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安全教育高一(下)
15635400000005

第5章 心理安全篇

学习的新起点

高一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日子过得有一些极端。我想我还是不习惯,从老师“照管”到自己奋战。高一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月考的题目一天比一天困难,老师常常有意无意地调侃,中考的试卷也真是简单。高一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陌生的同学哪个是我的伙伴,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现在的我有一点孤单……

——某学生自编《高一比较烦》

困境一:“初中时候,我最喜爱的学科是数学,到了高中,我最害怕的科目竟然是数学,而且怕得很,低下的测验成绩使人心酸,我对数学真是又爱又恨啊!”

不少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我想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习惯了这种便于操作的定势思维,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高一新生一定要实现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的转变。

困境二:“最让我难受的还是刚进校月考的成绩。虽然校长在开学初就告诉大家,在这里学习要靠自觉,可我每天飞快地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就‘无所事事’了。说实话,和初三的‘题海’相比,这区区几道题目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似乎也都是非常基础的题目。可当我看到月考试卷的时候,彻底傻了眼。这道题老师‘没有’教过,那道题看起来这么陌生。反正5门课轮番轰炸以后,我的脑中一片空白……面对考卷上一个个刺眼的红叉和那不可思议的分数,我第一次感到无助……”

高中学习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困境三:“刚进高中,对高中的学习不太适应,不会安排时间,尤其是语文学习时间难以保证。那时候认为语文学习弹性大,如果其他学科练习量大的话,语文就更不会去预习、复习,上课当然就常常跟不上,效率也很低下。”

平时的点滴积累很重要。例如晨读时,要做到书声朗朗;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平时多阅读文学作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

我们需要掌握好的学习策略,在学习策略形成的过程中,学习、观察、比较、总结是学习策略形成的较为关键的行为。

1.我们需要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虽然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但是基本的学习规则还是相同和相似的。

2.要积极观察和比较各种学习活动的优劣。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验、考试等一些活动对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整体的评估和个别的评估,从而为改进做准备。

3.还要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由于很多同学不善于比较和总结,学习方法的改进很不理想,甚至不相信自己的学习方法会改进。

4.在学习方法形成的过程中要能够积极地进行求助。由于当代社会中学习具有极大的重要性,社会上有很多学习专家,懂得向他们求助也是会学习的一个品质。

1.你喜欢学习吗?为什么?

2.你周围有人喜欢学习吗?他每天都做些什么?

3.怎样的学习你才喜欢?

4.我们是可以快乐学习的,只是我们需要先抛弃对学习的偏见,也可以说是认识真正的学习。我们没有和真正的学习面对,我们就不会喜欢上它们。谁都不喜欢枯燥,(请你接着写下去)

友好待人友谊长存

从前我只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学生,整天只知欺负弱小的同学。

这个学期转来了一个女同学,她温柔善良、漂亮、乐于助人。她的名字叫李小倩,她总是跟我作对。我做的每一件坏事她总要干涉,好像她就是我的引路人。

她跟我作对怎么还会是我的引路人呢?

开学那天,我又和以前的老同学一起无所事事地游逛,我发现我们班来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上课了,老师第一件事就向同学们介绍了这位女同学。我想:我要捉弄一下她,给她一个下马威。

第二天,我和两个同学来到李小倩一定要经过的一个路口,我们三人就在那儿装了一个炮。只要那支香烧到炮引处,炮自然会响。李小倩走了过来,她一会儿便经过了那儿,谁知炮还没有响。我说:“这一回可能失败了。”正说着,炮响了。

下午,李小倩径直走到我们跟前厉声地说:“你们要捉弄我没关系,请你们不要捉弄别的同学好吗?要不然我不会放过你们的!”我说:“我们的事你管得着吗?”她冷笑一声转身走了。

