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求医不如求己身体健康篇
15634900000046

第46章 对症下药,做自己的医师(6)

(1)一个人如果整日闷闷不乐,比如工资没加上,小事也想不开,或者被领导批评过,或者工作业绩未被领导认可,或者不被领导重用。一句话,工作压力过重,思想包袱太大。怒、思、恐过度会引起气滞,气滞则血瘀,血瘀则日久结聚成块而成肿瘤,这种因精神因素导致癌症,在临床上要占到很大的比例。前几年统计,肝癌与神志相关关系高达47%。因此建议,不要多想,要学会放松,每天都有好心情,多些快乐。

(2)劳累致病。长坐办公室的感到累时,可站立、走动或放下手中工作看一下报纸等。特别当你感到很吃力时不要为了完成手头未完成工作再加班二三小时,这是很危险的。体力劳动也一样,感受到疲劳时要休息一下,尤其在饥饿乏力情况下。

(3)环境亦有影响,主要来自于两大方面:一是水污染,水污染易引发胃癌、膀胱癌等,所以一定要吃干净水;二是空气污染,不要住在化工厂旁、大烟囱旁,家里要做好排烟通风工作,不要用煤球炉。

(4)肝炎转化为肝癌的例子非常多,这一类肝癌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肝硬化、脾肿大、肿块个数多像满天星,医学上称为弥漫性门脉高压,提醒这类肝癌朋友注意,不要轻易吊盐水,否则很快会导致腹水产生,应及时用中医中药治疗。总之肝炎患者应加强预防、积极治疗,避免发展成肝癌。

西方的肿瘤发病研究是从基因学发展后特别近3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已明确肿瘤是由一个细胞的DNA发生突变引起,而DNA改变主要是基因中遗传密码改变,而这一改变须有两个必要条件,即致癌物的存在和癌激活因子(即癌病毒存在),所以上述建议就是请大家减少对致癌物的摄入和减少癌激活因子的产生。

在癌症面前,大家都感到无可奈何、束手无策。癌症谁都怕,但要预防它也不是没有办法,美国防癌协会就推荐了减少患癌机会的十大步骤。其中,五大步骤是要人们多做以防癌,另五大步骤是要人们少做以防癌。

应多做的五大步骤是:

(1)多吃包菜科的蔬菜:研究显示,这类蔬菜如包菜、椰花菜、芥兰、菜心和芥兰花,能预防肺癌、胃癌和结肠大肠癌。

(2)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含有高纤维素的饮食能预防结肠癌。水果、蔬菜、糙米、全麦面包、谷类食物和其他面粉制成品都含丰富纤维素。

(3)选择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维生素A能预防食道癌、喉癌和肺癌。蛋黄、肝、牛奶和乳酪都含有维生素A。这些食物只应摄取中等分量,因为它们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都很高。你可多吃深黄色和深青色的水果和蔬菜,这些食物含有能在人体内转为维生素A的胡萝卜素,这些食物包括木瓜、芒果、桃、红萝卜、南瓜、番薯、菠菜、芥兰和芥兰花。

(4)选择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能预防食道癌和胃癌。新鲜水果中就含有天然的维生素C,如番石榴、橙、葡萄、榴梿、芒果、西瓜、黄梨、杨桃和所有的绿叶蔬菜。

(5)控制体重:超重和乳癌、子宫癌、胆囊癌和结肠癌都有关联。所以,体重应保持在理想范围内,并配合均衡适量的饮食和有规律的运动。

应少做的五大步骤是:

(1)戒烟:吸烟是最具危险的致癌因素,它是造成肺癌和30%所有癌症的主因。

(2)减少摄取脂肪:含有高脂肪的饮食会增加患乳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危险。所以,应多吃瘦肉、鱼、去皮家禽和低脂乳制品,多使用烘、煮、蒸、炆、炒或烤的烹饪方法,少用油炸。

(3)少吃腌制和熏制的食物:大量吃腌制和熏制食物,易患食道癌和胃癌。应尽量少吃咸鱼、咸蛋、咸菜、腊肠、火腿、熏猪肉和其他冷藏肉类。

(4)饮酒宜节制:大量饮酒会增加患肝癌的危险。酗酒兼吸烟者患口腔癌、咽喉癌和食道癌的危险性就更高了,所以,应节制酒量。

(5)避免过度晒太阳:过度晒太阳会导致患皮肤癌。避免在上午10时至下午3时这段时间内晒太阳,因为这时的阳光是最直接和猛烈的。如果人们必须在阳光下工作,就应该使用雨伞、太阳帽、长袖衣服和防晒膏来保护皮肤。使用室内太阳灯作日光浴也是一种危险的做法。

