秩比二千石,赐以特高车盖、别驾主簿车、缇油屏泥等待遇。

黄霸做地方官时选择良吏,贯彻朝廷诏令十分彻底。使小吏们家家养鸡猪,以赡养孤寡老弱。他指导百姓务农耕桑,节用殖财,种树蓄养,调剂米盐,治绩不菲。他的属吏出外不敢在公家邮亭食宿,只在路边吃饭,有鸟飞来攫食其肉。一个百姓经过见后顺便告诉了黄霸,那属吏回来后黄霸慰问他:“很辛苦!在路旁吃饭时鸟吃了你的菜。”吏属们大惊,以后事无巨细都要汇报。黄霸对辖地哪棵大树可以做棺材,哪头小猪可以做祭肉,都知之甚详。其记事聪明如此,百姓不知他如何能有此本领,都称神明,盗贼奸人只好远走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