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种植常识——枇杷种植新技术
15636900000009

第9章 土肥水管理(2)(1)

(5)未结果幼树:对于未结果幼树的施肥,不考虑其开花、结果,只从枝梢的充实生长,扩大树冠考虑。其基肥在秋梢停长后的10月下旬或是春梢抽生前的2月上中旬施肥,暖地以秋施为好。新栽苗木,春栽者5月末,秋栽者,2月上中旬开始追肥,肥料以农家肥为主,尽量不用化学肥料,一般以腐熟的人粪尿、发酵过的饼肥、堆制过的厩肥、沤制好的绿肥为好,并在冬季增施草木灰或泥炭等。

追肥从2~10月,隔月施用一次,方法如前。基肥施用可采用如下的方法。挖环状施肥沟。

主干周围浅,往外渐深。把堆厩肥等与土混匀后施下,最初几年可以采用环状沟施肥,并逐年扩大沟的直径,以后可采用放射状沟施肥。

此外,在南方红壤酸性土壤地区,宜每年或隔年施用石灰75~125千克/亩,以中和土壤过酸并供应适量的钙及镁等元素,对枇杷结果也大有益处。

结果多的丰产树,或是遇到干旱天气,可以适当进行根外追肥,如用03%~05%的尿素,1%的过磷酸钙浸出液,5%的草木灰浸出液等,于每天下午4时后,连续喷洒。

(第二节)土壤管理

枇杷多栽植在丘陵、山区、滩地上,一般土质较瘠薄,结构不良,有机质含量低,不利于丰产、稳产。因此,千方百计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才能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供给协调。方法主要采用深翻熟化,加厚土层,培土掺沙,酸性土壤施石灰和有机肥等。水网地区筑墩种植,也属土壤改良的特殊措施。

一、深翻

枇杷根系深入土层的深浅,与生长结果有密切关系。支配根系分布深度的主要条件,是土层厚度和理化性状等。深翻结合增施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腐殖质,疏松土壤,提高通气性,促使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加强保肥、保水能力,枇杷根系分布浅而窄,且T/R值高。根系(尤其是须根)比例小,有“头重脚轻”之说,易受旱和因风折倒,故要特别注意深翻扩穴,诱根深入及扩大,为了多生须根,要使土壤中多贮空气,黏土园大多土壤空隙少,根系发育差,但过于干燥,缺少水分,也不利于根系发育,保持水、气平衡的方法,主要是深耕结合填加粗大有机物,深耕园枇杷根系分布得既深又广,未深耕园则局限于地表较广,而中、下部很少。

深翻可加深土壤耕作层,给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促使根系向纵深伸展,深翻促进根系生长,是因深翻后土壤中水、肥、气、热得以改善所致,使树体健壮,新梢长,叶色浓。

深翻四季均可进行,但一般是在秋季结合施基肥进行(也有在采果后进行)。秋季地上部生长较慢,养分开始积累,深翻后正值根系秋季生长高峰,伤口容易愈合,并可长出新根,如结合灌水,可使土粒与根系迅速密接,有利于根系生长,因此秋季是枇杷园深翻的较好时期。

深翻的方式,可以结合施基肥扩穴,又叫放树窝子,或称环状深翻。又可结合放射沟状施肥深翻,或隔行深翻,全园深翻等,几种方式应灵活运用。一般小树根量较少,一次深翻伤根不多,对树体影响不大,成年树根系已布满全园,以采用隔行深翻为宜,尤其是长期未深翻的园地,枇杷根系浅,多浮在表土,一次全园深翻往往伤根太多,弄得不好,事与愿违。不仅不能起到好作用,反而甚至可能严重削弱树势,此类园只能采用隔行深翻或放射沟状深翻。

二、红壤果园的改良

红壤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该地区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养分易淋洗流失,土壤呈酸性反应,结构不良,要改善红壤的理化性状,应采取如下改良措施:(1)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做好梯田、鱼鳞坑等水土保持工作。

(2)增施有机肥料:红壤土质瘠薄,主要是缺乏有机质,增施农家肥是改良红壤的根本性措施。如增施厩肥、大力种植绿肥等,绿肥以种植肥田萝卜、豌豆、紫云英、苕子、黄花苜蓿、猪屎豆、胡枝子、紫穗槐、毛蔓豆、蝴蝶豆、葛藤等为宜。

(3)施用磷肥和石灰:目前多用微碱性的钙、镁、磷肥,可集中施在定植沟穴中,如配合施用氮肥,不仅补充红壤本身缺氮,更可促进发挥磷肥作用,红壤施用石灰可中和土壤酸度,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加强有益微生物活动。

三、培土及客土

可增厚土层,保护根系,增加营养,改良土壤结构。高温多雨及河网地区,多采用高畦或高墩栽培枇杷,由于降雨多,土壤淋洗流失严重,如广东潮安把树栽到定植墩上,以后在整畦过程中又大量客土,每亩地客土20 000~30 000千克,加厚土层。浙江的幼龄枇杷园,土壤大多肥力差,理化性状不良,除了增施肥料外,还大量把别处的肥土加到园地上,加速土壤改良。至于加何种土则要根据对象而定,山地宜增加水田土或河泥;平地宜增加山土,黏重的红黄壤应加沙泥,而沙质土应加塘泥、河泥等较黏重的肥土。每次客土不宜太多,如2~5年生幼龄树,以每株加土15~25千克为宜,绝不能使幼树的根颈部埋得太深,而妨碍生长。成年园的客土工作也很重要,15年生树,每株一年100~150千克为宜。

四、幼年枇杷园的土壤管理

幼树树盘多采用清耕法管理,耕作深度以不伤根系为度。

有条件的地区,也可用各种有机物覆盖树盘。幼年果园空地较多。可搞间作,果园间作可形成生物群体,群体间可互相依存,还可改善微域气候,有利幼树生长,并可增加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间作既可充分利用光能,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如间作大豆,除收获豆实外,遗留在土壤中的根、叶,每亩地可增加有机质约175千克。利用间作物覆盖地面,可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蒸发和水土流失,还有防风固沙作用,缩小地面温度变幅,改善生态条件,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发育。若是条件允许,最好采用如前介绍的果树垄与间作垄的做法,既有利于灌、排水,又有利于果树管理,避免间作物根系与果树根系交叉及争夺肥水。间作物除上述介绍的绿肥以外,常用的还有印度豇豆、豇豆、绿豆、蚕豆等。

五、成年果园的土壤管理

成年果园管理方法,主要有覆草和生草法。

(1)覆草法:是在树冠下或稍远处覆以杂草、秸秆等,一般覆草厚度约10厘米,覆后逐年腐烂减少,要不断补充新草,平地或山地果园均可采用。覆草有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蒸发,缩小地温季节和昼夜变化幅度,增加有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有利于果树的吸收和生长,根系总生长量增加,坐果数增多,产量得以提高。但易渍水的园地,覆草没有什么效果,反而助长烂脚病的发生。就是在排水良好的枇杷园。覆草时,也要注意树干周围一定要留出适当空隙,防止树干潮湿生病。除了容易发生烂脚病的园地外,覆草是一种较好的土壤管理方法,但在覆草有困难时,可以采用生草法。