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二十四史-汉书
15633500000009

第9章 传世故事(2)

然而,汉昭帝14岁那一年,燕王刘旦毛病又犯,又想兴兵造反。原来刘旦的姐姐盖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大将军霍光争权,彼此关系出现了裂缝。上官桀与御史大夫桑弘羊等暗中开列了霍光的过失,唆使刘旦上书离间昭帝与霍光的君臣关系。但昭帝觉察出刘旦的奏书有诈,更加信任霍光而疏远上官桀等。因此,上官桀等人共谋除掉霍光,废掉昭帝,拥立刘旦为天子;刘旦也向上官桀许愿,事成封他为王。岂料隔墙有耳,盖长公主家的舍人之父燕仓知道他们的阴谋,向官府作了告发。左将军上官桀等人均被捕处死。不思悔过自新、继续为非作歹的燕王刘旦于惶惶不可终日之中尚图一线遇赦的希望,然而昭帝使者赐给他的诏书却赫然写道:“从前高祖统一天下,坐定江山,分封子弟为王,以为社稷的屏藩。先前诸吕阴谋篡政,而刘氏不绝如发,幸赖绛侯周勃等平安乱贼,拥立文帝,使刘氏宗庙得以安然无恙。这岂不因为朝野有人、内外呼应的缘故吗?樊哙、郦商、曹参、灌婴携剑冲杀,追随高祖消灾除害,征伐海内。当此之时,他们舍身忘我,辛劳至极,然而所受的奖赏不过是封侯而已。而今的宗室子孙没有半点儿功劳,却被裂地封王,分财受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燕王本与朕为骨肉至亲,一体同胞,可竟然与他姓异族联手,为害国家,亲其所疏,疏其所亲,有叛逆之心,无忠爱之义。如果先祖有知,又有何面目于高祖庙中奉斋祭享!”刘旦见昭帝依法直断,自知绝无活命的希望,便畏罪上吊而亡,燕国也随即被撤消了。然而,昭帝还是念及手足之情,网开一面,没有诛杀刘旦的夫人、儿子,只是把她们废为庶人。

(《史记·三王世家》等)

汉成帝为帝

汉成帝刘骜(ào)即位后,以舅父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凤专权,成帝柔弱谦让,朝中事无大小,都由王凤说才能算数。光禄大夫刘向的小儿子刘歆知书达理,有人向成帝作了推荐。成帝召见他,听他诵读诗赋,非常喜欢他,便想任他为中常侍。临当任命时,左右侍从提醒成帝道:“此事还未禀报大将军。”成帝道:“这点儿小事,不必报告大将军吧?”左右叩头力争后,成帝才告诉了王凤。没想到王凤认为刘歆不能当中常侍,成帝只好打消了念头,成帝就是如此惧怕王凤成帝。

成帝即位已有数年,仍然没有儿子,而且体弱,时常患病。一次,他的同父异母弟定陶共王来京入朝,成帝想到手足之情,颇为高兴,赏赐他的财物比赏其他王多十倍。成帝想把共王留在身边,对他说道:“我没儿子,人生无常,一旦有个三长两短,你我就难以相见了。你永远留在这里,侍候我吧!”后来,成帝身体健康状况好转,共王便留在京师,朝夕侍奉成帝,成帝待他特别亲切尊重。大将军王凤却对共王留京很不满意,正好当时出现了日蚀,便以共王留京不合礼节因而上天垂戒为借口,督促成帝把共王打发回藩国。成帝迫于王凤的压力,只好让共王离京,分手时兄弟俩相对而泣。