乙肝是一种相对自限性疾病

如今,有许多不负责任媒体在向大众推销治疗乙肝的药物,并保证二三个疗程就可以治疗好乙肝,让乙肝阳性转阴。言下之意,乙肝难题已经被攻克了,果真如此吗?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是我国当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卫生条件比较差是本病流行的基础。本病遍及全球,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热带地区高于温带,男性高于女性,儿童高于成人,城市高于农村。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及病毒携带者,血液、性接触和生活密切接触都是传播的重要方式。易感者感染乙肝病毒后约经3个月(6周至6个月)发病。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泻及腹胀,部分病例有发热、黄疸,约有半数患者起病隐匿,在查体中发现。肝功能异常,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均为阳性。少数病例病程迁延或转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少数病例病程发展迅猛,肝细胞大片坏死,成为重症肝炎;另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由于目前无肯定特效药物,乙型肝炎又是一种相对自限性疾病,所以在治疗上应强调隔离、休息、合理饮食、适当营养、注意对症,用药要保肝不伤肝。可因地制宜,结合有效的治疗经验,选择1~2种中西药物,以促进肝细胞修复。病初消化道症状较重,尿量减少,兼有黄疸者可适当静注葡萄糖;黄疸迅速加剧者加用6912(首栀黄注射液)和胰岛素,警惕向重症肝炎发展。一般情况下对急性乙肝不宜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强调三分药治,七分调理。要做到有克敌制胜的坚强斗争意志,精神要愉快,生活有规律,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反对过度营养引起肥胖,除出现黄疸或转氨酶显著上升时要卧床休息外,一般症状不多,转氨酶轻度升高时应适当活动,注意动静结合。用药切忌过多过杂,切勿有病乱投医滥用药,换药不宜太勤。选用抗病毒药、调整免疫药、活血化瘀药、抗纤维化和促进肝细胞再生药物时,一定要有医生指导。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更不要过多地担心,坚持不懈地去试用各种药物,到头来适得其反,反而伤了自身的抵抗力,让病毒有机可乘,引起乙肝迁延不愈或转为慢性。

患者久病成医,可注意学习肝病自我疗养的知识,配合医生选用适宜于自己的调理方法,让身体逐步增加抵抗力,最后战而胜之。

在门诊中,乙肝病人来治疗,经常看到一些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受到“误导、误诊、误治”(“三误”)的危害。

首先看一看误导。在报刊电台等媒体的广告中,经常可以看到和听到一些有关治疗乙肝“大、小三阳”的宣传,有的甚至夸口说:能让众多患者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转阴。结果,有许多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上当受骗,花了大笔的钱财不说,有的甚至还耽误了治疗的时机。

谈到误诊,在临床上由于病情复杂或因收集资料不全,或是检查结果有误而造成对某一疾病的误诊是情有可原的。然而,这里指的是另一种误诊。前不久,有一位公司职员在某大医院体检发现乙肝病毒的三个抗体阳性,即表面抗体(抗HBs)、e抗体(抗HBe)及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医生竟然在其体检表的最后结论中写上了“乙肝病毒携带者”,吓得这位职员数夜通宵难眠,就怕老板知道了敲掉她的饭碗。左思右想这会不会有误,于是,她抱着对这个结论可能有错的一丝希望到肝病专科门诊就诊,经复查上述三项抗体阴性,并且乙肝病毒核酸(HBYDNA)也是阴性,根本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从而卸下了她数日来压得透不过气来的心病,恢复了她久违的笑容。

再来谈谈误治。在现实生活中,乙肝病毒感染者接受误治的事太多了,这里且不说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及核心抗原(抗HBc)三项阳性的“大三阳”患者的不规范治疗,就是对一些因属母婴垂直传播的无症状携带者,某些庸医也对其大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花了很多钱,结果还是令患者失望而告终。再说对于表面抗原(HBsAg)、e抗体(抗HBe)及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的“小三阳”患者,临床上还有许多不经检测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就用上抗乙肝病毒治疗的病例,甚至还有查了乙肝病毒核酸(HBVDNA)阴性的“小三阳”,也给予抗病毒治疗的病例,更有甚者是乙肝病毒三个抗体(抗HBs、抗HBe及抗HBc)阳性者也竟配上几个月的抗病毒药物,这是毫无科学依据的。

了解性病,预防当先

关注生殖健康是日常生活保健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对自己的性健康及行为负责,就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和与性活动有关的健康风险知识。

一、性病的危害

性传播疾病(STD)是指通过各种性接触、性行为而传播的疾病,简称性病。性病由原来所知道的4种扩大到20余种,并还有增加的趋势。我国政府根据具体情况,除将梅毒、淋病等仍列为重复防治的性病外,把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和艾滋病归为乙类传染病。

性病危害于个人和社会。性病不但侵犯性器官,而且侵犯淋巴、神经和内脏,部分性病甚至侵犯全身组织器官,产生各系统的病变,造成恶性肿瘤,严重的会导致残疾和死亡。性病的危害还会延及子孙后代。性病主要通过不洁性交,特别是性乱行为传播,也可通过哺乳、输血、吸毒等各种间接途径扩散。性病近年来在我国呈现急剧上升趋势,患者中有3/4是青壮年,男性是女性的3倍,引发了严重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

二、常见性疾病及其症状

(一)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在性病中,它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仅次于艾滋病。梅毒主要通过性交感染传播。胎儿会通过胎盘从母体感染导致先天梅毒。其他的传播方式有接吻、哺乳、输血等。梅毒会造成生殖器官的病变,损害身体的各器官各系统,严重破坏机体功能,甚至造成死亡。

