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求医不如求己身体健康篇
15634900000050

第50章 自我保健从点滴做起(1)

推拿疗法包含科学的治疗机理

推拿对于身体的保健作用早已被证实,越来越多的人也乐意通过推拿来治疗身体的一些病患或以推拿来放松身心、巩固体质。推拿之所以具有这样出色的保健功效,与其所包含的科学性分不开。我们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在各自的诊疗理论中发现并确立了推拿的治疗机理,如中医认为推拿有助于通行气血,而西医则从提高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对推拿的作用进行了阐释。我们下面就分别从中西医两个角度对推拿的机理进行一些说明。

1.中医理论对推拿机理的解释

(1)通经活络,气血调和

中医经络学认为,全身的经络如同掌管人体中气血(即能量)运行的大小通路,起着运送能量、滋养周身的重要作用。如果经络受到阻塞,则导致气血运行不顺畅,会对各脏器组织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在病理上则有“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说法。而疏通全身经络,使气血得以正常运行是推拿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因此,通过推拿疗法可以有效治疗由于气血运行受到瘀阻而引发的筋骨疼痛、四肢麻木、瘀血、动脉硬化等病症。

(2)平衡阴阳

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规律一致。阴阳与经络、脏腑、气血功能紧密联系,阴阳失去平衡状态将导致这些生理功能失调,是导致人患病的主要原因。如阳虚阴盛则生外寒,症见于男性阳痿、女性宫冷不孕;反之,阳亢阴虚则生内虚热,症见于口舌主疮、五心烦燥、面红潮热等。推拿疗法有明显的调节人体各器官阴阳平衡的作用。临床中根据病情不同常采取推拿治疗肾阳虚、脾胃虚弱等病患。

(3)疏筋健骨,滑利关节

采用相应的推拿手法,可以治疗骨伤科临床中常出现的筋骨扭伤、筋结、筋转、关节错位等症。如肌肉或韧带拉伤后,通过推拿能使扭结的筋理顺、疏散、放松;又如腰椎骨错位,通过腰椎斜扳法能使错位的关节、骨骼得以还原,并且能消除血瘀和疼痛。

(4)祛风散寒除湿

中医学认为,因风、寒、湿三邪侵入身体而导致的各种病症,如临床中肚脐感受风寒湿邪后出现腹痛症状,其出现疼痛的发病机理也都是由经络气血不通造成的。推拿手法通过摩擦皮肤不仅能产生热量达到祛寒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经络畅通,则风寒湿也不易在体内滞留,疼痛自然就消失了。

2.现代医学对推拿机理的说明

(1)促进血液循环

人体内的血液如同营养运输系统,在正常的循环下,保证各器官的营养供给。如果血液循环受阻,局部血液凝结,脏器供血不足,则会引起多种疾病。而推拿手法可促进血液运行顺畅,消除血瘀、肿胀,减轻心脏负担,对治疗局部炎症、心脏病等病症十分有效。同时推拿还可促进体液、淋巴的循环及代谢,有助于排除毒素和多余脂肪,可用于治疗肥胖症。

(2)调节神经系统

人体的许多穴位与神经系统息息相关,通过推拿手法刺激这些穴位,能控制大脑皮层分泌腺素,调节神经系统,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中经常利用推拿治疗坐骨神经疼痛、瘫痪等病症。

(3)调节各脏器的功能

通过推拿可加快胃肠的蠕动、减少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吸收,可治疗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患。专家指出推拿具有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胆囊张力的作用,能消除胆道平滑肌痉挛,从而缓解胆绞痛;推拿疗法对改善心肺功能也有帮助,能够增强肺活量、降低血糖浓度。

(4)恢复关节功能,纠正关节错位

关节功能障碍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关节僵硬、疼痛、麻痹、韧带拉伤等,而推拿手法能够解除关节、肌肉、韧带之间的粘连,帮助关节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关节受到外力影响导致不正常移动或旋转,会出现错位,如脊柱错位、髂关节半脱位等,通过推拿手法能够在不损伤其他器官组织的情况下快速使其复位。

(5)消除肌肉及骨骼疼痛

肌肉疼痛多数由于病理因素或肌肉损伤后出现肌肉痉挛所致,通过一些推拿手法,能有效解除痉挛而消除疼痛。推拿手法可以加快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改善局部血液运行,缓解因无菌炎症所致的骨骼疼痛症状,如推拿手法可有效治疗关节炎、颈椎病引起的疼痛。

(6)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

经常推拿头面部具有美容润肤、延缓肌肤衰老的功效,因为通过按摩推拿可以改善皮肤的呼吸,增加皮肤组织的含氧量,加速氮和二氧化碳排泄,促进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消除衰亡的上皮细胞,平衡油脂,使皮肤恢复光泽和弹性。