京兆尹王章本就刚直,敢于说话,他认为王凤赶共王回藩国的建议不合道理。便上奏请言日蚀之事。成帝秘密召见王章,王章说道:“天道明鉴,它保佑善举而惩罚恶行,以其瑞异现象而表示符验。而今陛下因无后嗣,因此亲近定陶共王。以便延续宗庙,卫护社稷。这是上顺天心下安百姓的善事义举,上天应有祥瑞出现,怎么能招致灾异呢?灾异的发生,乃是因为大臣专政的缘故。听说现在大将军把日蚀的出现归咎于定陶王。建议遣反定陶王,妄图孤立天子,专擅朝事,以售其私,他岂能算是忠臣!况且日蚀现象,是阴侵阳、臣压君的表现。如今朝政事无大小皆由王凤决断,天子竟然没有插手之机。王凤不反省自责,反而归咎于好人,把定陶王推回遥远的藩国。而且,王凤诬陷贤良,行为不忠,并非仅此一事。前丞相乐昌侯王商本来是先帝的外戚,他颇有修养,举止笃厚,很具威望,位历将相,堪称国家的栋梁之臣。其人操守纯正,不肯屈从王凤的歪门邪道,王凤终于以他家的私事为把柄罢免了他,他忧闷而死,众人无不同情。还有,王凤知其妾妹张美人曾经嫁过人,于礼而言不该送与至尊,他却以张美人宜生儿子为借口将她送进后宫,苟且营私,以利其妾之妹。据说张美人进宫后根本就未能怀孕,王凤显然所言不实。而且,羌胡娶已婚之女,还要杀掉初生子,以免带来别人之子,更何况天子纳已婚女子为姬妾了。这三项均为大事,陛下都曾亲眼所见,可知其他未能过目者。因此,王凤这种人不能长久执政,应该让他退归自宅,另选忠诚贤能的人代替他。”

自从王凤建议赶走了定陶王以后,成帝心中有气。这次听了王章一番话,茅塞顿开,他采纳了王章的意见,对王章说道:“你这番直言,使我听到为国的大计!只有贤人了解贤人,你替我推荐一位可以辅佐我的人。”于是,王章推举了中山孝王的舅父瑯邪太守冯野王。成帝为太子时多次听说冯野王是先帝的名卿,声誉远远超出王凤,因此心中打算让冯野王来代替王凤。

成帝每次召见王章时,都吩咐左右的人退下,但太后的从弟王弘的儿子侍中王音却听得清清楚楚。王音立即把王章的话详细报告了王凤,王凤听后,马上装病躺下,上书辞职。奏书写得既谦虚又恳切,充满了自责之辞和感恩之语,而且流露出强烈的感伤情绪。太后听人叙说了一遍,不禁老泪纵横,绝食。

成帝从小依附王凤,和他关系很亲近,此时读罢奏书,便起了恻隐之心,不忍剥夺他的权力,于是下诏给王凤道:“我办事不聪明,执政多有过失,所以上天屡降灾异,责任全在于我。将军竟然如此揽过自责,还要辞职告退,这叫我何去何从?《尚书》有云:‘公毋困我。’请您一定打起精神,安心静养,只愿早曰康复,以慰我心。”王凤一见成帝回心转意,立即爬起来继续执行公务。成帝早忘了对王章的夸奖,他命尚书弹劾王章道:“本知冯野王以中山王舅父的身分出京任吏,却私相举荐,欲使他在朝中阿附诸侯;又知张美人亲侍至尊,居然妄称羌胡杀子去疑事,纯属信口雌黄。”接着,王章便被逮捕下狱,廷尉又给他罗织了大逆的罪名,认为他“把陛下比作夷狄,意欲阻绝天子后嗣的希望;背叛天子,为定陶王营私谋利”,这两条滔天大罪终于使王章冤死狱中。从此以后。公卿见了王凤都侧目而视,郡国守相刺史都出自王凤的门下,而汉成帝依旧当起了儿皇帝。

《汉书·元后传》

汉宣帝之事

汉宣帝刘询18岁时,靠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推荐和支持登上了帝位。汉昭帝死后,因他没有儿子,霍光便立他的侄子昌邑王刘贺为帝。然而刘贺生活有失检点,淫乱后宫,在位仅一个月就被废掉。霍光挑来选去,发现汉武帝的近亲中只有一个曾孙刘询在民间。只好让他当了汉昭帝的继承人。

宣帝即位后对霍光感激万分,给他的封邑增加了一万七千户,前后赏赐他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杂缯三万匹、奴婢一百七十人、马两千匹、宅第一处。霍光病重时,宣帝登门探视,伤心泪流;霍光死时,宣帝还亲临葬礼,说他功劳可比名相萧何。然而,宣帝在内心中却对霍光十分畏惧。他即位之初拜谒高祖庙时,霍光与他同坐一车前往,他颇为紧张,好像芒刺在背。后来,霍光要把施政大权归还给他,他却不敢接受,凡事上奏他之前,还得首先向霍光通报。霍光每次朝见,他都谦卑谨慎,毕恭毕敬。

