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种植常识——枇杷种植新技术
15636900000008

第8章 土肥水管理(1)

常言道“三分栽,七分管”。枇杷树栽好后,必须要从小就精细管理才能优质、高效,丰产、稳产。搞好幼龄枇杷树的管理,既是为加速树体生长,提早结果,又是为建立丰产树形,打下丰产的基础,如浙江黄岩路桥乡对岙村一农户,开垦荒山,种植两年生嫁接苗9株,由于管理得法,第三年就长成树高2米,冠幅25米,共结果50多千克,收入几十元,搞好枇杷成年结果园的管理,就能够保持连年优质丰产。如黄岩民主乡上山童种植枇杷树,一般亩产1 000~2 000千克,除了严重冻害年份外,没有大小年现象,有的丰产园甚至亩产达2 500千克以上,枇杷在采果后抽发的夏梢,能够在当年形成花芽,开花坐果,因而,只要肥培管理得当,既结果又抽梢,就能够连年丰产。

枇杷园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土肥水管理,树体保护,整形修剪和花果管理,其中树体保护包括防病治虫和防止冻害。

枇杷园的土肥水管理,就是为了给枇杷树,主要是枇杷的根系,提供一个肥力优越的条件,也就是一个协调供给水、肥、气、热的外部环境,及时有效地供给枇杷根系以适当的矿质元素、水分、氧气和热能。

枇杷根系很有特点,一年有四个生长高峰。比其他果树都要多,其根系生长大略与新梢生长交替进行。冬春之际,作为常绿果树的枇杷,比柑橘等更早地开始了它的枝梢和根系的生长,而且由于它和其他果树的物候期大不相同,具有秋萌、冬花、春实、夏熟的特点,为了满足冬季开花、坐果的需要,其根系在下雪天也不能休息,一年到头都在不停地活动着,故连相对的休眠期都不存在。再者枇杷的冠根比(T/R值)特别大,和地上部相比,地下部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尤其是须根与全根重量以及叶重量相比,所占比例就更小了。故枇杷树常有“头重脚轻根底浅”之说。

由于枇杷的单位根,尤其是单位须根所担负的地上部供给任务特别大,故其根系的代谢特别强,对氧的需求量也特别大,因此,枇杷比之其他果树,尤忌渍水。栽培管理中要精心保护好根系,特别是须根。

(第一节)营养与施肥

农谚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里的肥应包括所有植物必需的矿质营养。意即欲求作物高产,必须合理施肥。施肥是综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但又必须与其他管理措施密切配合,肥效的充分发挥与土壤及水分有关。由于只有良好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才能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加速养分分解,促进根系吸收、肥料的分解、养分的吸收、运转、合成和利用。又必须在水的参与下进行。因此,施肥必须结合灌水,肥效才能充分发挥,枇杷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我们必须根据树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来调节施肥量。为此就要了解各必需元素的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择要简介如下:一、氮氮肥可促进营养生长,延迟衰老,提高光合效能,增进品质和提高产量,枇杷树的氮素缺乏时,则叶小而细长,色浅,长期缺氮,则树体衰弱,植株矮小,抗逆性降低,树龄缩短;但是氮素过多,亦有不利,会引起枝叶徒长,一影响枝条充实及花芽分化,尤使果实着色推迟,糖分含量不高。因枇杷树花期特殊,开花前夕施用氮素,可延长花期,迟开花数增加,这样,即使有低温来临,也由于在低温后成为幼果的花数多,可以躲避冻害。

二、磷

磷能增强枇杷的生命力,促进花芽分化,果实发育和增进品质,尤使类胡萝卜素含量增高,红色增强,着色美观,而且对提高含糖量有显著促进作用。假如缺乏磷素,则会使叶片发紫变小,失去光泽,新芽变成黄褐色,树体发育不良。但枇杷对磷的需要量少于氮素,若磷肥施用过多,则易影响其他元素的吸收,故要注意与氮、钾等元素间的比例关系。

三、钾

适量钾素可促进果实肥大和成熟,促进糖的转化和运输,提高果实品质风味和耐贮性、加工性,并可促进加粗生长,组织成熟,机械组织发达,提高抗逆性。枇杷果实含氮、磷、钾分别为089%,081%和319%,说明枇杷果实需钾最多,氮、磷次之,故在枇杷栽培时尤应注意钾肥的施用。但过多施用也会影响其他元素的吸收,要注意施用比例。施用钾肥虽不能延迟枇杷的花期,但开花前后充分吸收钾的话,幼果的胚的抗寒性增强,低温来临,冻不死的果实增多。

四、钙

钙在树体内起着平衡生理活性的作用,适量钙可减轻土壤中一些离子的毒害作用,使果树正常生长发育,钙素极端缺乏时,嫩叶先端变褐,内侧扭曲,新芽枯死,老叶浓绿,缺钙往往与土壤pH值或其他元素过多有关。

