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二十四史-汉书
15633500000002

第2章 文史英华(2)

先是,后元年,侍中仆射莽何罗与弟重合侯通谋为逆,时光与金日石单、上官桀等共诛之。功未录。武帝病,封玺书曰:“帝崩,发书以从事。”遗诏封金日石单为秺侯,上官桀为安阳侯,光为博陆侯,皆以前捕反者功封。时卫尉王莽子男忽侍中,扬语曰:“帝崩,忽常在左右,安得遗诏封三子事!群儿自相贵耳。”光闻之,切让王莽,莽鸩杀忽。

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尚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汉书·霍光传》

【注释】

①去病: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抗击匈奴有功。

②“河东”句:河东,汉郡名,治所在今山西省夏县北。平阳,今山西临汾县南。

③平阳侯:曹寿,汉初功臣曹参的曾孙,武帝姐夫。

④传(zhuàn)舍:交通站设置的旅馆。

⑤遗体:这里指子女。

⑥扶服:同“俯伏”,趴在地上。

⑦焉:于此,指平阳。

⑧郎:皇帝的侍从官。

⑨诸曹侍中:主管尚书各部事务的官。曹,部门。

⑩奉车都尉:掌管皇帝车驾的官。

禁闼(tà):宫中的小门。

“卫太”句:卫太子,卫皇后之子刘据。江充因为和卫太子有仇,诬告他用邪术害武帝致病,太子发兵斩江充,自己也被迫自杀。

钩弋(yì):赵倢伃(jiéyú):钩弋,官名。倢伃,即“婕妤;”,宫中女官名。

可属社稷:属(zhǔ),委托。社稷,国君祭祀的土地神和谷神,作为国家的象征。

“上乃”句:黄门,官署名,负责皇帝的供应。周公负成王朝诸侯,指周武王死时,儿子成王还小,由周公辅政,背着成王接受诸侯的朝见。

后元:武帝年号。

五柞(zuò)宫:宫名,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

不讳:不可避忌的事,指死去。

金日石单(mìdī):匈奴人,幼时在宫中养马,后被武帝重用,此时任光禄大夫。

大司马大将军:最高军政长官。

太仆:掌管皇帝车马和马政的官员。

“搜粟”句:搜粟都尉,掌管军粮的长官。桑弘羊,汉武帝时著名理财家。御史大夫,最高监察长官。

崩:称皇帝死。

孝昭皇帝:刘弗陵,公元前86—前74年在位。

“侍中”句:侍中,官名,侍从皇帝左右,备顾问。仆射(yè),负责主管的官员。莽(mǎ)何罗,江充之友,击杀卫太子时,他弟弟通力战有功,封侯。为逆,即谋反,武帝后来知道太子冤枉,便杀江充家族和他的同党,莽何罗兄弟害怕连坐而谋反。

玺(xǐ)书:此指盖了皇帝印的遗诏。

“时卫”句:卫尉,负责警卫官门的官。王莽,字稚叔,天水人,和西汉末年纂帝位的王莽是两个人。侍中,在宫中供职。

鸩(zhèn):传说中一种有毒的鸟,用它的羽毛泡酒,喝了能毒死人,此处指毒酒。

七尺三寸:指古代尺寸,比现在短。

郎仆射(yè):郎官的负责人。

尚符玺郎:保管凭证、玉玺的郎宫。

秩:级别。

【译文】

霍光字子孟,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他的父亲叫霍仲孺,是河东郡平阳县人,在县衙里做小官,被派到平阳侯家里临时当差,和平阳侯家的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了霍去病。霍仲孺服役期满回家,娶妻生下霍光,便和卫少儿断绝来往,不通音信了。

过了很久,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得到汉武帝的宠爱,立为皇后,霍去病因为是皇后姐姐的儿子也很受宠爱。他成年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霍仲孺,还没来得及去寻访探问,正巧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出击匈奴,路过河东郡。河东太守亲自到郊界上迎接,替霍去病背着弓和箭,在前面引路。到了平阳站宾馆,霍去病便派属官去接霍仲孺。霍仲孺小跑着进去拜见,霍去病迎上去回拜,跪下说:“去病没能早知道自己是大人的骨肉啊!”霍仲孺伏在地上叩头,说:“我这个老头子能将后半生托付给将军,这是老天爷的力量啊!”霍去病替父亲购置了许多田地房屋奴婢,然后离去。

霍去病出征匈奴回来,又从平阳经过,就带了霍光西行到长安,这时霍光才十几岁,武帝任命他为郎官,慢慢地升为侍中,负责掌管尚书下设各部的事务。霍去病死后,霍光做了奉车都尉兼光禄大夫,武帝出行时侍奉车驾,回宫后就在身边侍奉,出入宫廷二十多年,小心谨慎,从无差错,很得武帝的信任。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卫太子刘据受江充诬陷,被迫自杀,三子燕王刘旦、四子广陵王刘胥都有很多过失,不能继承皇位。这时武帝已经老了,宠姬钩弋夫人赵倢伃有个儿子,武帝心里想立他为继承人,让一位大臣辅助他。遍察众臣,只有霍光能担当重任,可以将国家托付给他。于是武帝就命令黄门署的画师画了一幅周公背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画赐给霍光。