宣帝之所以如此畏惧霍光,是因为霍光手中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他的兄弟、子孙、婿侄等都身居要职,霍氏家族的势力在朝中盘根错节,炙手可热。宣帝早在民间时就很清楚这一点,觉得霍氏专权并非好事,只是不敢有所表露,不敢轻举妄动而已。

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死后,汉宣帝开始亲理朝政。曾经被霍光逮捕下狱过的御史大夫魏相,通过宣帝的岳丈平恩侯许广汉上书言道:“自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以来,朝政大权一直由霍光把持。现在霍光死了,他儿子又任大将军,他侄子身居机要部门,他兄弟女婿们都各据高位,执掌兵权。他夫人显及女儿们恣意进出长信宫,有时竟夜晚命人开门出入。霍氏家族如此骄奢放纵,恐怕发展下去,难以控制。应当削减、剥夺霍氏的权力,粉碎他们的阴谋,以便巩固万世的基业,保护先帝功臣开创的社稷。”此外,以前大臣上书都要书写两封,并署明其一为副本,主管尚书事务的人先折看副本,如内容不好,便扣下不奏天子。魏相又通过许广汉建议宣帝下令去掉副本,不由尚书过目,以免受到蒙蔽。宣帝见魏相所言,正中心意,立即任命魏相为给事中,当作心腹。不久,宣帝又免去老病缠身的韦贤的丞相职务,由魏相出任丞相,而且时常于内室约见魏相商谈政事。平恩侯许广汉与侍中金安上等也屡屡直接进入宫禁面谒宣帝。当时霍光的侄孙霍山仍任尚书,宣帝命令臣民奏事不再经过尚书中转,大臣也可以单独入宫晋见。这样,霍氏的权势受到了初步的限制。

宣帝刚即位时,立为百姓时与他结婚的许广汉女平君为皇后。霍光夫人显有个心爱的小女儿成君。她为使成君当上皇后,便收买了女御医淳于衍,命这位御医乘许皇后分娩之机,毒死了许皇后。不久,显劝霍光送女儿成君入宫,成君果然当上了皇后。然而,淳于衍却因医治许皇后不力被捕下狱。显担心淳于衍受到审讯坦白真情,便向丈夫霍光讲了此事。霍光听后大惊,想揭发妻子的所为,又不忍心。正犹豫时,赶上要入朝奏事,他便顺势在奏书上加了一笔:不追究淳于衍。霍光死后,此事渐有泄露。宣帝闻到一些风声,不过没有显的罪证。然而他因此作出了调动霍氏亲属职务的决定。

宣帝改任霍光的女婿度辽将军、未央卫尉、平陵侯范明友为光禄勋,把霍光的女婿中郎将、羽林监任胜调到地方任安定太守。几个月后,宣帝又把霍光的姐夫给事中、光禄大夫张朔调到西南任蜀郡太守,把霍光的孙女婿中郎将王汉调到西北任武威太守。不久,又调霍光的大女婿长乐卫尉邓广汉为少府;让霍光的儿子霍禹改任大司马,戴小冠,无印绶,免去他的右将军职,只让他的官名与霍光相同。宣帝还收回了范明友的度辽将军印绶及霍光女婿赵平的骑都尉的印绶,并将各种军队中的领兵将领全都换上了自己的亲信许氏家族(岳父许氏)和史氏家族(祖母史氏)的子弟。

霍禹见宣帝削夺霍氏的兵权,称病不朝。他恨恨地说道:“天子没有我家将军根本不能即位。现在将军的坟土未干,他就排斥我家,重用许氏、史氏,收回我的印绶,真叫人不知所以!”霍光的侄孙霍云、霍山及显和霍禹母子眼看着自家的权力日见削弱,几次相对啼哭,自怨自艾。霍山说道:“现在丞相魏相当权,天子很信任他。他改变了大将军时的所有法令,把公田赋与贫民,张扬大将军的过失。以前,诸儒生信口雌黄,无所顾忌,大将军嫉之如仇;而现在陛下喜欢与他们交谈,他们各自上书言事,其中许多是谈论批评我家的。有一个人上书说大将军时主弱臣强,专权擅政,而今大将军的子孙掌权,益发骄横放纵,时间一长,当危及国家。我见其言痛切,便扣下未予上奏。后来上书的人越发狡猾,上书不再经过尚书转呈。”显说道:“丞相屡次数落我家,难道他自己没有罪吗?”霍山说道:“丞相廉洁公正,何能有罪?我家弟兄女婿大都不检点。又听说民间盛传霍氏毒死许皇后,难道有这种事?”显非常恐惧,便告诉了他们实情。霍禹等闻说,大惊失色,于是都起了铤而走险。