梅毒大致可分三期。一期梅毒一般是在感染上梅毒螺旋体2~3周后,病原菌侵入的皮肤黏膜上出现小红点,触之发硬,称为硬下疳,多发生在口唇、阴唇、阴茎和肛门周围。此时传染性最强,但治愈率也最高。如不治疗,这种小红点慢慢增大成为纽扣大小的红斑、很硬、表面有渗出,5周后自愈,病情进入第二期。

二期梅毒发生在感染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这一阶段初全身皮肤和黏膜上出现微凸的红色斑疹,称为梅毒疹,不痛不痒。在肛门、外阴处出现像菜花样隆起的湿疹,称扁平湿疣。此时,除了皮肤病变外,患者还会发烧、头痛、头晕、全身无力、肌肉酸痛、厌食、口腔糜烂、淋巴结肿大、脱发等症状。此时体内产生梅毒抗体,如及时就医,也能治愈。

如果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2~4年后,约有1/3的患者会发生各种晚期症状。全身各处皮下结节,逐渐增大形成浸润性斑块,中心软化发生溃疡,愈合后留下大块萎缩性疤痕。各部分长骨出现骨炎或骨髓炎,许多器官受损,出现心血管梅毒及主动脉瘤,脊髓痨、麻痹性痴呆以及颜面破损等。孕妇患有梅毒易发生流产、早产和死胎,即使能足月分娩,婴儿也是先天梅毒患者。

(二)淋病

淋病是淋病双球菌引起的主要侵犯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淋病主要通过性交感染,直接接触被淋病双球菌污染的手纸、毛巾、浴缸、便盆或病人的内衣物等也会感染淋病。如果产妇感染淋病,婴儿通过产道受到感染,会导致双目失明。

淋病潜伏期为3~5天,长者可达2~3周。淋病的主要症状是尿道产生大量脓性分泌物,即下淋并伴有尿频、尿痛、尿急、排尿困难、少尿、血尿和尿道红肿。在男性,睾丸、附睾、精囊腺和前列腺可同时感染,女性则会产生宫颈炎、输卵管炎和盆腔炎,有时前庭大腺处还会造成脓肿,并导致不孕。

(三)艾滋病

艾滋病(AIDS)的中文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病毒(HIV)的中文全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自1981年于美国发现以来,艾滋病在全世界迅速蔓延,本世纪初已有6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2200万人已经死亡。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本世纪初已报告2万余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1000余例艾滋病病人,死亡641例。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目前的艾滋病病毒实际感染者超过60万人。

艾滋病病毒的潜伏期较长,短的约6个月到1年,通常为5~7年,长的可达10年以上。艾滋病的症状无特异性且复杂多样。常见症状有:长期低热、乏力、消瘦明显、咳嗽、呼吸困难、慢性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等,还会出现头痛、头晕、呕吐、抽搐、意识障碍、智力减退、反应迟钝、抑郁等所谓的艾滋病痴呆。常见的卡波济氏肉瘤多发于下肢、面和颈部皮肤,呈深蓝或紫色的斑丘疹或结节。另外,还有淋巴瘤、肝癌、肾癌等并发症。

艾滋病有三大传播途径:第一,性传播。存在于精液、阴道分泌物、月经血中的艾滋病病毒可通过生殖器黏膜进入另一个人体内。同性恋及多性伙伴感染者较多见。第二,血液传播。如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及血液制品;器官移植、人工授精等;静脉注射毒品的人共用未经消毒的针具。第三,母婴传播。患艾滋病或感染病毒的母亲可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的过程传播给下一代。

三、性病的预防

引起性病流行的原因主要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性乱,所以预防性病首先要从这方面着手。人人自觉遵守国家严禁卖淫嫖娼的法律,自觉遵守不要有婚前和婚外性行为的社会公德,洁身自爱,这是预防性病最有效的方法。此外有些性病还可以通过血液或偶然的日常生活接触传染,所以我们还应该知道与此有关的性病预防知识:

(1)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避免不正常的性行为,洁身自好。

(2)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不使用他人的毛巾、脸盆、剃刀、泳衣等。

(3)在公共浴室洗澡时尽量采用淋浴,避免使用公共浴盆;不使用公用毛巾、浴巾,不与他人合用浴巾、浴盆;使用公共坐式马桶最好垫上草纸。

(4)在性行为之前应检查性器官和肛门一带,看看有没有肉赘、水疱、包块或溃疡,男性尿道口和女性阴道及尿道有无脓性、浆液性分泌物流出,如发现上述情况,不能进行性交,应当到正规医院皮肤性病专科确诊治疗。

(5)使用安全套、阴道隔膜、避孕冻胶等物理屏障方式,对阻止病源微生物的侵入有一定作用。

(6)在性行为前后清洗生殖器和肛门,有条件时喷洒无毒无刺激性的杀菌药液。

(7)性行为之后排尿。男性排尿有将入侵的病原菌排出体外的作用,女性则作用较小,因为女性的感染通道主要是阴道而不是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