五、镁

适量镁素,可促进果实肥大,增进品质,缺镁叶绿素不能形成,呈现失绿症,叶脉间绿色减退,逐渐变褐,植株生长停滞,酸性土壤上容易发生。在栽培上应注意增施有机肥料,提高盐基置换量。在强酸性土壤中施用钙、镁肥,兼有中和土壤酸性作用,喷施也有良好效果,钾素过多易影响其吸收,故施用钾素应适量。

六、钼

钼也是枇杷正常生长发育所不可缺乏的。若缺钼,则展叶后叶片局部枯萎陷入,易落叶,新梢伸长不良,发育显著变差,据研究,镍过多时,易表现缺钼,土壤镍素含量过多时,直接在土壤中施用钼肥亦无大效益,而以叶片喷施钼肥配合土壤增施石灰,降低土壤酸性为好。

以上简要介绍了枇杷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这些元素供给不足时,则表现为缺素病。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并不是土壤中没有这些元素,而是土壤pH值或是其他元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表面缺素。

在pH为45时,枇杷的发育极端不良。以pH55~65为最好,pH值过高亦不相宜。但也有报道在pH75以上亦生长结果良好者。但一般还是以pH6左右为最适宜。在强酸性园地,长期不施用石灰,而偏多施用氮肥,则易致使锰的过多吸收,叶面产生累积的锰斑,树势弱,叶片少。假如枇杷树发育不良,叶片小,易落叶,首先调查土壤的酸碱度,改良土壤,酸性过强的园地,增施氮肥反而有害。故每两年宜进行一次园土酸碱度的调查,基于调查结果,适量用石灰(一般在pH45时,一次施用300千克/亩),但也不能过量。

关于微量元素对于枇杷的影响,最近已开始研究,镍的过剩吸收对枇杷有害无益。土壤中的各元素之间表现出各种各样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关系,往往单独施用所缺元素,效果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应着重进行土壤改良,施用各种农家肥,增加腐殖质,疏松土壤,提高通气性,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加强保肥、保水能力和缓冲能力,常用农家肥有人、畜粪、绿肥、饼肥、鱼肥、生活垃圾、河塘泥等。

七、施肥量

以上说明了各元素对枇杷的正常生长发育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各元素究竟应该施用多少才适宜呢?施肥量多少要与土壤理化性质相适应,一般山地、沙地果园土质瘠薄,施肥量宜大;土质肥沃的平地果园,养分释放潜力大,施肥量可适当减少,成土母质不同含有肥料元素也不一样,土壤酸碱度,地形,地势,土壤温、湿度,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管理制度等,对施肥量都有影响。因此,确定施肥量应从多方面考虑。应充分满足树体对各营养元素的需要,既不过剩,又能经济有效的利用肥料。即所谓施肥要“看天、看地、看树”。

幼树施肥以氮为主,磷、钾为其中的50%~60%,4年生以下钾更少,结果后,磷、钾肥逐渐增加,20年以上的大树,每亩氮为20千克。

施肥量的确定一般有三种方法:

(1)参考先进果园:参考当地先进果园或类似地区先进果园的施肥标准,并在生产实践中结合树体生长结果反应,不断加以调整,这种方法简而易行,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现实意义。如浙江黄岩某枇杷丰产园,树龄18年,常年亩产2 000千克左右,其每亩每年的总施肥量为;猪牛粪2 000千克,人粪尿2 000千克,硫酸铵100千克,草木灰4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

(2)田间肥料试验:按地区对不同品种进行田间肥料试验,这种方法较可靠,可指导当地生产。根据台湾的试验认为,幼年期在一般平原地区,氮、磷、钾的比率为13∶10∶11的配法比较合适,三年生树每株施22千克,分6次施给,外加花生饼或豆饼6千克,四年生树每株施3千克,分4次施给,并在行间播种花生、绿豆等豆科绿肥;第五年生树每株施38千克。分3次施给,不另加有机质肥料。这样对于树体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都比普通高氮、低磷钾肥为好。

(3)叶分析:近20年来,广泛用叶片分析来确定和调整果树的施肥量。果树的叶片一般能较及时、准确地反映树体营养状况。分析叶片,不仅能查得肉眼见到的症状,分析出多种营养元素不足或过剩,分辨两种不同元素缺乏引起的相似症状,且能在病症出现之前及早测知。采样一般选代表性树5~10株,于树冠外围同一高度选10~20个枝梢,采不结果春梢中部叶片,叶龄最好在5~7个月,共100~200片叶。

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常因地而异。故最好以当地叶片分析结果为依据。有时因元素间的相互作用而影响树体吸收所表现的缺素,仅用叶片分析尚不能准确诊断,还必须配合土壤分析,才能查明原因,对症处理。一般枇杷的施肥量以根据叶片分析、叶片颜色和枝梢长相结合土壤营养诊断来确定为好。