常用的推拿按摩手法

按摩是通过各种手法,刺激人体的皮肤、肌肉、关节神经、血管以及淋巴等处,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从而促进肌体的自然抗病能力,促进炎症渗出的吸收,缓解肌肉的痉挛和疼痛。按摩长于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所以最常用于伤科疾病和各种痛症。

按摩疗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主动按摩,又叫自我按摩,是自己按摩自己的一种保健方法。另一种是被动按摩,是由医生掌握用于患者的医疗法。

常用的按摩手法,归纳起来有:按、摩、推、拿、揉、擦、点、击、搓、捻、掐、抖。这些手法,不是单纯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几种手法相互配合进行的。

1.按法

以拇指或掌根等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按而留之,不可呆板,这是一种诱导的手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临床上按法又分指按法、掌按法、屈肘按法等。

(1)指按法:接触面较小,刺激的强弱容易控制调节,不仅可开通闭塞、散寒止痛,而且能保健美容,是最常用的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如常按面部及眼部的穴位,既可美容,又可保护视力。

(2)掌按法:接触面较大,刺激也比较缓和,适用于治疗面积较大而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等。

(3)屈肘按法:用屈肘时突出的鹰嘴部分按压体表。此法压力大,刺激强,故仅适用于肌肉发达厚实的部位,如腰臀部等。

按法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按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即在按压力量达到一定深度时,再作小幅度的缓缓揉动,使手法刚中兼柔,既有力又柔和。

2.摩法

以掌面或指面附着于穴位表面,以脱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有节律的摩动。摩法又分为指摩法、掌摩法、掌根摩法等。

(1)指摩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2)掌摩法:用掌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3)掌根摩法:用掌根部大、小鱼际着力在身体上进行摩动,摩动时各指略微翘起,各指间和指掌关节稍稍屈曲,以腕力左右摆动,操作时可以两手交替进行。

在运用摩法时,要求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协肋部常用的手法。若经常用摩法抚摩腹部及胁肋,可使人气血通畅,起到宽胸理气、健脾和胃、增加食欲的作用。

3.推法

四指并拢,紧贴于皮肤上,向上或向两边推挤肌肉。推法可分为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合推法等。现仅以平推法说明之。平推法又分为指平推法、掌平推法和肘平推法。

(1)指平推法:用拇指指面着力,其余四指分开助力,按经络循行或肌纤维平行方向推进。此法常用于肩背、胸腹、腰臀及四肢部。

(2)掌平推法:用手掌平伏在皮肤上,以掌根为重点,向一定方向推进,也可双手掌重叠向一定方向推进。此法常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

(3)肘平推法:屈肘后用鹰嘴突部着力向一定方向推进。此法刺激性强,仅适用于肌肉较丰厚发达的部位,如臀部及腰背脊柱两侧膀胱经等部位。

在运用推法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而均匀。此种手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能增强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4.拿法

捏而提起谓之拿。此法是用大拇指和食、中指端对拿于患部或穴位上,作对称用力,一松一紧地拿按。使用拿法时,腕部要放松灵活,用指面着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不可断断续续,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不可突然用力。本法也是常用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开窍止痛等作用,适用于颈项、肩部、四肢等部位或穴位,且常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使用。

5.揉法

用手指罗纹面或掌面吸附于穴位上,作轻而缓和的回旋揉动。揉法又分为:指揉法、鱼际揉法、掌揉法等。

(1)指揉法:用拇指或中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或指端轻按在某一穴位或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环旋揉动。

(2)鱼际揉法:用手掌的大鱼际部分,吸附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作轻轻的环旋揉动。

(3)掌揉法:用掌根部着力,手腕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揉动。

揉法是保健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如揉按中脘、腹部并配合其他手法对胃肠功能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6.擦法

用手掌的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接来回摩擦,使之产生一定热量。本功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7.点法

用拇指顶端,或中指、食指、拇指之中节,点按某一部位或穴位,具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脘腹挛痛、腰腿疼痛等病症。

8.击法

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用桑枝棒叩击体表,可分为拳击法、小鱼际击法、指尖击法、棒击法等。击法具有舒筋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使用时用力要快速而短暂,垂直叩打体表。在叩打体表时,不能有拖抽动作,速度要均匀而有节律。其中拳击法常用于腰背部;掌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臀及四肢部;侧击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指尖击法常用于头面、胸腹部;棒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背及四肢部。