后来,宣帝又免去了霍山、霍云的职务,霍氏便决定以太后为宣帝外祖母博平君设宴为名,邀请魏相、许广汉等人,让范明友、邓广汉谎称太后旨意杀掉他们,乘势废宣帝立霍禹。不料阴谋败露,宣帝逮捕了他们,霍禹被腰斩,霍云、霍山、范明友自杀,显及霍氏诸女、兄弟被杀示众。只有霍皇后被废后,幽居昭台官。因霍氏一案株连被杀者有数千家之多。

(《汉书·霍光金日紬传》等)

汉成帝以旌直臣

朱云,字游。少年时交结侠士,为人仗义,曾帮助友人报仇雪恨。他身高八尺有余,容貌威严,勇力过人,名传远近。到四十岁那一年,朱云不再逞勇行侠,他改弦易辙,开始跟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又从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而且把两位老师的学问都学到了手。加之他大节不凡,所以在当时很受人尊重。

汉元帝时,华阴县守丞嘉上书举荐朱云,说他文武双全,忠诚多谋,可以当御史大夫。元帝让公卿讨论这位守丞的建议时,太子少傅匡衡表示反对。他认为守丞嘉官位低贱,竟然妄举匹夫而希图大臣之位,而朱云好勇斗狼,屡屡犯法亡命,不值得举荐。结果不但朱云没当成御史大夫,而且推举他的守丞嘉也被治了罪。后来,汉元帝命少府五鹿充宗与诸家论辩解说《周易》的异同。五鹿充宗精通梁丘派的《周易》观点,而且身居高位,口善言说,诸儒惧怕他的权势,不敢同他辩论,都称病不去。只有朱云无所畏惧,昂首登堂,侃侃而谈,连连驳倒了五鹿充宗。籍此,元帝让他当了博士。但是,一直到元帝去世,朱云的官运都不亨通。他先当过杜陵令,因故意释放逃犯,又被革职;后来当过槐里令,因与御史中丞陈咸联手对抗当权的中书令石显,又被下狱治罪,差一点儿送了性命。之后,他便被禁锢起来。

汉成帝即位后,原安昌侯张禹因为是天子的师傅而进位丞相,权倾朝野,贵重当时。朱云瞧不起其为人,就上书求见。成帝接见他时,公卿将相都在一旁,他却毫元顾忌地进言道:“现在,朝廷的大臣对上不能匡正君主,对下无益于百姓。他们白白占据着高官显位,空食君主的俸禄,都是些孔子所谓的‘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生之。亡所不至’(如担心失去禄位,则作奸犯科,无所不为)者。为臣恳请陛下赐给尚方斩马利剑,杀掉一个佞臣,以警醒其他的臣子。”成帝不知他要对哪个佞臣开刀,便问道:“你要诛杀哪一个?”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一听,闹了半天要杀自己的师傅,忍不住大怒道:“你个小小臣子,竟然以下诬上,在朝廷上侮辱我师傅,罪不可赦,格杀勿论!”御史当即拿下朱云,但朱云死死抓住殿前的拦干不放,致使栏干被拖断。朱云被拖着下殿时,仍然高声呼叫道:“为臣得以同桀臣关龙逄、纣叔比干相逢于九泉之下,已经没有什么不值得的了。但圣朝诛杀忠臣,将何以告天下?”就在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下帽子,解下印绶,跪在殿前,劝谏成帝道:“朱云素以狂放正直闻名于世。如果他说的话是正确的,就不能诛杀他;如果他的话是错误的,就应当宽恕他。下臣情愿以死相争!”他一边劝说一边叩头,直叩得头上流出了鲜血。成帝怒气渐渐平息下来,于是饶恕了朱云。后来,宫中朝臣要修理被朱云拉断的栏干,成帝吩咐道:“不要换新的。把坏的稍作修补就行,以便用以旌表直言的忠臣。”

《汉书·朱云传》

欲进故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