八、施肥时期和方法

枇杷施肥需要掌握其需肥时期。枇杷的需肥时期与物候期有关。养分供应首先满足生命活动最旺盛的器官,随着物候期的进展,养分分配中心也随之转移,而且枇杷在年周期内的不同时期,对三要素的吸收也是变化着的。再者土壤水分含量与发挥肥效关系密切,干旱时,土壤施肥有害无益,多雨时,则肥分易于淋洗流失。因此,只有适时施适宜比例的复合肥料,才能提高肥效,经济用肥,才能达到提高产量,增进品质,增强抗性的目的。具体的施肥期和方法,各地不尽一致,有的在收获后或在9月份,一年只施一次,不过一般还是以一年里分3~4次施用为好。

(1)施基肥:基肥多在8月底至9月上中旬施用,这是由枇杷特殊的物候期和气候所决定的。若像其他果树那样,在秋末施用,则适逢枇杷开花,但若早春施用,又遇幼果发育期,两时期均不宜大量断根。又如提前到8月上中旬,则又多有伏旱,亦不相宜。故只有在伏旱过后,现蕾前夕施用为最佳时期,此时正值两次根系生长两峰之间,土温适宜,伤根容易愈合,切断部分细根,能起到根系修剪的作用,可促发新根。基肥应以有机质肥料为主,并加入适量速效性氮肥(占总量1/3)。

这个标准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要根据土壤、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变动。如黏土园要增加10%~20%的磷素,减10%~20%的钾素。在易遭冻害地区。10~11月份要追施一次氮肥和钾肥等。

基肥是较长时期供给树体多种养分的基础肥料,要以有机质肥为主,充分施入堆厩肥、粪肥、鱼肥、饼肥、生活垃圾及作物茎秆等,并加入适量钙、镁肥,让其逐渐分解,不断供给树体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施肥量占全年的一半。

枇杷根系浅,有趋肥特性,因此一般将有机肥料施在距根系集中分布层稍深、稍远处,诱导根系向深广生长,以形成强大的根系,扩大吸收面积。一般以树干为中心,挖若干条放射状施肥沟,近主干深约10厘米,逐渐向外加深至30~40厘米。沟的宽度近主干处较窄,逐渐向外加宽,成年树沟宽30厘米,伸展至树冠外。所有肥料施入沟中后,宜与土壤拌和,再填土至高出地面。

浙江某些地区,基肥安排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施用,施肥量为全年的50%,以15年生树为例,其施肥标准是:每株施入粪尿25千克,加尿素1千克,饼肥35~5千克,厩肥25千克。主要在采果前施下,以利采果痕夏梢的早发、壮发,能顺利进入花芽分化,成为良好的结果母枝。

(2)幼果肥:幼果发育期,新梢、根系都开始生长,需要大量营养。因枇杷花芽生理分化期早,仅靠采果肥尚嫌不足,且有时还赶不上;再者,果实的初期膨大,主要吸收氮素,后期的发育,是从枝叶中向果实调运钾素,迅速膨大。平均每果的叶面积大,叶质好,则从叶调运的养分多,直至采收,果实都可持续发育,充分肥大;但若叶片少,叶质差,则制造的有机营养必少,果实后期也就会发育不良,故为防止隔年结果,促进花芽的生理分化与提高果实品质,幼果期必须适当追肥,但过早施用又不利于形成花芽,过迟施用则影响果实着色,故以新梢抽生前夕为最好,一般在2月中下旬,因地而异,暖地提前,北缘地区则推迟。此次着重施磷肥,以利于果实着色和增加糖分,氮过多则延迟着色,钾过多稍推迟着色,且果肉变硬,有些品种很显著,全部用速效性复合肥料,施肥量占全年总量的20%,可将复合肥撒施于根际土表,并行轻度耕锄,经由雨水或浇水浸入土中,或将肥料溶于水,而后浇入根际亦可。

浙江某些地区,这个时期施肥1~2次,第一次2~3月份,春梢抽生前,施肥量占全年用量的20%~30%,15年生树,每株施入粪尿20~25千克(或畜粪25千克,或鱼肥2~25千克),加尿素05千克;第二次,4月上中旬,在果实迅速膨大期,对结果多、树势弱的树,施速效肥料,占全年施肥量的10%左右,每株施入粪尿25千克或尿素025千克,加过磷酸钙15~25千克。

(3)采果肥:该次肥料对花芽分化影响最大,为了第二年结好果,需要及时恢复树势,调整充实树体内部营养,为促进采果痕夏梢的充实,以采收前夕施用为好。一般多施用速效性肥料,占全年施肥量的30%左右。也有的把这次肥作为基肥施,如上介绍的浙江施基肥法,那就要以迟效性肥料为主,配合施速效性肥料,施肥量为全年的50%左右,施用方法如前。

(4)花期肥:在有冻害威胁的地区,10~11月份要追施一次氮肥,增施10%~20%的钾肥,可延长花期,提高幼果中胚的抗冻性,达到减轻冻害的目的。浙江一般地区在开花前夕,施用迟效保温性肥料,施肥量为全年的20%左右,每株施厩肥25千克,加草木灰5~125千克或泥炭25千克,并加尿素02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