9.搓法

用双手的掌面或掌侧挟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本法具有调和气血、舒通经络、放松肌肉等作用,适用于四肢及胁肋部。使用此法时,两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10.捻法

一手的拇指和食指罗纹面,捏住另一手的手指,对称用力捻动。本法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的作用,适用于手指、手背及足趾。运用时动作要灵活、快速,用劲不可呆滞。

11.掐法

用拇指或食指指甲,在一定穴位上反复掐按。常与揉法配合使用,如掐揉人中,须先掐后揉。本法有疏通经脉、镇静、安神、开窍的作用。

12.抖法

用双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远端,用微力做连续的小幅度上下连续颤动,使关节有松动感,可分上肢抖法和下肢抖法。此法具有疏松脉络、滑利关节的作用,常与搓法合用,作为结束手法,使患者有一种舒松的感觉。

以上介绍的推拿、按摩养生,是主动推拿,偏重于强身防病,益寿延年。自我推拿,不受设备、环境等条件限制,不用针、不用药,即能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非常值得人们学习和运用。

除了按摩手法,按摩时还应做到下列几点:

(1)按摩前要修整指甲、热水洗手,同时,将指环等有碍操作的物品预先摘掉。

(2)位置要安排合适,特别是坐卧等姿势,既要舒达又要便于操作。

(3)按摩手法要轻重合适,舒服感为佳。

(4)按摩时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按摩次数以12次为一疗程。

(5)在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不要立即按摩。

(6)饱食之后,不要急于按摩,一般应在饭后2小时左右为宜。

(7)按摩时容易入睡,应取毛巾盖好,以防着凉,注意室温。当风之处,不要按摩。

按摩的适应症有如下几种:

1.闭合性的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扭伤、梨状肌综合症、半月板撕裂、膝关节副韧带损伤、腕关节扭伤、指间关节挫伤等。

2.肌肉、韧带的慢性劳损:如颈肌劳损、背肌劳损、腰肌劳损、跟腱炎、网球肘等。

3.骨质增生性疾病:如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跟骨骨刺等。

4.周围神经疾患:如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腓总神经麻痹等。

5.内科疾患:如神经官能症、气管炎、肺气肿、胃炎、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半身不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胆囊炎、腹胀、头痛等。

6.五官疾患:如近视、耳鸣、咽喉炎、鼻窦炎、眼睑下垂等。

7.妇科疾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盆腔炎、痛经、闭经、乳腺炎、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子宫脱垂、更年期综合症等。

8.儿科疾患:如小儿肌性斜颈、夜尿症、小儿脑性瘫痪、臂丛神经损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消化不良、小儿腹泻等。

9.皮肤病:如黄褐斑、痤疮等。

10.减肥、小儿增强体质及智力按摩。

按摩也有一定的限制和禁忌,以下是一些禁忌症,请大家务必注意:

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如撞伤、刀伤等有皮肤破损者。

2.皮肤病变的局部:如溃疡性皮炎、烫伤等。

3.由结核菌、化脓菌引起的运动器官的病症:如骨结核、化脓性骨髓炎等。

4.各种类型的骨折处。

5.传染病:如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

6.有严重出血倾向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

7.妊娠妇女的腹部、腰骶部。

8.饥饿、过度疲劳及酒后。

掌握自我保健的简单方法

自己的健康靠自己来维护,就要了解一些自我保健的方法:

(1)揉腹

中医认为,腹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揉摩腹部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充实五腑,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疾。现代医学认为,揉摩腹部可使肠胃及腹部的肌肉强健,并可促进血液的循环,使肠胃的蠕动加强,消化功能改善。如此,食物便能充分消化和吸收,人体得以健康。实践证明,揉摩腹部不仅可以养生,对多种疾病如高血压、肺心病、肾炎、便秘等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同时,由于揉腹能刺激末梢神经,使毛细血管开放,从而促进机体的代谢,起到消除脂肪、减肥健美的作用。

揉腹方法简单,可随时进行,一般可选择在夜晚入睡前及早晨起床前。其方法是:先用右手全掌在冒皖部作顺时针方向揉摩100次;后以神阙穴(肚脐眼处)为中心,用右手全掌顺时针方向揉摩整个腹部150次,然后再用左手全掌绕神阙穴反时针方向揉摩150次。也可在晚饭后边散步边摩腹,同样会取得良好的养生效果。

揉腹是中老年人自我养生保健的好方法,但也要注意不能在过饱或过饥的情况下进行,且要排空小便。腹内有急性炎症和恶性肿瘤时,最好也不要揉摩。

(2)沐浴

“只要每天沐浴4次,就可以增加10年的寿命”。这个令人吃惊的结论是一组德国内科医生进行详尽研究后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