后元二年春天,武帝到五柞宫游玩,病情突然沉重起来,霍光流着眼泪问:“陛下如有不测,谁应是帝位的继承人呢?”武帝说:“您没明白前次送您那幅画的用意吗?立我的小儿子,您就像周公那样辅助幼主。”霍光叩头辞让说:“我比不上金日石单。”金日石单也推让说:“我是外国人,比不上霍光。”武帝于是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石单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四人都在武帝卧室床前下拜,领受遗诏,辅佐年幼的新君。第二天武帝去世,太子继承皇帝尊号,就是孝昭皇帝。昭帝这时年仅八岁,国家大事一概由霍光决定。

当初,后元元年时,侍中仆射莽何罗和他的弟弟重合侯通谋反,霍光、金日石单、上官桀等共同诛杀了他们,没有论功行赏。武帝病重时,写了一道诏令,盖上玉玺封好之后,说:“我死后拆开玺书,依照上面指示行事。”这封遗诏封金日石单为秺(dù)侯,上官桀为安阳侯,霍光为博陆侯,都是因为以前捕杀反叛者有功而封的。那时卫尉王莽的儿子王忽随侍宫中,扬言说:“皇上临终时,我常在旁边,哪有遗诏封这三个人的事!不过是这帮小子互相抬高罢了。”霍光听说后,狠狠责备王莽,逼得王莽用鸩酒毒杀了王忽。

霍光为人沉着精细,身高才七尺三寸,皮肤白净,眉目清秀,胡须很美。每次进出殿门,停和走都有一定的方位。郎仆射暗中记下仔细察看,每次都不差分寸。他的生性就是这样严谨不苟。刚辅佐昭帝时,一切政令都由霍光亲自颁发,天下吏民都仰慕他的政治风度。有一天夜里,殿中曾发生怪异。大臣们惶恐不安,霍光怕发生变故,召见尚符玺郎,要收取他保管的玉玺。尚符玺郎不肯交给霍光。霍光想要夺取,尚符玺郎手按着剑说:“我的头可以给你,玉玺却绝不能给你!”霍光认为他做得很对。第二天就下令提升这人两级。老百姓听后没有不称赞霍光的。

霍光评相

义为丞相时年八十余,短小无须眉,貌似老妪,行步俛偻①,常两吏扶夹乃能行。时大将军光秉政,议者或言光置宰相不选贤,苟用可专制者。光闻之,谓侍中左右及官属曰:“以为人主师当为宰相,何谓云云?此语不可使天下闻也。”

《汉书·蔡义传》

【注释】

①俛偻:即“俯偻”。

【译文】

蔡义担任丞相时已有80多岁,身材矮小,且无胡须和眉毛,相貌像一个老妇人,走路时身子佝偻,常常需要两名小吏左右扶持着才能行走。当时大将军霍光掌持朝政,议论的人有的说霍光任命宰相不选贤能,只用那些他可以控制的人。霍光听说了,对皇帝的侍从官和自己的属官说:“我认为皇帝的老师应当任宰相,怎么有那种说法呢?这话不能让天下百姓听到。”

女使冯夫人

初,楚主①侍者冯嫽,能史书,习事,尝持汉节为公主使,行赏赐于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为乌孙右大将妻,右大将与乌都屠②相爱,都护郑吉使冯夫人说③乌都屠,以汉兵方出,必见灭,不如降。乌都屠恐,曰:“愿得小号。”宣帝征冯夫人。自问状。遣谒者竺次,期门甘延寿为副,送冯夫人。冯夫人锦车持节,诏乌都屠诣长罗侯赤谷城,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都屠为小昆弥,皆赐印绶。破羌将军不出塞还。

《汉书·西域传》

【注释】

①楚主:指楚王公主刘解忧,嫁乌孙国王。

②乌都屠:乌孙国王子,母为匈奴人。乘乱袭杀当时在位的兄长(解忧之夫),自立为王。

③说:游说,劝说。

【译文】

当初,楚王的侍女冯嫽,熟知史书,善于处理事情,曾持汉节作为公主的使者,代公主向乌孙各城及附近的小国颁行赏赐,当地人都尊敬信任她,称她为冯夫人。她是乌孙国右大将的妻子,右大将和国王乌都屠关系不错,都护郑吉便让冯夫人去劝说乌都屠,说汉朝军队将要出兵平定叛乱,到时一定会被诛杀,不如投降汉朝。乌都屠害怕说道:“希望能得到汉朝的封号。”宣帝征召冯夫人,亲自询问乌孙情况。然后派谒者竺次、期门郎甘延寿作为副使,护送冯夫人回西域。冯夫人乘着华丽的马车,手持汉节,召乌都屠到赤谷城拜见长罗侯常惠,立乌都屠的大哥元贵靡为大国王,立乌都屠为小国王,都赐给他们印绶。准备平叛的破羌将军,还没有出玉门关就收兵回朝了。

苏武归汉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②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③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汉书·苏武传》