一次,我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小同学在小道上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着。我看他不顺眼,便走到他旁边把他绊倒。突然,一个身影从我旁边走过,把那个人扶了起来。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李小倩。她站到我面前指责我说:“你为什么要把小同学绊倒?”我大声说:“我喜欢,你能把我怎样?”她突然凶起来说:“我要你向小同学道歉!”“老师——”她向对面叫了一声。老师走了过来,李小倩向老师讲了这件事的经过。我想:这下完了。幸好,老师只给了我很“小”的处罚:绕两百米的球场跑十圈。那位被我绊倒的小同学对李小倩说:“他不会放过你的,你要小心。”李小倩说:“你放心,我不怕!”我觉得撞在李小倩手里真是晦气,她真是个丧门星。

有一次,我远远看见李小倩走过来,我看了看周围,一个人也没有,旁边有一只大木桶。我心想:报复她的机会到了。我把旁边的木桶滚向李小倩。李小倩听到了声音连忙躲开木桶。突然,木桶滚去的方向走出一位小女孩。李小倩看见了,飞快地跑了过去,身子一跳,把小女孩扑向路旁。随着一声惊叫,木桶从李小倩的腿上压过。我见出事了,连忙给医院打了急救电话。

李小倩虽然伤得不重,但我只想惩罚一下她,弄伤了她不是我的本意,所以,我一直在她身边照料。可令我大感意外的是,当校长问她“木桶是怎样滚下来的”时,李小倩竟抢先答道:“我们不知道,它自己滚下来的。”嘿,她真够意思!

校长走后,我问李小倩:“你为什么不告诉校长真相?”她说:“因为我从你的行为看出你已经变聪明了,相信你以后不会再干蠢事了。”我点了点头,眼睛湿润了。

后来,每当我有捉弄别人的冲动时,我会抑制自己,提醒自己不能重蹈覆辙,我每做一件事都会三思而后行。我真的非常感谢这个和我“作对”的女孩,是她改正了我的不良习性,我不再是个干蠢事的学生。

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是和与他人的交往相联系的;人一生的愉快、烦恼、快乐、悲伤、爱、恨等,也同样与别人的交往分不开。没有同别人的交往,也就没有人生的悲欢离合。可见,由正常的人际交往所建立的友谊,是生活的基础,是人的基本需要,是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的必要保证。1977年,心理学家克林格做了一个广泛的调查,当人们被问到“什么使你的生活富有意义”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回答,亲密的人际关系是最首要的,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成功、名誉和地位,由此可见友谊在人心理意义上的重要性。

怎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友谊

1.慎重地选择朋友。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因此,交友要择友。益友能推人奋进,助人进步;而与损友做朋友,只能让自己学坏,消沉,甚至堕落。

2.运筹帷幄。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很多好朋友,成为一个人缘好、受欢迎的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呢?以下几个交往能帮助你更加“游刃有余”地处理好自己与同学和朋友之间的关系。

(1)增强自信,消除交往羞怯心理。大部分人不喜欢过于谦虚或自卑的人,这种态度只能换取暂时的同情,而无法获得温馨或亲密感。

(2)尊重他人,以诚相待。卡内基说过:“与人交往,待人以至诚,才能换取真挚的友谊。”真诚待人才能让人产生信任感,愿意继续与你交往,因此它是友谊的桥梁。

(3)掌握赞美与批评的技巧。成功的赞美,能给他人带来愉悦,使他人受到鼓舞,可以拉近两者的心灵距离,使友谊之树常青。俗话说:“伤树莫伤根,伤人莫伤心。”因此,在给朋友提出批评时,要把握分寸,就事论事,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平淡,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可以旁敲侧击地提醒朋友的错误。

(4)把握交往的尺度,交往要适度。交往中,我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好朋友有自己独立的时间和空间。

还有一张更加舒适、弥漫着绝妙芳香的床,那就是我们温馨、深沉而又难以捉摸的友谊。

——[法]普鲁斯特

有朋友同行,是一种安全;有朋友声援,是一种力量;有朋友忠告,是一种激励;有朋友惦念,是一种幸福。

——尹在勤《温情的使者》

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这是照明我们黑暗的惟一光亮。

——罗曼·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