【注释】

①常惠:苏武的属官。

②上林:苑名。汉武时建,供皇帝春秋游猎。在今陕西省长安、周至、鄠县一带。

③某泽:王念孙《汉书补注》考证,“某”当为“荒”字之误,某泽即荒泽,指北海。

【译文】

……昭帝继位。几年后,匈奴与汉朝和亲。汉朝要求匈奴放回苏武等人,匈奴谎称苏武死了。后来汉朝使者又到了匈奴,常惠听说后,请求看守的人夜里一起去见汉使,并把全部情况向汉使陈述。常惠教汉使对单于说,说是皇上在上林苑射猎,射下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书上写着苏武等人活在荒泽中。汉使高兴,按照常惠教的话责问单于。单于看着左右的人,很吃惊,向汉使道歉说:“苏武他们的确还活着。”……单于召集苏武及随从官员,除去先前投降的和死去的以外,随苏武回国的一共有9个人。

……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共19年,出使匈奴时正是壮年,到返回时,胡须和头发全都白了。

苏武牧羊

律知武终不可胁①,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雪及旃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③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⑤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⑥。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汉书·苏武传》

【注释】

①“律知”句:律,卫律,西汉长水胡人,投降匈奴后被封为丁灵王。武,即苏武,西汉名臣,公元前100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

②旃:通“毡”,毛织物。

③北海:今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

④羝(dī):公羊。

⑤乳:生育。

⑥“掘野”句:去(jǔ),通“弃”,收藏。(cǎo),今作“草”。

【译文】

卫律知道苏武不会因威胁而屈服,就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招降苏武,于是把苏武囚禁在一个空地窖里,断绝他的饮食。天下着雪,苏武躺在地上,咬着雪和毡毛一起吞咽,过了好多天都没死。匈奴以为有神保佑,便把苏武流放到荒凉的北海边上,令他放牧公羊,声言待公羊生育之后才许他归来。苏武的其他随员常惠等分别隔开,囚禁在别的地方。

苏武到了北海边上,匈奴不供给粮食,他只好挖野鼠所藏的草籽充饥。他每天都拄着汉朝的符节牧羊,因为常握在手中,连符节上的毛都脱落光了。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汉中①人也,建元②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③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④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⑤。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译道,抵康居⑥。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⑦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⑧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⑨,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

《汉书·张骞传》

【注释】

①汉中:今陕西汉中东。

②建元:汉武帝年号(公元前140年—前135年)。

③月氏(ròuzhī):古代西域国名。泰汉时,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汉文帝时被匈奴击败,大部分人西迁到今新疆伊犁河上游,称大月氏;少数人进入祁连山,称小月氏。本文中指大月氏。

④节:古代使臣所持表明身份的凭证。

⑤大宛(yuān):古代西域国名,东北邻匈奴,西南邻大月氏,盛产名马。

⑥康居:古代西域国名,在大宛以西,月氏以北。

⑦大夏:中亚细亚古国名,在今阿富汗北部一带,西汉时被大月氏攻灭。

⑧堂邑父:即堂邑氏的姓与甘父之名的合称。

⑨太中大夫:掌议论的官员。

【译文】

张骞,汉中人,武帝建元年间任郎官。当时,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匈奴攻杀了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做饮器,月氏逃走,怨恨匈奴,但没人与他们共同攻击匈奴。汉朝正想亲手消灭匈奴,闻讯,就想派使臣和月氏联系。因为沿路必须经过匈奴地面,便招募能出使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募,出使月氏,和堂邑氏的家奴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发。经过匈奴时,匈奴截获了他们,将他们押送到单于那儿。单于说:“月氏在我北面,汉朝怎能前往通使?假如我要派人出使南越,汉朝肯让我的使臣通过吗?”于是把张骞扣留了10多年,给他娶妻,并生了儿子,但张骞始终保存着汉朝的使节。

张骞的住地后来迁到了匈奴西部,于是他和随员乘机向月氏逃走,往西走了几十天,到达大宛。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财物富饶,想通使却没能办到,见到张骞,很高兴,问他们要去哪儿。张骞说:“我们为汉朝出使月氏,然而被匈奴阻截扣留,现在逃出,希望大王派人引路并护送我们。如果能到达月氏,等我们返回汉朝后,汉朝赠送给大王的财物将不可胜数。”大宛王以为然,便送张骞出境,并派译员为向导,到达康居,康居再将他们转送到大月氏。大月氏王已被匈奴所杀,他的夫人被立为王。既已征服大夏,做了大夏的君主,再加土地肥沃富饶,境内少有盗寇,大月氏人都感到满足安乐,且又自以为地处偏远而疏远汉朝,根本就没有向匈奴报复的意念了。张骞从月氏到达大夏,竟始终摸不清月氏的真正意图。张骞在大夏居留了一年多,启程返回,傍着天山南麓行走,想经过羌人居住的地方回汉朝,不料又被匈奴截获。在匈奴呆了一年多,碰上单于去世,国内大乱,张骞便带着匈奴妻子和堂邑父一起逃归汉朝。武帝任命张骞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父为奉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